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七下第5章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课件教案
展开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主要的民居形式,理解气候、地形、地质和生物等自然因素对我国民居的影响
2.了解我国傣族、藏族的传统民族服饰,理解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
3.了解我国的地方菜系,理解自然环境与饮食的关系
4.运用地图、图片说出我国不同地区民居、服饰、饮食特色
重点和难点
重点:1.我国民居方面的地方特色
2.我国服饰方面的地方特色
3.我国饮食方面的地方特色
难点:1.理解自然环境与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关系
2.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同学们认识图片上的两种食物吗?
学生回答:认识,米饭和面条。
那同学们知不知道我国哪里吃米饭?哪里吃面条?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问题。
板书: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一、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民居的定义:提问:读课本P30页第一段找出民居的定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
讲解:居住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民居即是满足这种需求的建筑。民居要适应自然环境,使人类免受不利自然条件的干扰和损害,如洪水、寒冷、潮湿等,以保证人身安全与健康。因此,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无论造型、结构,还是材料、功能,都受当地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
1.气候对民居的影响
提问:看图说出哪幅是南方的?哪幅是北方的?为什么?
学生看图回答:
讲解:1、2是南方民居,3、4是北方民居。
①南方民居的特点: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
窗户小——防日晒
屋顶镂空、高出地面——通风除湿
竹木结构、墙壁薄——凉爽
屋里有火塘——除湿
②北方民居的特点:多为平顶屋——晾晒谷物
多用砖瓦土石——保温
门窗开在背风朝阳的一面——利用光照、防风
屋里有火炕——取暖
墙壁厚实——保暖
2.地形对民居的影响:要考虑坡向、坡度等因素
提问:如果在山区修建房屋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
讲解:①山区民居的特点:贵州和湘西的山区,——吊脚楼
②平原地区民居的特点: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住房布局较为规则,且多院落——四合院。
3.就地取材
提问:你是否知道我国各地修建民居的材料有哪些?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
讲解:①山区民居多用岩石建造:比如:西北地区的——碉楼
②黄土高原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建造——窑洞
③傣族和壮族利用竹木建造——竹楼
④西部牧民逐草而居,放养牲畜,帐篷和蒙古包拆卸方便,便于运输,同时抗风能力强,牧民青睐。——蒙古包
小结:
二、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
提问:大家穿衣服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踊跃回答:
讲解:1.服饰的基本功能是——抵御寒暑、减少日晒、遮挡风雨、防止蚊虫叮咬和美化自身等。
2.季节与服饰——我国一年四季气温变化显著,人们根据四季的变化变换服饰。
3.地区与服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服饰也各具特色。
①南方少数民族服饰与气候:
气温高、空气潮湿——衣料较薄、多为棉质或丝质,无领、短小、轻便,女子穿裙、男子裤桶宽且短脚穿单鞋。
日照强烈——包头或带头巾
②北方少数民族服饰与气候:
冬季寒冷、风大——衣料较厚,以毛、呢和皮革为主,高领、袖长,带帽子、穿靴子。
气温较差大——穿袍装
③少数民族服饰——藏族:
藏袍的功能:适应早晚气温的变化,脱、穿都很方便,冬天防寒护膝,夏天防蚊虫叮咬、遮暴晒,行可当衣,卧可作被。
小结:
三、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提问:大家每天中午和晚上吃什么?
学生踊跃回答:
讲解:1.自然环境对食材的影响
①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多雨,盛产水稻,故南方食材多用米做成。
②北方地区气候冬寒夏热,盛产小麦,故北方的风味食品多用面粉做成。
③山区以野味和山珍为主,海边特色菜以海鲜著称。
2.自然环境对饮食习惯的影响
①东北地区:冬季严寒漫长,等地居民有挖地窖总仓冬菜和腌制酸菜的习惯,典型菜肴:东北乱炖。
②湖南人:受潮湿气候的影响,喜欢吃辣。可以去湿防潮。
③山西人:受水质的影响喜欢吃醋。
3.八大菜系
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为:苏、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徽菜犹如古拙朴实的北方健汉;粤、闽菜宛如风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像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
八大菜系包括:鲁、川、闽、苏、浙、湘、徽、粤。
小结:
本课小结
小结并布置作业
板书: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一、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1.气候对民居的影响
2.地形对民居的影响:要考虑坡向、坡度等因素
3.就地取材
二、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
三、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