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0讲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第10讲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第1页
    第10讲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第2页
    第10讲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第3页
    第10讲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第4页
    第10讲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第5页
    第10讲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第6页
    第10讲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第7页
    第10讲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第8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0讲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第10讲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定位,高考考情,课标解读,阶段特征,夯实基础,儒学的发展历程,儒学复兴理学盛行,批判继承仍占主导,新文化运动,绝对否定地位动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1111年)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前代;南方经济较快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海陆对外交往空前活跃。
    儒学走向思辨化、哲学化---理学,转型成熟;科技发明创造出现高峰(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成熟并走向世界);文艺平民化,世俗化,多元化;各族文化交融。
    从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知识储备一:儒学的复兴——理学
    (1)唐末以来社会动荡,儒家纲常受到巨大冲击,不能适应统治需要,宋代统治者重构政权合法性的愿望;
    (3)佛、道盛行,冲击儒学正统地位;
    (4)传统儒学日益僵化,缺乏创新与活力。
    (2)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伦理道德;
    (1)宋代封建经济的发展;
    (2)宋代科技的进步(活字印刷);
    (3)士大夫阶层的扩大(科举改革);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三大特征:注重思辨、回归原典、治国与修身想结合。
    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标志着儒学真正发展成一门哲学,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成熟阶段。
    理学,又称“道学”,指从宋代至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体系。
    (1)先声:韩愈等人(2)创立:北宋五子(3)集成:南宋朱熹(4)发展:陆王心学(5)衰落:明末清初
    程颢(1032-1085)
    程颐(1033-1107)
    朱熹(1130-1200)
    (三)理学的发展脉络:
    (四)理学的思想内涵:
    程颐、程颢、朱熹(程朱理学)
    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法则,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事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五)儒学教育的探索:
    知识拓展一:深入认识理学
    1.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1)积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的塑造。 ①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意识。 ②具有忧患意识,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鼓舞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崇尚仁义道德,重义轻利,自我约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④强调身体力行,自主自强,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2)局限: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禁锢人们的思想,对封建社会后期的变革起了一定阻碍作用。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知识储备二: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学艺术和科技
    雕版印刷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大量制造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型射击火器。
    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如简仪,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
    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
    知识拓展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认识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纲要》(上)第12课 P68 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经济学史稿》
    根据材料分析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影响。
    造纸术:文化普及、文明传承;印刷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思想解放;火 药:火药武器、骑士阶层;指南针: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总 之: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外国用火药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鲁迅《电的利弊》
    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知识储备三:少数民族的文字
    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及特点
    1.(2019·全国Ⅱ卷·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解析】由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可知要以平静的心情欣赏万物,享受自然的乐趣,人们对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相同的,所以人应随着四季的变化享受自然的乐趣,保持内心的快乐,荣衰宠辱、春夏秋冬,与普通人一样高兴而来、怡然而去,体现了人和万物的相通之处,故选B项;道家主张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且材料强调的是人和自然的相通之处而非和谐共处,排除A项;材料强调静观其变,悠闲自得而非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排除C项;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程颢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排除D项。
    2.(2021·全国Ⅰ卷·26)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 )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 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 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
    【解析】从“以正风俗”、“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可知,当时的理学家是反对婚姻论财的社会现象,主张维护以往的传统纲常礼教,故选B项;由“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可知,理学家们并没有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排除A项;宋代政府并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所以在民俗方面也反对婚姻论财,理学家的主张也是对这一现象的反对,所以理学家是维护政府的政策导向的,而不是背离,排除C项;宋代婚姻习俗变革表现为婚姻论财,而题干中理学家们是反对这一现象的,所以他们的主张并不是促成婚俗变革,排除D项。
    3.(2022·湖南卷·4)南宋画家李唐感叹:“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这反映当时( ) A.艺术水准下降 B.绘画题材集中 C.画家地位不高 D.世俗文化兴盛
    【解析】南宋时期绘画时选择“云里烟村雨里滩”是“不入时人眼”的,而当时 “入时人眼”的是“多买胭脂画牡丹”,这反映了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民对于象征富贵的牡丹很是推崇,这反映了世俗文化的兴盛。故选D项。
    4.(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不同: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5分)

    相关课件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共31页。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共33页。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共1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