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江苏地区无锡市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集锦—解答题50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2江苏地区无锡市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集锦—解答题50题,共22页。
▊▊ 真题汇编2022 ▊▊
江苏省无锡市地区真题精选汇编—解答题50题
三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
1. (2022无锡期末)工程队要修一条路,第一周修了这条路的,第二周修了这条路的,第三周全部修完。第三周修了这条路的几分之几?
2.(2022无锡期末)学校合唱队有48人,田径队人数比合唱队的2倍少16人。田径队有多少人?
3.(2022无锡期末)(2022无锡期末)如图,小军从学校出发,经过邮局到电影院,一共用时9分钟。
(1)小军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2)如果照这样的速度,小军每天早上8:15上课,他每天早晨8:07从家步行上学,会不会迟到?(请计算解答)
4.(2022无锡期末)一个长方形足球场,长105米,宽45米。小强绕着这个足球场跑2圈,一共跑了多少米?
5.(2022无锡期末)根据线段图表示的已知条件,解答问题。
苹果树有多少棵?
6.(2022无锡期末)学校举行排球比赛,小阳拍了32下,小勇比小阳少拍5下,小丽拍的下数是小勇的2倍。小丽拍了多少下?
7.(2022无锡期末)疫情期间,为了保障卫生,同学们吃午饭时每张桌子只坐4人,班主任带着全班46名学生一起用餐,最少需要坐几张桌子?
8.(2022无锡期末)妈妈买来一块布做服装,用去这块布料的做上衣,做裤子比上衣少用了这块布料的。
(1)做裤子用去这块布料的几分之几?
(2)一共用去这块布料的几分之几?
9.(2022无锡期末)王大爷家养了12只鸭,养鹅的只数是鸭的2倍,养的鸡比鹅多6只。根据上面的信息,请提出1个用两步计算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问题:
解答:
10.(2022无锡期末)一根铁丝长米,比另一根短米,两根铁丝一共长多少米?
11.(2022无锡期末)小兔子采了3筐蘑菇,每筐120个,做蘑菇饼用掉了165个,还剩下多少个?
12.(2022无锡期末)有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片,长7厘米,宽4厘米,小明和小秋用它们玩拼图游戏,分别拼出了以下图形(如图),你能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厘米吗?
小明: 小秋:
13.(2022无锡期末)小兰从家出发,先到外婆家,再到小芳家,小兰从自己家到外婆家所用的时间比从外婆家到小芳家所用的时间多5分钟。
(1)小兰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2)如果用同样的速度,小兰直接从小芳家回家,7分钟够吗?
14.(2022无锡期末)学校网球队有45人,足球队的人数比网球队少16人,篮球队的人数是足球队的2倍。篮球队有多少人?
15.(2022无锡期末)疫情期间,张叔叔的工厂每天生产980个口罩,每6个口罩装一小袋,能装满多少袋?如果要将这些口罩全部装入袋中,至少需要多少个袋子?
16.(2022无锡期末)为保证学生健康,学校买来800瓶洗手液,准备用8个箱子装。前7个箱子各装了102瓶,第8个箱子要装多少瓶?
17.(2022无锡期末)如图,有一张长方形纸,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从中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先画一画,再算一算)
18.(2022无锡期末)花店里玫瑰花和百合花一共67朵,卖出15朵玫瑰花后,玫瑰花和百合花的朵数同样多,原来有多少朵玫瑰花?原来有多少朵百合花?
19.(2022无锡期末)张老师用宣纸练习毛笔字,第一次用去这张纸的,第二次比第一次少用去这张纸的。
(1)第二次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还剩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0.(2022无锡期末)
每个书包和每个卷笔刀各多少元?
21.(2021无锡期末)学校的小菜园里种了6行红萝卜,每行35棵,还种了180棵白萝卜。学校的小菜园里一共种了多少棵萝卜?
22.(2021无锡期末)学校图书馆有432本漫画书,还有288本故事书,把这些书借给三年级8个班级,平均每个班可以借到多少本?
23.(2021无锡期末)在新农村建设中,岭上村种了58棵玉兰树,种的柳树棵树是玉兰树的3倍,种的桃树的棵树比柳树少25棵。种桃树多少棵?
24.(2021无锡期末)食堂里共有60袋大米和面粉,吃掉12袋大米后,剩下的大米和面粉的袋数同样多,食堂原来有多少袋大米?
25.(2021无锡期末)劳技课上,林玲用一根铁丝正好围了一个长28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那么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26.(2021无锡期末)公路队要修一条长600米的公路,已经修了380米,剩下的要在4天内修完,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27.(2021无锡期末)红红过生日分蛋糕,红红分得这个蛋糕的,妈妈分得的比红红少这个蛋糕的。妈妈和红红一共分得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28.(2021无锡期末)一套故事书分上、下两册,上册有122页,下册有120页。小红打算每天看33页,她用一个星期能看完这套书吗?
29.(2021无锡期末)一桶油,已经用掉了30升,这时候桶里剩下的油是用掉的8倍,原来这桶油有多少升?
30.(2021无锡期末)小兰有一张长26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彩纸,她想从上面剪下2个相连的最大的正方形做手工,剪下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剩下的彩纸还能剪几个最大的正方形?建议:先画一画,再算一算。
31.(2021无锡期末)张老师到文体用品店买了8个同样的足球,他付给售货员500元,售货员又找回了12元。每个足球多少元?
32.(2021无锡期末)芳芳从图书馆借阅了一本书,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第二天又看了这本书的,第三天将剩下的都看完。
(1)芳芳前两天一共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2)芳芳第三天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33.(2021无锡期末)王大爷养鸡和鸭一共136只,卖掉30只鸡后,鸡和鸭的只数同样多。王大爷原来养鸭多少只?
34.(2021无锡期末)用4个边长为3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如下图),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5.(2021无锡期末)学校美术节展出了6个小展板和1个大展板。每个小展板展出32幅作品,1个大展板展出的作品比1个小展板展出的4倍少8幅。
(1)这个大展板展出了多少幅作品?
(2)这次美术节,学校一共展出多少幅作品?
36.(2021无锡期末)松树有16棵,柳树的棵数是松树的3倍,杉树的棵数比松树的4倍少13棵。
(1)柳树有多少棵?
(2)杉树有多少棵?
37.(2021无锡期末)在学校开展的读书节活动中,美美4个星期读了416页书,芸芸3个星期读了339页书,谁读得快一些?
38.(2021无锡期末)一瓶饮料,第一次倒出它的,第二次比第一次少倒出这瓶饮料的。第二次倒出这瓶饮料的几分之几?两次一共倒出这瓶饮料的几分之几?
39.(2020无锡期末)一块长方形菜地,长9米,宽6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长多少米?
40.(2020无锡期末)小明想买一套52元的故事书。 他决定利用假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零花钱买书,妈妈提出了两种付钱的方法:
(1)连续工作5天,每天付钱10元;
(2)连续工作5天,第一天付钱2元,以后每天付的钱是前一天的2倍。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选择哪种付钱方法?为什么?请结合计算说明理由。
41.(2020无锡期末)城关小学三年级有7个班,每个班有学生45人,四年级比三年级多40人。城关小学四年级有多少人?
42.(2020无锡期末)一条绸带,小明用去这条绸带的,小红用去这条绸带的,两人共用去这条绸带的几分之几?
43.(2020无锡期末)停车场有75辆卡车,大客车的辆数是卡车的3倍,小汽车开走15辆就与大客车同样多。小汽车有多少辆?
44.(2020无锡期末)学校有科技书和故事书共480本。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本数的一半,两种书各有多少本?
45.(2020无锡期末)吴大伯在墙边用篱笆围一块长方形菜地,宽8米,长是宽的2倍。菜地一面靠墙,请你计算出篱笆至少有多长?
46.(2020无锡期末)乐乐要为班级做一期黑板报,打算用黑板的写寄语,写学习计划。
(1)写寄语的部分和写学习计划的部分一共占黑板的几分之几?
(2)写寄语的部分比写学习计划的部分少占了黑板的几分之几?
47.(2020无锡期末)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到图书室借书情况如下:
班级
1班
2班
3班
4班
本数
22本
37本
比1班、2班两班借的总数少15本
比2班多7本
提出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48.(2020无锡期末)方婷和她的三个好朋友周末去钓鱼,平均每人钓了500克,他们一共钓了多少克的鱼?是多少千克?
49.(2020无锡期末)“六一”儿童节到了,三年级的同学们做了204个小动物头饰,送给幼儿园39个,剩下的平均分给二到四年级的同学们,平均每个年级分到多少个头饰?
50.(2020无锡期末)下图中正方形A的边长是12厘米,正方形B的边长是8厘米。
(1)长方形C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图中最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参考答案:
1.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把这条路看作单位“1”,先将第一周与第二周修的占全长的几分之几相加,即得两周一共修了这条路的几分之几;再用单位“1”减去这两周修的占全长的几分之几,即得还剩下几分之几,据此解答。
【详解】+=
1-=
答:第三周修了这条路的。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数加减法的应用,注意: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2.80人
【分析】根据题意,要求田径队的人数,根据倍数的关系,先用合唱队的人数乘2,求出合唱队人数的2倍,然后再减去16人,就是田径队的人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48×2=96(人)
96-16=80(人)
答:田径队有80人。
【点睛】本题解答的依据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1)65米
(2)会
【分析】(1)根据题意,先求出学校到电影院的路程,再根据速度=路程÷时间,计算即可解答;
(2)先求出小军每天早上步行的时间,再根据小军步行的速度,即可求出小军步行的路程,最后与小军家离学校的路程560米进行比较,大于560米,则不会迟到,小于560米则会迟到,据此解答。
【详解】(1)(325+260)÷9
=585÷9
=65(米)
答:小军平均每分钟走65米。
(2)8时15分-8时07分=8分
65×8=520(米)
520<560
答:会迟到。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明确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路程=时间×速度。
4.600米
【分析】用105加上45的和,再乘2,求出长方形的周长;用长方形的周长乘2,求出一共跑了多少米。
【详解】(105+45)×2
=150×2
=300(米)
300×2=600(米)
答:一共跑了600米。
【点睛】本题考查了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应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5.64棵
【分析】根据线段图可知:桃树有48棵,梨树36棵,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树比苹果树多20棵,先用加法计算出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树,再用减法求得苹果树的棵树即可解答。
【详解】48+36-20
=84-20
=64(棵)
答:苹果树有64棵。
【点睛】求得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树是解题的关键。
6.54下
【分析】用32减去5,求出小勇拍的下数;用小勇拍的下数乘2,求出小丽拍的下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32-5=27(下)
27×2=54(下)
答:小丽拍了54下。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小勇拍的下数,再进一步解答。
7.12张
【分析】班主任加上学生共有:46+1=47(人);用47除以4,求出商和余数,再用商加上1,求出最少需要坐几张桌子。
【详解】46+1=47(人)
47÷4=11(张)……3(人)
11+1=12(张)
答:最少需要坐12张桌子。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余下的3人,还需要增加1张桌子。
8.(1)
(2)
【分析】把这块布看作一个整体,做上衣用去了这块布的,做裤子比上衣少用了这块布料的,那么:
(1)用-,即可求出做裤子用去了这块布料的几分之几。
(2)用做上衣用去这块布的几分之几+做裤子用去这块布的几分之几,即可求出一共用去了这块布料的几分之几。
【详解】(1)-=
答:做裤子用去这块布料的。
(2)+=
答:一共用去这块布料的。
【点睛】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9.问题:王大爷家养了多少只鸡?30只(答案不唯一)
【分析】已知鸭有12只,鹅的只数是鸭的2倍,鸡的只数比鹅多6只,即鹅和鸡的只数都是未知的,并且要求出鸡的只数,就应该先求出鹅的只数;据此可以提出的问题是:王大爷家养了多少只鸡?先用鸭的只数×2求出鹅的只数,再用鹅的只数+6,即可求出鸡的只数。
【详解】提出的问题是:王大爷家养了多少只鸡?
解答:
鹅的只数:12×2=24(只)
鸡的只数:24+6=30(只)
答:王大爷家养了30只鸡。
【点睛】解答本题时应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明确可以求出的量,再根据题目要求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即可。
10.米
【分析】先把与相加求出另一根铁丝的长度,再用这个和加米即可求出两根铁丝的总长度。
【详解】++
=+
=(米)
答:两根铁丝一共长米。
【点睛】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另一根铁丝的长度。
11.195个
【分析】先计算120乘3求出3筐蘑菇的总数量,因为用了165个,再用总数量减165即可求出剩下的数量。
【详解】120×3-165
=360-165
=195(个)
答:还剩下195个。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蘑菇的总数量,剩下的=总数-用掉的。
12.小明拼成的周长30厘米;小秋拼成的周长36厘米。
【分析】小明拼成了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为8厘米,宽为7厘米,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代入数据即可解答;小秋拼成了不规则的图形,可利用平移,将周长转化成长方形的周长,长为7+4=11厘米,宽为7厘米,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详解】小明:(8+7)×2
=15×2
=30(厘米)
小秋:(11+7)×2
=18×2
=36(厘米)
答:小明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是30厘米,小秋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是36厘米。
【点睛】本题考查了长方形周长公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13.(1)54米
(2)不够
【分析】(1)用450减去180的差除以5即可求出小兰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2)用(1)的结果乘7求出7分钟小兰行走的路程,再与380比较大小即可解答。
【详解】(1)450-180=270(米)
270÷5=54(米)
答:小兰平均每分钟走54米。
(2)54×7=378(米)
378米<380米
答:7分钟不够。
【点睛】熟练掌握路程÷时间=速度、速度×时间=路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58人
【分析】根据题意,已知网球队有45人,足球队比网球队少16人,则足球队的人数是(45-16)人,篮球队的人数是足球队的2倍,求篮球队的人数列式为(45-16)×2,据此解答。
【详解】(45-16)×2
=29×2
=58(人)
答:篮球队有58人。
【点睛】解答本题应根据已知条形先求出足球队的人数,再根据足球队的人数求篮球队的人数。
15.163袋;164个
【分析】用口罩个数除以一小袋装口罩个数,求得的商即为可以装满的袋数。如果要将这些口罩全部装入袋中,则剩余的口罩也需要1个袋子,则用求得的商加上1,即为需要袋子个数。
【详解】980÷6=163(袋)……2(个)
163+1=164(个)
答:能装满163袋,至少需要164个袋子。
【点睛】本题考查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应明确商和余数表示的意义。当全部装满时,剩余口罩也需要1个袋子。
16.86瓶
【分析】根据题意,前7个箱子各装了102瓶,先计算前7个箱子一共装了多少瓶,再用总洗手液的数量减去已经装的,就是剩下第8个箱子要装的数量,据此解答。
【详解】800-7×102
=800-714
=86(瓶)
答:第8个箱子要装86瓶。
【点睛】先求出前7个箱子一共装的数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10厘米
【分析】根据题意,以长方形的宽为最大正方形的边长3厘米,剪去后,剩下的图形是长方形,长是3厘米,宽是5-3=2厘米,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计算解答。
【详解】根据题意,画图如下:
剩下图形的周长:
(3+2)×2
=5×2
=10(厘米)
答:剩下图形的周长是10厘米。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剩下图形是长方形,并熟记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18.41朵玫瑰;26朵百合
【分析】用花的总数量减去卖出玫瑰花的数量,求出剩下玫瑰花和百合花的数量。再除以2,求出原来百合花的数量。再用花的总数量减去原来百合花的数量,求出原来玫瑰花的数量。
【详解】(67-15)÷2
=52÷2
=26(朵)
67-26=41(朵)
答:原来有41朵玫瑰花,26朵百合花。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原来玫瑰花的数量是剩下玫瑰花和百合花数量的一半。
19.(1)
(2)
【分析】(1)用第一次用去这张纸的分率减第二次比第一次少用去的分率,就可以求出第二次用去这张纸的分率;
(2)把这张纸看作单位“1”,用单位“1”减去第一次用的分率和第二次的分率,就是这张纸剩下的分率。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
(1)-=
答:第二次用去这张纸的。
(2)1--=
答:还剩这张纸的。
【点睛】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0.书包72元;卷笔刀8元
【分析】根据题图可知,3个书包和4个卷笔刀的价钱为248元。2个书包和4个卷笔刀的价钱为176包。则一个书包的价钱为248-176=72元。则1个卷笔刀的价钱为(176-72×2)÷4元。
【详解】248-176=72(元)
(176-72×2)÷4
=(176-144)÷4
=32÷4
=8(元)
答:每个书包72元,每个卷笔刀8元。
【点睛】两组商品中有共同的4个卷笔刀,则这两组商品的总价钱的差就是1个书包的价钱。
21.390棵
【分析】用每行红萝卜棵数乘行数,求出红萝卜棵数。再加上白萝卜棵数,求出萝卜总棵数。
【详解】35×6+180
=210+180
=390(棵)
答:学校的小菜园里一共种了390棵萝卜。
【点睛】灵活运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求出红萝卜棵数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2.90本
【分析】用漫画书的数量加上故事书的数量,求出图书总数量。再除以班级个数,求出平均每个班可以借到图书本数。
【详解】(432+288)÷8
=720÷8
=90(本)
答:平均每个班可以借到90本。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3.149棵
【分析】已知玉兰树的棵树,玉兰树的3倍是柳树,用乘法即可计算出柳树的棵树;桃树比柳树少25棵,用减法即可解答。
【详解】58×3=174(棵)
174-25=149(棵)
答:种桃树149棵。
【点睛】利用乘法求得柳树的棵树是解题的关键。
24.36袋
【分析】用大米和面粉的总袋数减去吃掉大米袋数,求出剩下大米和面粉的袋数。剩下的大米和面粉的袋数同样多,则用剩下大米和面粉的袋数除以2,求出原来面粉的袋数。再用大米和面粉的总袋数减去原来面粉的袋数,求出原来大米的袋数。
【详解】60-(60-12)÷2
=60-48÷2
=60-24
=36(袋)
答:食堂原来有36袋大米。
【点睛】明确原来的面粉袋数为剩下大米和面粉的袋数的一半,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5.24厘米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求得铁丝的总长,即是正方形的周长,再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即可求得正方形的边长。
【详解】(28+20)×2
=48×2
=96(厘米)
96÷4=24(厘米)
答:正方形的边长是24厘米。
【点睛】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6.55米
【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出剩下没修的公路长(600-380)米,再用剩下公路的长除以4天,即可求出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据此解答。
【详解】(600-380)÷4
=220÷4
=55(米)
答:平均每天要修55米。
【点睛】解答本题应先求出剩下没修公路的长度,再除以4天即可。
27.
【分析】根据题意,把这个蛋糕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8份,红红分得这个蛋糕的,妈妈比红红少分这个蛋糕的,即妈妈分得-=;求她们一共分得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列式+,计算即可解答。
【详解】妈妈分得的蛋糕:-=;
+=
答:红红和妈妈一共分得这个蛋糕的。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数加、减法的应用,明确妈妈分得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是关键。
28.不能
【分析】先把122与120相加,算出总页数。每天看33页,一个星期7天,一个星期看的总页数为33乘7,再把所得积与前面的和比较即可。
【详解】122+120=242(页)
33×7=231(页)
242>231
答:不能看完。
【点睛】此题计算完后一定要比较,得出结论。
29.270升
【分析】根据题意,已经用掉了30升,桶里剩下的油是用掉的8倍,求剩下的油列式为(30×8)升,再把剩下的油和用掉的油相加,就是原来这桶油有多少升,据此解答。
【详解】30×8+30
=240+30
=270(升)
答:原来这桶油有270升。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先求出剩下桶里的油。
30.36厘米;2个
【分析】根据题意,以长方形的宽为正方形的边长6厘米,两个大正方形相连,剪下的图形是长方形,长是6+6=12厘米,宽是6厘米,周长=(长+宽)×2;剩下长方形的长=26-12=14厘米,宽6厘米,再剪下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看剩下长方形的长边有几个6厘米,6+6=12,12<14,够剪2个正方形,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题意,画图如下:
剪下图形的周长:
(12+6)×2
=18×2
=36(厘米)
26-12=14(厘米)
6+6=12<14;还够剪2个大正方形。
答:剪下图形的周长是36厘米,剩下的彩纸还能剪2个最大的正方形。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明确2个相连的大正方形就是长方形;以及剩下的长方形的长边里有几个6厘米。
31.61元
【分析】先用500减去12求出买8个足球花的钱,再用所得差除以足球个数即可求出足球的单价。
【详解】500-12=488(元)
488÷8=61(元)
答:每个足球61元。
【点睛】单价=总价÷数量,同学们会用此解决具体问题。
32.(1);
(2)
【分析】(1)用第一看全书的分率加上第二天看全书的分率,就可以求出两天共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2)把这本书看作单位“1”,第三天将剩下的看完,所以用单位“1”减去第一天与第二天看书的分率就是第三天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
(1)+=
答:芳芳前两天一共看了这本书的。
(2)
答:芳芳第三天看了这本书的。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把这本书看作单位“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33.53只
【分析】由题意可得,卖掉30只鸡后,则鸡和鸭共:136-30=106(只);由鸡和鸭的只数同样多,则鸭:106÷2=53(只),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36-30=106(只)
106÷2=53(只)
答:王大爷原来养鸭53只。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求出现在鸡的只数和原来鸭的只数,再进一步解答。
34.24厘米
【详解】3×2×4
=6×4
=24(厘米)
答: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
35.(1)120幅
(2)312幅
【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用乘法,列式为:32×4-8=120(幅),据此解答即可。
(2)根据题意可得,先求出6个小展板共展出作品数:32×6=192(幅),再将6个小展板展出作品数和1个大展板展出的作品数相加即可。
【详解】(1)32×4-8=120(幅)
(2)32×6=192(幅)
192+120=312(幅)
答:大展板展出了120幅作品,学校一共展出312幅作品。
【点睛】此题考查了倍数的应用,关键是明确: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用乘法即可。
36.(1)48棵
(2)51棵
【分析】(1)柳树的棵数是松树的3倍,则用松树的棵数乘3,求出柳树的棵数。
(2)杉树的棵数比松树的4倍少13棵,则用松树的棵数乘4,再减去少的13棵,即可求出杉树的棵数。
【详解】(1)16×3=48(棵)
答:柳树有48棵。
(2)16×4-13
=64-13
=51(棵)
答:杉树有51棵。
【点睛】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7.芸芸
【分析】分别求出美美和芸芸一个星期读书的页数,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详解】416÷4=104(页)
339÷3=113(页)
104<113,芸芸读得快。
答:芸芸读得快一些。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8.;
【分析】第一次倒出的减去等于第二次倒出的,把两次倒出的相加等于两次一共倒出这瓶饮料的几分之几。
【详解】-=
+=
答:第二次倒出这瓶饮料的,两次一共倒出这瓶饮料的。
【点睛】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9.30米;21米
【详解】(9+6)×2=15×2=30(米)
6×2+9=12+9=21(米)
答:四周篱笆长是30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长21米。
40.第2种;第2种收入更多;说明见详解
【分析】第1种方法:每天付的钱乘天数即小明的收入;第2种方法:先求每天的收入,再相加即为小明的收入。
【详解】(1)10×5=50(元)
(2)2+2×2+2×2×2+2×2×2×2+2×2×2×2×2
=2+4+8+16+32
=62(元)
62>50,第2种方法收入高。
答:我会选择第2种付钱方法,第2种方法收入更多。
【点睛】比较两种方式付钱的多少,付钱多收入就多。
41.355人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城关小学三年级有7个班,每个班有学生45人,可以求出三年级的人数。四年级比三年级多40人,知少求多用加法。
【详解】45×7=315(人)
315+40=355(人)
答:城关小学四年级有355人。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7个45相加就是用乘法解题。
42.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一条绸带,小明用去这条绸带的,小红用去这条绸带的,求两人共用几分之几用加法。
【详解】+=
答:两人共用去这条绸带的。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并且学会同分母相加减。
43.240辆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停车场有75辆卡车,大客车的辆数是卡车的3倍,可以求出大客车的辆数。小汽车开走15辆就与大客车同样多,说明小汽车比大客车多15辆,知少求多用加法。
【详解】75×3=225(辆)
225+15=240(辆)
答:小汽车有240辆。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倍的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
44.故事书160本,科技书320本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学校有科技书和故事书共480本。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本数的一半,说明科技书是故事书本数的2倍,那么故事书的本数是1份,科技书的本数是2份,合起来3份,3份480本就能求出其中一份的本数,从而得到两种书的本数。
【详解】1+2=3
480÷3=160(本)
160×2=320(本)
答:故事书160本,科技书320本。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倍数的认识,也可以用线段图解答这题。
45.32米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吴大伯在墙边用篱笆围一块长方形菜地,宽8米,长是宽的2倍。可以求出长的米数。菜地一面靠墙,篱笆最少长度时是长靠墙。
【详解】8×2=16(米)
16+8+8=32(米)
答:篱笆至少有32米。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认识,一面靠墙可以是长靠墙也可以是宽靠墙。
46.(1)
(2)
【分析】(1)写寄语的部分+写学习计划的部分就是一共占黑板的几分之几;
(2)写学习计划的部分-写寄语的部分就是所求答案。
【详解】(1)+=
答:写寄语的部分和写学习计划的部分一共占黑板的。
(2)-=
答:写寄语的部分比写学习计划的部分少占黑板的。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掌握分数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47.3班借了多少本书?(答案不唯一)
44本
【分析】首先明确什么是两步计算,即不能一步得到答案而需要两步计算才能得到答案;提出问题:3班借了多少本?再根据表中给出的提示,用1班、2班两班借的总数减去15本,得出3班借了多少本。
【详解】22+37=59(本);59-15=44(本);
答:3班借了44本书。
【点睛】明确两步计算的问题的定义:即不能一步得到答案而需要两步计算才能得到答案的问题,如:4班和2班一共借多少本书、4班和1班一共借多少本等。
48.2000克;2千克
【分析】根据题意,4个人,平均每人钓500克,可算出4人一共钓多少克;把克转换成千克,1千克=1000克。
【详解】500×4=2000(克),2000克=2(千克)
答:他们一共钓了2000克的鱼,是2千克。
【点睛】本题考查了乘法的实际应用,掌握单位之间转换的进率是解题的关键。
49.55个
【分析】根据题意,先算出剩下的,二到四年级为3个年级,剩下的÷3就是所求答案。
【详解】204-39=165(个)
165÷3=55(个)
答:平均每个年级分到55个头饰。
【点睛】本题考查了除法的实际应用,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50.(1)40厘米;(2)80厘米
【分析】(1)由题意可得,正方形A的边长即长方形C的长,正方形B的边长即长方形C的宽,长方形C的周长:(12+8)×2=40(厘米),据此解答即可。
(2)由题意可得,最大正方形的边长为:12+8=20(厘米),据此解答即可。
(12+8)×2
=20×2
=40(厘米)
【详解】(1)(12+8)×2
=20×2
=40(厘米)
(2)(12+8)×4
=20×4
=80(厘米)
答:长方形C的周长是40厘米,最大正方形的周长是80厘米。
【点睛】此题考查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发的运用,关键是明确“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江苏地区镇江市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集锦—解答题50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比较和的大小,并说明理由,小芳家藏书的数量如下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江苏地区扬州市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集锦—解答题50题,共18页。
这是一份2022江苏地区无锡市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集锦—解答题50题,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