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房山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在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答案】A,【答案】B,【答案】C,【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 太阳能B. 天然气C. 煤炭D. 石油
水平地面上的购物车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沿推力的方向运动一段距离,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重力对购物车做了功B. 推力对购物车做了功
C. 支持力对购物车做了功D. 没有力对购物车做功
下列实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锯木头时的锯条温度升高B. 用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
C. 电钻打孔时钻头会发热D. 放入冷水中的热鸡蛋温度降低
如图所示的用具中,在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 瓶盖起子B. 筷子
C. 钓鱼竿D. 食品夹子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有词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词句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
A. 凝固B. 凝华C. 升华D. 液化
下列措施中,能使杯中酒精蒸发加快的是( )
A. 将杯子放在冰块中B. 增加杯中酒精的质量
C. 把杯子装入塑料袋密封D. 加快杯子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手在屏幕上形成的手影
B. 鸟巢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C. 人透过水球成的像
D. 勺柄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一个乒乓球的质量约为50g
B. 普通家庭房间门的高度一般大于3m
C.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D. 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500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放大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 凹透镜只对平行光有发散作用
C. 凸透镜成的像都是实像
D. 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液体在0℃时也能汽化B. 冰在0℃时没有内能
C. 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D. 温度越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越多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B. 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
C. 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00∘,则入射角为50∘
D.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内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四位同学在方格纸上用“⋅”记录了蜡烛与其像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N为玻璃板,M为方格纸,则下列记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如图所示,根据方框中的透镜,判断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针对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气缸中的工作物质压强增大,温度降低B. 气缸中的工作物质压强减小,温度升高
C. 气缸中的工作物质内能增大,温度升高D. 气缸中的工作物质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小明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蜡烛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0cm时,移动光屏,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为h1,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s1;当蜡烛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15cm时,移动光屏,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为h2,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s2.在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 h1=h2B. h1s2
一杯酒精和半杯酒精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沸点相同B. 热值相同C. 内能相同D. 比热容相同
如图所示,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镜面反射
B. 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
C.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D.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将20℃的饮料放在4℃的冰箱中,一段时间后,饮料的内能增加
B. 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C. 小孔成像实验可以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D. 发生扩散现象的原因是液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寒冷的冬天,口腔呼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在四冲程内燃机中,做功冲程的功能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热量的物体温度升高
D. 水的比热容较大是影响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的原因之一
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如图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 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
B. 若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实像
C. 若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实像
D. 若蜡烛放置在45c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没有像
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
如图所示,MM′为平面镜,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AON等于60∘.已知∠NOB等于30∘,∠NOC等于45∘,∠NOD等于60∘.则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将沿着______方向射出。(选填“OB”、“OC”或“OD”)
小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用的每个钩码的质量均相等,杠杆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相等。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上的A点悬挂2个钩码,在B点悬挂3个钩码,如图乙所标,杠杆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保持水平平衡。若将A点悬挂的2个钩码向左移动1格,在B点悬挂4个钩码,杠杆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保持水平平衡。
如图所示是小华在实验室中研究某物质凝固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______;
(2)实验室的温度是______℃。
如图所示,M是水平放置的小镜子,上面竖立一块半圆形的屏(用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屏是由两个大小相同的扇形面E、F连接而成的。E、F可绕接缝ON转动,ON是镜面的法线,AO表示入射光线,OB表示反射光线。利用上述器材和量角器、激光笔等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1)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______。
(2)根据如图所示,入射角是______(选填“∠AOE”或“∠AON”)。
(3)某次测量入射角为45∘,则反射角为______。
(4)请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5)利用这些实验器材还可以进行的实验探究有:______。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及相同的两根蜡烛、玻璃板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其中平板透明玻璃与水平纸面垂直。
(1)将蜡烛竖直放置在玻璃前A位置,蜡烛所成像的高度______蜡烛的高度(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将蜡烛由A位置移动到玻璃前B位置时,蜡烛所成像的高度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3)在像所在的位置竖直放置一个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蜡烛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4)蜡烛先后放置在与玻璃距离不同的A、B两点,观测比较每次蜡烛所成像的高度。该同学探究的问题是:蜡烛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高度与______是否有关。
(5)若要探究“蜡烛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高度与蜡烛的高度是否有关”,在探究过程中,应改变______的高度(选填“蜡烛”或“像”)。
如图所示,把一个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支架上,管中装一些酒精,然后用软木塞塞紧。用皮条缠绕在金属管上,迅速来回拉动皮条,过一会儿会看到软木塞被顶开。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来回拉动皮条,使金属管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2)酒精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3)酒精蒸气将木塞顶开的过程,酒精蒸气的内能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转化为木塞的______能(选填“机械”或“内”)。
(4)酒精蒸气将木塞顶开时,金属管口出现的“白气”是______现象(选填“汽化”或“液化”)。
最简单的潜望镜由两块装在管子里的相互平行的平面镜组成,两块平面镜都跟管壁成45∘角,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情境,回答下列问题:
(1)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
(2)潜望镜所成的像是______的(选填“正立”或“倒立”)。
(3)某同学制作的潜望镜在使用时发现:在观察口处看不到景物。
①请你猜想在观察口处看不到景物的原因是:______。
②写出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的方法:______。
小刚设计了一个“比较A、B两种液体的比热容”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两种液体的质量和初温相同,其余的实验器材也相同。根据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相同的实验器材可以保证:在相同的时间内,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2)在相同的时间内,温度升高较多的液体其比热容较______(选填“大”或“小”)。
(3)若两种液体的温度都升高20℃,A液体需加热5min,B液体需加热8min,则______液体的比热容较大(选填“A”或“B”)。
小安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65cm刻度线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请结合此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_____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2)保持透镜位置不动,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右移,光屏______移(选填“左”或“右”)。
(3)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动,将点燃的蜡烛移至10cm刻度线处,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适当位置放一个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在光屏上仍可能得到清晰的像。这说明该透镜对光线有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可用来矫正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4)保持透镜位置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80cm刻度线处,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镜的左侧,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______的像(选填“倒立放大”“倒立缩小”或“正立放大”)。
为了验证“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所受重力有关”,小芳选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和质量不等的滑轮A、B进行实验。
(1)以下是他的实验步骤,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①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钩码、动滑轮A、B所受的重力,分别用G、G1、G2表示,并把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②使用动滑轮A提升钩码,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______拉绳子自由端。绳子自由端所受拉力用表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用s表示,钩码上升的高度用h表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F,用刻度尺分别测出s、h,并把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______,仿照步骤②分别测量对应的F、s、h,并把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④利用公式η=______,计算出两次实验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1和η2,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2)由η1______η2(选填“=”或“≠”),可以验证“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所受重力有关”。
角反射器
角反射器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它一般由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组成,如图(1)所示。角反射器具有非常优良的回光特性。对于在空间中一定范围内的入射光线(无论入射方向如何),经其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反射后,出射光线总是与入射光线平行。
自行车的尾灯就是利用了角反射器。它通常由红色塑料压制而成,外表面为平面,内表面由无数微小的角反射器构成一个微棱镜阵列,如图(2)所示。当后面的车辆发出的灯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尾灯可以将入射光沿原来的方向反射回去,使后面车辆的司机看到前面的目标,保证夜间行车安全。利用角反射器原理制作的无源光学标志灯定向性好、回光强、不耗电,已经在各种生活设施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激光测距中,角反射器可以用作被测目标的反射器,它不仅能有效地把光反射回来,更可以减少瞄准调整的困难。我国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上,就安装了多个角反射器阵列。从地球上发射到“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上的各个方向的激光都能够射到角反射器上,并被反射回地球。这些角反射器阵列,达到了极高的测量精度,为卫星的精密定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角反射器是利用光的______原理制成的。
(2)如图(3)所示,M和N是两块相互垂直的平面镜,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入射光线AO经过镜面反射后的出射光线。
(3)举例说明角反射器还可以有哪些应用:______(举一例即可)。
如图是用滑轮组提升建筑材料A的示意图,在竖直向下的拉力F作用下,使重900N的建筑材料A在5s的时间里,匀速竖直上升了1m,绳自由端匀速竖直向下移动了2m。在这个过程中,拉力F为500N.求:
(1)拉力F做的功W总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3)拉力F的功率P。
烧杯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烧杯重G1=1N,底面积S=30cm2,杯内水重G2=4N.将物块竖直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在空气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2.8N;将物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1.8N,此时烧杯对桌面的压强为p,如图所示。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
(1)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
(2)物块浸在水中的体积V排;
(3)烧杯对桌面的压强p。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
A、太阳能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的得到,是可再生能源,故A正确;
B、天然气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故B错误;
C、煤炭不能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是不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石油不能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是不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
故选:A。
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得到补充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
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
此题考查我们对于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理解来作答,是一道基础题。
2.【答案】B
【解析】
【分析】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据此判断重力、支持力、推力是否做功。
明确三种情况不做功:一是有力无距离(例如:推而未动),二是有距离无力(靠惯性运动),三是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解答】
A、由题知,购物车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重力的方向上购物车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不做功,故A错误;
BCD、由题知,购物车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支持力的方向上购物车没有移动距离,所以支持力不做功,购物车在水平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推力对购物车做了功,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3.【答案】D
【解析】解:A、锯木头是克服摩擦做功,锯条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错误;
B、用打气筒打气是压缩空气做功,筒壁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错误;
C、电钻打孔是克服摩擦做功,钻头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故C错误;
D、放入冷水中的热鸡蛋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故D正确。
故选:D。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此题是考查对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辨别,是中考热点,属于易错题目。
4.【答案】A
【解析】解:
A、瓶盖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B、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C、钓鱼竿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D、食品夹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故选:A。
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5.【答案】B
【解析】解: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据此分析判断。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6.【答案】D
【解析】解:A、将杯子放在冰块里,会降低液体的温度;减慢酒精蒸发。故A错误。
B、增加酒精的质量,使酒精越来越多,不能加快液体的蒸发。故B错误。
C、把装酒精的杯子装入塑料袋,密封袋将酒精与外界隔绝,减慢了周围的空气流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故C错误。
D、加快杯子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故D正确。
故选:D。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液体蒸发的快慢是经常考查到的一个知识点,有时还以实验题的形式考查。如: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在此实验中同时也考查到了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7.【答案】B
【解析】A、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鸟巢在水中形成的倒影,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人透过水球成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的勺柄好像在水面处折弯了,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8.【答案】C
【解析】解:
A、乒乓球的质量不大,大约为4g。故A不符合实际;
B、普通家庭房间的高度在3m左右,门的高度在2.2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左右。故C符合实际;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长度较小,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50s。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9.【答案】D
【解析】解:
A、放大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
B、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不只是平行光线,故B错误;
C、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的实像,也可能成正立的虚像,故C错误;
D、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1)放大镜的成像原理是凸透镜成像;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
(4)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说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不同颜色的光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基础知识。
10.【答案】A
【解析】解:
A、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即可以汽化,所以液体在0℃时也能汽化,故A正确;
B、在0℃时冰的分子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势能仍然存在,所以冰在0℃时也具有内能,故B错误;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而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升高,故C错误;
D、由Q放=cm△t可知物体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比热容、质量、温度的变化量有关,所以,温度越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不一定多,故D错误。
故选:A。
(1)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2)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3)固体分为晶体、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4)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传递的多少叫热量,由Q放=cm△t可知物体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比热容、质量、温度的变化量有关。
本题考查了蒸发的特点、内能的概念、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影响物体放热多少的因素,属于基础题目。
11.【答案】C
【解析】解:
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光线、法线以及反射光线重合,所以此时入射角是0∘;故A错误;
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反射定律,故B错误;
C、由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入射角和反射角之和,因此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00∘,则入射角为50∘,故C正确;
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故D错误。
故选:C。
(1)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发生漫反射时,虽然反射光线不平行,但仍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4)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此题主要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和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首先要搞清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同时考查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反射的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2.【答案】B
【解析】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相同的,只有B中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ACD的距离都不相等。
故选:B。
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属于基础知识,要熟记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13.【答案】D
【解析】解:
A、图中平行光经透镜后变得会聚,因此该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应为凸透镜,故A错误;
B、图中入射光线是平行的,而折射光线远离主光轴,即透镜有发散作用,所以是凹透镜,故B错误;
C、图中发散的光线经透镜后会聚了、变成平行光线,因此该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应为凸透镜,故C错误;
D、图中要会聚的光线经透镜后推迟会聚,因此该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应为凹透镜,故D正确。
故选:D。
判断透镜类型的关键是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如果光线被会聚了就是凸透镜,如果光线被发散了就是凹透镜。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属于基础题目。
14.【答案】C
【解析】解: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汽缸里面的气体质量不变,汽缸里面的气体压强增大,汽缸里面的气体温度升高,所以热机工作时,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选项ABD错误。
故选:C。
热机的四个冲程有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本题考查热机的四个冲程及特点,属于基础题。
15.【答案】B
【解析】解:当蜡烛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0cm时,移动光屏,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为h1,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s1;当蜡烛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15cm时,此时的物距变小了,则像距变大,像变大,即h1u>f,移动光屏,就会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D、若蜡烛放置在45cm刻度线处,物距u=50cm−45cm=5cm,u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综合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北京市房山区初三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北京市中关村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B,【答案】B,【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