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第1页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第2页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12小题,共36分)
    1. 为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蔓延,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全国各地在车站、机场等地开展体温检测。请你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红外测温仪的高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20μm B. 20mm C. 20cm D. 20dm
    2. 我们要观察植物的细胞,应选用(    )
    A. 平面镜 B. 放大镜 C. 显微镜 D. 望远镜
    3. 下列现象中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 铁水凝固成铁块 B. 把铁块带上月球 C. 把铁块磨成铁棍 D. 将铁块压成铁饼
    4. 如图所示,下列措施中通过阻断噪声传播来控制噪声的是(    )
    A. 噪声监控
    B. 在校园周边植树
    C. 禁止鸣笛
    D. 工人戴防噪声耳罩
    5. 绝大多数鱼类的体温与周围水温相同,然而,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为证实这一点,可对水中月鱼进行拍照,应选用的器材是(    )
    A. 可见光照相机 B. 紫外光成像仪 C. 红外照相机 D. 超声波成像仪
    6. 口罩成为常态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们常因佩戴口罩出现镜片模糊的情况,下列实例中与上述现象中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 初春,冰雪消融 B. 夏天,清晨草叶或树叶上形成露珠
    C. 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7. 下列关于声学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使用手机时,调节手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B. 利用B超检查身体是应用了声波能够传递信息的道理
    C. 声呐系统向水中发射声波,可以探知水下地貌或水下沉船的位置
    D. 次声和超声人耳都听不见,说明次声和超声不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8. 下列光现象中,解释正确的是(    )
    A. 小孔成像中屏幕上出现的是倒立的虚像
    B. 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河底看起来变浅,是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发生了折射
    D. 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引起的
    9. 如图,将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副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这时适当地向透镜移动光屏,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    )


    A. 是用凸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 B. 是用凹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
    C. 是用凸透镜制成的远视眼镜 D. 是用凹透镜制成的远视眼镜
    10.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AB射到由两个平面镜组成的直角镜上,经两次反射后的射出光线为CD.若将入射光线AB的入射角增加5°,则射出光线CD的反射角将(    )


    A. 增加5° B. 增加10° C. 减少5° D. 减少10°
    11. 如图所示,为两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闪光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图中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为0.1m。下列有关小球A、B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A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小球B做变速直线运动
    C. 小球A在编号5至编号6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0.7m/s
    D. 小球B在编号1至编号7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0.4m/s
    12. 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大
    B. 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
    C. 体积为3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30g
    D. 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共21分)
    13. 如图1所示的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 性质制成的,它的示数是______ ℃;图2所示铅笔的长度为______ cm。

    14. 雨后彩虹,是阳光经高空的冰晶或水珠折射时,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而形成光的______现象;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彩是由红、______、蓝三种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我们能看到红旗是红色的,是因为红旗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了红色光。
    15.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ρ水=1.0×103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某种合金的密度为2.6×103kg/m3,合______g/cm3。
    16. 云南昆明有一个地方叫“小嘴”。据说那里风吹过就会听到像哨子一样的声音,风速越大,声音越尖锐。听到“哨声”是指风声和哨声有相同的______,声音尖锐是因为声音的______较高。(均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17. 为了加强管理,很多学校对老师们实行刷脸考勤制度。如图所示,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______(选填“人脸”或“显示屏”)。人脸通过摄像头成一个倒立、______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与录入信息进行对比,从而记录考勤。若镜头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用符号和数字表示)。
    18. 人生活在光的世界里,伴随着“影”的存在。“人影相随”中的影是由光的______形成的;看“电影”中的“影”是光通过放映机镜头发生折射形成的______(选填“虚”或“实”)像;小红看到电子挂钟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则此时电子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__。
    19. 一列火车向着远处的山崖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列车经过某处时鸣了一声汽笛,2s后听到回声(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列车行驶的路程是______m,而声音传播路程是______m,该列车鸣笛时距山崖大约是______m。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共4分)
    20. 请在图中方框内画出合适的透镜,使光的传播发生如图所示的改变。


    21. 小明把一束激光AO射向一盛水的烧杯,如图所示,激光束在杯底形成一光斑,请画出形成光斑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共21分)
    22. 按要求完成填空。

    (1)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
    (2)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小,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真空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3)如图丙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图中M应选择的器材是______(选填“平面镜”“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实验中点燃的蜡烛靠近M时,所成的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___。
    (2)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物质受热均匀,而且物质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冰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4)用酒精灯不断给烧杯加热,当烧杯里的水沸腾以后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24. 小科同学在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

    (1)将天平放置于水平台面上,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分度盘指针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科按如图乙所示方法来称量小石块的质量,老师对小科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老师所说的两个错误是①______;②______。
    (3)小科改正错误后正确称量,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是______g。小石块放入量筒前、后的情况如图丁所示,则被测小石块的密度是______kg/m3。
    (4)若使用的砝码有磨损,则测出小石块的密度将______(选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25. 如图所示,胡歌同学选用一块焦距f=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时,首先在光具座上放置实验器材,若光具座A处放置蜡烛,如图甲所示,则B处应放置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光屏”)。器材正确放置后,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出现如图乙所示的情形,需要调节蜡烛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2)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最清晰的像时,观察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一光学原理制成的仪器是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应将蜡烛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3)胡歌同学将食指放在凸透镜上,把凸透镜的上部遮掉一小块,光屏上将出现______。
    A.胡歌同学食指的像
    B.烛焰的像的上半部不见了
    C.烛焰的像的下半部不见了
    D.烛焰的像还是完整的
    (4)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又出现如图乙的情况,为了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应将蜡烛______移。(选填“上”或“下”)
    五、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8分)
    26. 某城市运动会上颁发的金牌由纯金、玉石、纯银组成,因为成本限制,要求纯金的质量为3.86g,镶嵌玉石的质量为11.4g;为了外形美观,要求圆形金牌直径约为60mm,厚度约为5mm,即总体积为14.2cm3,现测得镶嵌玉石的体积是4cm3(已知:ρ金=19.3g/cm3,ρ银=10.5g/cm3)。
    玉石品种
    青白玉
    红山玉
    白玉
    密度(g/cm3)
    2.65
    2.7
    2.85
    那么:
    (1)通过计算说明选用的是哪种玉石?
    (2)一枚金牌除了纯金和玉石外,还需纯银约多少克?
    六、综合题(本题共1小题,共8分)
    27. 甲、丙两地车站的距离是800km,一辆列车从甲地车站于早上7:30出发开往丙地,途中在乙地车站卸货停靠了1h,在当日15:30到达丙地车站。列车行驶途中有一座长400m的桥梁,经过桥梁时列车以144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
    (1)列车通过桥梁时发出长长的鸣笛声,对于桥头的乘务段值班人员来说,鸣笛声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噪声;列车相对桥梁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相对车上的货物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列车从甲地开往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3)列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红外测温仪的高度约20cm。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首先要对物体的长度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答案】C 
    【解析】解:观测月球等天体时应选用望远镜,观察植物的细胞时应选用显微镜。
    故选:C。
    望远镜可以观察到远处的物体,显微镜可以将微小的物体放大。
    望远镜和显微镜在医疗,科研,生活中有很重要的应用,它们的主要部件都是透镜。

    3.【答案】C 
    【解析】解:A、铁水凝固成铁块,是状态的变化,铁的多少没有变,所以质量不变,故A不合题意;
    B、把铁块带上月球,是位置的改变,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改变,所以铁块的质量没有变,故B不合题意;
    C、把铁块磨成铁棍,所含有的铁物质在减小,质量也会变小,故C符合题意;
    D、将铁块压成铁饼,是形状的变化,铁的多少没有变,所以质量不变,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会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本题考查了质量及其特性,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只要理解质量的含义即可求解。

    4.【答案】B 
    【解析】解:A、安装噪声监控装置只能检测出声音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学校周围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禁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有效防止噪声产生,故C不符合题意;
    D、工人戴防噪声耳罩,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能力,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5.【答案】C 
    【解析】解:由红外线的特点可知,红外线具有热效应,一切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越明显。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则其辐射的红外线会越强,为了证实这一点,可利用红外照相机对其进行拍照,以达到对比的效果。
    故选:C。
    红外线具有热效应,一切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越明显。
    了解红外线的热效应,并能与实际的应用相联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戴眼镜的人们常因佩戴口罩出现镜片模糊,是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形成的。
    A、冰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属于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清晨草叶或树叶上形成露珠是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属于液化,故B符合题意;
    C、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属于凝华,故C不符合题意;
    D、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属于升华,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我们要根据物质前后的状态判断物态变化。

    7.【答案】D 
    【解析】解:A.使用手机时,调节音量按钮会改变声音的强弱,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A正确;
    B.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B正确;
    C.声呐利用的是回声定位原理,可以利用超声波探知水下地貌或水下沉船的位置,故C正确;
    D.超声和次声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其频率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所以人耳听不到,故D错误。
    故选:D。
    (1)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
    (3)声呐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工作的;
    (4)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特性、传播、超声与次声的知识,是声现象的综合,但难度不大。

    8.【答案】D 
    【解析】解:A、小孔成像依据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
    B、虽然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也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河底看起来变浅,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故C错误;
    D、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引起的,故D正确。
    故选:D。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发生反射时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
    (4)镜面反射是指光滑的表面对光线的反射现象,光污染通常是镜面反射造成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反射及直线传播,这几种现象很容易混淆,平时要注意区别,是一道很典型的题目。

    9.【答案】B 
    【解析】解:远视眼镜片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近视眼的镜片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拿一个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蜡烛烛焰的像实际上在光屏前方或后方;
    拿走远视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将光屏靠近凸透镜移动像又变的清晰,说明像的实际位置在光屏的前方,所以这是近视眼的特征,刚才所戴的是凹透镜。
    故选:B。
    先明确远视眼镜片是凸透镜,近视眼的镜片是凹透镜,利用凸透镜、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即可确定它是怎样来矫正视力的。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造成的,因此要让光线在进入眼睛以前延迟会聚一下,所以要带凹透镜来矫正。

    10.【答案】C 
    【解析】解: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镜的特点是对光线进行两次反射,根据反射定律可知,两次反射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始终平行的,因此入射角增加5°,则CD的反射角将减少5°。

    故选:C。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概念: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及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

    11.【答案】D 
    【解析】解:A、由图知,在相同时间内A球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A球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知,在相同时间内B球的路程相等,所以B球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小球A在编号5至编号6的路程sA=0.1m×6=0.6m,时间为1s,则平均速度为0.6m/s,故C错误;
    D、小球B在编号1至编号7时间内tB=6s,这段时间间隔内的通过的距离sB=2.4m,则平均速度为:v=st=2.4m6s=0.4m/s,故D正确。
    故选:D。
    (1)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相等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否则做的是变速运动;
    (2)根据平均速度公式v=st求解平均速度;
    (3)由题意可知,频闪照片中每两个球照片的时间间隔相同,相同的路程内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越快。
    解决此类问题要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结合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定义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12.【答案】D 
    【解析】解:AB.由图像可知,当m=10g时,V甲=10cm3,V乙=20cm3,即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则:
    ρ甲=mV甲=10g10cm3=1g/cm3,
    ρ乙=mV乙=10g20cm3=0.5g/cm3。
    比较可知,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大,故A、B正确;
    C.体积为3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m甲=ρ甲V=1g/cm3×30cm3=30g,故C正确;
    D.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甲物质的密度与质量不成正比,故D错误。
    故选:D。
    (1)根据图像读出一组数据,根据ρ=mV求出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进而得出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
    (2)由m=ρV求出体积为3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
    (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所处状态有关,而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对密度特性的理解,从图像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

    13.【答案】热胀冷缩  37.2  5.20 
    【解析】解:(1)体温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体温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每一个小格代表0.1℃,示数是37.2℃。
    (3)刻度尺每一个大格代表1cm,每一个小格代表0.1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
    铅笔的末端对应7.20cm,铅笔的始端对应2.00cm,铅笔的长度为L=7.20cm-2.00cm=5.20cm。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37.2;5.20。
    (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体温计读数: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据向大数据读数。
    (3)分度值是刻度尺上最小格代表的长度值,物体的长度等于物体末端和始端对应的刻度值的差。
    本题考查了体温计的工作原理、体温计和刻度尺的读数方法,这是物理测量中最基本的技能,要熟练掌握。

    14.【答案】色散  绿  反射 
    【解析】解: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
    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太阳光照射到红旗上因为反射红光进入人的视野而呈现红色。
    故答案为:色散;绿;反射。
    太阳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空气中的水滴后发生色散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此题是对色光三原色、彩虹形成的原理、物体的颜色的灵活考查,同时也考查了我们的观察能力。是一道基础题。

    15.【答案】不同  1m3水的质量为1.0×103kg  2.6 
    【解析】解: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它的物理含义是1m3水的质量为1.0×103kg;
    某种合金的密度为2.6×103kg/m3,合2.6g/cm3。
    故答案为:不同;1m3水的质量为1.0×103kg;2.6。
    据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密度的物理意义分析解题。
    本题考查了密度及其特性,是一道基础题。

    16.【答案】音色  音调 
    【解析】解:风吹过就会听到像哨子一样的声音,这说明风声和哨声的音色相同;
    “哨声”声音尖锐是指声音的音调高,说明空气振动的频率快。
    故答案为:音色;音调。
    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声音三个特征的区别,是一道基础题目。

    17.【答案】人脸  缩小  大于20cm 
    【解析】解:只有将更多的光射到人脸上,才能看得更清楚,所以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人脸。
    摄像头实际上是一个凸透镜,人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即大于2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人脸;缩小;大于20cm。
    想看清物体必须有足够的光线,物体的光线足够明亮成的像才更清晰。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在凸透镜成像习题中有重要的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

    18.【答案】直线传播  实  10:51 
    【解析】解:(1)“人影相随”中的“影”是人的影子,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电影”中的“影”是凸透镜形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即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此时表的时间为12:01,则实际时间为10:51;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折射;实;10:51。
    (1)影子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所以“人影相随”中的“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电影”中的“影”是凸透镜形成的放大的实像;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本题考查了光现象的相关内容,关键区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和平面镜成像特点。

    19.【答案】40  680  360 
    【解析】解:(1)列车行驶的路程:s1=v车t=20m/s×2s=40m;
    (2)声音传播的路程:s2=v声t=340m/s×2s=680m;
    (3)列车鸣笛时与山崖的距离:s=12(s1+s2)=12×(40m+680m)=360m。
    故答案为:40;680;360。
    (1)利用v=st计算出列车行驶的路程;
    (2)利用v=st计算出声音传播的路程;
    (3)列车鸣笛时与山崖的距离为列车行驶的路程与声音传播的路程之和的一半。
    本题是关于回声测距问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理解列车鸣笛时与山崖的距离为列车行驶的路程与声音传播的路程之和的一半。

    20.【答案】解:将入射光线进行延长,延长得到的光线与折射光线进行比较:图中透镜后的靠近主光轴,故光线被会聚了,此为凸透镜;
     
    【解析】判断透镜类型的关键是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如果光线被会聚了就是凸透镜,如果光线被发散了就是凹透镜。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属于基础题。

    21.【答案】解:先过入射点O作法线,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此在法线右侧的水中作出折射光线,与杯底的交点为光斑,如图所示:
     
    【解析】发生光的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置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此作图。
    本题考查根据折射规律作图,明确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是关键。

    22.【答案】振动  不能  薄玻璃板  不变 
    【解析】解:(1)通过乒乓球被弹起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玻璃钟罩中的空气越少,声音越小,所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3)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故应选择玻璃板;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相距较远的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
    因为平面镜成像特点是物像等大,所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1)振动;(2)不能;(3)薄玻璃板;不变。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现象,形象直观;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平面镜不能透光,只能反射光,不能确定出像的位置,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属于基础题。

    23.【答案】秒表  慢  晶体  保持不变  不会 
    【解析】解:(1)实验过程中要记录不同时刻的温度,因此还需要秒表;
    (2)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水浴加热法),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使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
    (3)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是晶体;
    (4)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保持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1)秒表;(2)慢;(3)晶体;保持不变;(4)不会。
    (1)该实验过程中要记录不同时刻的温度,据此分析需要的测量工具;
    (2)水浴加热法是指将物质完全浸没在水中进行加热,其好处是使物质受热均匀,可以减慢温度上升的速度,更容易观察实验现象;
    (3)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4)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并且不断吸热。
    此题是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考查了水浴法对加热固体的好处,同时考查了分析图象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4.【答案】右  手直接拿砝码  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57  2.85×103  偏大 
    【解析】解:(1)由图甲可知,调节天平平衡时,天平的指针向左偏,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图2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存在两个错误是:
    ①用手拿砝码,会腐蚀砝码,影响以后测量的准确性;
    ②物体和砝码放反了托盘,物体的质量不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3)由图乙知,小石块的质量m=50g+5g+2g=57g;
    由图丙知,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0mL,
    由图丁知,量筒内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40mL,
    则小石块的体积为:V=40mL-20mL=20mL=20cm3,
    小石块的密度为:ρ=mV=57g20cm3=2.85g/cm3=2.85×103kg/m3。
    (4)若使用的砝码有磨损,则砝码的质量会偏小,但是其示数不变,在测量过程中就需要多加砝码,导致所测的物体质量偏大,由于体积测量过程无误,由ρ=mV计算出的密度值会偏大。
    故答案为:(1)右;(2)①手直接拿砝码;②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3)57.0;2.85×103;(4)偏大。
    (1)天平的指针向左偏,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2)测量物体质量过程中,注意左物右码,且用镊子加减砝码;
    (3)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总质量加游码所对刻度值;
    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中液面凹形底部相平;石块的体积等于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减水的体积;已知质量和体积,运用密度公式可算出石块密度;
    (4)若使用的砝码有磨损,则砝码的质量会偏小,但是其示数不变,在测量过程中就需要多加砝码,导致所测的物体质量偏大,由于体积不变,由密度公式计算出的密度值会偏大。
    本题是测量固体的密度,考查了天平的使用、量筒的读数、密度的计算等,理解测量原理,难度适中。

    25.【答案】凸透镜  同一高度  放大  投影仪  远离  D  上 
    【解析】解:(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光具座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若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凸透镜;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必须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所以,在点燃蜡后,调整三者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物距大于f,小于2f,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投影仪;
    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小,则应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将蜡烛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3)胡歌同学将食指放在凸透镜上,把凸透镜的上部遮掉一小块,凸透镜的其它部分仍然能够会聚光线而成像,所成像的形状不变(即是完整的),只是像比原来暗一些,故D正确;
    (4)蜡烛在燃烧中不断变短,烛焰向下移动,则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可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一些,或者将光屏向上移动一些,或者将蜡烛向上移动。
    故答案为:(1)凸透镜;同一高度;(2)放大;投影仪;远离;(3)D;(4)上。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因为光屏上接到的是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在凸透镜的两侧,所以把凸透镜放在蜡烛和光屏的中间位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必须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当物距大于f小于2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根据这个原理制成;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
    (3)若将凸透镜的一部分遮住,则其它部分仍能会聚光线成像,只是像比原来暗一些;
    (4)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像与物体的变化方向恰好相反。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要求学生能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实际问题。

    26.【答案】解:(1)玉石的密度:
    ρ玉=m玉V玉=11.4g4cm3=2.85g/cm3,
    查表可知,这种玉石是白玉。
    (2)由ρ=mV得,金牌中金的体积:
    V金=m金ρ金=3.86g19.3g/cm3=0.2cm3,
    金牌中银的体积:
    V银=V-V玉-V金=14.2cm3-4cm3-0.2cm3=10cm3,
    则金牌中银的质量:
    m银=ρ银V银=10.5g/cm3×10cm3=105g。
    答:(1)选用的玉石是白玉;
    (2)还需纯银约105g。 
    【解析】(1)知道玉石的质量和体积,根据ρ=mV求出玉石的密度,然后结合表格数据判断是那种玉石;
    (2)根据ρ=mV求出金牌中金的体积,然后求出金牌中银的体积,利用m=ρV求出金牌中银的质量。
    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和密度公式的应用,是一道较为简单的计算题。

    27.【答案】不是  运动  静止 
    【解析】解:(1)列车通过桥梁时发出长长的鸣笛声,对桥头的值班人员起提醒作用,所以鸣笛声对于桥头的乘务段值班人员来说不是噪声;列车相对桥梁位置发生改变,所以是运动的,相对于车上的货物位置没有改变,所以是静止的,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列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丙地,在当日15:30到达丙地,则从甲地开往丙地所用时间t1=15:30-7:30=8h,
    列车从甲地开往丙地的平均速度:v1=s1t1=800km8h=100km/h;
    (2)列车匀速过桥的速度v2=144km/h=40m/s,
    列车全部通过桥梁所行驶的路程为:s2=v2t2=40m/s×25s=1000m,
    则列车的长度L车=s2-L桥=1000m-400m=600m。
    答:(1)运动;不是;运动;静止;
    (2)列车从甲地开往丙地的平均速度是100km/h;
    (3)列车的长度是600m。
    (1)物体相当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当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对人来说有扰乱作用的声音是噪声;
    (2)已知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列车从甲地开往丙地的平均速度;
    (3)已知列车匀速过桥的速度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列车全部通过桥梁所行驶的路程,总路程减去桥梁长就是车的长度。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弄清列车完全过桥时行驶的路程为桥长与车长之和是关键。

    相关试卷

    2023年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中考物理模拟考试卷(一):

    这是一份2023年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中考物理模拟考试卷(一),共9页。

    2023年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中考物理模拟考试卷(一)+:

    这是一份2023年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中考物理模拟考试卷(一)+,共8页。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卷面分得分说明,如图所示是烟花燃放时的情形,如图所示为甲、乙两汽油机的数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