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2* 登泰山记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在)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 ③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稍微) ④世皆谓之天门云(句末语气助词) ⑤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到,前往) ⑥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⑤⑥
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望晚日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
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B.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C.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D.是日,观道中石刻
6.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及既上,苍山负雪②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④其远古刻尽漫失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句是( )
A.郦道元所谓环水也B.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C.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D.石苍黑色,多平方
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B.此东海也
C.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D.(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晋阳)拜为上卿
9.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余始循以入(开始)B.遂至其巅(因此)
C.崖限当道者(阻挡)D.及既上(等到)
10.下列句中“是”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是月丁未B.是吾剑之所从坠
C.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D.吾祖死于是
11.翻译(8分)
①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②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12.名句默写(情境式默写)(7分)
(1)《登泰山记》中,描绘日出前的气候和周围的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泰山记》中,“回视日观以西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描绘了旭日临空,光照万里的磅礴气概,又暗示了日观峰之高,是观日的最佳处,再次突出了日观峰这幅主景。
(3)《登泰山记》中,“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14字,只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那赤红的颜色,像是朱砂。
二、信息类文本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由于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以及科学发展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科学家群体在责任、使命以及精神、价值观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的独特性,中国科学家精神必然会吸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要素,形成科技界独有的气质和传统特征。中国科学家精神集中体现了科技界的价值追求和文化底色,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伦理主张中,科技界秉持科技向善这一基本立场,既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凝练,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参与国际科技治理的责任和担当。
科学家精神的传播是文化的传播,不应停留在科学信息的传达和科学知识的分发,而应该是全方位的文化渗透。在科学共同体内部是以科学家精神为核心内容的科技界的自身文化传承;在全社会是以科学家精神涵养社会大众文化,让科学家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构成。
科学共同体可以归为精神层面的价值共同体。中国科技界长久以来形成的共同价值观、思想和行为习惯,经历了代际传承和内部交流扬弃,这是科技界自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国科协2020年科技界作风学风调查显示,中国科技工作者对科学家精神的认知和践行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在倡导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等科学家精神的同时,也要明确科技工作者的科研行为和道德底线,并对两者进行区分。传播科学家精神要以底线为原则和基石,也要以榜样为引领和目标,双管齐下弥合知行差距,让科学家精神真正成为科技界可践行的理想和可追随的旗帜。
现代科学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但因科学绝对的特殊性,其文化依然保持着自身的独立和内在的规律,对于普通公众的影响和作用力远没有其他现代文化显在。科学家精神被公众接受的过程需要依靠各类传播活动实现,只有依靠传播才能让静态的、抽象的科学家精神真正流动起来,产生实际的效用。
公众对于科学家精神的理解存在距离感。科学家群体形象缺乏立体丰满的塑造,传统的事迹展览和专题宣讲,形式化的广播电视和图书杂志宣传,使得公众对接受科学家精神传播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所以,科学家精神要实现体系化的科学文化传播,让公众能够最大限度被科学家精神感染并产生极大的共鸣,从而达成推动科学文化建设的目标,首先要讲好科学家故事。
当前,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时期,同时也处在媒介生态被新技术重构的时代,科学家精神的传播需要顺应时代需求,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固化的单线传播方式。对话对于科学家精神的传播而言是综合载体,因而需要搭建系统性的对话平台,形成有效互动的对话机制。
(摘编自刘萱、张旸《科学家精神传播促进科学文化建设的机理与策略》)
材料二:
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FAST),开创了建造巨型射电望远镜的新模式,将在未来10-20年保持设备的世界领先地位。1993年,在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面对全球电波环境不断恶化的形势,各国科学家都祈盼着能尽早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时任国家天文台副台长的南仁东从来就不缺乏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强烈的使命感。从提出想法到项目落成的23年时间里,南仁东带领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实现了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跨越。2016年9月25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正式启用。
设计建造自己的天文望远镜,是中国天文工作者多少年的梦想。凭借当时新中国科技工业水平,要实现这一梦想是十分艰难的。但新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敢想敢做,1958年高标准地提出自主建造一架2.16米口径望远镜的宏伟计划。他们大胆探索,先建造出60厘米的小型望远镜,通过使用取得了许多开创性成果。至今,60厘米的望远镜仍在国内外广泛使用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前夕,中国科学家终于自主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2.16米口径的光学望远镜。2.16米口径望远镜产生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成果,特别是超新星光谱的观测使它声名大振。
为了提高观测效率和质量,中国天文学家在2.16米口径望远镜的基础上,开始设计建造一个专门用于拍摄光谱的光学望远镜。2008年建成,中国国家天文台以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的名字为其命名。郭守敬望远镜至今仍是世界上光谱获取效率最高的望远镜。
我国天文学事业的发展积蓄了几代人的艰辛奋斗!新中国首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张钰哲开创了中国人命名小行星的先河。1980年,年近八旬的张钰哲登上海拔4800米的昆仑山口,为中国首座毫米波射电望远镜观测台选址。普及大众天文知识的第一人陈遵妫,一心想要打造一个超越西方的天象馆,为此,他极力主张用天文馆这个名字,有人问:“‘天文馆’怎么译成英语呢?”他坚定地说∶“咱们先干起来,干好了,让他们作为中国的外来语再翻译过去吧!"国家天文台的奠基者程茂兰促成了2.16米望远镜的研制工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骨干人才……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新中国的天文学在“沉默的时光”里,就有这样一大批仰望星空而又脚踏实地“扎根”的人。
(摘编自齐千里《中国天眼:巡天遥看一千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社会文化和科学发展历史背景的影响下,中国科学家群体有着优于西方的独特责任、使命以及精神、价值观。
B.秉持科技向善,是中国科技界在科技创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伦理主张中的基本立场,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
C.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科学家精神的传播不应只是科学信息的传达和科学知识的分发,而应是全方位的文化渗透。
D.中国天文工作者在不同历史时期建造的天文望远镜,在使用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的成效至今仍然领先世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科学家精神真正成为科技界可践行的理想和可追随的旗帜,其传播才能做到以底线为原则,以榜样为引领。
B.由于几代天文科技工作者艰辛奋斗的积蓄,以及代际的传承和内部交流的扬弃,我国天文学事业得以不断发展。
C.只要达成推动科学文化建设的目标,科学家精神就可以实现体系化的科学文化传播,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构成。
D.如果科学文化在普通公众中的影响力和作用力没有增强,那么中国科学家就难免还要处在一段“沉默的时光”里。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仁东带领科研团队建成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体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和参与国际科技治理的责任担当。
B.中国天文工作者为了实现建造2.16米口径望远镜的计划,先从建造60厘米的小型望远镜开始,这是弥合知行差距的体现。
C.陈遵妫极力主张把想要打造的超越西方的天象馆命名为“天文馆”,彰显了勇于追赶、勇于超越、勇于创新的中国科学家精神。
D.从国家天文台奠基者程茂兰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骨干人才可以看出,我国天文学界一直把育人这一科学家精神放在重要位置。
4.材料二在行文顺序及内容安排上有哪些特点?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4分)
5.材料一说“要讲好科学家故事”,请你结合材料,谈谈怎样才能更好地讲述中国天文科学家故事。(4分)
参考答案
一、基础巩固。
1.A解析:③稍:渐渐;⑤及:等到。
3.C解析:A.“采”通“彩”;B.“圜”通“圆”;D.“受”能“授”。
4.D解析:D.“桐城”为籍贯。
5.B解析:B.“道”是动词,A、C、D三项均为是名词。
6.B解析:①等到,②到达,③弥漫,④磨灭。
7.D解析:D.“平方”是“平整方正”。
8.D 解析:A、B、C三项为判断句。
9.B解析:B.遂:于是,就。
10.C解析:A、B、D三项均为代词。C.“所是”的“是”为“赞美”;“是之”的“是”为“认为,正确”。
11.翻译(8分)
①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
②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12.名句默写(情境式默写)(7分)
(1)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2)或得日或否 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
(3)正赤如丹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二、信息类文本阅读
1.A(“优于西方的”无中生有)
2.B(B项表述来自材料一第3段和材料二第5段,符合原文。A项表述错误,与原文“传播科学家精神要以底线为原则和基石,也要以榜样为引领和目标,双管齐下弥合知行差距,让科学家精神真正成为科技界可践行的理想和可追随的旗帜”不符合。C项表述错误,与原文“所以,科学家精神要实现体系化的科学文化传播,让公众能够最大限度被科学家精神感染并产生极大的共鸣,从而达成推动科学文化建设的目标,首先要讲好科学家故事”不符合。D项曲解文意,由原文“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可知,“沉默的时光”并非指科学家不为普通公众所知。)
3.B(中国天文工作者为了实现建造2.16米口径望远镜的计划,先从建造60厘米的小型望远镜开始,体现了大胆探索的精神。)
4.(4 分)
①由今溯昔,引发读者探究我国天文望远镜建造历程的兴趣。
②由侧重叙事到侧重写人,使读者更能真切具体地感受科学家精神。
【答对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4 分)
①挖掘中国天文科学家勇于创新、艰辛奋斗的感人事迹和先进精神,塑造他们立体丰满的形象。
②加强中国天文科学家精神的传播力度并创新传播方式,搭建系统性的对话平台让中国天文科学家与公众有效互动。
【答对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第162课《登泰山记》同步检测原卷版docx、第162课《登泰山记》同步检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2* 登泰山记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2* 登泰山记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小阅读-课外,小阅读-课内,文学类阅读-双文本,文言文阅读,句子默写,古代诗歌阅读,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同步测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选择类,小阅读-课内,非选择类,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