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课件(22份)
- 第2讲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课件 1 次下载
- 第3讲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课件 1 次下载
- 第4讲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课件 1 次下载
- 第5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课件 1 次下载
- 第6讲 隋唐盛衰及其制度上的重要建树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课件 2 次下载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定位,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奴隶制,阶段特征,高考考情,课标解读,知识分解,复习重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政治: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
经济:从生产力的角度看,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社会经济不断繁荣,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制(井田制)逐渐确立并发展,工商业由政府经营管理,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
思想文化: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元一体,生生不息,为国家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商朝“以神为本” ,甲骨文标志着汉字的成熟;西周“以人为本”,统治者用礼乐来约束人们的言行,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1)文化遗存与中华文明的起源;(2)早期国家的诞生及其特征。
(1)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2)早期国家的特征。
私有制、阶级与国家的关系。
知识储备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原始社会)
母系氏族公社平等、无私产
父系氏族公社私有制、阶级、国家出现
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产生并发展
筑屋定居、村落形成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
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早期、仰韶早期(距今约7000—5000年前)
红山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距今约5000年)
知识储备二:从部落时代到早期国家(奴隶社会)
2.夏朝: (约前2070--前1600年)
3. 商朝: (前1600年—前1046年)
4. 西周: (前1046年—前771年)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拓展深化一:生产力发展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
材料一: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材料二: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而被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材料三:中国原始社会经历了约200万年的历史,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前言及第1课
思考1:根据教材的相关叙述及所学知识,构建起两幅地图间的联系。
从生产力的角度看,中国原始社会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时期(生产力的进步);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中国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思考2: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间的关系。
重要概念解释: 文化遗存: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事物。如宫殿、坟墓、工具、饰品等物质,或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如诗歌、戏曲、节庆等非物质。 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在国家管理下创造出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方面的总和。
母系社会未出现贫富分化
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思考3: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六大区系并不是简单的地理划分,主要着眼于其间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道路。中原地区是六大区系之一,中原影响各地,各地也影响中原,这同以往在中华大一统观念指导下形成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民族文化先是从这里发展起来,其他地区的文化比较落后,只是在中原地区影响下才得以发展的观点有所不同,从而对于在历史考古界根深蒂固的中原中心、汉族中心、王朝中心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拓展深化二:我国历史上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
思考1:根据所学知识,请分别对下列两幅图片进行解读。
思考2:根据下列图片和所学知识,请构建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间的联系。
1.分封制:权力的分配—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
2.宗法制:权力的继承—家族生活政治化—天下归宗
3.礼乐制:权力的维护—等级观念生活化—天下归心
思考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夏商周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表现。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 《尚书· 酒诰》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 《尚书· 酒诰》
思考4:根据以上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历史上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
神权色彩、血缘政治、家国同构、尚未集权;
金石并用、土地国有、集体劳作、工商食官;
文字历法、崇神拜祖、敬天保民、礼乐文化。
考点一:生产力发展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
1.(2020.上海.1)原始农业生产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于是人民开始( ) A.聚族定居 B.建立国家 C.冶炼青铜 D.创造文字
考点二: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
2.(2017•全国Ⅰ卷高考•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shi)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因此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A项正确。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且周朝时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的,排除B;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从题中的“武王弟”“周公长子”“召公奭”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多为贵族,但没有反映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排除D。
考点三:西周的社会经济·青铜铸造
3.(2021·广东高考·1)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 ) 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 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 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 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
4.(2020·江苏高考·1)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 ) 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 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 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 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解析】井田制下,村社成员要随着份地的定期交换而变动住所,“三年一换土易居”意味着村社成员只是份地(私田)的临时使用者,没有所有权,私田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D项正确;井田制下无论公田、私田(土地)都不能买卖,A项错误;村社成员随着份田变动而更换居所,并不意味着要将全部收获物上缴国家,B项错误;村社成员耕种的份地并不固定,不是份地的主人,私田与传统的自耕农经济不同,不属于小农经济范畴,C项错误。
考点四:西周的社会经济·井田制
视角1:早期中华文明的特征
视角2:早期国家政治所渗透的家国情怀
1.原始社会的重大发展趋势,在生产方式上是从采集到渔猎,在生活方式上是从农耕聚落到定居。
原始社会呈现出如下三大发展趋势:生产方式上,从渔猎走向农耕;生活方式上,从迁徙走向定居;组织方式上,从农耕聚落走向政治实体。
2.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倒退。
由远古“天下为公”的禅让制演变成父位子承的“天下为家”的世袭制,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3.宗法制是一种国家权力的分配制度,是分封的政治体现。
分封制是一种国家权力的分配制度,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权力继承制度。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二者相互依存。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 --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考什么,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高考怎么考,年辽宁高考题,历史主要分期,古代近代现代,原始社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从部落到国家,部落联盟,商和西周,拓展西周分封制,拓展西周宗法制,拓展西周礼乐制度,2农业,3手工业,商周时期的文化,青铜时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高考备考,阶段特征,时空坐标,基础知识点梳理,能力素养突破,重难点突破,思维导图,高考考法探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