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4.1 函数 学案(无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81467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 函数学案设计
展开课题
函数
课型
新授
时间
备课组成员
主备
审核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意义以及函数关系式,确定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并会求函数值。
重 点
根据实际问题的意义以及函数关系式,确定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
难 点
根据图象对实际问题中的函数进行分析。
学法指导
探索、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学习过程
旁注与纠错
一.课前预习与导学: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函数的图象”。
2.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弹簧的长度y(㎝)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有下面的关系:
x(㎏)
0
1
2
3
4
5
6
7
8
y(㎝)
12
12.5
13
13.5
14
14.5
15
15.5
16
那么弹簧总长y(㎝)与所挂物体质量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3.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度数y与底角的度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4.小王于上午8时从甲地出发去相距50千米的乙地。下图中,折线OABC是表示小王离开甲地的时间t(时)与路程S(千米)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根据图象给出的信息,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小王11时到达乙地B.小王在途中停了半小时C.与8:00-9:30相比,小王在10:00-11:00前进的速度较慢
D.出发后1小时,小王走的路程少于25千米
二.课堂学习与研讨
1.情境创设:
以小丽乘车旅游为情境,体验函数的
三种常用表示法,并给出“函数关系式”和的“函数图象”的名称。
2.例题学习:
讲解课本例2
设置例2,是为了引导学生利用函数图象,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变化的关系,从而学会“识图”。对于本例题所示的图象,要让学生借助生活中关于“速度、时间、路程”关系的自身体验,来分析两条呈上升趋势的线段的意义以及平行于x轴的线段的意义。
3.练一练:
⑴举3个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函数关系的例子。
⑵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关系式,并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
圆的周长C与半径r的关系式;
②火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它驶过的路程s(千米)和所用时间t(时)的关系式; ③n边形的内角和S与边数n的关系式。
达标检测
1.某游客为爬上3千米高的山顶看日出。先用1小时爬了2千米,休息0.5小时后,用1小时爬上山顶。游客爬山所用时间 与山高 间的函数关系用图形表示是( )
2.一个正方形的连长为3㎝,它的边长减少x㎝,得到新正方形的周长为y㎝,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3.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①y=3x-1; ②y=2x2+7; ③y= ; ④y=。
4.当x=2及x=-3时,分别求出下列函数的函数值:
① y=(x+1)(x-2); ② y=2x2-3x+2; ③ y=
5.等腰三角形周长为12,求底边y与腰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1 平方根优质导学案: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1 平方根优质导学案,文件包含41平方根2学案docx、41平方根1学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 函数学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 函数学案,共3页。
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一次函数1 函数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一次函数1 函数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预习与导学,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