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学案
展开11 《论语》十二章 学案
学习目标
1.对《论语》十二章和补充材料中关于“修身”的章句进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
2.通过对课内和课外材料的研读并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论语》的现实意义。
3.感受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使学生经历一番文化濡染提升自我修养。
学习重难点
1.对《论语》十二章和补充材料中关于“修身”的章句进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
2.通过对课内和课外材料的研读并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论语》的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箪食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富贵浮云: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一样。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二)文学常识——《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三、常考文言知识积累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论语( lún )不愠( yùn )吾( wú )
三省( xǐng )逾矩( yú )罔( wǎng )
殆( dài )箪食( dān )好之( hào )
乐之( lè )曲肱( gōng )笃志( dǔ )
如斯夫( fú )
2.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3.一词多义
(1)知
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
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懂得)
(2)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wèi,介词,替,给)
可以为师矣(wéi,动词,担任,充当)
(3)而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温故而知新(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
博学而笃志(连词,表并列,相当于“和”)
(4)其
人不堪其忧(代词,这种)
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可译为“他们的”)
4.古今异义
自非亭午夜分(古义:正,正值。今义:亭子)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5.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6)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四、导读理解
1.“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明确:“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这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
2.孔子认为“学”与“思”是什么关系?
明确:理解作者观点孔子认为,读书学习时,“学”与“思”缺一不可。“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结合,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不可偏废其一。
3.结合第9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明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是可供学习的地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短处,这是值得自省的地方。对别人的长处,要加以学习并保持;对别人的短处,要加以警惕并戒除。这样,无论别人好与坏,对自己都有益处,所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你是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
明确: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了。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经受不住诱惑或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叛徒。
自我检测
1.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
⑦博学而笃志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 省: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 罔:____________
(4)不逾矩 逾:____________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____________
3.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是___________经典之一,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孔子,名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对照别人的短处改正自身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办好这期黑板报,宣传组的同学设计刊头,撰写稿件,编辑资料,忙得“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
(1)甲文段中,点明求学应该谦虚的句子是:________。乙文段中,颜回好学的具体表现为: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2)甲、乙两文段中,孔子分别赞扬了颜回怎样的品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②③⑥讲的是学习方法,④⑤⑦讲的是学习态度,①⑧⑨讲的是修身之道。
2.答案:(1)同“悦”,愉快
(2)自我检查、反省
(3)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4)越过
(5)以……为乐
解析:平时应加强对重点文言词语的积累,注意通假字“说”、“乐”的活用等文言现象。
3.答案:儒家 大学 中庸 孟子 丘 仲尼 春秋 思想 政治 教育
4.答案:(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不亦乐乎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对文言名句的积累情况和理解运用能力,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5.答案:(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不迁怒,不贰过
(2)安贫乐道和勤奋好学。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在理解选文意思的基础上从中选取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甲文中表示要谦虚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乙文中“有颜回者好学”后面的“不迁怒,不贰过”就是颜回好学的具体表现。
(2)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甲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体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品质;乙文“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体现了颜回勤奋好学的品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学案设计,共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预习,教学展示,课后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