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滨州高新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山东省滨州高新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
    • 练习
      山东省滨州高新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
    山东省滨州高新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第1页
    山东省滨州高新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第2页
    山东省滨州高新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第3页
    山东省滨州高新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第1页
    山东省滨州高新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第2页
    山东省滨州高新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滨州高新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滨州高新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山东省滨州高新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山东省滨州高新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滨州高新高级中学高二地理11月期中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我国某地(104°E,40°N)日出时旗杆影子示意图,图中θ为一年中的最小值。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该日为( )
    A. 冬至日 B. 夏至日
    C 春分日 D. 秋分日
    2. 该日后一个月内,当地( )
    A. 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B. 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C. 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D. 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旗杆的影子朝向西北方向,说明该地日出东南方向,根据材料“图中θ为一年中的最小值”,可知,该日是日出位置最偏南的位置,这一天的白昼时间最短,因为(104°E,40°N)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由此判断该日是冬至日,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日是冬至日,冬至日太阳直射最南的边界南回归线,当地(104°E,40°N)昼最短,夜最长。该日后一个月内(至1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且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当地(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前后(即夏至)到北回归线。 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前后(即秋分)到赤道。 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前后(即冬至)到南回归线。 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前后(即春分)回到赤道。
    小明同学学习了岩石圈物质循环后,按照自己的理解,画了一幅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简图(下图),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的岩石类型或岩浆,老师阅后,批语:“总体较好,但有一条虚线箭头明显错误”。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 与喀斯特地貌(石灰岩)的形成有直接关系的岩石类型和地质作用是( )
    A. 甲和④ B. 乙和① C. 丁和② D. 丙和③
    4. 图中明显错误的一条虚线箭头是( )
    A. ⑤ B. ⑥ C. ⑦ D. ⑧
    【答案】3. D 4. B
    【解析】
    【3题详解】
    石灰岩是沉积岩,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固结成岩而成,图中丙是沉积岩;喀斯特地貌是由流水的溶蚀作用产生的,是外力作用,图中③是外力作用,D正确。由上地幔直接出来的甲代表岩浆,岩浆只能冷却凝固成岩浆岩,乙是岩浆岩,丁是变质岩。所以A、B、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图中乙代表岩浆岩,岩浆岩只能是岩浆冷却凝固产生,所以⑥是错误的,丁代表的变质岩不能直接形成岩浆岩,⑤代表外力作用、固结成岩,⑦⑧代表重熔再生,ABD表述都正确。故明显错误的是⑥,B错误。本题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故选B。
    【点睛】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都可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沉积物,沉积物通过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沉积岩或岩浆岩可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类岩石都可通过重熔再生返回到岩浆。值得注意的是,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而岩浆岩也只能形成于岩浆冷却。
    读某一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图示地貌多见于( )
    A. 河流源头 B. 河流入海口 C. 河流中下游 D. 山麓地带
    6. 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大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扇顶颗粒物大小主要取决于( )
    A. 风速 B. 重力 C. 河水流速 D. 太阳辐射
    【答案】5. D 6. C
    【解析】
    【5题详解】
    图示地貌景观为山麓冲积扇,是河流在出山口处堆积作用形成的,多见于河流出山口的山麓地带,D正确;河流源头以侵蚀作用为主,此景观为河流堆积地貌,A错误;河流入海口易形成三角洲,B错误;河流中下游地区易形成冲积平原,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大小变化规律是先大后小,扇顶位于出山口处,坡度大,水流速度快,较小的颗粒物都被流水携带到扇中、扇缘;只有大颗粒的砾石能在扇顶沉积下来,故扇顶颗粒物大小主要取决于河水流速,C正确;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大小与风速、太阳辐射无关,A、D错误;重力不是其主要影响因素,B错误。故选C。
    【点睛】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 1月,图中①地盛行
    A. 东南季风 B. 西南季风 C. 东北季风 D. 西北季风
    8. 关于②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冬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B. 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C. 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 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9. 当③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A. ①地高温多雨 B. ②地寒冷干燥 C. ③地形成高压中心 D. 正值1月份左右
    【答案】7. D 8. D 9. D
    【解析】
    【7题详解】
    北半球1月处于冬季,图中①地位于亚洲的东部,在冬季盛行西北季风。故D项正确。
    故选D
    【8题详解】
    ②地位于南亚地区,夏季风是从海洋吹响陆地,所以夏季风是湿润的,B错误;南亚季风的成因,夏季是由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冬季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故A错误;夏季风来得早,降水时间长,易形成洪涝现象,夏季风来得迟,降水时间短,易形成干旱现象,C错误;由于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远,加上北部有高山的阻挡,所以冬季风势力较弱,D正确。
    故选D。
    【9题详解】
    ③地在澳大利亚的西北部,西北风的形成是由于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地转偏向力改变形成的,故D正确;此时为1月,北半球为冬季,①地寒冷干燥,A错误;②地位于热带,并不寒冷,B错误;此时南半球为夏季,③地位于大陆,形成低压中心,C错误。
    故选D。
    10. 下图为某日上海市气温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该题,该日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是( )

    A. 反气旋 B. 冷锋 C. 暖锋 D. 气旋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图可知,上海市当日6时气温最低-3℃,之后气温升高,13时气温最高到4℃,应该是冬季。一般而言,一天中气温最高应该在14时,但该日气温在13时之后迅速下降,14时气温出现较低值,说明此时天气骤变,有冷气团入侵,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B正确。反气旋控制下天气晴好,A错误;暖锋过境时,常伴随连续性降水,不会导致气温骤降,C错误;气旋多发于气温较高,有强烈上升气流时,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B。
    【点睛】冷锋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而产生的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最常见的天气系统,冬半年尤甚。冷锋过境时,常伴有降温、大风、雨雪等天气,寒潮的本质是强冷锋天气。
    《卫报》 2021年8月5日报道,世界最强暖流M(见下图)的流速已接近停滞。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1. 图示海域东侧的洋流流向与性质是( )
    A. 向南 寒流 B. 向南 暖流
    C. 向北 暖流 D. 向北 寒流
    12. 导致M成为世界最强暖流的主要因素是( )
    A. 赤道低压带 B. 低纬信风带 C. 副热带高压带 D. 盛行西风带
    【答案】11. A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分析,图示海域位于大西洋中低纬度,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东侧洋流为加那利寒流,自北向南流,性质为寒流,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
    【12题详解】
    读图分析,M洋流分布在大西洋中低纬度大洋西部,流经墨西哥湾,为墨西哥湾暖流,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为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吹拂海水向西流动,遇到北美大陆阻挡流向较高纬度而形成,B正确;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风力微弱,不易形成洋流,AC错误;盛行西风带控制下形成北大西洋暖流,D错误。故选B。
    【点睛】墨西哥湾暖流是大西洋上重要的洋流。世界大洋中最强大的暖流,也是最大的暖流。起源于墨西哥湾,经过佛罗里达海峡沿着美国的东部海域与加拿大纽芬兰省向北,最后跨越北大西洋通往北极海。在大约北纬40度西经30度左右的地方,墨西哥湾流分支成两股分支,北分支跨入欧洲的海域,成为北大西洋暖流,南分支经由西非重新回到赤道。这股来自热带的暖流将北美洲以及西欧等原本冰冷的地区变成温暖适合居住的地区,对北美东岸和西欧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厄尔尼诺”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及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拉尼娜”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及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渔业资源的分布和捕获量有较大影响(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当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附近太平洋的大气环流为( )
    A. B.
    C. D.
    14. 与厄尔尼诺年相比,拉尼娜年西北太平洋柔鱼( )
    A. 分布纬度范围扩大 B. 分布纬度位置不变 C. 渔获量相对增加 D. 渔获量相对减少
    【答案】13. A 14. C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厄尔尼诺年,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及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 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水温升高,上升气流增强,下沉气流减弱;西部水温降低,上升气流减弱,下沉气流增强,图示A、B、C、D四幅图中,只有A图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读右图可知,实际捕鱼作业的纬度位置厄尔尼诺年是40°N—45°N,拉尼娜年为40°N—42°N。据此可知,与厄尔尼诺年相比,拉尼娜年西北太平洋柔鱼分布纬度范围变小,A错误;分布纬度位置低纬没变,高纬降低,B错误;左图显示,单位渔区面积渔获量厄尔尼诺年每天约1—2.1吨,拉尼娜年每天约为1.3—4.6吨,与厄尔尼诺年相比,拉尼娜年西北太平洋柔鱼渔获量相对增加,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东南信风的强弱决定着表层海水运动的方向和速度,拉尼娜年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及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东南信风会增强,因为其洋面东西部的热力差异增大。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秘鲁渔场渔获量增加。同理,拉尼娜对东亚中纬地区东部气候的影响是造成冬季气温偏低,西风势力增强,受离岸风影响,西北太平洋柔鱼渔获量相对增加。
    俄罗斯南部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属贫营养湖,湖水透明度极高。俄国大作家契诃夫曾描写道:“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每春秋季时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湖边沙滩上生长着一些奇特的松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的从根下穿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5. 导致贝加尔湖湖水“温柔碧绿”的原因不包括( )
    A. 湖泊较深 B. 湖中的藻类植物繁殖快
    C. 河流入湖泥沙量小 D. 湖泊周围的人类活动少
    16. “高跷树”根部裸露的原因是( )
    A. 降水丰富,便于树木吸收水分 B. 风浪巨大,导致根部土壤侵蚀
    C. 冻土深厚,根部不易深入土壤 D. 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

    【答案】15. B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贝加尔湖湖水温柔碧绿”,可能与湖泊较深有关,湖泊越深,水量大,水色碧绿,A不符合题意。若湖中的藻类植物繁殖快,则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差,B符合题意。河流入湖泥沙量小,故水的透明度高,湖水“温柔碧绿”,C不符合题意。湖泊周围的人类活动少,污染少,水质好,湖水“温柔碧绿”,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题详解】
    该湖位于大陆内部,降水较少,A错误。据材料,湖泊“每春秋季时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说明高跷树根部由于风浪巨大,土壤被侵蚀而裸露,B正确。湖水并非终年结冰,且树木生长在湖岸沙滩上,冻士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C错误。积雪掩盖不会导致根部裸露,D错误。故选B。
    【点睛】理解材料,分析材料,准确从材料中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再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图为某城市气候解析图,展示每月的日平均高温或低温以及每月的平均降水量和相应月份中任何特定日期的降水概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推测该城市可能是( )
    A. 罗马 B. 悉尼 C. 珀斯 D. 重庆
    18. 该城市水平地带性植被的特征是( )
    A. 秋冬落叶 B. 高大阔叶 C. 针状叶片 D. 革质叶片
    【答案】17. A 18. D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从气候解析图中可判断该地7月均温高于1月,在北半球,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且降水冬季较多,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罗马是北半球地中海气候,A正确;悉尼是南半球亚热带湿润气候,B错误;珀斯是南半球地中海气候,C错误;重庆是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D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该地水平地带性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植物发育革质叶片利于适应夏季高温少雨环境,D正确;秋冬落叶,是落叶阔叶林植被的特点,适应冬季寒冷的气候特点,A错误;高大阔叶是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下植被的特点,B错误;针状叶片是亚寒带针叶林下植被的特点,C错误。故选D。
    【点睛】生长在水湿环境中的植被一般叶片较大,根系较小(增强蒸腾作用,减少根系吸收水分);生活在干旱地区的骆驼刺,地面以上的茎叶非常矮小(保存水分),但地下根系非常庞大(吸收地下水);热带雨林中的树木具有巨大的板状根系(支撑树冠,吸收表土中的养分);高山风大,许多树木贴地面生长;
    下图为我国分省区综合发展条件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甲省区最具优势的发展条件是( )
    A. 光热充足 B. 地广人稀
    C. 技术先进 D. 能源丰富
    20. 平衡区域发展条件差异的有效措施是( )
    A. 鼓励新兴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B. 鼓励劳动力人口向发达地区迁移
    C. 跨区域调配资源,加强区域合作
    D.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化水平
    【答案】19. D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甲省为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能源十分丰富,D正确;相比于其传统能源而言,光照条件一般,技术也并不先进,AC错;山西省并非地广人稀,B错。故选D。
    【20题详解】
    通过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促进区域间合作,可有效平衡区域间发展条件的先天差异,C正确;欠发达地区往往缺乏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产业环境等,A错误;鼓励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会进一步抑制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利于区域间协调发展,B错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化水平”并没有平衡区域间发展条件的差异,D错误。故选C。
    【点睛】山西省的煤炭资源特点可总结为:广(分布范围广)、大(储量大)、全(煤种全)、优(品质优)、好(开采条件好)。
    稻麦复种制度,早在唐宝历年间就已在我国初见端倪。白居易在《答白太守行》一诗中描述:“去年到郡日(农历五月),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八月),稻穗白霏霏。”到南宋年间,该郡所在地区稻麦复种制迎来发展高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诗中描述的地方最可能位于( )
    A. 长江流域 B. 汾河流域 C. 辽河流域 D. 湟水流域
    22. 推测南宋年间该地区的稻麦复种制迎来发展高峰的主要原因( )
    ①以稻米为主食的人口大量迁入②人均耕地增多
    ③以面食为主食的人口大量迁入④劳动人口增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21. A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据诗句可知,农历五月小麦成熟(为冬小麦),农历八月水稻成熟,说明该地至少一年两熟,应该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据此进行判断长江流域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因热量条件的限制,加上水分条件的影响,在汾河流域、辽河流域 、湟水流域很难做到一年麦稻两熟,排除BCD。故选A。
    【22题详解】
    稻麦复种制度早在唐宝历年间就已在我国稻区初见端倪。宋代,特别是南宋年间,随着以面食为主食的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我国长江下游稻麦复种制发展迎来了高峰,其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繁衍需求而扩大,同时北方人口南迁,为该地区带来丰富的劳动力,据此判断③④正确,南迁人口增多,人均耕地减少,②错误,据材料分析南迁人口以面食为主,①错误。故选C。
    【点睛】中国温度带及农作物的熟制,如下表所示:
    温度带
    主要分布地区
    积温(≥10°C)
    生长期
    (月数)
    作物熟制
    主要农作物
    寒温带
    黑龙江省与内蒙古的北部
    8000
    全年
    一年两~三熟
    热带经济作物,如香蕉,菠萝,剑麻,咖啡,可,天然橡胶等
    高原气候带
    青、藏、川西

    相关试卷

    2024滨州邹平一中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滨州邹平一中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武汉洪山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武汉洪山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湖北省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新名校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新名校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滨州高新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山东省滨州高新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