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R4.2.1地貌的观察课件PPT第1页
    R4.2.1地貌的观察课件PPT第2页
    R4.2.1地貌的观察课件PPT第3页
    R4.2.1地貌的观察课件PPT第4页
    R4.2.1地貌的观察课件PPT第5页
    R4.2.1地貌的观察课件PPT第6页
    R4.2.1地貌的观察课件PPT第7页
    R4.2.1地貌的观察课件PPT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背景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背景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节地貌的观察,地貌的观察,陆地基本地形,①黄土高原,地貌观察的内容,坡度大小的判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海拔和相对高度都是指垂直距离,但是起点不同;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1.定义:等高线—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等高距—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差距。
    同线等高同图等距线曲闭合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线重必涯疏缓密陡
    (一)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同线等高。同图等距。线曲闭合。线重必涯。疏缓密陡。示坡坡降。
    同线等高。同图等距。线曲闭合。线重必涯。疏缓密陡。示坡坡降。凹凸有致。
    第一种解法:大→小:为凸,是山脊; 小→大:为凹,是山谷。
    第二种解法:“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同线等高。同图等距。线曲闭合。线重必涯。疏缓密陡。示坡坡降。凹凸有致。大小有余。
    “大的更大,小的更小。”“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3、等高线地形图特征:
    ④除了陡崖处,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G处等高线重合形成陡崖)          
    ⑤等高线稀疏表示缓坡,密集表示陡坡。   
    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
    是与等高线垂直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示坡线从内圈指向外圈,说明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为山丘;反之为洼地)
    小明和班上的同学去爬山春游。请你帮他们分析一下,应该从哪一条线路上山最好?为什么?
    小结:同一幅等高线图等高线越稀疏,则地形坡度越小;反之地形坡度越大。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01 地貌观察的顺序
    1、观察点选址:宜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的观察点。
    光线沿直线传播,因此观察地貌要选择一个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障碍物比较少。
    第四章 第二节地 貌 的 观 察
    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
    2、观测原则: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
    4.2地貌的观察(共39张PPT)
    指与丘陵、高原和山地比较相对较低的低地,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开阔,起伏小
    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的高地,地势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一般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峭,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
    指海拔500米以上,顶部比较宽阔平缓的高地,边缘往往有陡峭的崖壁
    由高地和低地两部分组成,周围被山地、高原和丘陵环绕,地势相对较高,中部地势相对较低
    高原 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 边缘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数值中高周低。
    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m,地势起伏大。 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等高线较密集,山顶呈闭合曲线
    盆 四周高,地 中间低。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平原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等高线稀疏且较为平直
    丘陵 海拔在200—500米, 相对高度小于200m,地势起伏不大,坡度较和缓。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1、五种大地形等高线的判读
    盆地、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大
    等高线沿脊线向低处凸出
    山脊:从山顶到山麓凸出的高耸部分。中间高,两侧低。山脊线也叫分水岭。
    等高线沿谷线向高处凸出山谷常有河流发育
    山谷:山脊之间低洼部分。中间低,两侧高。山谷线又叫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两山顶之间的地方,两头高,两侧低,呈马鞍形
    鞍部是山脊线最低处,山谷线最高处
    (四组等高线凸向同一中心点两组高凸,两组低凸)
    画出沿AB线、CD线的剖面图
    陡崖:近与垂直的山体称为峭壁。峭壁边缘是悬崖又称陡崖
    ①陡崖的相对高度ΔH的取值范围是:②陡崖的绝对高度a.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b.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
    (n-1)d≤ΔH

    相关课件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精品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精品教学课件ppt,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解读,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常见地貌类型,基本地形类型,我国各大地形区,基本地形部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教课ppt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主题探究,必备知识,自主检测,问题探究,关键能力,地貌观察的顺序,典例剖析,对应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课文配套课件ppt,共40页。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