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单元复习提纲(6份)
-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复习提纲--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其他 0 次下载
-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复习提纲--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其他 0 次下载
-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复习提纲--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其他 0 次下载
-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复习提纲--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其他 0 次下载
- 第六单元 文化传承与保护 复习提纲--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其他 0 次下载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复习提纲--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展开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一、丝绸之路1、名称来源:人类早期几个文明中心之间的交往通道中,最著名的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因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故而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2、标志事件:张骞通西域(1)目的: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2)过程: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沿河西走廊出使西域,途中被匈奴人俘虏,羁留十余年,后辗转抵达大月氏。(3)影响:①直接的外交目的并未是实现,但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②此举被司马迁称为“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3、分支路线:丝绸之路在长期发展中开辟出一些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尤为复杂。4、逐渐衰落:唐朝中后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1、“草原丝绸之路”(1)路线: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2)作用: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西迁,很多是沿着这条商路进行的。2、“西南丝绸之路”(1)路线: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2)作用: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作用。3、“海上丝绸之路”(1)西汉:中国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2)宋元: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十分频繁。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3)明朝:明初郑和下西洋(1405—1433)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拓展延伸】“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1、物质和技术交流(1)对外输出①随着中国丝绸的不断向西出口,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②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也很早经由中亚向西传播;③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④瓷器主要沿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等地。(2)对内输入①西汉获得了大宛国当地出产的良种“汗血马”,同时引进了优良的饲草苜蓿,以及葡萄等水果;②西瓜和古代文献中带有“胡”字的物种,基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③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曾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④棉花(南北朝传入)从陆、海两个渠道逐渐传入中国,在宋元时期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⑤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代起基本来自海路。2、文化交流(1)对外输出: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2)对内输入:①佛教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此后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风格。丝绸之路沿线保存下来的著名的佛教石窟、融汇东西方艺术风格,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瑰宝;②祆教(拜火教或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明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③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3)特点:交流内容丰富,交流具有双向性、竞争性、互惠性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1、初步形成(新航路开辟后至工业革命前)(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2)表现:①商品种类和数量: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②经营方式的变化: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份制公司出现和发展。③世界市场的形成: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最终形成(两次工业革命)(1)原因:①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欧美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②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的进步;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表现:①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形成: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②类型丰富的工业产品,通过更快速的交通工具输送到世界各地;③世界贸易额剧增:从187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贸易额增长了近2.6倍。3、曲折发展(两次世界大战至冷战结束)(1)阻碍因素:①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②“一战”后,斯大林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③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开始后资本主义各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④冷战的发生,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贸易受到极大影响(半球化)。(2)促进因素: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仍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②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及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等因素也在促进世界贸易发展;③跨国公司的崛起加快了国际贸易的进程;④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4、突飞猛进(冷战结束、20世纪90年代以来)(1)原因:①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②冷战的结束;③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④信息技术的进步;⑤跨国公司的发展。(2)表现:①全世界贸易出口总值迅速增加(增长约100倍);②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推动)1、原因:国际贸易的买卖双方以贸易为平台输送的各种商品,把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迥异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也以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呈现各自的知识、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等。2、表现:(1)中国茶文化的国际化(2)服饰的国际化(3)西方钟表文化传入中国①16世纪中期,诞生于欧洲的钟表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②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③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4)其他:20世纪文化交流发展除了传统的与吃、穿、用等相关的商品,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也广销世界各地。3、意义(1)对文化发展:①通过文化交流,各民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博采众长,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②通过文化交流,可以推动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③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对经济发展: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实现经济上的互利共赢。(3)对国际政治:①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②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减少隔阂,增进共识,促进世界和平。比较项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相同点①都是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对中外文化、物质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外友好的象征②都是建立在中外交往的愿望之上的,是和平的交流通道③都开辟了道路,地理意义重大④中国都处于相对的优势地位。这是因为古代中国无论在物质上,还是文化上都较为先进。不同点以长安为出发点以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明州等地为出发点主要是东西商业贸易之路,是中国和亚欧各国间政治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主要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的交流通道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中亚地区的衰弱和地理变迁而衰落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而逐渐为西方列强的侵略途径所替代陆上丝绸之路的作用与影响相对大于海上丝绸之路。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天文、历算、医药等科技知识,,佛教、祆教、摩尼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先后传入中国,并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纺织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制瓷等工艺和技术,绘画等艺术,儒家、道教等思想,也传向西方,产生了重要影响。茶文化的地位中国的饮茶风俗历史悠久,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茶文化的传播16世纪以前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16世纪以后广泛传播至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俄国: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形成著名的的“万里茶道”。英国:茶会上用中国茶和中国的茶具来招待客人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荷兰: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茶文化的创新各国在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如在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在英国形成了“下午茶”。中国服装在法国的影响①17世纪末,回到法国的传教士穿中国服装参加舞会,获得全场喝彩;②中国服装的面料、款式、龙凤花草纹样等,融入法国18世纪的服装设计之中。③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大胆采用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西服在日本流行明治维新后,作为“文明开化”的一部分,西服在日本流行。中国的中山装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穿着方便,同时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