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当堂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五营养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1 生态系统的结构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1.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兔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 B.若除去鼬,则草原上鹰的数量会增加C.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竞争增强 D.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5条食物链传递给鹰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最早出现的成分B.蓝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可制造有机物并产生氧气C.植物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原始蕨类是最早登陆的生物D.动物都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其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摄食蜈蚣、千足虫等。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蜷曲,便于捕猎,头部窄而长,便于吞食内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存在生殖隔离B.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这种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C.该地区的蜣螂、蜈蚣、千足虫和非生物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D.该题中有2条食物链,即蜈蚣→蜣螂和千足虫→蜣螂4.下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2条食物链,灰喜鹊和蜘蛛具有捕食和种间竞争的关系B.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灰喜鹊和狐狸C.大量猎捕灰喜鹊会导致狐狸的数量大幅下降D.图中的各种生物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5.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某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图中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C.蛇处于不同营养级 D.青蛙和蜘蛛之间不只是捕食关系6.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香山公园中的全部植物 ②一块棉田中的所有幼年棉蚜以及有翅和无翅的成熟棉蚜 ③一块农田中的所有小麦、小黑麦及其非生物环境 ④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 ⑤昆明湖中的全部生物 ⑥密云水库中的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A.①④⑥ B.②⑤⑥ C.②④③ D.①⑤③7.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C.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D.一种生物只能处于生态系统中的某一特定营养级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B.植食性动物均为初级消费者,肉食性动物均为次级消费者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生产者不都是自养生物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光、水、空气、细菌等9.下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丙属于次级消费者C.丙可以为甲提供无机盐 D.丙不参与构成食物链10.下列有关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有2条食物链 B.狐与鸟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种间竞争关系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D.图示可代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处在不同的营养级 B.大部分动物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12.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公园中的全部菊花;②一块棉田中的所有的棉蚜;③一个果园中所有的苹果树及其无机环境;④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⑤长江中的全部生物;⑥密云水库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A.①③⑥ B.②④③ C.②⑤⑥ D.①⑤③13.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隐含的食物链中,至少具有的营养级数目和螳螂在此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分别是( )A.3个、第二营养级 B.3个、第三营养级C.4个、第二营养级 D.4个、第三营养级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5分)14.下图为一个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的光能、CO2、N2、H2O(包括未列入的土壤成分等)和各种生物共同构成 。 (2)图中有 条食物链。 (3)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其主要作用是 。 (4)图中蛇属于第 营养级。 (5)图中次级消费者是 。 15.图1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23分)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营养功能的角度来填写组成成分:B为 ,C为 。 (2)图1中的B主要是指 。 (3) 和 是联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两大“桥梁”。(填字母) (4)图2所示生态系统中共有 条食物链。 (5)要使图2的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 。 (6)鹰占有 个营养级,请写出鹰作为最高营养级的一条食物链: 。(7)鹰和蛇的关系是 ,若蛇绝种,则鹰的数量可能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D 解析:由题图可知,兔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A项正确。若除去鼬,鹰的营养级降低,数量会增多,B项正确。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的数量增多,鼠种内竞争会增强,C项正确。由植物到鹰的食物链共有4条,分别是植物→兔→鹰、植物→兔→鼬→鹰、植物→鼠→鼬→鹰、植物→鼠→鹰,D项错误。2.B 解析:细菌不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A项错误。蓝细菌能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产生氧气,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项正确。植物不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如菟丝子属于消费者,C项错误。动物不都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如蚯蚓属于分解者,D项错误。3.B 解析:由题意可知,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有差异,但没有研究它们之间能否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代是否可育,所以无法证明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A项不符合题意。这种蜣螂能吃粪便,属于分解者,还摄食蜈蚣、千足虫等,属于消费者,B项符合题意。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构成,C项不符合题意。食物链应以生产者为起点,D项不符合题意。4.B 解析:题图食物网中共含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植物→松毛虫→蜘蛛→灰喜鹊→狐狸、植物→松毛虫→灰喜鹊→狐狸、植物→松鼠→狐狸,其中灰喜鹊与蜘蛛具有捕食和种间竞争的关系,A项错误。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灰喜鹊和狐狸,B项正确。大量猎捕灰喜鹊后,狐狸还可以以松鼠为食,所以狐狸的数量不会大幅下降,C项错误。题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项错误。5.A 解析:生物群落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而题图中食物链只包括部分生产者和消费者。题图所示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蛇在题图所示食物网中处于第四、五营养级。青蛙和蜘蛛存在捕食和种间竞争的关系。6.B 解析: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群落是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一块棉田中的所有幼年棉蚜以及有翅和无翅的成熟棉蚜构成一个种群。昆明湖中的全部生物属于一个群落。密云水库中的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7.C 解析:有些动物属于分解者,如蚯蚓,A项错误。有些细菌属于生产者,如硝化细菌,B项错误。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项正确。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以处于多个营养级,D项错误。8.A 解析:分解者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A项正确。植食性动物均为初级消费者,肉食性动物可能为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等,B项错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C项错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细菌属于生物成分,D项错误。9.B 解析:根据题图中三种成分的关系可以判断出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A项正确,B项错误。分解者可以分解有机物,所产生的无机盐会被生产者利用,C项正确。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D项正确。10.A 解析:题图中有草→昆虫→鸟→狐、草→兔→狐2条食物链,A项正确。狐与鸟只存在捕食关系,不存在种间竞争关系,B项错误。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C项错误。题图中没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能构成生态系统,D项错误。11.D 解析:由于一种生物可以多种生物为食,也可被多种生物摄食,因此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处于不同的营养级,A正确;大部分动物属于消费者,有些动物属于分解者,如蚯蚓,B正确;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正确;细菌并不都属于分解者,如硝化细菌等是生产者,D错误。12.C 解析:种群是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①中菊花不一定是同一物种;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③中没有包括全部生物;群落是一定地域中的所有生物,④不是全部生物。13.D 解析: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该成语中隐含的食物链是植物→蝉→螳螂→黄雀,故该食物链至少有4个营养级,螳螂处于第三营养级。 二、非选择题14.答案:(1)生态系统 (2)1 (3)分解者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4)五 (5)螳螂 15.答案:(1)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3)D B (4)8 (5)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6)4 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或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蛇→鹰) (7)捕食和种间竞争 增加解析:(1)非生物环境和生产者之间的物质联系是双向的,因此图1中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是生产者。(2)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3)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两大“桥梁”,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4)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以不能再被其他生物捕食的生物为终点,图2中的植物是各条食物链的起点,共有8条食物链。(5)该食物网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有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6)在不同食物链中鹰占有4个营养级,其中鹰占最高营养级的食物链是最长的食物链。(7)蛇和鹰存在捕食关系;当都以食虫鸟或鼠为食时,二者是种间竞争关系。若蛇绝种,鹰会以鼠、食虫鸟为食,鹰的营养级降低,食物增多,数量也增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同步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当堂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精品课后练习题,文件包含31生态系统的结构学生版docx、31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