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下册5.4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达标测试
展开第三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2•上海期中)下列对生活中温度的估测,最接近客观事实的是( )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为37℃
B.近日上海地区昼夜温差可达30℃
C.灯泡发光时灯丝的温度可达2500℃
D.常见冰箱保鲜室的温度为﹣5℃
解: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约为25℃,故A不符合题意;
B.上海是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不会太大,一般为10℃,故B不符合题意;
C.灯泡发光时灯丝的温度非常高,可达2500℃,所以选用熔点较高的钨作灯丝,故C符合题意;
D.常见冰箱保鲜室的温度在0℃以上,约为5℃,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C。
2.(2021•广州期末)贴片温度计常用在水族箱测试水温,制成此温度计是根据测温物质对温度敏感变色的规律,只要温度到达感温贴片的额定温度时,贴片就会开始变色,如此一来便能够提醒用户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的是某贴片温度计的相关信息,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此温度计是根据测温物质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
②此温度计可以测出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
③可用此温度计准确判断某物体的温度为33.3℃
A.只有①是正确的 B.只有③是正确的
C.①②③都是正确的 D.①②③都是不正确的
解:①贴片温度计是根据测温物质对温度敏感变色的规律制成的,故①错误;
②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为100℃;由图可知贴片温度计的量程为18℃~34℃,所以此温度计不能测出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故②错误;
③由图可知贴片温度计没有刻度,所以此温度计不能得出具体的温度值,更不能读出33.3℃,故③错误;
答案:D。
3.(2022•常州模拟)有一种植物的繁殖技术叫扦插。育苗时先剪取植物的茎插入士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在栽种植物时,为了减慢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可将茎上的部分或全部叶片剪去,此方式使水分蒸发减慢的物理原理是( )
A.减小蒸发面积 B.降低液体温度
C.减慢液体上方空气流速 D.三者均是
解:在栽种植物时,将茎上的部分或全部叶片剪去,可减小蒸发面积,从而使水分蒸发减慢。
答案:A。
4.(2022•宜春期末)下列物态变化的吸放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樟脑丸变小 B.露珠的形成
C.“雾凇”的形成 D.河水结冰
解:A、樟脑丸变小,樟脑丸由固态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
C、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此过程放热;
D、冰是水的凝固现象,此过程放热。
故只有A是吸热的。
答案:A。
5.(2022•北京期中)俗话说“熬汤煮肉,加火不如加盖”,对这句话里包含的科学道理,理解正确的是( )
A.汤水沸腾后,加火会使汤的温度继续升高,容易糊锅
B.加盖的目的只是为了防止柴火燃烧时产生的烟灰落入锅里
C.加盖的目的只是为了汤水的热量不容易散失到空气中去
D.加盖可以使汤水沸点升高,汤水里的肉更容易煮烂
解:A、因为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增大火力汤的温度不变,故A错误;
BCD、加盖可以增大锅内的大气压,从而增加了液体的沸点,汤水里的肉更容易煮烂,故BC错误,D正确。
答案:D。
6.(2022•安阳模拟)为加强疫情防控,进入校门后,师生要在自动感应免洗手装置前洗手(如图所示)。洗手液中含有一定浓度的酒精,倒在手中的洗手液一下子“消失不见”了,这是( )
A.熔化现象 B.汽化现象 C.升华现象 D.凝华现象
解:倒在手中的洗手液一下子“消失不见”了,说明变成了气体,整个过程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
答案:B。
7.(2022•西安期中)《淮南子》完整记载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惊蛰:“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B.夏至:“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露和雾的形成是液化,需要放热
C.秋分:“风起白苹初日晚,霜雕红叶欲秋分”,霜的形成过程中不断从外界吸热,从而使环境温度降低
D.大寒:“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水结冰时温度降低,不断对外界放热
解:A.雨是液态,是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露和雾是液态,液化形成的,会放热,故B正确;
C.霜是固态,是凝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故C错误;
D.冰是晶体,凝固时温度不变,故D错误。
答案:B。
8.(2021•扬州期末)如图是新推出的一款甜品,因为在下面盛水的大碗里加了干冰,所以盛甜品的小碗的周围冒着大量“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甜品周围的“白气”就是水蒸气
B.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所形成的
C.甜品周围的“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D.此“白气”和舞台上渲染气氛的“白气”原理相同
解:ABC、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A、B、C错误;
D、舞台上渲染气氛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此“白气”和舞台上渲染气氛的“白气”原理相同,故D正确。
答案:D。
9.(2021•常州期末)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趣味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表面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
A.
B.
C.
D.
解: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因为冰是晶体,因此从图中找出晶体的凝固图象即可。
A、由图知,液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熔点为0℃,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冰的熔化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液体温度降低到0℃时,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冰的凝固特点。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10.(2021•镇江期末)如图所示为一种夏季使用的汽车冰凉坐垫,它通过生物冰快速激发成型技术研制而成。坐垫内物质通常情况下为固态,人坐上去后,坐垫内的物质就会慢慢变为液态,但温度保持不变。此过程可持续数小时,人坐在上面会感觉凉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人坐上去后,坐垫内的物质温度不变时不需要吸热
B.坐垫内物质是非晶体
C.坐垫内物质熔点低于人体温度
D.人坐上去后,坐垫内的物质发生了液化现象
解:A、人坐上去后,坐垫内的物质温度不变,吸收热量,故A错误;
B、人坐上去后,坐垫内的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属于晶体,故B错误;
C、冰凉坐垫,坐垫内物质熔点低于人体温度,人坐上去后,坐垫内的物质从人体吸收热量熔化,人坐在上面会感觉凉爽,故C正确;
D、人坐上去后,坐垫内的物质发生了熔化现象,故D错误。
答案:C。
11.(2021•南通期末)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适量水并用酒精灯加热(1个标准大气压下)。甲试管盛有水,乙试管盛有酒精(沸点为78℃),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甲、乙两试管中的液体( )
A.都会沸腾
B.都不会沸腾
C.水会沸腾,酒精不会沸腾
D.水不会沸腾,酒精会沸腾
解: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甲试管中装的是水,烧杯中的水即使沸腾,温度最高也是100℃,这样的话,即使试管中的水能够达到100℃,但达到100℃后就不能从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不会沸腾;乙试管中装的是酒精,因为酒精的沸点是78℃,低于水的沸点,会从水中不断吸热,会沸腾。
答案:D。
12.(2022•菏泽模拟)物质M通过吸热、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
A.固、液、气 B.气、液、固 C.气、固、液 D.液、固、气
解:由图知,甲物态→乙物态需要放热,所以乙物态→甲物态需要吸热;同时乙物态→丙物态也需要吸热,所以乙物态为固态;
丙物态→甲物态需要吸热,所以甲物态→丙物态需要放热;同时甲物态→乙物态需要放热,所以甲物态是气态;
所以丙物态为液态。
答案:C。
13.(2022•宝鸡模拟)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云的形成有液化现象,放出热量
B.雨在下落过程中有熔化现象发生,放出热量
C.树木蒸腾作用属于汽化现象,放出热量
D.由图可知,自然界中水总量不变,不必节约
解:A、云的形成既有液化现象,也有凝华现象,都需要放出热量,故A正确;
B、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属于熔化现象,这一过程吸收热量,故B错误;
C、树木蒸腾作用是树内水分汽化为水蒸气,这一过程需要吸热,故C错误;
D、自然界中水的总量虽然不变,但真正能为人类所利用的淡水却不多,因此我们必须要节约水资源,故D错误。
答案:A。
14.(2021•郑州期末)谦谦同学借助厨房的简易器材完成了一项实践作业:自制霜。如图所示,他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放在一铺有湿抹布的桌面上,过一段时间后谦谦发现在易拉罐的下端有白色的霜出现,拿起易拉罐时发现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了。谦谦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其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是因为水遇冷凝华形成冰
B.易拉罐中的冰加入盐后降低了熔点,使其极易熔化,熔化过程放出了热量
C.易拉罐下端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过程要放出热量
D.霜打枝头中的“霜”和本实验中形成的“霜”不属于相同的物态变化
解:A、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是因为湿抹布中的水遇冷凝固形成冰,故A错误;
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加入盐后,熔点降低,即低于0℃,极易熔化。熔化吸收热量,故B错误;
C、易拉罐下端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出热量,故C正确;
D、霜打枝头中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与本实验中形成的“霜”属于相同的物态变化,故D错误。
答案: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5.(2022•上海期中)温度是表示物体 冷热程度 的物理量,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热胀冷缩 的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测量范围是 35~42 ℃,此时的读数为 37.5 ℃。
解: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体温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每一个小格代表0.1℃,示数是37.5℃。
答案:冷热程度;热胀冷缩;35~42;37.5。
16.(2022•福州模拟)在《太空“冰雪”实验》中,用沾了结晶核的毛根触碰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成的液体球,液体球迅速 凝固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冰球”。用手摸上去,“冰球”竟然是热乎乎的,这是因为此过程中会 放出 热量。
解: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凝固成固态是放热过程,所以“冰球”是热乎乎的。
答案:凝固;放出。
17.(2021•遂宁期末)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人会制作一种“糖画”。制作“糖画”时,先把糖加热 熔化 (选填“熔化”或“凝固”)成流体状态,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如图,再慢慢晾干变硬,送给小朋友。“糖画”晾干变硬的过程需要 放出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解:制作“糖画”时,先把糖加热成流体状态,即由固态变为液态,故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
再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等糖浆放出热量凝固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糖画,凝固放热。
答案:熔化;放出。
18.(2021•镇江期末)寒冬,坐满乘客的出租车门窗紧闭,水蒸气会 液化 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的 内 (选填“内”或“外”)侧,司机打开空调对着车窗吹暖风,小水珠 吸 (选填“吸”或“放”)热汽化,车窗又变清晰了;出租车使用的液化天然气是通过 压缩体积 方式使天然气液化的。
解:汽车内人很多,会呼出很多水蒸气,而玻璃的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上,使玻璃变模糊,所以小水珠在玻璃的内侧,此过程放出热量;
司机打开空调对着车窗吹暖风,小水珠会变成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
出租车使用的液化天然气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使天然气液化的。
答案:液化;内;吸;压缩体积。
19.(2021•合肥期末)如图所示,这是一种新型手投式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 升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氧气而灭火。
解:灭火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氧气而灭火。
答案:升华。
20.(2021•常州期末)针对运动损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对准损伤处喷射液态态氯乙烷,使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血管收缩以防止淤血,神经传导速度变慢以减缓痛感。氯乙烷主要被采用 压缩体积 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罐中,喷出后迅速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吸收 (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解:气态的氯乙烷是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之液化后储存在罐中的;
当喷出的液态氯乙烷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为气体,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血管收缩以防止淤血,神经传导速度变慢以减缓痛感。
答案:压缩体积;汽化;吸收。
21.(2021•朝阳期末)小明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盐水的凝固点为 ﹣2 ℃,由此证明了小明的猜想是 正确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严寒的冬天,地面上的积雪不能及时熔化,会影响交通安全。人们采取在雪上撒盐的方法,可使雪在较低气温下熔化。原因是:在雪上撒盐可以 降低 (填“提高”或“降低”)雪的熔点。
解:由图可知,盐水的凝固点为﹣2℃,由此证明了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严寒的冬天,地面上的积雪不能及时熔化,会影响交通安全。人们采取在雪上撒盐的方法,可使雪在较低气温下熔化。原因是:在雪上撒盐可以降低雪的熔点。
答案:﹣2;正确;降低。
22.(2021•无锡期末)如图甲所示将海波放入大试管中,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出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固液共存态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 停止 (选填“继续“或“停止”),海波的温度将 先不变,后下降 (选填“直接下降”或“先不变,后下降”)。
解:(1)由图乙可知,第8min时海波处于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态;
(2)由图乙可知,第10min时,热水和海波的温度相同,海波不能从热水中吸收热量,停止熔化;
(3)第10min后,海波放出热量开始凝固,海波凝固时温度不变,完全凝固后,温度继续下降。
答案:固液共存态;停止;先不变,后下降。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23.(2021•重庆期末)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除了要记录温度和时间外,还要观察 物质的状态 ;
(2)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海波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慢 (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实验中还要不停地用搅拌器搅拌,其目的是 使海波受热均匀 ;
(3)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除了要完全浸没在海波中,还要注意玻璃泡 不能碰到试管侧壁和试管底部 。
(4)图乙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中可看出,海波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在第 4 min时开始熔化。
(5)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海波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
解:(1)实验要记录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需要观察海波不同时刻的状态;
(2)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固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实验中还要不停地用搅拌器搅拌,为了使海波受热均匀;
(3)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除了要完全浸没在海波中,还要注意玻璃泡不能碰到试管侧壁和试管底部;
(4)由图乙可知,图象中变化曲线有呈水平方向的一段,就是晶体的熔化过程,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该固体是晶体;从第4分钟开始熔化;
(5)晶体熔化过程和水沸腾过程都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答案:(1)物质的状态;(2)慢;使海波受热均匀;(3)不能碰到试管侧壁和试管底部;(4)晶体;4;(5)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4.(2021•昆明期末)小聪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1)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可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水银 的温度计。
(2)图A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装置图,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图B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47 ℃。小聪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C、D所示,则图 D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4)小聪组与同班的二、三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仪器完全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E所示。通过对图象a、b、c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到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 减少水的质量 (写出一种即可)。通过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他们发现水沸腾过程的特点是: 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
(5)小聪将装有甲醇液体的试管放入沸水中,一会儿发现甲醇开始沸腾(如图F所示),这说明甲醇的沸点 低于 水的沸点(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
解:(1)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因此不可适用于此实验,所以需要用水银温度计;
(2)安装实验装置时,需要按照“自下而上,自左而右”的顺序安装;
(3)由图B可知,温度计分度值为1℃,液柱位于40℃与50℃的第七格,因此为47℃;水沸腾前,液体内部还未进行汽化,因此气泡会越来越小;
(4)由图E可知,对比ab可知减少水的质量可以缩短加热时间;水沸腾时的特点为: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5)热量从沸水传递到甲醇,甲醇的温度低于沸水的温度,在此条件下甲醇可以沸腾,因此甲醇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
答案:(1)水银;(2)自下而上;(3)47;D;(4)减少水的质量;持续吸热,温度不变;(5)低于。
四、解答题(每空2分,25题10分,26题12分,共28分)
25.(2021•韶关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奔跑的水滴
水滴入温度比沸点略高的热锅中,很快就汽化了。当把锅加热到温度很高时,水滴入锅中后会不停滚动,到处乱跑,这个过程能持续几十秒甚至几分钟,这种现象就是莱顿弗罗斯特现象,也叫莱顿弗罗斯特效应(莱氏效应)。
1732年荷兰物理学家赫尔曼首先发现了莱顿弗罗斯特现象,因德国科学家莱顿弗罗斯特的深入研究而得名。1756年,莱顿弗罗斯特深入研究后发现:当水或其它液体接触炙热物体表面时,接触处的液体急剧汽化,形成一层蒸汽膜,蒸汽托住液滴,使液滴与物体表面分离,蒸汽的溢出会导致液滴的滚动。当物体温度达到莱顿弗罗斯特点(Leiden﹣frostpoint)时,液体便会产生莱顿弗罗斯特现象,粗略测量水在平底锅中的莱顿弗罗斯特点约为193℃,莱顿弗罗斯特现象也适用于固体。
莱氏效应主要应用于航天科学。生活中,厨师热锅时,会向锅里滴几滴水来判断锅是否够热。在传统的过火堆仪式中,表演者先沾湿双脚,光脚快速走过火堆,而不易被烫伤。2014年,旨在关注渐冻人症(ALS)的“冰桶挑战”活动风靡全球,但俄罗斯科学家安东▪科诺瓦洛夫似乎觉得还不够劲,他把一桶零下196℃的液氮倒在头上,人却安然无恙。(以上危险活动,非专业人士切不可尝试!)
(1)莱氏效应表明,水蒸气的导热性能比水 差 (选填“好”或者“差”);
(2)发生莱氏效应时,水的沸点 不变 (选填“升高”、“不变”或者“降低”);
(3)挑战者将液氮浇在身上,人却安然无恙,是因为液氮 汽化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氮蒸气对人体起到了保护作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只有液体才能发生莱氏效应
B.锅的温度越高,滴入锅中的水汽化就越快
C.只要锅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就能发生莱氏效应
D.发生莱氏效应时水的汽化速度减缓
(5)下列现象不能用菜顿弗罗斯特现象解释的是 B 。
A.表演者徒手快速劈开高温铁水
B.冰块放入铁锅中与锅接触的部分很快化开了,而上半部分没有变化
C.湿润的手指快速掐灭蜡烛的火焰,而手指没有烫伤
D.烧红的铁锅打入鸡蛋,晃动铁锅时鸡蛋在锅中来回滑动,不用油也能实现不粘锅的效果
解:(1)发生莱氏效应时,水滴和高温物体表面之间形成一层蒸汽膜,使水汽化的变慢,说明水蒸气的导热性能比水差;
(2)水的沸点跟大气压有关,发生莱氏效应时大气压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水的沸点不变;
(3)挑战者将液氮浇在身上,液氮从人体吸热,使液氮从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
(4)A、莱顿弗罗斯特现象也适用于固体,故A错误;
B、由于莱顿弗罗斯特现象,锅加热到温度很高时,水滴能持续几十秒甚至几分钟,故B错误;
C、当物体温度达到莱顿弗罗斯特点(Leidenfrostpoint)时,液体便会产生莱顿弗罗斯特现象,粗略测量水在平底锅中的莱顿弗罗斯特点约为193℃,并不是锅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就能发生莱氏效应,故C错误;
D、发生莱氏效应时,水滴和高温物体表面之间形成一层蒸汽膜,使水汽化的变慢,故D正确;
答案:D;
(5)表演者徒手快速劈开高温铁水时,手表面的水急剧汽化,在手和铁水之间形成一层蒸汽膜,从而保护手指,可以用莱顿弗罗斯特效应解释,故A正确;
B、冰块放入铁锅中,冰块与锅接触的部分很快化开了,而上半部分却没有变化,是因为冰块与锅接触的部分吸热较快,熔化较快,不属于莱顿弗罗斯特效应,故B错误;
C、湿润的手指快速掐灭蜡烛的火焰,手指表面的水急剧汽化,在手和火焰之间形成一层蒸汽膜,从而保护手指,可以用莱顿弗罗斯特效应解释,故C正确;
D、烧红的普通铁锅打入鸡蛋,鸡蛋中的水分急剧汽化,在鸡蛋和铁锅之间形成一层蒸汽膜,从而保护鸡蛋,可以用莱顿弗罗斯特效应解释,故D正确;
答案:B。
答案:(1)差;(2)不变;(3)汽化;(4)D;(5)B。
26.(2021•丹东模拟)每年冬天的大雪,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多困难,小明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的盐,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含盐的冰熔化时跟纯净的冰熔化特点有何不同?含盐浓度不同的冰,熔化特点有无区别?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过程:
【设计实验】
他用同样多的适量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然后将这些冰弄碎放入试管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冰块状态的变化。在选择冰块吸热方式时他遇到了一个难题,现有如图1所示的三种方法,请你为他选择一种最佳的方法,你选择的方法是 A (选填“A”、“B”或“C”)。(当时的室温大约是10℃),这样选择选择的理由是:受热均匀。
【测量数据】
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如图2.(纯冰对应曲线①、淡盐冰对应曲线②、浓盐冰对应曲线③)。
【分析数据】根据曲线图可知:利用盐水制成的冰 是 (选填“是”或“不是”)晶体。
【得出结论】根据分析可以得到: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盐,可以 降低 (选填“提高”或“降低”)冰的熔点。
【拓展思维】小明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图线,又有了新发现:
(1)含盐浓度越高的冰,熔化前升温越 快 选填“快”或“慢”)。
(2)小明想起一件事,他们在学习熔化时,也用冰块做了这样的实验,但那次做实验时,测量冰熔化时的温度不是0℃,请你分析造成冰的熔化温度不是0℃的原因是什么? 含有杂质 。(只要讲出一点即可)
解:1、由于冰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A图将试管放入开水中,使冰能受热均匀,不断吸热熔化,又能及时观察冰的熔化状态。B图中用酒精灯加热,由于火焰温度较高,会使冰熔化过程加快,来不及观察。C 图中将试管放入空气中,当时室温保持10℃不变,会使冰的熔化过程加长,因此选择A图加热。
2、由图象可知:
①纯冰熔化时,当时间为20分钟时,温度为0℃时,冰才开始熔化,温度保持0℃不变,故冰是晶体,熔点为0℃;
②淡盐冰当时间为时间为10分钟时,温度为﹣3℃时才开始熔化,故淡盐冰的熔点为﹣3℃;
③浓盐冰当时间为时间为3分钟时,温度为﹣7℃时才开始熔化,故淡盐冰的熔点为﹣7℃;
【分析数据】根据曲线图可知:利用盐水制成的冰是晶体。
【得出结论】根据分析可以得到: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
【拓展思维】小明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图线,又有了新发现:
(1)三种物质都未熔化前取升高相同的温度,可以看出浓盐冰对应曲线加热时间最短,所以含盐浓度越高的冰熔化前升温越快。
(2)可能由于冰中含有杂质,使冰熔化时的温度不是0℃。
答案:A;受热均匀;是;降低;快;含有杂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原卷版docx、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第三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三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