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鸡西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鸡西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2.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快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②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③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④物理学上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3.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有(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4.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是s=vt,如图中的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物体运动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由图上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的关系是( )A.v甲>v乙 B.v甲<v乙 C.v甲=v乙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5.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s内,小明跑得更快 C.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D.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s6.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v的大小不变,与路程s、时间t的大小无关7.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8.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20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30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24m/s B.20m/s C.10m/s D.50m/s9.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运动路程之比是3:2,运动的时间之比是2:1,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A.3:1 B.1:3 C.4:3 D.3:410.有一种电动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的刷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动牙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的音调很低 C.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D.超声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11.下列有关声音的特性,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改变用力的大小敲击鼓面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B.乙图中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 C.丙图中对着试管吹气时能发出声音,改变试管中的水量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色 D.丁图中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拨动它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 D.以上说法都正确13.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重要措施,下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禁止鸣笛 B.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D.城区道路口安装噪声检测装置(多选)14.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呼吸一次的时间是1s B.你所在考场的温度为50℃ C.你答题所用2B铅笔的质量约8g D.人步行的正常速度为1m/s E.你考试所用答题卡的宽度约30dm(多选)15.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幅度 B.实验时应多次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但要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 C.用力大小不同,钢尺振动的振幅不同,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同 D.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二、填空题16.“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一部分以 为参照物,后一部分以 为参照物。17.《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18.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cm。19.某汽车沿平直的路面行驶,前一半时间的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后一半时间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20.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 (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填“音调”或“响度”)。21.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2)小球从C点运动到E点的距离是多少 cm,平均速度为 m/s。22.现代城市在主要街道上装有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装置显示的示数为50.62,这个数字的单位是 ,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3.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运动信息如图所示,经过t=4s时,它们相距 m.24.如图甲所示实验中,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开;如图乙所示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开。它们分别说明什么物理知识。 (1)图甲实验现象说明: ;(2)图乙实验现象说明: ;(3)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把音叉振动的微小变化放大,以便于观察,这种方法叫 。(4)如果在月球上进行乙图这个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则挂在左边音叉旁的那个泡沫塑料球不会弹开,不会听到声音,这说明 。三、实验题25.如图是小明所在实验小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金属片和 。(2)在测量过程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 (选填“大”或“小”)一些。(3)根据测量可知,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来越 ,小车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4)多次测量时,每次测量必须让小车从斜面的 由静止滑下。(5)实验时,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 (选填“大”或“小”)。26.如图四幅图片是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一张硬塑料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两次用的力一样大),听到两种不同的声音,请你据此现象提出一个物理问题: ?(2)如图乙所示,在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幅的关系时,我们可以撒一些黄豆在鼓面上,通过黄豆跳起的高度来反应鼓面振幅的大小,这种物理方法叫 。(3)如图丙所示,用抽气机抽气,听到振铃声越来越弱,最后几乎听不到铃声,由此现象可推理出: 。这种物理方法叫 。(4)如图丁所示,将一把长钢尺(足够长)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然后用一样大的力拨动钢尺,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声音的音调变 了(选填“高”或“低”)。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我们再也听不到钢尺振动的声音了,这是因为 。四、计算题27.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求:(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小时?(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28.一辆汽车向着山崖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距离山崖一定距离的地方鸣笛,经过0.8s后司机听到了回声。求:(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2)汽车从按了喇叭到听到回声行驶的距离;(3)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离山崖的距离是多少?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鸡西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解答】解:A、乙车在7~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B、由图象看出两车在0~5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B正确;C、由图象看出两车在10s末相遇,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匀速运动,二者速度不相同,故C错误;D、由图象看出甲车在5s末的路程10m,乙车在5s末的路程15m,所以在5s末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故D错误。故选:B。2.【解答】解:(1)比赛时,观众看到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地快,说明了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员的路程越大,运动员跑得越快,观众是根据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大小得出结论的故,①正确;(2)终点裁判是,看谁最先到达终点,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跑得快;裁判是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得出结论的,故②正确;(3)在物理学中,一般根据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平均速度),即根据相等时间内的路程大小来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用观众的方法判断运动快慢,故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3.【解答】解: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探伤,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选:D。4.【解答】解:根据s﹣t图象可知,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因此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选:A。5.【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分析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两人在8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为40m,故C错误;D、时间t=8s,由图象可知,路程s=40m,故小明的速度是v===5m/s,故D正确。故选:D。6.【解答】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7.【解答】解:(1)乙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南运动,说明乙车向北运动;(2)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向南运动,此时有三种可能:一是甲车静止不动;二是向南运动;三是也向北运动,但速度比乙车慢。故B正确。故选:B。8.【解答】解:设总路程为2s,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s1=s2=s,由v=得: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1==,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2==,物体全程时间t总=t1+t2=+,全程平均速度:v=====24m/s。故选:A。9.【解答】解:t甲:t乙=2:1,s甲:s乙=3:2,∴它们的速度之比:==×=×=故选:D。10.【解答】解:A、超声波能在空气中传播,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即音调太高,其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超声波可传递能量,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11.【解答】解:A、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会改变鼓面振动的幅度,从而会改变响度,故A正确;B、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瓶子和水振动发出声音,且瓶内的水越多,振动的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B错误;C、对着试管口吹气,管内水量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声音的音调不同,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由于发声体没有改变,音色不会改变,故C错误;D、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拨动它时发出声音的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故D错误。故选:A。12.【解答】解:A、物体振动能够发声,若没有满足声音传播的介质,人耳是听不到声音的,故A错误;B、只要能听到声音,说明有声音产生,所以物体一定在振动,故B正确;C、人听不到声音,也许是没有满足声音传播的介质,故C错误;D、结合上升三个选项,可知D错误;故选:B。13.【解答】解:A、机动车辆在市内禁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阻碍减弱声音的传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城区道路口安装噪声检测装置,是对噪声的大小进行测量,并不能起到控制噪声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4.【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人每呼吸1次的时间大约3s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25℃,如果考场中的温度达到50℃,人体会感到非常不舒服,无法进行正常考试,故考场温度不能达到50℃,故B不符合题意;C.答题所用2B铅笔的质量约为10g左右,故C符合题意;D.人步行的正常速度约为1.1m/s左右,故D符合题意;E.考试所用答题卡的宽度约为30cm,故E不符合题意。故选:CD。15.【解答】解: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振动得越慢;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错误。B、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C、用力大小不同,钢尺振动的振幅不同,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D正确。故选:BD。二、填空题16.【解答】解:竹排相对于青山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竹排江中游”是以青山为参照物;两岸的青山相对于竹排的位置不断变化,则“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照物。故答案为:青山;竹排。17.【解答】解:(1)铃声是由于铃的振动产生,“掩耳盗铃”不能阻止声音的产生;(2)地球表面有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掩耳盗铃”不能阻止声音的传播;故答案为:(1)产生;(2)传播。(说明:两空中的内容,顺序可颠倒。)18.【解答】解:秒表的外盘读数为:37.5s,内盘读数为:5min,所以 此时秒表的示数是5min37.5s。在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且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被测物体的长度为:2.50cm。故答案为:5min37.5s;2.50;19.【解答】解:解:设总时间为2t,则前一半时间通过的路程s1=v1t,后一半时间通过的路程s2=v2t,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25m/s。故答案为:25。20.【解答】解: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声音能传递信息,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橡皮管减少了声音的分散,提高了响度。故答案为:传递信息;响度。21.【解答】解:(1)由图知,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由v=可知,小球在做变速直线运动;(2)小球从C点运动到E点的距离是:s=8.00cm﹣2.00cm=6.00cm;小球运动的时间:t=2×0.2s=0.4s;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v===15cm/s=0.15m/s。故答案为:(1)变速;(2)6.00;0.15。22.【解答】解:因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噪声监测设备上的数据的单位是分贝;当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噪声增强,所显示屏上的数据将变大;故答案为:分贝,变大。23.【解答】解:第一个图象是s﹣t图象,由图可知,甲车经过t=4s时,甲车通过的路程s甲=4m;第二个图象是v﹣t图象,由图可知,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乙=4m/s,由v=可知,经过4s乙车通过的路程:s乙=v乙t乙=4m/s×4s=16m,则甲、乙两辆小车经过4s相距的路程:△s=s乙﹣s甲=16m﹣4m=12m。故答案为:12。24.【解答】解:(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3)此实验中发声的音叉振动幅度较小,不便于观察,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把音叉微小的振动加以放大,以便于观察实验现象,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4)在月球上作图乙实验,泡沫小球不能被弹起,原因是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答案为:(1)发声体在振动;(2)空气能传播声音;(3)转换法;(4)真空不能传声。三、实验题25.【解答】解:(1)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通过速度公式计算出平均速度,所以实验原理是v=,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金属片和秒表;(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3)由图可知通过相同的路程小车所用的时间变小,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快,小车做加速运动;(4)多次测量时,每次测量必须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5)实验时,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测得的时间偏小,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大。故答案为:(1)v=;秒表;(2)小;(3)快;加速;(4)顶端;(5)大。26.【解答】解:(1)用硬塑料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两次用的力一样大),听到两种不同的声音,根据这一现象提出的物理问题是: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什么关系?(2)在鼓面放置一些黄豆,敲击鼓面,通过黄豆跳起的高度来反映鼓面振幅的大小,这种物理方法叫转换法;(3)由实验现象可知,用抽气机抽气,听到振铃声越来越弱,最后几乎听不到铃声,由此现象可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这种研究方法称为理想实验法或科学推理法;(4)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然后用一样大的力拨动钢尺,此时钢尺振动变慢,频率变低,所以声音的音调变低。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我们再也听不到钢尺振动的声音了,这是因为钢尺发声的频率低于20Hz,属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故答案为:(1)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什么关系;(2)转换法;(3)真空不能传声;科学推理法;(4)低;钢尺发声的频率低于20Hz,属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四、计算题27.【解答】解:(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t=10:45﹣10:15=30min=0.5h;(2)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s=120km﹣70km=50km,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v===100km/h;(3)由图可得轿车从B地到南宁的路程s′=70km,轿车从B地到南宁的时间:t′===0.7h。答:(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0.5h;(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100km/h;(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0.7h。28.【解答】解:(1)由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为:s声=v声t=340m/s×0.8s=272m;(2)由得,汽车从按了喇叭到听到回声行驶的距离为:s车=v车t=15m/s×0.8s=12m;(3)司机听到回声时,到前面高山的距离:答:(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为272m;(2)汽车从按了喇叭到听到回声行驶的距离为12m;(3)汽车鸣笛时与前面高山的距离是130m。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12/2 21:31:51;用户:19321966032;邮箱:19321966032;学号:4601591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三期中物理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鸡西市2022-2023学年度 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质量监测物理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填空题,探究与实验题,分析与交流题,综合与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