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枣庄三中高二12月月考及答案(九科)
- 2023枣庄三中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枣庄三中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枣庄三中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枣庄三中高二12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枣庄三中高二12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2023枣庄三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枣庄三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生物答案docx、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12月质量检测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 从眼镜蛇毒中分离出来的α-神经毒素能以特异的、几乎不可逆的状态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从而阻止乙酰胆碱(兴奋性神经递质)与该受体的结合。若被眼镜蛇咬伤,蛇毒注入人体后,体内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 浆细胞表面的受体能特异性识别蛇毒,并产生相应抗体B. B细胞受蛇毒的刺激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C. 蛇毒的清除不需要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共同配合D. 机体内兴奋的传递过程受阻,兴奋性降低2. 今年3月,我国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成为国际上第一个获批临床使用的新冠病毒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是将最有效的抗原成分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在体外细胞中表达。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ACE—2结合,以启动感染。S蛋白由两个功能亚基S1和S2组成。S1包含受体结合结构域,让病毒初步附着到宿主细胞表面,而S2负责膜的融合,使得病毒进入宿主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重组亚单位新冠蛋白疫苗的有效成分为S2B. 制备重组亚单位新冠蛋白疫苗时,需获取大量新冠病毒S蛋白基因C. 接种重组亚单位新冠蛋白疫苗后,T细胞能够迅速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D. 与灭活病毒疫苗相比,重组亚单位新冠蛋白疫苗安全性高,但免疫作用差3. 关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H7N9流感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H7N9病毒侵入人体时,注射H1N1流感疫苗后产生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B. 为检测胸腺肽对两种病毒的影响,可用含有胸腺肽的培养基培养两种病毒C. H7N9流感病毒进入人体细胞之前,常有体液免疫降低其感染性D. 都可以引起机体产生抗体并与宿主细胞内的病毒结合4. 免疫应答分为三个阶段:①感应阶段;②增殖分化阶段;③效应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针对被病原体感染的体细胞,②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需接受吞噬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的信息B. 体液免疫过程中,①中一个成熟的B细胞可以被任何一种细胞外病原体致敏C. ②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在胸腺中大量增殖D. ③过程中,记忆细胞群杀灭和清除被病原体侵染的体细胞5. 如图表示机体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抗原刺激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和B细胞会分化,但不会增殖B. 浆细胞与细胞毒性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 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D. 细胞毒性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6. 植物激素突变体是指由于基因突变而引起植物激素缺陷的突变体,可分为两类:一是由于基因突变影响了激素合成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导致激素无法合成,称为合成型突变体;二是由于某种原因使激素不能发挥正常功能,称为敏感型突变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通过X射线、化学试剂等方法诱导产生植物激素突变体,可供研究植物激素的功能B. 合成型生长素突变体可表现出生长缓慢,单侧光照射培养后失去向光弯曲生长的特性C. 若乙烯受体基因发生突变会产生敏感型突变体,其果实成熟延缓,可通过喷洒乙烯缓解D. 若某突变体的细胞分裂素运输受阻,即使激素含量正常也可能出现侧枝发育缓慢的症状7. 下列关于农业生产措施或作物生理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 将成熟木瓜与未成熟柿子一起放置,柿子成熟快,其原理是乙烯促进果实成熟B. 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植株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其原因是水稻合成分泌过多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导致植株过度增高C. 用人尿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树枝易生根,其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D. 玉米即将成熟时,若经历干热后又遇大雨,种子易在穗上发芽,其可能原因是高温降解玉米产生的脱落酸,解除了种子休眠,种子吸水萌发8. 如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 甲直立生长,乙向左弯曲生长B. 乙向右弯曲生长,丙向左弯曲生长C. 甲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不弯曲D. 丁直立生长,戊向右弯曲生长9. 石蒜地下鳞茎的产量与鳞茎内淀粉的积累量呈正相关。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石蒜鳞茎产量的影响,将适量赤霉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的粉末分别溶于少量甲醇后用清水稀释,处理长势相同的石蒜幼苗,鳞茎中合成淀粉的关键酶AGPase的活性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多效唑通过增强AGPase活性直接参与细胞代谢B. 对照组应使用等量清水处理与实验组长势相同的石蒜幼苗C. 喷施赤霉素能促进石蒜植株的生长,提高鳞茎产量D. 该实验设计遵循了实验变量控制中“加法原理”10. 为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和水杨酸对大扁杏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用大扁杏种子最好采摘自同一植株B. 50ml/LKMnO4浸泡10min的目的是促进大扁杏种子的休眠C. 实验结果说明赤霉素和水杨酸均能促进大扁杏种子的萌发D. 在实际生产中,种子的萌发还受土壤、雨水、温度等因素的影响11. 调查法是生物学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调查沿河岸分布的某植物种群密度时,宜采用五点取样法B. 调查某濒临灭绝的大型肉食动物的种群数量时,宜采用标记重捕法C 调查某湖泊小球藻种群密度,应采用抽样检测法D. 调查分布范围小而个体大的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时,应采用目测估计法12. 沙漠蝗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害虫,给多国粮食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2022年6月18日,黄文江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发布了2022年第6期亚非沙漠蝗灾情监测与评估报告,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智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调查沙漠蝗卵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B. 植被为沙漠蝗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对蝗虫种群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C. 沙漠蝗发出的声音能吸引异性前来交配,这种信息种类属于物理信息D. 沙漠蝗有的天上飞,有的地上爬,虫卵在地下,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13. 如图为某种群种群数量和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不考虑迁入、迁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c点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 如果想一次性获得最大捕获量,应在b点进行捕获C. 如果要持续捕获该种群个体,应使捕获后增长速率保持在a点D. 图1中K值对应图2中a点时种群数量,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14. 在两个岛上都分布着某种行走能力较强但不善飞翔的专食草籽的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决定这种鸟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 久而久之,两个岛上的这种鸟之间可能形成生殖隔离C. 该种鸟一定属于食物链中的第二营养级D. 当该鸟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时,种群密度一定增加15. 下列有关种群的空间特征和群落的空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不同种群占据不同的空间,从而形成种群的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B. 光照既影响群落垂直结构的形成,又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形成C. 组成种群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形成了种群的空间特征D. 人类活动既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又影响群落的空间结构16. 如图反映了N1、N2两种生物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因竞争而被排除或生态位发生变化B. 在图1环境条件下,N2因竞争处于劣势而灭亡,不利于群落的稳定C. 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D. 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17. 种群密度为重要的种群数量特征,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调查酵母菌种群密度时,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培养液B. 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细胞C. 调查森林中乔木密度时,样方面积要适当加大D.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取样器取样法18. 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黑色箭头可表示能量流动过程,白色箭头可表示物质循环过程B.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借助生物之间的取食过程相依相伴进行C. ②表示热能散失的过程,生态系统需要通过①过程从外界获得能量D. 若图中物质循环表示碳循环,则碳在③④⑤过程的传递形式为CO219. 我国古诗词博大精深,许多诗歌里面蕴含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及物质的循环再生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子表达的是行为信息D.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雀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体现的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20. 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卷曲,便于捕猎,头部窄而长,便于吞食内脏。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A. 蜣螂、蜈蚣、千足虫共同构成了食物网B. 该种蜣螂与普通蜣螂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 该种蜣螂不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D. 该种蜣螂处于食物网的第一和第二营养级21. 玉米螟是玉米田中的常见害虫,引入步行虫能有效地治理玉米螟。科研人员研究了玉米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结果如下表[单位为kJ/(cm2·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玉米同化的能量玉米螟摄入的能量玉米螟粪便中的能量玉米螟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玉米螟流入步行虫的能量179.589.643.235.74.58 A. 玉米、玉米螟和步行虫之间能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 玉米螟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玉米螟同化量中部分流入分解者的能量C. 玉米螟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为10.7 kJ/(cm2·a)D. “玉米→玉米螟→步行虫”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22. 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如图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kJ/(m2·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9.2%B. 营养级较高的生物,在这场地震中受到的影响较大C.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D. 各级消费者同化量中都有一小部分能量通过粪便流入分解者23. 一生态系统遭到了某外来物种的入侵,研究人员分别对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开展了本地植物物种数目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入侵区植物物种数目的调查与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方法不同B. 入侵物种与本地植物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关系C. 本地植物的物种数目变化与季节变化有关D. 中度入侵区的植物物种数始终高于重度入侵区24.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B. 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保持不变C. 在自然开放的生态系统中,种群密度会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而波动D. 研究物种丰富度既可在种群层次上也可在群落层次上进行25. 速生桉是重要的造纸和建筑原料,经济价值较高,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已达到5000万亩。速生按根系发达,光合速率极高,能迅速生长为绝对的优势物种,致使人工桉树林中许多物种灭绝。2021年广西制定了“退桉还林”政策,力争在现有的基础下降低50%的种植面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物种组成和优势物种是区分人工林和自然林群落的主要依据B. 人工桉树林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下降,自我调节能力减弱C. 实施“退按还林”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加D. 人工桉树林被砍伐后的恢复过程属于初生演替二.多选题26. 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中所示数值的单位是J/(cm2·a)],G为植物,H为植食性动物,C为肉食性动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与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是图中G、H和C所形成的营养结构B. 由G到H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3.51%,由H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0%C. 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G、H和C所包含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D. H包括多种动物,这些动物之间构成竞争关系,竞争时可能通过行为信息表达27. 下图是某水生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a),Ⅱ、Ⅲ、Ⅳ代表营养级,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890.0J/(cm2·a)B. 该生态系统中第Ⅱ营养级到第Ⅲ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27%C. 第Ⅱ营养级中某些生物既属于初级消费者又属于分解者D. 第Ⅲ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是42.5J/(cm2·a)28. 鼹鼠通常生活在地下,喜食蚯蚓和植物的根等,对人类而言属于害兽。近期科学研究表明,鼹鼠及其堆成的小土堆对生物的多样性来说至关重要。鼹鼠在挖掘洞穴过程中会将常见的植物连根拔起,其间形成的小土堆中各种无机盐含量均很高,这就为新品种提供了生存的条件。假设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甲、乙两种植物种群,它们与鼹鼠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据图1判断,鼹鼠的种群数量曲线为BB. 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中鼹鼠的种群密度,捕获了30只鼹鼠,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50个个体,其中有3个带有标记,该鼹鼠种群的数量约为500个C. 图2中,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适者生存的个体数量D. 若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上播种杂草,其抵抗力稳定性会上升29. 干扰素(IFN)是哺乳动物细胞受病毒等刺激后产生的一类具有高度活性的蛋白质。下图为人体细胞产生的干扰素作用于相应细胞,并刺激相应细胞产生AVP分子和MHC分子,抗原肽-MHC复合物可作为处理后的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被免疫细胞受体识别,进而发挥抗病毒的免疫调节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病毒进入细胞,促进细胞分泌干扰素,并可能诱发细胞免疫B. 产生MHC分子的细胞可能为B细胞,该细胞中的细胞器甲为溶酶体C. AVP分子可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和病毒RNA的合成D. 该图过程可诱发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若攻击自身细胞,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病30. 为了研究赤霉素和光敏色素(接收光信号的蛋白质)在水稻幼苗发育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在适宜光照条件下,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PAC 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A.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PAC 的浓度,因变量是幼苗地上部分相对高度和主根相对长度B. 据图 1 分析,光敏色素 B 突变体传递的光信号异常,减弱了PAC 的抑制作用C. 据图 2 分析,PAC 浓度大于 10-6mol/L 时对野生型水稻幼苗主根生长转为抑制作用D. 据图 2 分析适当降低赤霉素含量对三种水稻主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三.解答题31.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首先设计了以下三组,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组别ABC浓度(mol·L-1)10-1210-910-6(1)根据上表分析,该实验应该是在正式实验前先做的一个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2)为进一步精确测定最适浓度,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长素促进根系生长的最适浓度要比茎低得多,稍高浓度的生长素就会抑制根的生长,这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 新冠病毒(COVID-19)主要攻击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1)COVID-19侵入人体后,在体液中机体需借助_________细胞产生的抗体将其凝集并抑制其繁殖;对于感染病毒的靶细胞,机体则需通过_________细胞的作用使其裂解并释放病毒。(2)接种新冠疫苗能预防COVID-19.某新冠疫苗需进行两次接种,初次接种产生免疫后,按规定时间间隔再次接种。若提前进行第二次接种,则会减弱二次免疫效果,原因可能是_________。(3)在抗击 COVID-19 过程中,发现中药制剂X有一定的作用。为验证中药制剂 X 的作用,以健康小鼠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注射一定量_______,实验组注射_________,然后给两组小鼠同时接种COVID-19。实验后,得到下表所示结果。据此判断,你认为注射疫苗和中药制剂X后可使小鼠不患此类疾病的原理_________(相同/不相同),原因是_________。
33.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而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的实际大小。请据图分析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调节生物的______(填“种内”或“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在图甲①③过程中碳主要以______形式进行循环。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______(用字母表示)。(3)图乙中,若鼠和昆虫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为a,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b,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c,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4)假设蛇从鼠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则蛇增加10kg,至少需要植物______kg。(5)从图丙中可知,1、2、3三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是因为______(从营养级或能量流动角度分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枣庄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枣庄中区枣庄三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枣庄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考试生物试题docx、枣庄三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年级3月质量检测考试生物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枣庄三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docx、生物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