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 岳阳楼记教案
展开11 岳阳楼记 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全文并能翻译。
2.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赏析精彩语段。
3.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赏析精彩语段。
2.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登岳阳楼
杜甫(唐)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二、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
三、写作背景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四、常考文言知识积累
1.一词多义
和: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通: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
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空: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
一:一碧万顷(一) 长烟一空(全)
极:南极潇湘(尽,直通)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此乐何极(穷尽)
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2.通假字。
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
3.词类活用。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4.古今异义。
气象万千(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微斯人(古义:没有。今义:细小。)
5.特殊句式。
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
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五、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盛况,交待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第2-4段):写“迁客骚人”登楼的“览物之情”,观看景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感受。
第三部分(第5段):正面抒写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迁客骚人形成对比)
六、研读课文
请学生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讨论)
1.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2.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3.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明确:(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用自己的话概括“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并指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明确:(1)第一种:看了隐晦萧条的景象而触发的远离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诽谤和批评的悲伤。第二种:看了晴朗明丽的景象而产生的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宠辱偕忘的喜悦。
(2)目的:为了将迁客骚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抒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
5.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6.“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明确: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明确:(1)“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
(2)“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8.“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指谁?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明确:(1)“斯人”是指“古仁人”。
(2)一方面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另一方面也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的劝勉,希望他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
9.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明确: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七、本文主旨
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勉励友人。
八、文本特色
1.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
课后作业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而有的人却说,如果连自己的“忧”都处理不好,又怎么去忧天下?对此你怎么看?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短文,不少于200字。
答案示例:
一屋不扫,不可扫天下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未;九层之台,起于累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况在《劝学篇》里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列宁也说过:“人要成就一件大事,就得从小事做起。”
所以说,一屋不扫,不可扫天下。
陈蕃是东汉时的名人,他少年时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事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地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诚然,大的成功都是由微小的成功堆砌起来的,如果一个人连小事都做不好,那么何谈成大事、就大业?
古人有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讲的就是细小事情的重要性,告诫我们要防微杜渐,用小的“智慧”来装饰大的“智慧”。
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世界万物都遵循着一个规律——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没有众多细流的汇聚,就没有滚滚东逝的长江;如果没有日积月累的尘土,就没有巍峨挺拔的山峰;如果没有丰富的文学沉淀,就写不出文采飞扬的文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猜读——创设情境说感受,理读——整体感知理思路,析读——品析内化读真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精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精品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朗读课文,读通读顺,通读课文,理清思路,精读课文,文本探究,合作讨论,古为今用,诵读课文,把握主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方法活用,片段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岳阳楼记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岳阳楼记优秀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开展,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