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时同步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81164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时同步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81164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时同步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811640/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时同步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811640/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时同步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时同步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时同步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时同步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时同步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测试题
展开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一、基础巩固(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宋朝时农业发展的成就突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稻麦复种制在南方相当普遍
B.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棉花在内地开始种植
D.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
2.青花瓷是瓷器名品,其底色是蒙古人崇尚的白色,青蓝色花纹受伊斯兰文化影响,制作花纹的颜料“钴蓝”由波斯商人带来,它的花纹既有汉人推崇的梅兰竹菊、蒙古人喜欢的牡丹、芍药,也有西亚文化的葡萄藤。青花瓷的这些特性表明
A.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B.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是相互影响的
C.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前列
D.中华文明是经久不衰、绵延不断的
3.北宋苏轼《石炭》诗:“……岂料山中有遗宝,……万车炭。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下列说法对该诗解读不正确的是
A.北宋时期煤的开采量很大
B.煤的使用提高了金属冶炼的质量
C.该诗说明北宋时期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
D.该诗是北宋矿冶业发展的珍贵史料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①出现商人
②商帮出现
③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④外贸税收成为国库重要财源
⑤东京、临安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①②④
5.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但其后不几年,即出现“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的现象。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6.金初用辽、宋旧钱。海陵王时,为适应流通需要制造了交钞(纸币),后又铸造“正隆通宝”“大定通宝”
“永安宝货”,与钞参行。这说明商业的发展
A.使纸币正式取代通宝
B.促进了北方人口增加
C.使货币使用情况混乱
D.促进货币流通增多
7.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局的一次巨大变迁。”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南宋时期
D.明清时期
8.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国外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C.内河航运严重不畅
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9.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其目的是
A.保护佃农利益
B.增加政府收入
C.维护地主特权
D.规范租佃关系
二、拓展提升(单选3个,每个5分;材料解析题2个,13题18分,14题22分)
10.(2019北京文综,14,4分)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
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11.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9%,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A.导致丝绸之路的受阻
B.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反映经济格局的变动
D.加剧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
12.(2016江苏单料,4,3分)“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1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周世宗允许在开封汴河(指大运河中段)两岸建立商店。宋太祖继承了这
一政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形成了许多商业街与新型的服务和娱乐行业,令商人、卖艺者及其客人——城市居民成为城市的最重要部分……加上40万的军队和官员,全城人口约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 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以巨商为纲首(船长)、副纲首、杂事。市舶司给朱记,……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
——〔宋〕朱彧《萍洲可谈》
材料三 宋元时期,环中国海诸国既渴望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又依赖中国海商经营其物产,并在相当程度上通用宋元铸造的铜钱或交钞。北宋时期,神宗认识到“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本系闽南的地方海神妈祖于宣和五年被宋廷“敕授灵应夫人”,并渐次传播到了环中国海各处,接受上至皇家,下至黎民百姓的顶礼膜拜。
——摘编自于逢春《中国海洋文明的隆盛与衰落》
(1)依据材料一,分析北宋开封繁荣的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宋元时期海上贸易事业兴盛的影响(6分)。
14.(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 方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材料四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之向南发展》
材料五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1)材料一反映南方经济状况如何?材料二、三、四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12分)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6分)
(4)材料五呈现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唐
宋
明
清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2022年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刷题练: 这是一份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2022年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刷题练,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农书中有14本都是关于植茶的,《宋史》记载,有一位意大利商人说,接词状,三月三十日以前断遣须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2022年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刷题练: 这是一份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2022年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刷题练,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农书中有14本都是关于植茶的,《宋史》记载,有一位意大利商人说,接词状,三月三十日以前断遣须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测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