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等五地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等五地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西湖龙井”(绿茶,即不发酵茶),因产于杭州西湖(西南山地)龙井一带而得名-传说这口与海相通,大旱不枯,四时不绝,疑为神龙所居,故名“龙井”(又名“龙泓”或“龙湫”)。“龙井”成为全国首批筹建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生产地域面积为西景名胜区及其周边的168平方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西湖龙井”茶园地属于我国综合自然区划中的( )
A.华南湿润热带地区 B.华北湿润、半湿润地区
C.华中、华南湿润亚热带地区 D.东部湿润亚热带地区
2.下列关于“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的生产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西湖龙井茶的产地有明确的界线②西湖龙井茶产地内部无连续性③西湖龙井茶的产地有一定优势、特色④西湖龙井茶产地与其他茶叶产地有差异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C 2.D
【解析】1.“西湖龙井”茶园地地处我国浙江省,浙江省在我国综合自然区划中属于华中、华南湿润亚热带地区,C正确;华南湿润热带地区主要集中在北回归线以南广大地区,A错误;华北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B错误;我国东部地区包括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在综合自然区划中无东部湿润亚热带地区一说,D错误。故选C。
2.由“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生产地域面积为西湖风景名胜区及其周边的168平方千米”可知,西湖龙井茶的产地具有一定面积,但没有明确的界线,其界线是模糊的,①错误;西湖龙井茶产地区域内部有一定的连续性,②错误;西湖龙并茶的产地所在区域具有一定优势、特色,③正确;西湖龙井茶产地与其他茶叶产地有差异性,④正确。故选D。
【点睛】区域的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022年2月,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举行。北京赛区承办所有的冰上项目;延庆赛区承办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项目;张家口赛区承办除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之外的所有雪上项目。下图为冬奥会各分会场场地交通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与北京相比,张家口作为冬奥会雪上项目的重要赛区的主要优势是( )
A.经济发展水平低 B.劳动力丰富廉价
C.配套设施完善 D.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
4.冬奥会的举办,对张家口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正确的是( )
A.提升知名度,利于吸引投资 B.加强与京津地区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C.利于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 D.利于张家口房价的稳定
5.冬奥会的举办,对京张地区发展的意义包括( )
①改善基础设施和环境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②有利于提升城市等级,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③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促进区域一体化进程
④加强地域文化沟通交流,带动冰雪经济快速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3.D 4.D 5.C
【解析】3.结合实际可知,张家口地区海拔落差较大,地形起伏明显,坡度适宜,境内山峦起伏,森林茂密,年均降雪量较大,积雪量较多,存雪时间长,因此张家口作为冬奥会雪上项目的重要赛区的主要优势是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D正确;经济发展水平低不是其优势,A错误;劳动力丰富廉价与张家口作为冬奥会雪上项目的赛区关系不大,B错误;北京的配套设施更完善,C错误。故选D。
4.冬季奥运会的举办,作为城市名片,可提升张家口知名度,利于吸引投资,A正确;作为冬奥会举办地,可加强与京津地区联系,促进经济发展,B正确;冬奥会雪上项目落户张家口,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C正确,故ABC均不符合题意。冬季奥运会的举办利于张家口房价的上涨,不利于张家口房价稳定,D观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5.冬奥会的举办,可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质量,促进区域和谐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冬奥会的举办提高了张家口城市知名度,使其地域文化走向世界,从而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机遇,故①③④正确;城市等级通常是以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举办冬奥会不会提升张家口的城市等级,②错误。ABD错误,故选C。
【点睛】城市等级划分(以城区人口划分):超大城市:1000万人口以上;巨大城市:500-1000万人口;特大城市:300-500万人口;大城市:100-300万人口;中等城市:50-100万人口;小城市:20-50万人口;微型城市:5-20万人口。
随着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一带一路”概念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一带一路”将改变中国区域发展版图,更多强调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一带一路”倡议应分阶段实施,近期目标重点是道路、能源管线、电信、港口等基础设施共建和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在这个阶段新疆的建设应该着眼于( )
A.输气管线和油气加工中心 B.火车制造中心和物流中心
C.计算机制造中心和科技信息中心 D.交通枢纽中心和物流中心
7.图中各经济带和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东北-蒙东经济区今后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B.京津冀经济区发展耗能高、耗原料多的重工业
C.“丝绸之路经济带”应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并承接产业转移
D.海上丝绸之路将以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为主
【答案】6.D 7.C
【解析】6.根据题意,新疆地处中国与中亚的重要联系通道上,可以建设交通枢纽中心和物流中心,D对。新疆地处中国西北部,远离东部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缺乏技术人才,因此不宜建设油气加工、火车制造以及计算机制造和科技信息中心,ABC错。故选D。
7.根据题意,东北-蒙东经济区矿产资源丰富,但技术力量薄弱,不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A错。京津冀经济区高校众多,人才条件好,科技力量雄厚,适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B错。“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中东部与中亚的交通枢纽,但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建设落后,因此需要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发挥能源、资源优势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C对。海上丝绸之路能源稀缺,因此需要建设石油、天然气管道,但这只是基础设施建设,而非发展方向。D错。故选C。
【点睛】海上丝绸之路地处东部沿海,改革开放时间早,经济发展起步早,经济发达,海陆空交通运输便利,工业基础雄厚,宜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高端制造业等产业。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下图是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图,指数越大,城市之间经济流量越大。完成下面小题。
8.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显示( )
A.廊坊指数大小与距离北京远近无关
B.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
C.北京的对外辐射与距离呈正相关
D.北京对冀各城市产业转移力度相同
9.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 )
A.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作用 B.冀大力发展种植业为京、津服务
C.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 D.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之间的联系
【答案】8.B 9.A
【解析】8.读图可知,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有关,A项错误;各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极大地影响其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B项正确;津冀各城市中,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最大的是天津,但天津并不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城市,石家庄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大于张家口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但石家庄与北京距离大于张家口与北京的距离。这说明距离只是影响经济指数的一个因素,C项错误;随着产业转移,北京与天津的经济联系加强,D项错误。故选B。
9.北京为区域提供现代服务业,天津作为港口和高端制造业基地,两地竞争互补,作为京津冀地区的双核发展引擎,对区域起到带动作用,A正确;河北发展现代农业,而不是单纯的种植业,B正确;把污染企业转移到河北,只会造成污染扩散,影响整个京津冀地区的环境质量,C错误;京津之间互补带动作用强,联系只会越来越密切,不会减弱,D错误。故选A。
【点睛】城市之间的联系即有等级的影响,又有距离的影响。如北京和河北省会石家庄之间的联系受到城市等级的影响,远高于距离较近的承德和张家口,而廊坊联系程度高于同级别的保定则属于距离较近的影响。
21世纪初开始北京西部各煤矿逐步关停,大量土地资源闲置.从2005年起,北京首钢陆续把钢铁冶炼环节从北京城西搬到渤海之滨的曹妃甸,原机器轰鸣的首钢厂区成为北京冬奥健儿的竞技之地。在对留下的高炉、冷却塔、铁路专用线等珍贵的工业历史遗存进行改造后,建成首钢工业遗址公园。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在首钢遗址上建造的,是世界上首个永久性的单板大跳台。左图为煤矿关停后矿区土地利用规划示意图,右图为在原首钢厂区内进行的冬奥会滑雪大跳台比赛场景。依据图文,完成下面小题。
10.依据规划,矿区将( )
A.开展土地复垦发展生态农业 B.依托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
C.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集聚 D.大力发展技术导向型工业
11.曹妃甸承接首钢的冶炼环节的优势是其( )
①环境容量大②淡水资源丰富③产业配套好④海运发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首钢搬迁对北京有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①提高环境质量②增加用地面积③优化产业结构④缓解能源不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在首钢工业遗址公园内建设滑雪大跳台,并永久保留的目的( )
①充分利用当地的水、土资源②推广与发展冰雪运动③提高首钢工业遗址公园的知名度④当地海拔高,气温低,降雪日数多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10.C 11.B 12.B 13.D
【解析】10.该地区位于北京西部郊区,地价较高,不适宜将矿区发展为农业用地,A错误;矿区原来的主导产业属于传统产业,首钢已经搬迁,无法再延长产业链,B错误;矿区可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集聚 ,C正确;煤矿关停后矿区土地利用规划较少涉及技术导向型工业 ,D错误。故选C。
11.渤海之滨的曹妃甸人口较少,环境承载力较大,①正确;曹妃甸淡水资源缺乏,②错误;产业配套较差,③错误;位于渤海之滨,海运发达,④正确。故选B。
12.钢铁工业是重污染工业,首钢搬迁有利于改善北京城市环境,①正确;搬迁后没有增加用地面积,只是改变了用途,②错误;由原来的钢铁工业转变为工业遗址公园即服务业,优化了产业结构,③正确;首钢搬迁对缓解能源不足影响不大,④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
13.在首钢工业遗址公园内建设滑雪大跳台,并永久保留是利用工业遗址,不是利用水、土资源,①错误;永久保留可使北京市区民众参与冰雪运动,起到推广与发展冰雪运动作用,②正确;首钢工业遗址公园可借助冬奥会提高知名度,③正确;首钢工业遗址公园与北京市区其他地区海拔、气温、降雪差异不大,④错误。综上所述,故选D。
【点睛】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故京西煤矿逐步关停,其主要原因是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调整。产业转移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的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和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2021年9月27日和(和田)若(若羌)铁路全线铺轨贯通,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线正式形成“闭环”。下图为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线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和若铁路修建过程中遭遇的最大困难是( )
A.野生动物干扰 B.昼夜温差大 C.地势起伏大 D.风沙天气多
15.高立式沙障是指以阻沙栅栏形式设置的沙障,可以有效阻止地表流沙。和若铁路采用高立式沙障,草方格沙障和种植耐旱植被三种措施减少风沙危害,按照距铁路线远近在图中进行标注,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14.D 15.A
【解析】14.由材料可知,和若铁路位于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中,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干旱风沙活动多,对交通建设影响最大。铁路修建是沿着盆地边缘修建,地势起伏较小。昼夜温差大,野生动物干扰也有影响,但不是修建铁路中的最大影响。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西北地区风沙强度大,建设高立式沙障,沙障高度大可以有效减小风速,发挥沙障作用。从而使得风挟带沙尘的能力下降,使沙尘在铁路外围沉积,减少对已建成铁路的掩埋,后期也有利于固沙植被的生长;草方格固沙,其作用是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从而使得风挟带沙尘的能力下降,减少风力侵蚀,有利于固沙,其次地表覆盖有利于拦截水分,增加土壤水分,有利于后期固沙植被生长;前两道措施有利于离铁路最近区域种植耐旱植被。植被长大前,高立式沙障、草方格沙障发挥作用,高立式沙障,草方格沙障失效后,植被已长大,接替它们继续发挥作用。故距离铁路由近到远的布置是耐旱植被,草方格沙障,高立式沙障。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高立式沙障一般可由芦苇捆、尼龙网、棉布沙袋等制作。常见于沙漠、荒漠中铁路两侧的防沙场所,拥有防风固沙、保护铁路的作用。
“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的理论,指资源型产业的繁荣会抑制其他产业的发展。山西省被称为中国的“鲁尔区”,深受“煤炭诅咒”的困扰。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支柱工业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对比鲁尔区,山西省发展支柱工业的主要限制性条件为( )
A.劳动力不足 B.市场狭小 C.水资源短缺 D.交通不便
17.下列属于山西省摆脱“资源诅咒”的措施是( )
A.治理水土流失,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B.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全面取代火电
C.改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内河航运 D.加大煤炭开采力度,发展煤炭深加工
【答案】16.C 17.A
【解析】16.德国鲁尔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且有多条河流经过,故水资源丰富;而我国山西省,降水较少,而山西省支柱工业煤炭产业需水量大,所以水资源短缺是山西省发展支柱工业的主要限制性条件,C正确;对比鲁尔区,山西省劳动力资源充足,A错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市场需求量大,B错误;山西省有多条铁路经过,交通便利,D错;故选C。
17.“资源诅咒”是指资源型产业的繁荣会抑制其他产业的发展。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治理水土流失,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利于农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A正确;从风能的资源量上看,山西省风能资源并不丰富,从开发利用难度、生产的稳定性上看,风能季节性强,生产波动性较大,所以山西省利用风能发电难以全面取代火电,B错误;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河流流量小,含沙量大,航运能力差,改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内河航运不可取,C错误;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加大煤炭资源开采力度,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过度依赖煤炭资源,可能加重资源诅咒,D错误;故选A。
【点睛】山西省利用风能发电难以取代火力发电的原因:从风能的资源量上看,山西省风能资源并不丰富;从开发利用难度、生产的稳定性上看,风能季节性强,生产波动性较大;从开发成本上看,风能占地面积大,技术要求高,发电成本较高。
依据国家发展新棋局,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
①水陆交通便利②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④技术力量雄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两区域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是( )
A.航道建设 B.西电东送 C.劳务输出 D.水土保持
20.在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方面,上海应重点发展( )
A.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 B.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
C.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 D.高端装备制造、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业
【答案】18.C 19.D 20.A
【分析】18.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交通、资金、技术方面远不及长三角地区,但川渝地区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土地和用工成本低,成为区域发展的地理优势。②③正确,故选C。
19.航道建设、西电东送、劳务输出均为经济合作,只有水土保持属于生态环境方面的做法。D正确,故选D。
20.作为中国最为发达的区域,上海拥有先进技术、资金,并占据优越区位,应向高精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A正确。服装制造,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由于上海经济比较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不适合重点发展。B错误。原料重化工业,需要大量的原料,上海地区能源较缺乏,C错误。与长三角相比,上海发展高端设备制造业并没有优势,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区域间的地理环境差异。解读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的长江经济地带的分布、特征等相关知识,针对问题作答即可。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图2中符合自然资源概念的图例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图1中,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力量得到恢复和再生的自然资源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21.B 22.B
【解析】21.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判断一种物质是否是自然资源,应看它是否同时具备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图中甲具备自然属性单不具备经济属性,因而不是自然资源;丙、丁具备经济属性但不具备自然属性,因而不是自然资源;乙同时具备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为自然资源。故选B。
22.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力量得到恢复和再生的自然资源是可再生资源。石油、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自然资源,①④错误;森林和梯田(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自然资源,②③正确。故选B。
【点睛】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对于再生速度受到自身繁殖能力和外界环境条件影响的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它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2019年10月底,上海市约1.2 万个居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为80%,而在2018年底,这一数据还只是15%。继上海之后,“垃圾分类”政策席卷全国。如图是新型垃圾处理流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与2018年底相比,2019年10月,上海垃圾分类达标率猛增的主要原因是( )
A.市民素质大幅度提升 B.政府激励约束
C.垃圾处理技术水平提高 D.垃圾分类合理化
24.图示新型垃圾处理流程最大的优点是( )
A.从根本上减少了垃圾的产量
B.杜绝垃圾产生二次污染
C.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D.废弃物减害化和资源化
25.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推进较慢,相较于城市,农村推进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有害垃圾少 B.政策支持少
C.垃圾处理技术水平低 D.垃圾分类条件不成熟
【答案】23.B 24.D 25.D
【分析】23.从2018年底到2019年10月,垃圾分类达标率由15%上升到80%,而在将近一年时间内,市民素质变化不大,A错误。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它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而到了10月底,垃圾分类达标率明显升高,说明政府监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B正确。垃圾处理技术水平对垃圾分类达标率影响小,C错误。垃圾分类方法多年来一直在提倡,但垃圾分类达标率却没有明显提高,D错误。故选B。
24.新型垃圾处理流程并不能从根本上减少垃圾的产量,A错误。新型垃圾处理流程能减少垃圾产生的二次污染,但不能杜绝,B错误。新型垃圾处理流程不能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C错误。新型垃圾处理流程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减害化,D正确。故选D。
25.相较于城市,农村有害垃圾并不少,如废农药瓶、废电池等,A错误。城市和农村政策支持力度、垃圾处理技术水平差别不大,B、C错误。垃圾分类需要政府、社会、居民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资金等作为保障,才能顺利推行下去,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暂时难以顺利推进垃圾分类,D正确。故选D。
【点睛】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
二、综合题
26.我国为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建设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四大工程。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注意:题中所有空都填文字)
(1)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其中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____工程,该工程的中线工程的起点是____水库,对受水区有何积极影响____?
(2)属于能源调配的是____工程和____工程,两工程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有何积极影响____?
(3)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____工程,依次从____气候过渡到____气候和____气候。
(4)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____工程.该工程的建成,使得东部地区的企业向青藏地区输出____、技术、管理更加方便。
(5)图中没有显示的跨区域调配工程是____。
【答案】(1) 南水北调 丹江口 缓解北方水资源紧缺问题;促进供水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供水区的生存环境。
(2)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3) 西气东输 温带大陆性 温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4) 青藏铁路 资金
(5)北煤南运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建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其中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的中线工程的起点是丹江口水库,是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横跨湖北和河南两省的丹江口水库调水(水源主要来自汉江),在丹江口水库东岸河南省淅川县境内工程渠首开挖干渠,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华北平原中西部边缘开挖渠道,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市颐和园团城湖的输水工程。该线路可以有效缓解北方水资源紧缺问题;促进京津等供水区的经济发展。补充生态用水,改善供水区的生态环境,改善受水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有效改善了供水区的生存环境。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属于能源调配的是西气东输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两工程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积极影响有为长江三角洲提供较充足的天然气和电力,有效缓解了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为长江三角洲提供较清洁的能源,有利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减轻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西气东输工程,自西向东依次从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到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青藏铁路工程。该工程的建成,使得东部地区的企业向青藏地区输出资金、技术、管理更加方便。
(5)图中没有显示的跨区域调配工程是北煤南运工程。我国北方煤炭资源丰富,南方煤炭资源缺乏,南方经济活跃,能源需求量大,因此需要将北方的煤炭调往南方,缓解南方能源供需矛盾。
【点睛】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我国正在长江中上游大力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即长江两岸一定范围内由山水林田草、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多种元素构成的线状或带状区域。
材料二: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和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长江中游湿地变迁图(阴影部分表示湿地)。
(1)说明长江上游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2)分析长江中下游航运价值高的自然原因。
(3)请说明构建长江流域绿色生态廊道对长江中下游产生的有利影响。
(4)描述图中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人为原因。
【答案】(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丰富,径流量大;(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速快。
(2)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最冷月均温高于0℃,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中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缓。
(3)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水质;减少泥沙淤积(降低含沙量);减轻旱涝灾害;利于通航等。
(4)变化特征:湖泊数量减少;湿地面积大幅下降(面积缩小)
人为原因:围湖造田;上游地区破坏森林,(使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加快了河湖的淤积。
【分析】本大题以长江流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和湖泊的水系、水文特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湿地及其功能、长江中游地区的开发与整治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详解】(1)本题要求学生说明上游水能丰富的理由,水能主要是受流量和流速影响,长江上游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丰富,河流水量大;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速快,因此水能丰富。
(2)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自然因素主要从河流的流量、结冰期、流速等方面考虑。长江中下游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中下游流经平原地区,地势平缓,落差小,水流平缓,利于航运;支流众多,通航里程长;最冷月均温高于0°C,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
(3)由材料可知,绿色生态廊道包括山水林田草、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多种元素。山水林草、湿地、自然保护区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绿色生态廊道的植被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从而减少河流含沙量,减少湖泊和河流的泥沙淤积,提高水质;绿色生态廊道的植被和湿地能调蓄洪水,减轻旱涝灾害,减小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利于航运。
(4)据图可以看出湿地的变化:湿地面积减少,湖泊数量减少,湿地数量减少,湿地萎缩。湿地变化主要的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围湖造田;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淤积,入湖径流为湖泊带去大量泥沙,泥沙淤积导致湖床抬升,加重湖泊淤积。
28.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9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为“携手防治荒漠,共谋人类福祉”。位于其境内北部的库布齐沙漠总面积约1.86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七大沙漠,该地区20世纪90年代之前荒漠化严重,经过近30年治理,已经实现治理面积大于沙化面积了,沙漠不再是危害之源。下图为库布齐沙漠位置图。
材料二:近年来,库布齐地区利用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建设光伏产业园区,光伏板提供清洁能源;光伏板之间栽植着甘草、苜蓿、沙打旺、杨柴等牧草进行放牧。光伏发电、农牧业与荒漠治理有效结合,综合效益显著。光伏发电机组需要经常除尘。下图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图(左图),和当地生态光伏农业景观图(右图)。
(1)说明20世纪90年代之前库布齐沙漠荒漠化严重的原因。
(2)指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并分析该环节产生的效益。
【答案】(1)自然原因:深居内陆,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多大风;蒸发旺盛;气候异常。
人为原因:人口增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过度樵采、开垦、放牧或植被破坏);水资源的利用不当。
(2)核心环节:甘草种植。
生态效益:增强固沙能力,恢复沙地生态;增加土壤肥力,恢复土地生产力;
经济效益:甘草药用价值高,栽培甘草能够增加经济收入;
社会效益:增加就业,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
【分析】本题以库布齐沙漠、库布齐光伏农业示意图、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库布齐沙漠成因、生态治沙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详解】(1)荒漠化严重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自然原因是库布齐沙漠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少,多大风,蒸发量大。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人为原因是人口不断增加,经济发展规模扩大,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遭破坏后难以恢复。人类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不合理的活动增多,破坏植被,加剧荒漠化。
(2)根据箭头方向可知,治理沙漠的措施首先是甘草种植,通过植被恢复保护实现治沙。所以,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甘草种植。该环节产生的效益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是通过种植甘草,能够实现固沙作用,减少沙丘流动性,为植被提供稳固的土地;种植甘草还可以实现固氮作用,从而增加土壤肥力,恢复土地生产力,利于牧草等植被的成活。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甘草作为药材,其药用价值高,种植甘草能够为当地居民增加经济收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种植甘草的社会效益是有利于增加居民就业,利于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利于社会稳定。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等五地高二上学期12月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等五地高二上学期12月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等五地高二上学期12月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PDF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等五地高二上学期12月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PDF版),共8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