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乡土中国》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乡土中国》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乡土中国》·整本书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理解核心概念,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和方法,理清两篇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2.学以致用,运用两章观点解释社会文学现象。3.辩证分析“家族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家国情怀。【教学重点】理解家族和家庭的特点和区别;理解两章核心概念间的逻辑关系;能用两章观点解释社会文学现象。【教学难点】辩证分析“家族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家国情怀。【教学过程】任务一:通读文章,梳理要点观察“家”“男”“女”三个汉字的篆体,依构字特点,了解其意,找出并指明这两章中与这几个字相关的核心概念。1.与家有关的概念。家庭:亲子构成的生育社群;家族:由许多家组成的社群;氏族:单系亲属原则组成的社群;宗族:同一姓氏多家族组成的社群;小家族:单系纵向绵续性事业社群。2.与“男”“女”有关的概念。男女有别:男女只在行为上按着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的事业,不向对方希望心理上契合。男女求同:男女结合不仅仅是为了生育这个社会事业,而且是为了感情的契合。感情定向:文化所规定个人感情可以发展的方向。阿波罗式的文化:这种文化认定宇宙的安排有一个完善的秩序,这个秩序超于人力的创造,人不过是去接受它,安于其位,维持它。浮士德式的文化:这种文化把冲突看成存在的基础,生命是阻碍的克服;没有了阻碍,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把前途看成无尽的创造过程,不断的变;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恋爱的持续依赖于推陈出新,不断地克服阻碍,也是不断地发现阻碍,要得到的是这一个过程,而不是这过程的结果。任务二:中西家庭,联读对比任务三:梳理逻辑,发展思维1.两章概念、观点之间逻辑关系是怎样的?乡土中基本社群“家”应称“小家族”→家族功能复杂多样,是个事业组织→事业要讲纪律、求效率,要排斥私情→“感情”影响稳定,不要“感情”要“了解”→阻碍“了解”的因素是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别→跨越差别是探险,破坏稳定的社会关系要安排二者的关系,只合作,不亲近→夫妇感情淡漠,男女有别筑下鸿沟→乡土得到安稳,家族事业绵续。2.根据两章内容及逻辑关系绘制思维导图。任务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1.阅读小说《百合花》片段,思考:小通讯员的行为说明了什么?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一开始他就把我撂下几丈远。我的脚烂了,路又滑,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哎!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但脸还是朝着前面。没看我一眼。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蹬蹬蹬地自个向前走了,一下又把我摔下几丈远。我实在没力气赶了,索性一个人在后面慢慢晃。不过这一次还好,他没让我撩得太远,但也不让我走近,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我走快,他在前面大踏步向前;我走慢,他在前面就摇摇摆摆。奇怪的是,我从没见他回头看我一次。没有赶上他,但双脚胀痛得像火烧似的。我向他提出了休息一会后,自己便在做田界的石头上坐了下来。他也在远远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把枪横搁在腿上,背向着我,好像没我这个人似的。凭经验,我晓得这一定又因为我是个女同志的缘故。女同志下连队,就有这些困难。我着恼的带着一种反抗情绪走过去,面对着他坐下来。这时,我看见他那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顶多有十八岁。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惶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我拚命忍住笑,随便地问他是哪里人。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原来他还是我的同乡呢!参考答案:通讯员憨厚、腼腆的性格背后是“男女有别“的传统,他的举动提示了这种“性别隔阂“的存在,显示了那个时代性别界限的不容跨越。通讯员有意无意地提醒自己,同时也在提醒对方双方性别上的不同,也在接下来的行为举止中要束缚并遵从这种差异。由于这种意识的束缚,使得男女在正常的交往中都表现出了排斥,以及由此而派生出来的男女情感交流上的过分内敛。2.《祝福》中祥林嫂的婆婆在儿子死后,为了给自己的小儿子娶媳妇,为什么可以将儿媳妇祥林嫂卖给了贺家坳的贺老六?参考答案: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家庭大多沿父系这一路线单系扩大,是由单系亲属原则组成的社群,可称之为家族,家族的发展不是临时的,必须是绵续的,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祥林嫂的丈夫死后,她对这个家族传宗接代的功能已经丧失,且在父系原则下,儿媳妇是自家人,为了家族的绵续发展,她应发挥最大的功能价值。3.阅读《插秧歌》原诗,结合《家族》内容,思考该诗反映的乡土社会家庭的特点。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参考答案:杨万里的诗描写了农忙时节,农民全家总动员,冒雨强插秧苗的场景。一家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从中可以看出,乡土社会中的“家”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家庭生产是通过家庭成员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的。4.阅读《钗头凤》原词,结合《家族》《男女有别》中乡土社会里“家庭”、“男女”的特点解释为何陆母会强行拆散陆游与唐氏的婚姻。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参考答案:两性差别是充分了解的鸿沟。男女两性在生理上的差别是天然存在的,两人相恋是在相异的基础上去求了解,这只能是求同的无穷止过程,且愈向深处发展,相异程度愈深,阻碍就愈大。所以就异性相恋而言,心意相通远比两情相悦要困难得多。5.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乡村文化的重视,提倡振兴乡村传统文化,使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大繁荣。很多村庄开始重视祠堂的重建工作,以及族谱的续修工作。你怎么看? “家族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利与弊:利:①有利于同族人之间的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婚丧嫁娶都是本族人帮忙)②联系在外乡发展的同族人,增强他们的家族认同感,归属感,吸引他们投资建设家乡。③一些优秀的“家族文化”(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继续发扬,可以促进文明社会建设。④“家族意识”让子孙后代有敬畏感,激励子孙后代。弊:①容易产生“抱团效应”,形成地方势力。漠视法律,阻碍法治社会建设。②容易产生“任人唯亲”“裙带关系”导致教育中的招生舞弊,招聘中徇私,破坏规则,造成社会的不公平。③存在“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等落后思想。④产生“排外思想”。排斥外地人,不利于接纳外来优秀人才,阻碍当地经济发展。6.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联系此次疫情,说明家国情怀在这一时期对中华民族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参考答案:此次疫情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家国文化,在抗疫斗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党员干部坚守一线,医护人员奋勇逆行,官兵部队千里驰援,海外华人爱心相助,志愿人员默默奉献......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全国亿万人民各尽其力、各担其责,用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抗疫行动,唱响了感人肺腑的新时代旋律,谱写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强大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精神的壮美篇章。【作业布置】1.将家国情怀在抗疫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2.用圈点勾画法预习《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绘制思维导图。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乡土中国》优质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课标分析,活动依托教材分析,活动背景分析,【活动学习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策略 情境导入,活动过程,评测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乡土中国》优秀教案设计,共2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步感知《乡土中国》,具体感知,重点赏析,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乡土中国》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指南,过程设计,明确初读要求,通晓阅读评价,资料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