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五中片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五中片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实验或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五中片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16分)1.(2分)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6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2.(2分)如图所示,某同学在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 而产生的;绳子转动越快,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3.(2分)小明在学习时听到广场传来跳舞的音乐声,声音通过 传入她的耳朵里,她关上窗户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4.(2分) 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 ,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 ,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 (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5.(2分)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70dB变为40dB,说明音叉振动的 (选填“频率”或“幅度”)变 (选填“大”或“小”)了。6.(2分)一场春雨过后,梅江河东西两岸异常清丽,江面水清可鉴,这是因为发生了光的 反射的缘故(填“镜面”或“漫”),若有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速度 (填“不变”或“变小”或“变大”)。7.(2分)如图所示,湖面上一只白鹭正展翅上冲,若以水中的“白鹭”为参照物,白鹭是 的;水中的“白鹭”是光的 形成的虚像。8.(2分)敏捷的尖尾雨燕每秒能飞50m,合 km/h;矫健的鹰在捕捉猎物时,每分钟飞行距离可以达到2700m,两者中速度较快的是 。二、选择题(共14分。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第13、14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全部选对得3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9.(2分)“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明同学对自己相关物理量的估测合理的是( )A.正常体温约39.2℃ B.每分钟脉搏跳动约75次 C.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0m/s D.身高170dm10.(2分)关于如图所示的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 B.乙图: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C.丙图: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可以推断真空中不能传声 D.丁图:用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听声音的变化情况,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11.(2分)图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透过树叶的阳光 B.屏幕上的手影 C.水中荷花的倒影 D.树荫底下的圆形光斑12.(2分)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桌面右端用力向上提桌面,使桌面绕点O转动到与水平面成5°夹角,则此时( )A.入射角增大了5°反射角增大了5° B.标尺上的光斑向右移动 C.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减小10° 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减小5°(多选)13.(3分)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其速度就越大 B.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C.匀速直线运动是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的运动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其速度就越大(多选)14.(3分)在平直的道路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向西运动,两车运动的路程一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 B.在0~10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是2m/s C.t=10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10s后,乙车超过甲车,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三、计算题(共22分,第15题7分,第16题7分,第17题8分)。15.(7分)一汽车在大广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经过某标志牌如图所示,(1)该标志牌上“120”的含义是什么?(2)若经过标志牌下时,汽车速度已达40m/s,并仍以此速度向前开,请判断这辆车是否违反了交通法规?(3)如果这辆汽车不违反交通规则,保持匀速直线行驶,则从标志牌处开到南康最快需要多少小时?16.(7分)A、B两点间的距离为3m,甲、乙两小车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求:(1)甲车的速度;(2)乙车的速度;(3)经过多长时间甲、乙两车相遇?17.(8分)甲、乙两辆自行车,在一条平直公路同向匀速前进,甲车在3min内行驶1080m,乙车在0.4h内行驶7.2km。乙车经途中某路标的时间比甲车早5min,求:(1)甲车的速度;(2)乙车的速度;(3)甲车追上乙车时,距该路标的路程是多少?四、实验或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18.(7分)实验一: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1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 刻度尺(选填“甲”或“乙”),所测物块的长度为 cm。(2)清晨,王爷爷绕小区花园步行锻炼身体,借助手机中的秒表测量了自己步行一圈的时间为2min24s,如图2所示,秒表外圈示数的单位为 ,分度值为 s。实验二:以下是小明同学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的实验报告,请你将其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小车、刻度尺、停表、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测量的物理量AB段BC段AC段路程s/cm4556101时间t/s3.02.85.8平均速度v/(cm•s﹣1)152017.4【实验分析】(1)小车全程是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 (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19.(7分)小阳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他在水平桌面上铺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把另一个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从不同角度透过玻璃板看,它跟前面蜡烛A的像都完全重合。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再做两次实验,并把三次实验中蜡烛A和B的位置记录在白纸上,如图乙所示。(1)为了让实验效果更明显,应选择较 (选填“暗”或“亮”)的环境下进行实验。(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利用了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选填观察或确定)像的位置。(3)蜡烛B跟前面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 ;(4)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 (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5)小阳把白纸沿着玻璃板的位置对折,观察到像与物的对应点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6)小阳取走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这时应该 (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观察到 ,这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20.(7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1)小李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且与镜面保持 ,白色的硬纸板表面应尽可能 (选填“光滑”或“粗糙”)。(2)小李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然后将纸板绕ON向后折,如图乙所示,此时在NOF面上 (选填“看到”或“看不到”)反射光线,为了进一步确定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小李将纸板沿PQ剪开,将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丙所示,发现在纸板右侧的 (选填“上部”或“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让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线沿OF方向射出,多次改变入射光线E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入射角和反射角如表格所示,分析此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多次改变入射角进行实验是为了 。入射角30°40°60°反射角30°40°60°(3)当入射角变大时,反射光线 (选填“远离”或“靠近”)法线ON。(4)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21.(7分)在探究声音的特征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将一把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通过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声音的音调,发现音调越高,塑料刻度尺振动得越 。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2)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因为此时刻度尺产生的声音与海啸产生的声音有着相同的特征,都属于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拓展提升】某研究小组利用纸盒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如图乙所示,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1)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与琴弦 的关系;还可以选择琴弦 (选填符号a、b、c、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2)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本实验探究过程中采用的主要实验方法是 。
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五中片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每空1分,16分)1.【解答】解:走路的步幅约为0.5m=5dm=50cm,填cm符合实际;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6s,填s符合实际。故答案为:cm;s。2.【解答】解:某同学在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而产生的;绳子转动越快,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故答案为:振动;音调。3.【解答】解:(1)跳舞的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小明耳朵里的;(2)关上窗户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答案为:空气;传播过程中。4.【解答】解: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故答案为:弹起来;振动;空气;不能。5.【解答】解: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是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70dB变为40dB,表明声音的响度变小了,则音叉振动的幅度变小了。故答案为:幅度;小。6.【解答】解:(1)江面水清可鉴,这是因为水面非常平静,光在水面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比较集中;(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所以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变小。故答案为:镜面;变小。7.【解答】解:水中的“白鹭”为白鹭通过水面所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白鹭正展翅上冲,由于白鹭和它所成的像相对于水面是对称的,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像与白鹭间有位置的变化,故白鹭是运动的。故答案为:运动;反射。8.【解答】解:雨燕的速度V雨燕===50m/s=50×3.6km/h=180km/h;鹰的速度V鹰===45m/s;比较可知,雨燕的速度大。故答案为:180;雨燕。二、选择题(共14分。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第13、14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全部选对得3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9.【解答】解:A、人的正常体温约37℃,故A错误;B、正常人每分钟脉搏跳动约75次,故B正确;C、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1m/s,故C错误;D、中学生的身高170cm,故D错误。故选:B。10.【解答】解: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说明鼓面的振幅不同,声音的响度不同,故A错误;B、正在发声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此实验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B错误;C、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进一步推理可知真空中不能传声,故C正确;D、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细管内的空气柱不断变短,振动频率变高,音调变高,可以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故D错误。故选:C。11.【解答】解:A、透过树叶的阳光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屏幕上的手影是光线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水中荷花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故C符合题意。D、树荫底下的圆形光斑属于小孔成像,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2.【解答】解:若在桌面右端用力向上提桌面,使桌面绕点O转动到与水平面成5°夹角,(即桌面逆时针转动了5°)此时入射光线与桌面之间的夹角增大了5°,则入射角会减小5°,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也会减小5°,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变小了10°;入射角变小,反射角也变小,则反射光线的方向会向左移动,故标尺上的光斑向左移动,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解答】解:AB、速度是反应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此题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速度不随路程的变化而变化,故A错误、B正确;C、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始终不变,所以是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的运动,故C正确;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其速度就越大,故D正确。故选:BCD。14.【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乙的s﹣t图象是一条斜直线,则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当t乙=10s时s乙=10m,则v乙===1m/s,因为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0~5s内乙车的速度也是1m/s,故A正确;B.由图象可知,当t甲=10s时s甲=10m,0s~10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v甲===1m/s,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t=10s时,甲车静止,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两车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D.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由图象可知,两车在10s末相遇,t=10s后,甲车静止,乙车超过甲车,所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故D正确。故选:AD。三、计算题(共22分,第15题7分,第16题7分,第17题8分)。15.【解答】解:(1)该标志牌上“120“是指该路段的最大限速为120km/h;(2)汽车速度40m/s=144km/h,大于120km/h,因此该车违反了交通规则;(3)由图可知,从该标志牌到南康的路程为54km,由v=可知从标志牌到南康最快需要的时间:t===0.45h。答:(1)该标志牌上“120”的含义是该路段的最大限速为120km/h;(2)这辆车违反了交通法规;(3)从标志牌处开到南康最快需要0.45小时。16.【解答】解:(1)(2)由图像可知,甲、乙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因此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像可知,当s甲=s乙=1.2m时,t甲=6s,t乙=12s,则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0.2m/s,v乙===0.1m/s;(3)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相对于乙车的速度为v甲′=v甲﹣v乙=0.2m/s+0.1m/s=0.3m/s,则甲、乙两车相遇的时间:t===10s。答:(1)甲车的速度为0.2m/s;(2)乙车的速度为0.1m/s;(3)经过10s甲、乙两车相遇。17.【解答】解:(1)由题可知甲车的速度:v甲===6m/s;(2)由题可知乙车的速度:v乙===18km/h=5m/s;(3)以乙车经过路标开始计时,甲车追上乙车时,乙车比甲车多运动的时间为:t0=5min=300s,设经过时间t甲车追上乙车,追上时,两车距离路标的距离相等,即通过的路程相等,则有:v甲t=v乙(t+t0),即t===1500s,则追上时距离路标的距离为:s=v甲t=6m/s×1500s=9000m。答:(1)甲车的速度为6m/s;(2)乙车的速度为5m/s;(3)甲车追上乙车时,距该路标的路程是9000m。四、实验或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18.【解答】解:实验一:(1)甲刻度尺上1cm之间有2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5cm,乙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1cm=1mm,使用乙刻度尺测量较准确;乙刻度尺,物块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80cm对齐,所以物块的长度为L=2.80cm;(2)由“时间为2min24s”结合秒表示意图知,秒表外圈示数的单位是s;在1s之间平均分成5等份,所以一份是0.2s,也就是秒表的分度值是0.2s;实验二: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v=;(1)比较表格中测得的各段的平均速度可知,知小车全程做变速直线运动;(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减小斜面的坡度。故答案为:实验一:(1)乙;2.80;(2)s;0.2;实验二:v=;(1)变速;(2)减小。19.【解答】解:(1)点燃的蜡烛是成像物体,比较亮,环境越黑暗,蜡烛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蜡烛成像越清晰,为了使像更清晰,应选择较暗的环境中进行;(2)平面镜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既能成像又能透光,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表明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4)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蜡烛与平面的距离不变,所以蜡烛的像的位置保持不变;(5)把白纸沿着玻璃板的位置对折,观察到像与物的对应点完全重合,这表明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6)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应该不透过玻璃板,而是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故答案为:(1)暗;(2)确定;(3)相同;(4)不动;(5)相等;(6)不透过;光屏上没有像。20.【解答】解:(1)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由于法线与镜面垂直,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当光贴着纸板沿EO入射时,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所以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垂直;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尽量粗糙,让光线发生漫反射,从不同的角度都能够观察到光线;(2)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将纸板面绕轴ON向后折,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此时反射光线仍然存在;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将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丙所示,发现在纸板右侧的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实验中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应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3)当入射角变大时,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会变大,反射光线远离法线ON;(4)若光线沿FO射入,则经镜面反射后光线沿OE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故答案为:(1)垂直;粗糙;(2)看不到;下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获得普遍的规律;(3)远离;(4)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21.【解答】解:(1)该实验是通过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音调的;发现音调越高,塑料刻度尺振动的频率就越快;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振动的材料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2)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频率较低,为次声波,人听不到次声波;(1)选择a和b,材料和长度相同,探究音调高低跟横截面积的关系;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时,需要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故需要对比a和c;(2)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c和d的材料不同,长度不同,无法探究音调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弦乐的音调跟弦的长度、材料、松紧、粗细有关,在探究琴弦和一个因素的关系时,控制其它量不变,这种实验方法为控制变量法。故答案为:(1)快;音色;(2)次声波;(1)横截面积;a和c;(2)没有控制材料相同;控制变量法。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12/11 9:13:29;用户:黄绍豪;邮箱:15778348456;学号:2230619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共13页。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共13页。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五中片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