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第1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第1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第1节 种子的萌发 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1. 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2. 运用实验法完成探究实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2、教学难点(1)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2)怎样探究空气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三、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课件展示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教师:这是对生命周期的写照,被子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哪些过程呢?学生:要经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课件展示被子植物的一生。以玉米为例进行讲解。教师:首先我们来一起了解植物一生中最开始的阶段:种子的萌发。提问:同学们见过农民播种的场景吗,播种都是在什么季节呢?学生:应该是春季。课件展示“想一想,议一议”。提问:种瓜点豆为什么要在清明前后进行呢?学生1:清明前后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适合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学生2:清明前后的雨水也比较多,适合植物的生长。提问:同学们的回答也提醒了老师,我国唐代的大诗人杜甫曾经有首诗,就是描写这个季节的雨水的,谁记得这首诗?学生:是《春夜喜雨》。提问:你能为大家朗诵一下吗?学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我们从诗人对春雨的描述之中,也能感受到诗人流露出的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提问:除了雨水之外,清明时节还有什么条件适合种子的播种呢?学生:温度适宜。教师:种子萌发是否与温度和雨水有关呢?下面来进行实验来探究一下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必需的条件。2、新课讲授教师:我们知道,农民播种前要先选种,也就是说种子本身应该具有萌发的条件。除此之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才能使种子萌发呢?学生:我认为种子萌发需要阳光和空气。教师:请你到前面来,把这两个条件写到黑板上。学生1:种子的萌发还需要温度,(教师提示:是什么样的温度)适宜的温度。学生2:种子萌发还需要土壤、肥料、水分……(学生一一将这些条件写在黑板上)教师:如果我们把种子本身的条件称为内部条件,那么这些条件就是种子萌发需要的外部条件,也就是环境条件。假设某个同学认为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他怎样让人相信呢?学生:做实验。教师:对,俗话说“眼见为实”,同学们可以通过实验验证一下种子萌发是否需要你所假设的环境条件。为了方便大家做实验,也准备了一些材料,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一一介绍老师提供实验材料。(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可随时向学生提问某个材料的作用,从而为进行实验做好准备)教师:我们在进行每一项实验之前,都应该先制定实验方案,这样才能不盲目,提高实验效率并避免过多错误。课件展示实验过程。(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在小组内讨论并修订计划。明确操作步骤,做好实验分工,确定组长,讨论内容记录员,实验主操作人,观察记录员。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修订、完善实验探究计划。推测实验结果。)教师:对照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你能说一说我们进行的这个实验中共设计了几组对照吗?学生:3组课件展示“科学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提问:你觉得哪个瓶子中的种子能够萌发?学生:第2组。请学生观看实验视频,并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完成讨论部分的内容(课件展示)。完成课后练习(课件展示)。四、板书设计第2节 种子的萌发第1课时 探究实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一、提出问题二、作出假设三、制订计划四、实施计划五、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有——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设计,练习及检测题,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