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田县云梯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新田县云梯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物理试题(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新田县云梯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
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 下列对物理量的估计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将两个鸡蛋从地上拾起并举过头顶做功约为0.1J
B. 中学生上楼的功率可达150W
C. 家用普通电饭锅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10A
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达到100%
2. 下列物质中,都属于导体的是( )
A. 玻璃、橡胶、木材 B. 人体、大地、橡胶
C. 人体、大地、食盐的水溶液 D. 玻璃、橡胶、食盐的水溶液
3. 如图,电流表能直接测量通过灯泡L2电流的是( )
A. B.
C. D.
4. 根据c=Qm(t-t0),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B. 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C. 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
D. 比热容的大小与质量大小无关
5.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闭合S1,断开S2,L1发光,L2不发光
B. 闭合S1、S2,L1、L2都发光
C. 闭合S1、S2,L1不发光,L2发光
D. 闭合S2,断开S1,L1、L2都发光
6.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得( )
A. 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B. 原子核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C. 电子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 D. 原子核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
7. 如图所示的三个轻质小球,a球会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排斥,则c球的带电情况是( )
A. a球一定带正电荷 B. c球一定带负电荷
C. c球可能带正电荷,可能不带电 D. 无法确定
8. “高铁”每节车里都有两间洗手间,只有当两间洗手间的门都关上时(每扇门的插销都相当于一个开关),车厢中指示牌内的指示灯才会发光提示旅客“洗手间有人”。在图所示的电路中,能实现上述功能的是( )
A. B.
C. D.
9. 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直上云霄,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 燃料燃烧的过程主要将内能发生了转移
C. 火箭使用液氢燃料,主要是利用了液氢的比热容较大
D. 火箭使用液氢燃料,主要是利用了液氢的热值较大
10. 在如图甲电路中,闭合开关S两个灯泡都能发光,电流表A1、A2的指针均在图乙所示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路的总电流为0.3A B. 通过灯L1、L2的电流都为0.3A
C. 通过灯L1的电流为1.2A D. 电流表A1的示数是1.2A
11. 下列关于热量、内能及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发生了扩散现象
B. 温度越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就越多
C. 冬天人们搓手取暖是利用热传递来增加手掌内能
D. 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12. 如图所示,甲、乙是两个演示实验的示意图,丙、丁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的两个冲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油机的吸气冲程吸入的是空气
B. 图丁是压缩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与丙冲程中能量转化相同的演示实验图是乙
D. 依靠飞轮惯性完成的冲程只有排气冲程
13. 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锯条锯木头,锯条变热 B. 压缩空气发热
C. 柴火烧水 D. 钻木取火
14. 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
A. 甲的比热容大
B. 乙的比热容大
C. 两液体的比热容相等
D. 无法比较
15. 如图所示,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循环中一个冲程的示意图,它是( )
A. 压缩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 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 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6. 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看到棉花燃烧起来,活塞被向上顶起。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压下活塞的过程中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 压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空气的内能变大
C. 压下活塞的过程是活塞对硝化棉做功 D. 活塞被向上顶起相当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
二、填空题(每空2分)
17.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验电器金属箔张开,如图所示。接触瞬间______(选填序号即可:①“有正电荷从玻璃棒转移到验电器”、②“有电子从验电器转移到玻璃棒”或③“没有电荷转移”)。在日常成活中,电视机屏幕上容易“沾”灰尘,是因为屏幕上带有______。
18. 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搭载着中国空间站田和核心舱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火箭发射时要选用______(选填“比热容”或“热值”)大的燃料;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其动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9. 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这种物质的熔点是240℃,在第16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内能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0. 如图所示的实物电路中,当开关闭合时,甲电流表的示数为0.5A,乙电流表的示数为0.2A,则通过灯L1的电流为______,通过干路的电流为______。
21. 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安全返回,返回过程中与大气层摩擦产生了几千摄氏度的高温,此过程飞船的机械能转化为______能。火箭上涂有一层特殊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升华,这是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过程,保护了火箭头部。
22. 柴油机经过______个冲程,飞轮转1周。若某些柴油机转速是1200r/min,则在1s内这个柴油机经过______个冲程,其中做功冲程出现了______次。
三、作图题(共6分)
23. 如图是某电路的实物图,请根据实物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4. 根据图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电路(要求导线不能交叉,干路中电流大小约为2A左右)。
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22分)
25. 在连接串、并联电路的实验中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选填“断开”或“闭合”)状态。
(2)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两个灯泡都将______(选填“不发光”或“被烧坏”),出现______(选填“断路”或“短路”)现象。
(3)若使两灯串联,只需拆除导线______(选填“b”、“c”或“d”),若使两灯并联,则下列方法可行的是______(多选)
A.只需将导线b与D接线柱相连的一端与接线柱C连接
B.只需将导线b与D接线柱相连的一端与接线柱E连接
C.只需将导线e与F接线柱相连的一端与接线柱C连接
D.只需将导线e与F接线柱相连的一端与接线柱E连接
26.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和初温也相同。
(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______两图进行实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通过______来反映的(选“温度计上升示数”或“加热时间”)。
(2)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
①应选择______两图进行实验;需要的测量器材如图所示:还需秒表和______;
②不同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来反映的(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③如图丁所示,若液体a的温度曲线为A,液体b的温度曲线为B,且液体b的比热容是4.0×103J/(kg⋅℃),液体a的比热容是______J/(kg⋅℃)。
五、计算题(27题共4分,28题共8分)
27. 分析如图甲所示电路,解答下面的问题。
(1)断开S2、S3,闭合S1,电流表A2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通过灯泡L1的电流是多少;
(2)断开S1,闭合S2、S3,电流表A1示数为1.26A,A2示数为0.42A,则通过灯泡L1的电流是多少。
28. 小彤家使用的是瓶装液化气,每瓶中装入的液化气质量为21kg,液化气的热值是5×107J/kg。
(1)1kg的液化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是多少?
(2)21kg的液化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是多少?
(3)若整瓶液化气完全燃烧释放热量的40%被利用,那么可利用的热量是多少?可以把多少kg的水温度由20℃加热到70℃?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将两个鸡蛋从地上拾起并举过头顶做功约为:W=Gh=mgh=0.1kg×10N/kg×2m=2J,故A错误;
B、中学生上楼的功率约(以爬一层楼为例):P=Wt=GHt=500N×3m10s=150W,故B正确;
C、普通电饭锅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5A,故C错误;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可能达到100%,因为使用滑轮组总会存在额外功,故D错误。
故选:B。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答案】C
【解析】解:A、玻璃、橡胶、木材都属于绝缘体,故A错误;
B、人体、大地、橡胶中人体和大地属于导体,橡胶属于绝缘体,故B错误;
C、人体、大地、食盐的水溶液都属于导体,故C正确;
D、玻璃、橡胶、食盐的水溶液中,玻璃和橡胶属于绝缘体,食盐水溶液属于导体,故D错误。
故选:C。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常见的绝缘体有陶瓷、塑料、玻璃、橡胶、油等;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
此题考查了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实例;生活中哪些物体为导体,哪些物体为绝缘体,属于识记的内容,比较简单。
3.【答案】D
【解析】解:
A、此图中的电流表和L1串联,测的是L1电流。不符合题意;
B、此图中的电流表与L2串联,但电流方向错误。不符合题意;
C、此图中的电流表串联在干路上,测的是总电流。不符合题意;
D、此图中的电流表和L2串联且电流方向正确,测的是通过L2的电流。符合题意。
故选:D。
用电流表测量灯泡L2的电流,根据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应将电流表和灯泡L2串联;并且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电流表的正确使用:电流表和被测量的用电器串联;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把电流表连在电源的两极上。
4.【答案】D
【解析】解:
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吸收的热量、温度变化、质量等因素无关,只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所以,同一种物质,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质量为1kg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它不会随物质吸收的热量、质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需要知道: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吸收的热量、温度变化、质量等因素无关,只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
5.【答案】D
【解析】解:
A、由图知,闭合S1,断开S2时,L2所在支路断路,L1被短路,同时会造成电源短路,所以L1、L2都不发光,故A错误;
BC、闭合S1、S2时,会造成电源短路,没有电流通过L1、L2,所以两灯都不发光,故BC错误;
D、闭合S2,断开S1时,灯L1、L2并联,则L1、L2都发光,故D正确。
故选:D。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即用电器能够工作的电路;
断路(开路):断开的电路;
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跟电源的两极相连的电路。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电路三种状态的了解,属于基础题。
6.【答案】A
【解析】解: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失去了电子,即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也不是消灭了电荷。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即可正确解题,本题是一道基础题。
7.【答案】C
【解析】解:a球会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排斥,说明a球带负电荷;由图可知,a与b相排斥,说明b也带负电荷;b与c相吸引,则说明c可能带正电荷,也可能不带电。
故选:C。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排斥的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可能是带有异种电荷,也可能是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
此题是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考查了对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和带电体性质的掌握,要掌握一定的判断技巧。
8.【答案】A
【解析】解:
A、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串联共同控制指示灯,只有当两厕所开关同时闭合时指示灯才能发光,故A符合题意;
B、由电路图可知,当厕所开关S1闭合时会造成电源短路,故B不符合题意;
C、由电路图可知,只要两厕所开关S1、S2闭合其中一个指示灯均能发光,故C不符合题意;
D、由电路图可知,当两厕所开关S1、S2同时闭合时会造成电源短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由题意可知,当两间洗手间的门都关上时即两厕所开关均闭合时指示灯才能发光,说明两开关相互影响、不能独立工作即为串联且控制灯泡,据此分析选项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电路的设计,根据题意得出两开关的连接方式和位置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A、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燃料燃烧释放出的内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故A错误;
B、燃料燃烧的过程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B错误;
CD、火箭采用液态氢做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较大的热值,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燃料,液态氢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热量,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1)火箭是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
(2)燃料燃烧的过程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3)(4)燃料的热值是燃料本身的特性,在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时,热值越大的燃料释放出的热量越多,所以在选择火箭燃料时首先应该考虑燃料热值的大小。
本题考查对燃料热值的理解以及热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10.【答案】C
【解析】解:
由图甲可知,电流表A1测量的是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量的是L2支路电流,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由于干路电流大于支路电流,A1测量干路电流,故A1选用的是大量程,由乙图可知干路电流为I=1.5A,
A2测量通过灯泡L2的电流,故A2选择的是小量程,所以L2的电流为I2=0.3A;
由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I=I1+I2可得,通过灯L1的电流:I1=I-I2=1.5A-0.3A=1.2A.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由图甲可知,电流表A1测量的是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量的是L2支路电流,由图乙可读数(根据电流表的位置确定使用的量程、分度值),则可知通过L2电流,由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求得L1的电流。
学会读数,对于同一个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6A和3A.它们之间是5倍的关系。所以示数小的是支路电流,示数大的是干路电流。
11.【答案】A
【解析】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发生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故A正确;
B、热量是指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故B错误;
C、冬天人们搓手取暖是利用做功来增加手掌内能的,故C错误;
D、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1)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描述热量不能说物体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
(3)改变内能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
(4)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但温度保持不变。
本题考查了扩散现象、温度与内能和热量的关系、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晶体熔化规律,都属于热学基础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
12.【答案】C
【解析】解:A、汽油机的吸气冲程中,吸入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故A错误;
B、由图丁,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所以是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
C、由图丙,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所以是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丙图所示的是做功冲程,其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故C正确;
D、汽油机工作时,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冲程有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故D错误。
故选:C。
首先能判断甲、乙两图中的能量转化情况,再根据汽油机各冲程的特点进行辨别。汽油机的吸气冲程中,吸入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
汽油机的四个冲程有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根据汽油机工作中,气门开关和活塞上下运动情况判断丙、丁图是什么冲程;其中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压缩冲程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燃机工作时,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冲程有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
此题是通过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课本中的实验来验证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一道比较简单的实验题,掌握热机的工作原理,学会变通。
13.【答案】C
【解析】解:ABD、压缩空气发热、搓手取暖、锯条锯木头都是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的;
C、柴火烧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所以C选项与其它三个选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不同。
故选:C。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的实质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转移的过程。
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14.【答案】B
【解析】解:把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当加热时间相同时,即吸收的热量相同;
甲的温度升高的快,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Δt可知,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热也相同的情况下,谁的温度升高得快,它的比热容小;所以,甲的比热容小,乙的比热容大。
故选:B。
选同样的加热时间,甲和乙吸热相同,根据温度变化的多少判断,温度变化多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少的比热容大,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比热容了解与掌握,注意要学会看图形(取相同的时间比较甲乙温度变化的高低)。
15.【答案】C
【解析】解:图中的气门关闭,活塞下行,因此这是做功冲程;在做功冲程中,将内能转化机械能。
故选:C。
解决此题要结合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特点和原理进行分析解答,知道做功冲程和压缩冲程中的能量转化。
此题考查了汽油机的四个冲程,注意从活塞的运动方向和气门的关闭两方面判断。
16.【答案】B
【解析】解:ABC.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此时活塞对筒内的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变大,温度升高,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空气和棉花之间发生热传递,使得硝化棉的温度升高达到其燃点,故AC错误,B正确;
D.活塞被向上顶起是因为筒内的空气推动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即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会减小。
本题考查了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
17.【答案】失去 ② 电荷
【解析】解:(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的过程中失去电子;
(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金属球时,是箔片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所以②正确;
(3)电视屏幕上容易“沾”上灰尘,是因为屏幕上带有电荷。
故答案为:失去;②;电荷。
(1)摩擦起电是电子的转移,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人们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2)用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时,带电体与金属球接触时,是电子发生转移;
(3)带电的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明确摩擦起电的实质和验电器的原理以及带电体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答案】热值 变大
【解析】解:
(1)火箭发射时要选用热值大的燃料,原因是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热值大,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
(2)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其质量不变,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变小,由于卫星的机械能守恒可知,速度变大,动能变大。
故答案为:热值;变大。
(1)热值的大小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热值越大的燃料在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时,放出的热量越多;
(2)在远地点的高度最高,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在近地点的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动能最大;根据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机械能守恒可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了能量转化、热值大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9.【答案】液态 增加
【解析】解: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240℃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240℃;
在6min∼14min时晶体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加,在第16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故答案为:液态;增加。
根据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的特点结合图象进行分析;
晶体在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完后处于液态;
熔化过程是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所用的时间。
此题是有关晶体熔化图象的分析,考查了熔点、晶体熔化特点及熔化过程中的状态,关键能够从图象中分析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判断出不同的熔化阶段。
20.【答案】0.3A0.5A
【解析】解: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甲测干路电流,电流表乙测L2支路的电流,
则干路电流I=0.5A,通过L2的电流I2=0.2A;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通过L1的电流:I1=I-I2=0.5A-0.2A=0.3A。
故答案为:0.3A;0.5A。
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甲测干路电流,电流表乙测L2支路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通过L1的电流。
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关键是判断出两灯泡的连接方式和电流表所测的电路元件。
21.【答案】内 吸热
【解析】解:(1)飞船返回过程中与大气层摩擦产生了几千摄氏度的高温,此过程飞船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火箭上涂有一层特殊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升华,这是吸热过程,可保护火箭头部。
故答案为:内;吸热。
(1)克服摩擦做功,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熔化和升华都需要吸热。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熔化与升华吸热的理解与应用,属基础题。
22.【答案】2 40 10
【解析】解:(1)柴油机一个工作循环中,完成4个冲程,对外做功1次,飞轮转2圈,因此经过2个冲程飞轮转1周;
(2)柴油机的飞轮转速为1200r/min=20r/s,说明1s飞轮转20r,完成202=10个工作循环,对外做功10次,经过的冲程个数是10×4=40个。
故答案为:2;40;10。
(1)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组成;
(2)在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完成4个冲程,并对外做功1次,曲轴和飞轮转2圈。
本题考查热机的计算,解决此题要结合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工作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记住相关的数据大小,会根据转速进行相关计算。
23.【答案】解:根据实物图,开关闭合后,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开关后分成两条支路:一条支路为灯泡L2,另一条支路是电流表和灯泡L1,汇合后回到电源负极,电路图如下:
。
【解析】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电流表测量灯泡L1支路中的电流。
会根据实物连接状况分析出电路的连接方式,然后按照规范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4.【答案】解:
由电路图可知,两灯并联,开关S2与灯L2串联,只控制L2这个灯;S1控制整个电路,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因干路中电流大小约为2A,故电流表选用大量程串联在干路上,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如下图所示:
【解析】分析电路的连接及开关的作用和电流表测量的电流,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注意电流从电流表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各元件顺序与电路图一一对应。
本题考查了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关键是分清电路的连接关系,注意各元件顺序与电路图一一对应。
25.【答案】断开 不发光 短路 c CD
【解析】解:(1)为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处于断开状态;
(2)根据电路图可知,导线将电源两极直接连接起来,形成了电源短路,因此两个灯泡都不发光;
(3)根据电路图可知,拆除c这一根导线,电流从电源正极依次经过两个灯泡回到电源负极,则两灯串联连接;
要使两灯成为并联的电路,则电流应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开关分别流入两个灯泡、然后汇合回到电源的负极;则由图可知,应将e导线的F端移接到C端或E端,电路就能成为两灯并联的正确电路了,故CD正确。
故答案为:(1)断开;(2)不发光;短路;(3)c;CD。
(1)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处于断开状态;
(2)导线将电源两极连接起来的电路叫短路;短路时,用电器都不能工作,电源将被烧坏;
(3)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并联电路中,电流有两条或多条路径。
本题考查了连接电路的注意事项、故障分析、电路的状态的识别、电路的改正及短路的危害,能正确区别串并联电路。
26.【答案】(1)甲、乙;(2)温度计升高的示数;(3)甲、丙;(4)天平;(5)加热时间;(6)2.0×103。
【解析】解:
(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不同的燃料加热相同的物质,即用甲乙两图进行实验;质量相同的加热物质,温度变化越大,说明吸收热量越多,所以实验中通过温度计升高的示数来表示燃料放出热量的多少。
(2)①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应控制燃料相同而吸热物质不同,应选择甲、丙两图进行实验;因要测量温度的变化和控制不同物质质量相同及控制加热时间,测量温度的工具为温度计,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测时间的工具为秒表故需要的测量器材:温度计、天平及秒表;
②不同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③如果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A、B两种液体,吸热后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所示,由图可以看出,A温度升高80℃用10分钟,B温度液体升高80℃用20分钟,升高相同的温度,B吸收热量是A的2倍,根据c=Qm△t,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c与Q成正比,故液体A的比热容是:
cA=10min20min×4.0×103J/(kg⋅℃)=2.0×103J/(kg⋅℃)。
故答案为:(1)甲、乙;(2)温度计升高的示数;(3)甲、丙;(4)天平;(5)加热时间;(6)2.0×103。
(1)比较不同燃料的燃烧值,应控制被加热液体的种类相同而燃料不同;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可以通过液体温度计示数变化来反应;
(2)①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应控制燃料相同而吸热物质不同;根据控制不同物质质量相同确定用到的测量工具;
②根据转换法,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可以通过加热时间来反应;
③根据吸热后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所示,得出温度升高80℃A、B用时,根据转换法和c=Qm△t,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c与Q成正比求液体A的比热容。
本题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和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特点,考查两实验的不同处、控制变量法、测量工具的判断、转换法的应用,为热学中的重要实验。
27.【答案】解:
(1)断开S2、S3,闭合S1,两灯泡串联,电流表A1、A2测电路中的电流,
由图乙可知,电流表所接量程为0∼0.6A,由指针位置可知,此时电流为0.28A,
由于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则通过L1的电流为I1=I=0.28A;
(2)断开S1,闭合S2、S3,两灯泡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L2支路电流,
根据电流表A1、A2的示数可知:干路电流I=1.26A,通过L2的电流为I2=0.42A,
由于并联电路干路中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则通过L1的电流为I1=I-I2=1.26A-0.42A=0.84A。
答:(1)断开S2、S3,闭合S1,通过灯泡L1的电流是0.28A;
(2)断开S1,闭合S2、S3,电流表A1示数为1.26A,A2示数为0.42A,则通过灯泡L1的电流是0.84A。
【解析】(1)断开S2、S3,闭合S1,两灯泡串联,电流表A1、A2测电路中的电流,读出电流表A2的示数,利用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通过灯泡L1的电流;
(2)断开S1,闭合S2、S3,两灯泡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L2支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电流特点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清开关闭合、断开时电路的连接方式是关键。
28.【答案】解:(1)1kg的液化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Q放1=m1q=1kg×5×107J/kg=5×107J;
(2)21kg的液化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Q放2=m2q=21kg×5×107J/kg=1.05×109J;
(2)整瓶液化气完全燃烧释放热量的40%被利用,则可利用的热量:Q有用=Q放2η=1.05×109J×40%=4.2×108J,
水吸收热量为:Q吸=Q有用=4.2×108J,
根据Q吸=cm(t-t0)可知,可加热温度由20℃加热到70℃水的质量:
m'=Q吸c(t-t0)=4.2×108J4.2×103J/(kg⋅℃)×(70℃-20℃)=2000kg。
答:(1)1kg的液化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是5×107J;
(2)21kg的液化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是1.05×109J;
(3)若整瓶液化气完全燃烧释放热量的40%被利用,那么可利用的热量是4.2×108J,可以把2000kg的水温度由20℃加热到70℃。
【解析】(1)(2)根据Q放=mq求出液化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3)根据题意求出可利用的热量,再根据Q吸=cm(t-t0)求出可加热温度由20℃加热到70℃水的质量。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公式、效率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密切联系实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g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云梯学校九年级上学期入学物理试卷(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云梯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入学物理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