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一中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一中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一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2分)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某教学楼每层楼高约为3.2m
B.物理课本每张纸的厚度约为1mm
C.人脉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D.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1s
2.(2分)下列设备中,不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
A.彩超检测机 B.倒车雷达仪
C.声呐探测器 D.地震预报仪器
3.(2分)以下哪种减弱噪声的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在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隔音板墙
B.城区设置禁止鸣笛路段
C.在道路和小区周围植树
D.新建小区住房安装双层真空玻璃
4.(2分)如图是塔式热发电系统的一项关键技术。发电站安装有许多定日镜(即平面镜),每一个定日镜都由自动跟踪太阳光装置控制,以便准确的将太阳光反射后会聚到高塔顶部的接收器上。下列光现象中与定日镜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雨后彩虹 B.水中倒影 C.小孔成像 D.海市蜃楼
5.(2分)图中测量硬币直径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6.(2分)下列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②和④
7.(2分)体育课上测量学生跳远成绩时,教体育的王老师选择下列哪种尺子比较合适( )
A.分度值为1mm,量程为1m的木尺
B.分度值为1cm,量程为10m的卷尺
C.分度值为1cm,量程为1.5m的软尺
D.分度值为1dm,量程为20m的卷尺
8.(2分)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该实验是为了说明( )
A.液体能够传声 B.装水的容器能够传声
C.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D.水也可以作为声源
9.(2分)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10s内通过50m的路程,则它前20s内的速度为( )
A.20m/s B.10m/s C.5m/s D.2.5m/s
10.(2分)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和模型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泡沫小球跳起来显示发声的纸盆在振动,运用等效替代法
B.为了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而引入了“光线”,运用模型法
C.通过对玻璃罩抽气来探究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运用控制变量法
D.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来比较像与物大小,运用转换法
11.(2分)下列关于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及成像的特点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潜望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成倒立等大的虚像
B.放大镜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照相机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摄像机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12.(2分)如图,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由图可知( )
A.GO为入射光线 B.CD为水和玻璃的界面
C.折射角为60° D.AB的右侧是玻璃
13.(2分)物理课上,梓涵手持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物理课本,看到一个倒立缩小清晰的像,则课本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
A.7.5cm B.12.5cm C.20cm D.25.5cm
14.(2分)在运动会开幕式,小华用可调焦的照相机拍摄初二彩虹表演队。在拍完全体参演者后,要给领舞者特写,则他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小华往后移动,镜头往外伸
B.小华往前移动,镜头往内伸
C.将焦距调大,镜头往外伸
D.将焦距调小,镜头往内伸
二、填空题:(本大题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5.(2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坐在去竹坝的大巴上的小沈,望着车窗外纷纷后退的树木,告诉小王:“以 为参照物,窗外树木是运动的。以司机为参照物,我们是 的。”
16.(2分)暮云收尽,牛羊自归村巷。“哞哞”、“咩咩”此起彼伏,进行八公里拉练的同学们根据声音的 辨别牛和羊,“哞哞”比“咩咩”的 低。(均填写声音的特性名称)
17.(2分)寒光照铁衣,沙场秋点兵。如图,集合时教官们喊着“向右看齐”口令是通过 传播到同学们耳朵中的。对于站在最后的小沈来说,前一位同学挡住了他前面所有的人,说明队伍排整齐了,这是应用 的道理。
18.(2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如图,在割稻时,我们能从四面八方看到稻穗,是因为光在稻穗发生了 反射,黄色谷子是由于谷子能反射 光,而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
19.(2分)灯火阑珊处,美人舞如莲花旋。如图,竹坝的舞台上灯光五颜六色,这些色光都由红、 、蓝三基色混合而成的。台下同学们的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划破了竹坝寂静的上空,这“震耳欲聋”形容的是声音的 很大。
20.(2分)竹坝凄凄别,西风袅袅秋。同学们依依不舍地排队离开竹坝。随队老师小朱从队尾走到队头传达信息,然后立即返回到队尾。假设队伍长为60m,以1.2m/s速度匀速前进;小朱往返队伍的速度大小均为1.8m/s,不计传达信息的时间,则小朱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为 s,此段时间内队伍前进的距离为 m。
三、作图题(本大题2小题,共4分)
21.(2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22.(2分)如图是射到凸透镜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上画出这两条光线的折射光线。
四、简答题:(本大题1小题,共4分)
23.(4分)如图,铅笔斜插入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从侧面看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而且水中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上的部分要粗一些。请用所学的光学知识解释以上两种现象。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5小题,共32分)
24.(5分)周末,小立居家利用身边的一些物品,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1)如图1,将橡皮筋固定在纸盒上,拨动橡皮筋就可以弹奏《青花瓷》。在弹奏过程中,是 在振动发出声音,手指不断变换按压橡皮筋的位置是为了改变 。
(2)如图2,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小孔成像的照相机。将点燃的
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①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的像是 (选填字母)。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形状
②将蜡烛向右上方移动,则它在塑料薄膜上的像将向 方移动。
③要增大小孔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 (答出一种方法即可)。
25.(4分)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如图甲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可绕ON折转的纸板ENF立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1)实验时,纸板ENF与平面镜 地放置。
(2)把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如图乙所示,都无法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把纸板NOF折回到原来的位置,又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了。这个现象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 内。
(3)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法线ON两侧的i=60°和r=60°,由此得出结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请对这种做法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26.(5分)用如图的装置,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
(1)本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
(2)实验中为了方便测量时间,斜面要保持较 的坡度。
(3)先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全程s1及所用时间t1。接着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及所用时间t2,最后分别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和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用题中测量量的符号表示),并加以比较得出结论。
27.(8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玻璃板、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光屏、支架等。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刻度尺垂直,如图1。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刻度尺垂直”,这一步操作的目的是 。
(3)将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置在玻璃板左侧的刻度尺上,A与玻璃板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A到玻璃板的距离为 cm。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将光屏安放在 ,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有无像。
(4)再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放置在玻璃板右侧的刻度尺上,进行观察和调整B的位置,测量并记录A和B的位置。多次改变A的位置,重复实验。记录的数据和现象如表。
实验
次数
A到玻璃
板的距离
B到玻璃
板的距离
B与A
的像
1
5.2
5.2
完全重合
2
8.5
8.5
完全重合
3
12.3
12.3
完全重合
根据表格所得的结论,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①如图3,身高1.75m的老师站在深为1.0m的平静水渠岸上。请在图4中画出小骆在E处看到老师在水中倒影A'的光路图,并在图上标出老师头顶A和A'的之间的距离。
②请证明“照镜子时,当人离镜子越远时,自己的像越小”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8.(10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把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到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三个中心大致在 。
(2)实验时,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50”刻度处,烛和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性质是 。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光屏上是否能够再次成像?应如何移动透镜? 。
(3)在图中,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要使光屏上再次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移动。
(4)保持图中蜡烛位置不动,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41”刻度处,再将光屏向左移动,可以观察到光屏上的现象是 。要进一步探究成像情况,应当 。
(5)实验结束后,若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是否与焦距有关”,则在原有实验器材的基的基础上需再添加的器材是 ,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
六、计算题(本大题3小题,共20分)
29.(6分)1969年阿波罗宇宙飞船已将角反射器(如图2)安放在月球上。从地球上向这个角反射器发送激光束,精确测出激光束从地球射到反射器再返回地球的时间,便可推算出地月距离。
(1)如图3是角反射器的工作原理图,该装置由两块连在一起的互相垂直的平面镜M1、M2组成,从地面发出的激光沿AB方向入射到M1上。试在图中作出经M1、M2反射后的光线,并说明角反射器改变光路的特点。
(2)已知一束激光从激光测距仪发出并射向月球,经过2.54s反射回来,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多少km?
30.(6分)如图,校运会初二百米赛跑。只听王老师发令枪“砰”的一声巨响,运动员们像离弦
的箭冲出起跑线。在终点某计时员听到枪声计时,他记录的运动员李阳成绩为13.5s。
(已知声音在2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37m/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13.5s”是李阳的真实成绩吗?若不是,请求出李阳的实际成绩并说明理由。
(2)若李阳在30m~100m区间内用时9.4s,求他在0~30m区间内平均速度。
31.(8分)周末,小钟和爸爸同时从家骑自行车去离家3600m的图书馆。爸爸先骑行10min,中途休息了5min,再骑行7.5min到达图书馆。小钟始终以2.4m/s速度骑行,两人行驶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1所示。
(1)在图2中画出爸爸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
(2)求小钟在途中与爸爸第二次相遇时距图书馆的距离。
(3)要使小钟在途中能与爸爸恰好相遇两次(不包括家、图书馆两地),则他骑车的速度大小应在多大的取值范围内?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一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解答】解:A.教学楼每层高度大约为3m左右,故A符合实际;
B.物体课本页数除以2得到纸的张数,测出物理课本的厚度,厚度除以纸张数即为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mm,故B不符合实际;
C.人的脉搏是1分钟跳动70次左右,则跳动一次所用时间1s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人正常呼吸1分钟18﹣20次,则呼吸一次的时间约3s,故D不符合实际。
答案为:A。
2.【解答】解:A、医院的彩超检测机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倒车雷达仪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声呐探测器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地震预报仪器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解答】解:A、在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隔音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城区设置禁止鸣笛路段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道路和小区周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新建小区住房安装双层真空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综上所述,只有B选项减弱噪声的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
故选:B。
4.【解答】解:定日镜工作,利用的光的反射;
A、雨后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即光的色散,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
B、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B正确;
C、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故C错误;
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5.【解答】解:
A、刻度尺的零刻线没对准桌面,无法确定硬币的直径的位置,故A错误;
B、图中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硬币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故B错误;
C、三角尺没把直角边与刻度尺靠紧,无法确定直径的位置,故C错误;
D、图中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即为圆柱体直径的大小,故D正确。
故选:D。
6.【解答】解:①图像是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可见,路程随时间增大不变化,说明物体静止,不符合题意;
②图像是速度﹣﹣时间图像,由图可知,速度随时间增大不变化,是匀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
③图像是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可知,路程随时间增大而增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是匀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
④图像是速度﹣﹣时间图像,由图可知,速度随时间增大而增大,是加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解答】解:
学生跳远的成绩在4m左右,对测量跳远成绩来说,长度准确到厘米就可以了;
所以根据题中的选项,要用量程是10m,分度值是1cm的刻度尺,即选项B准确。
故选:B。
8.【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是为了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9.【解答】解:t=10s,s=50m,v===5m/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始终保持不变,故任何时间段速度均为5m/s。
故答案为:C。
10.【解答】解:A.为了研究发声的物体在振动,这振动的幅度比较小,不容易观察,为了放大这个振动便于观察,通常采用转换法,观察泡沫小球的跳动,故A错误;
B.为了研究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引入光线来描述光,属于模型法,故B正确;
C.研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通常采用实验推理法,故C不正确;
D.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用一支一样的蜡烛代替蜡烛的像,这种方法称为等效替代法,故D错误;
答案为:B。
11.【解答】解:A.潜望镜是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
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是凸透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B正确;
C.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凸透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C错误;
D.摄像机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凸透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D错误。
故选:B。
12.【解答】解:由图可知:∠FOC=∠EOC=60°,即这两个角分别为入射角和反射角,那么根据折射定律,则∠GOD为折射角等于30°,可以得到AB是玻璃面,AB左侧是空气,右侧是玻璃,CD为法线,OF是入射光线,OE是反射光线。
故答案为:D。
13.【解答】解:通过凸透镜看到物理课本倒立、缩小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断定物体是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像成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课本离凸透镜的距离u>2f=20cm,在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D在这个范围内。
故选:D。
14.【解答】解:拍集体照时,像要小,这样才能拍到全部同学,物距大,像距小;当拍特写时,像变大,要求物距要变小,像距增大,所以增大焦距即减小物距,镜头外伸,相当于增大像距。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本大题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5.【解答】解:小沈坐在车上,看到车窗外的树木向后退去,研究对象是树木,并且树木是运动的,向后退去,所以他选取的参照物一定和树木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说明他是以大巴车或自己为参照物;若以司机为参照物,小沈和司机的位置关系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小沈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大巴车(或自己);静止。
16.【解答】解:由生活经验可知,“哞哞”是牛发出的声音,“咩咩”是羊发出的声音,不同动物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同学们可根据音色辨别牛和羊;
牛的声音比羊的声音更低沉,说明音调更低。
故答案为:音色;音调。
17.【解答】解:(1)声音的传播依靠介质,通常情况下作为传声介质的是空气,集合时教官们喊着“向右看齐”口令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同学们耳朵中的;
(2)对于后面的战士来说,如果前一名同学挡住了他前面所有的人,说明队伍站直了,这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
故答案为:空气;光沿直线传播。
18.【解答】解:我们能从四面八方看到稻穗,是因为光在稻穗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
黄色谷子是由于谷子能反射黄光,而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
故答案为:漫;黄。
19.【解答】解:(1)舞台上灯光五颜六色,这些色光都由红、绿、蓝三基色(三原色)混合而成的;
(2)“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即声音的响度很大。
故答案为:绿;响度。
20.【解答】解:设小朱从队尾走到对头运动的时间为t1,则1.8t1=60m+1.2t1,得t1=100s;
小朱从队头走到队尾运动的时间为t2,则1.8t2+1.2t2=60m,得t2=20s;
小朱往返的总时间:t=t1+t2=100s+20s=120s;
队伍前进的距离s=1.2m/s×120s=144m。
故答案为:120;144。
三、作图题(本大题2小题,共4分)
21.【解答】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22.【解答】解: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四、简答题:(本大题1小题,共4分)
23.【解答】答:(1)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时,从上面看上去,水中的部分比实际位置高了,所以看起来像折断了,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引起;
(2)圆柱形的玻璃杯相当于凸透镜,具有放大镜的功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5小题,共32分)
24.【解答】解:(1)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改变手指按压的位置,改变橡皮筋振动的有效长度,从而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2)①小孔成像是光源的像,蜡烛发光即蜡烛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②小孔成的像随物体的变化而变化,当蜡烛向右上方移动,则像会向左下方移动;
③要使所成的像变大,可以将蜡烛靠近小孔,或者光屏远离小孔。
答案为:(1)橡皮筋;弦振动的有效长度;(2)①C;②左下;③将蜡烛靠近小孔。
25.【解答】解:(1)实验时,为了探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把纸板ENF与平面镜垂直放置;
(2)当两块硬纸板在一个平面内时,可以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将硬纸板F向后折转一个角度后,看不到反射光线,所以该实验的结论是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3)在探究规律的实验中,一次实验可能存在偶然性,且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应多做几次实验,从中总结正确的规律。
故答案为:(1)垂直;(2)同一平面;(3)实验次数太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26.【解答】解:(1)根据公式v=可知,要想测量速度,必须用刻度尺测量距离、用秒表测量出时间;
(2)斜面坡度越小,小车运动越慢,所用时间越长,故实验中为了方便测量时间,应使斜面坡度较小;
(3)由题意知,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下半段路程为s3=s1﹣s2,时间t3=t1﹣t2,
则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
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则v2<v3,
所以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因此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1)刻度尺;秒表;(2)小;(3);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因此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27.【解答】解:(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如果玻璃板不垂直于水平桌面,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不在同一高度上,怎样操作都不会重合的,也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因此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与刻度尺垂直;
(3)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像距等于物距可知,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为15cm,则光屏与玻璃板相距也为15.0cm,所以大约放在刻度尺35.0cm处进行观察比较;在像在位置上放一个光屏,此时应该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4)①由题知,小骆在E处看到老师在水中倒影A',连接A'E,与水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作出老师头顶A的位置,最后连接A点和入射点O,即为入射光线,OE为反射光线。
由于物到水面与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所以AA'=3.5m,如图所示:
②想探究“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子距离的关系”,应该记录同一物体在不同物距时,对应的像的大小,从而证明“照镜子时,当人离镜子越远时,自己的像越小”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35;像的位置;(4)①见解答;②想探究“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子距离的关系”,应该记录同一物体在不同物距时,对应的像的大小,从而证明“照镜子时,当人离镜子越远时,自己的像越小”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8.【解答】解:(1)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得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由图可知,此时物距为15.0cm,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右移动,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当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时,物距大于像距,可以在光屏上再次看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3)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此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所以要使光屏上再次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
(4)保持图中蜡烛位置不动,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41”刻度处,此时的物距为6cm,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光屏上看不到像,应该从凸透镜的右侧观察;
(5)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是否与焦距有关”,应该选择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并控制物距不变观察成像的情况。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倒立、放大的实像;能,将凸透镜向右移动;(3)左;(4)光屏上看不到像;从凸透镜的右侧观察;(5)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控制物距不变观察成像的情况。
六、计算题(本大题3小题,共20分)
29.【解答】解:(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经M1、M2反射后的光线如下图:
由图可知,角反射器能将光线沿原方向反射回去;
(2)t=×2.54s=1.27s;
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
s=vt=3×108m/s×1.27s=3.81×108m=3.81×105km。
故答案为:(1)
角反射器能将光线沿原方向反射回去;
(2)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3.81×105km。
30.【解答】解:(1))“13.5s”不是李阳的真实成绩,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需要的时间t==0.3s,故李阳的真实成绩为:13.5s﹣0.3=13.2s;
(2)0﹣30m区间:s=30m,t=13.2s﹣9.4s=3.8s,平均速度v===7.9m/s。
答:(1)“13.5s”不是李阳的真实成绩,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需要的时间为0.3s,李阳的真实成绩为13.2s
(2)他在0~30m区间内平均速度7.9m/s。
31.【解答】解:(1)由图1可知,小钟爸爸在0~10min骑行了1800m,小钟爸爸在0~10min的速度v1===3m/s;
小钟爸爸在10~15min通过的路程为0,小钟爸爸在休息,这段时间内小钟爸爸的速度v2=0;
小钟爸爸在15~22.5min骑行了1800m,小钟爸爸在15~22.5min的速度v3===4m/s,
所以小钟爸爸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下图所示:
;
(2)由图1可知,小钟在途中与爸爸第二次相遇时,时间应在15~22.5min之间,
设第二次相遇时小明所用时间为ts,
小明运动的距离s=vt=2.4m/s×ts……①,小明爸爸运动的距离s=s1+s3′=1800m+4m/s×(t﹣15×60s)……②,
联立①②解得t=1125s,s=2700m
第二次相遇时距图书馆的距离s4=L﹣s=3600m﹣2700m=900m;
(3)当小明到达图书馆的时间恰好为22.5min时,小明只能与爸爸相遇一次,此时小明的速度v1′===m/s;
当小明在15min时才追上小明爸爸,小明只能与爸爸相遇一次,此时小明的速度v2′===2m/s;
要使小钟在途中能与爸爸恰好相遇两次(不包括家、图书馆两地),则小明骑车的速度大小应大于2m/s且小于m/s。
答:(1)爸爸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2)第二次相遇时距图书馆的距离是900m;
(3)要使小钟在途中能与爸爸恰好相遇两次(不包括家、图书馆两地),则小明骑车的速度大小应大于2m/s且小于m/s。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12/7 13:19:06;用户:19321966032;邮箱:19321966032;学号:4601591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4, 全卷六大题,31小题, 全卷g=10N/kg, 如图所示是每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物理试题,共7页。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