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运用,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州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2022年12月
一、基础·运用(共16分)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进步,“云生活”已然走进千家万户,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成为生活新常态与时代新风尚。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了系列“云参观”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开启这场文化之旅。
1.下面是成都杜甫草堂“云参观”活动中,导游小组撰写的导游词片段。阅读后,完成(1)-(3)题。(共5分)
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的中心建筑。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 ”,建筑以此为名。
来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样顿生肃穆之感【甲】厅堂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铜像,惟妙惟肖。塑像两侧是朱德同志撰写的对联:“ ① 。”这副对联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诗史堂内还悬挂有郭沫若同志撰写的对联:“ ② 。”此联高度概括了杜诗忧国与忧民的两个方面,内容深刻,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道。
(1)文段中方框处所填内容应为______。(1分)
(2)对文段中加点字“肖”的读音判断和【甲】处标点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肖”应读xiāo;【甲】处应填入句号,表示陈述语气。
B.“肖”应读xiào;【甲】处应填入问号,表示疑问语气。
C.“肖”应读xiào;【甲】处应填入句号,表示陈述语气。
D.“肖”应读xiāo;【甲】处应填入问号,表示疑问语气。
(3)结合语境,为文段横线处选择恰当的对联。①处填______;②处填______。(填写字母)(2分)
A.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B.少陵文章惊海内,诗圣光芒万丈长
C.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2.同学们参观了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云展览”,下面是此次展览的宣传海报和介绍文字。阅读后,完成(1)—(3)题。(共6分)
展览分为三个单元:源,流,汇。中华文明始自涓微,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先后发祥,如满天星 ① ,又如重僻花朵,是谓“源”;而后逐次凝聚,成洞成溪, ② ,沿民族融合、交流互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不断演进,是谓“流”;荟萃精华,兼济天下,创造基于人民福祉的思想、制度体系和科学文化艺术成果,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是谓“汇”。
(1)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汉字与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辰 ②连绵不断 B.①晨 ②连绵不断
C.①辰 ②络绎不绝 D.①晨 ②络绎不绝
(2)结合介绍文字,你认为“何以中国”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2分)
(3)下面【甲】【乙】两件文物将亮相于本次展览,你认为它们应各自放入哪一个单元展示?(2分)
【甲】放入“______”单元;【乙】放入“______”单元。
3.班级通过畅游星App“云”游苏州园林。请完成(1)(2)题。(共5分)
(1)下面是畅游星App的登陆流程图,请你用一段文字完整、连贯地向班级同学介绍此App的登陆流程。(不超过80字)(3分)
(2)“云”游后,某同学在App平台评论区留言,其中一句话不小心被删除。请你结合前后语境帮他补充完整。(2分)
自古以来,在传统园林建筑中,亭是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______,那么其中的亭,就是园林的句读,是文章中的标点符号。一座园林里没亭,就像一篇文章没有句读。
二、古诗文阅读(共22分)
(一)默写。(共5分)
4.困于心,______,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古诗中闪耀着诗人的一片赤诚之心。“ ① ,悠然见南山”是摆脱世俗恬淡自适之心;“白头搔更短,② ”是忧国思家感时伤世之心;“ ③ , ④ ”是精忠报国义无反顾之心。
(二)阅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和《渔家傲》,完成6—9题。(共7分)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6.请根据《如梦令》中词人的行为,补全下面内容。(每处4字)(2分)
→兴尽晚归→→惊起鸥鹭
7.班级文学社要编一部古代诗词选集,你认为应将《渔家傲》收录到下列哪一个单元( )(1分)
A.寄情山水 B.理想追寻 C.思乡怀人 D.深闺幽怨
8.以下三位同学对“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的运用情境,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甲】安慰即将远行的好朋友不必为眼前的离别而过度忧伤。
【乙】鼓励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不必气馁,积极进取。
【丙】在新的一年到来时祝福家里亲人身体健康,幸福平安。
9.《如梦令》与《渔家傲》两首词中都写到了“日暮”。请简要说明词人分别借“日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10—13题。(共10分)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0.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与“居天下之广居”中加点字“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面山而居 B.后来居上 C.居功自傲 D.居心不良
11.与文中画线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表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甲】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乙】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2.请依据下面两位同学的对话,补全横线处内容。(2分)
同学甲:“富贵不能淫”这个题目是编者加的。我认为这个题目不合适,不如改为“此之谓大丈夫”。
同学乙:为什么这样说呢?
同学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乙:我认为你的分析有道理。
13.请结合文中孟子的观点和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大丈夫之道”在何易于和张骞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材料一】
何易于为益昌令。盐铁官榷取茶利①。诏下,所在②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曰:“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矧③厚赋④毒之乎?”命吏阁诏⑤,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⑥邪?”对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⑦。”即自焚之。观察使素贤之,不劾也。
(取材于《新唐书·何易于传》)
【材料二】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⑧。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⑨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取材于《汉书》)
注:①[榷(què)取茶利]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②[所在]这里指盛产茶叶的地方。③[矧(shěn)]况且,何况。④[赋]赋税。⑤[阁诏]衡置诏书。⑥[窜]这里指被流放。⑦[尔曹]你们。⑧[郎]郎官,一种官职。⑨[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4.某同学给《昆虫记》中的“萤火虫”制作了一张卡片(见示例)。请仿照示例,从给出的昆虫中任选一种,为其补充卡片内容。(2分)
示例:
图片
图片
名称
萤火虫
名称
螳螂
圣甲虫
蝉
绰号
麻醉专家
绰号
理由
萤火虫对蜗牛施行麻醉手术时,动作麻利,立罕见影。
理由
15.下面两段文字都是对蟋蟀巢穴的介绍,你认为哪一段文字出自《昆虫记》?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写出两条理由。(3分)
【甲】蟋蟀的洞穴往往有个下垂的房檐,既防雨淋又防敌害。洞口大小,手指粗细,天亮时蟋蟀用牙齿啄泥堵住洞口,夜晚活动时掀开巢穴里面的上盖。洞内情景是:一个凹形槽内,拇指般粗细,长度20厘米上下。走到通道尽头的宽度刚好可以容蟋蟀转身,洞里光滑湿润、洁净整齐,留有前后洞口,便于通风、活动和遇险时逃逸。
【乙】蟋蟀比它们更要聪明得多。它轻视偶然碰到的隐处,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宅的地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暖阳光的地方。它不利用既成的洞穴,因为不适宜,而且草率;它的别墅都是自己一点点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最低下的动物,却可以有一个完善的住宅。它有一个家,它有平静的无上的隐之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17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并完成明信片的设计。(共8分)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国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裁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节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16.请阅读材料,获得对“苏州园林”的整体印象。(共3分)
(1)将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材料中横线处,正确顺序是______。(填序号)(2分)
①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②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③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④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2)结合文意,对第①段加点词“败笔”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 B.文中表达差的句子
C.园林绘画上的不足 D.园林设计上的欠缺
17.请依据材料,完成“苏州园林”明信片的设计。(共5分)
(1)你搜集到了两张图片素材,其中不能作为“苏州园林”明信片封面的一项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你计划在材料中摘录一句最能说明“苏州园林”整体特征的原文,印在明信片封面。这句原文应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同学们为你推荐了一些古人感叹“苏州园林”的诗文,印在明信片封底。请你在其中任选一句,结合材料内容,说说古人发出感叹的原因。(2分)
a.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b.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①。——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圆》
c.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苏州沧浪亭对联
注释:①[野人家]地处野外自然之景中的人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先生的课堂》,完成18-21题。(共9分)
先生的课堂
杨文清
①灰布衫、灰图巾,耳根夹半支烟——【甲】先生背着手,大步流星地走上讲台,随手将教材丢向讲桌,黑框眼镜后面那机智的目光像探照灯扫视着课堂上一张张年轻的脸。
②先生的面容瘦削,小平头硬戳戳的,散发凛然之气——活脱脱的鲁迅形象。先生收回视线,转身面向黑板,极潇洒地草书:荷塘月色。【乙】末了,意犹未尽,歪头欣赏自己的板书,好像很满意,这才郑重地点了点头,重又面对学生讲道:“这节课,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
③我们这些面黄肌瘦、衣衫不整、来自偏远乡村的学生们,就是从那堂课开始懂得了什么是文学欣赏,深切体会到汉语的优美。时隔三十余年,先生也已作古,但他的形象仍活在学生们心中。
④先生配合课文布置作文“我的家乡”。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的题目在小学、初中不知写过多少遍,已经驾轻就熟。我在作文中用心描绘夏日的稻田、荷香、澄澈的月光,叙说勤劳的父辈秋日里的收获和冰天雪地时挖莲藕的辛劳。大概是因内容鲜活、想象力丰富,先生在课堂上大为夸奖,认为我的作文写得好,有真情实感。这份鼓励,激起了我对文学浓厚的兴趣。
⑤然而,临近毕业那年,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下,原本就瘦弱的我病倒了,在医院住了三个月。待我走出医院大门时,已经是腊月二十九。落下的课程太多,时间又太短,亲人们着实为我担忧。迷茫之际,我想到了先生。那时,先生在另一所中学任校长。
⑥正月初一,我带上蓬藕、大米等土特产,骑车二十公里路去找先生求助。天寒地冻,好不容易赶到先生家,却吃了闭门羹——先生到邻村走亲戚了。我哪肯就此死心,费了好大的劲儿找寻到先生的亲戚家。当先生看见狼狈不堪的我时,先吃了一惊,接着埋怨道:“这么冷的天,这么冷的天!这娃……上炕,上炕。”硬是将我劝上火炕,和先生的亲戚一同吃菜喝酒。那顿饭吃得我浑身不自在,头顶冒虚汗。临别,先生叮咛我替他问候我父母好。
⑦正月初六,先生夫妇意外地来到我家,还带了厚重的礼品。看见先生夫妇进门,我的脸一阵阵发烧。先生先问候我父母好,和他们讨论我上学的事,又鼓励我放下思想包袱,好好学习,做有出息的孩子。一家人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送先生夫妇回县城的路上,我埋怨他们不该亲自来,捎个话就行了。先生解释说:“一来你父母年龄和我差不多,应该向他们拜个年;二来我要告诉你上学的消息,让你放心。”
⑧在那所中学学习的几个月,我奋发图强。一方面加强营养滋补身体,一方面刻苦学习,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我深知,身后不仅有父母亲人,还有关注我的先生。后来,我以预考全班第五名的成绩顺利迎来七月的高考。
⑨上学、工作、成家,一晃十多年过去。我忙于自己的事务,与先生保持着松散的联系。先生的夫人去世了。先生退休后,居于小城一隅,深居简出。先生极少当着我的面谈他的困苦,但他的困苦我能想象得来: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晚辈不在身边,生活全靠他自己打理⋯⋯每每与先生会面,聊过我的工作、生活之后,先生总忘不了谈及我的父母,要我转达对他们的问候。先生不止一次地说:“你爱学习,读了那么多书,比老师强。”这真是让我羞愧难当,以先生的学问,我是终生也赶不上的。何况我俗务太多,无暇专心学习,哪里有什么真学问。我深知先生是在鼓励我不要忘了读书。
⑩我的散文集出版后,特意赠先生,请他指教。临别,先生叮嘱我,他要请我们这些学生吃饭。我觉得要吃饭也该我请客,不能叫先生破费。先生一再说他要礼尚往来,又说日子已经定好了,饭店的包间也已预订,我只好答应下来。
⑪后来,从同为先生学生的兄长那里得知,那一天是先生的八十寿诞。原来我和先生是同一天过生日!这令我十分兴奋——冥冥之中,我与先生早就有难以割舍的缘分。先生八十寿诞那天,我在致祝酒辞时向先生深深地鞠躬,表达了对他崇高的敬意。
⑫时光荏苒。两年前的秋天,兄长打电话告诉我:先生过世了!我的脑海忽然一片空白,渐渐地,眼前又浮现出三十多年前先生为我们上课的情景:灰布衫、灰围巾,耳根夹着半支烟,背着手走上讲台……
(有删改)
18.文章第①—⑧段回忆了先生的一些事和对“我”的影响。阅读后,填写表格。(3分)
事件
影响
给我们讲授《荷塘月色》
①______
②______
激起“我”对文学的兴趣
亲自登门讨论“我”上学的事
③______
19.文中两处加点词“埋怨”所表现的人物情感不同。第⑥段的“埋怨”写出先生在“我”冒着严寒狼狈登门求助时,对“我”的 ① ;第⑦段的“埋怨”写出“我”因为先生夫妇亲自上门带来入学消息而感到 ② 。(2分)
20.本文描写人物生动传神,请在【甲】【乙】两句中任选一句,简要分析其妙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第①段,“我”在致祝酒辞时向先生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请结合文章的题目,简述“我”表达敬意的原因。(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共40分)
2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1)校刊要出一期《情系家乡》专刊,设置了“家乡风味”“家乡风光”“家乡风俗”“家乡风尚”四个栏目,请你任选一个栏目,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投稿。
(2)请以“一件文物(古迹)的自述”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通州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2年12月
一、基础·运用(共16分)
1.(1)诗史(1分)
(2)C(2分)
(3)①A ②C(共2分。每空1分)
2.(1)A(2分)
(2)示例:凭借什么成就的中国(2分。不拘泥于答案,意对即可)
(3)【甲】流【乙】源(共2分。每空1分)
3.(1)示例:同学们如果首次登录,要点击“注册”并填写用户信息,然后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可登陆;如果不是首次登陆,只需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可登陆。(共3分。信息完整2分;语言连贯1分。字数不符合要求整体扣1分)
(2)示例:如果园林是一篇文章(共2分。内容符合1分;关联词语1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22分)
(一)(共5分)
4.衡于虑(1分。有错字、别字本空不得分)
5.①采菊东篱下②浑欲不胜簪示例:③报君黄金台上意④提携玉龙为君死(共4分。每空1分。①②处有错字、别字本空不得分)
(二)(共7分)
6.示例:溪亭沉醉(陶醉、玩赏、流连)、沉醉忘路误入藕塘(荷塘、藕花)、藕塘争渡(共2分。每空1分)
7.B(1分)
8.【乙】(2分)
9.示例:《如梦令》中的“日暮”写的是作者沉醉游玩不觉暮色已至,表达词人流连忘返的心情;《渔家傲》中的“日暮”与“路长”连用,营造出日暮途远的困顿之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共2分。每点1分。意对即可)
(三)(共10分)
10.A(2分)
11.【丙】(2分)
12.示例:从作者的行文思路来看,“何谓‘大丈夫’”是作者阐释的核心,而“富贵不能淫”仅是“大丈夫”表现的一个方面,并不能涵盖文段中作者论述的主要观点。(2分。可从多角度作答。理由不充分酌情扣分)
13.示例:何易于为茶民和小吏着想,“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讲仁德,有仁心,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体现;“命吏阁诏”“即自焚之”,为了百姓抗诏,为了百姓和小吏焚诏,不惧权势,是“威武不能屈”的体现。张骞被俘虏,但是“骞持汉节不失”,没有屈从于匈奴人,体现了张骞“威武不能屈”;“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张骞在匈奴家庭美满,但是张骞不图一时享乐心中仍存家国大义,最后回到故国,体现了张骞“富贵不能淫”。(共4分。文中观点2分;结合材料内容2分)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4.示例:螳螂 绰号:刽子手 理由:螳螂嗜肉成性,专门吃活食,连自己的伴侣也要吃掉。(共2分。绰号1分;理由1分)
15.示例:【乙】文段出自《昆虫记》。理由:运用拟人手法,行文活泼,语言诙谐,符合《昆虫记》的写法;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蟋蟀的喜爱,透露着《昆虫记》特有的对生命尊重的人文情怀。(共3分。判断1分;理由2分。意对即可)
四、现代文阅读(共17分)
(一)(共8分)
16.(1)③④①②(2分)
(2)D(1分)
17.(1)乙图 理由: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共2分。判断1分;理由1分)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1分)
(3)示例:选a。苏州园林讲究假山的堆叠,常以假山配合竹子花木,营造真山环绕之感,因而让人在游园时感叹置身万山之中。选b。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池沼多引活水,中有游鱼;石岸“高低屈曲任其自然”;树木高低错落,保持原始形态。因而让人感叹身处野外,幽深寂静。选c。苏州园林讲究山水配合,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近处的水与稍远处的山配合在一起,形成令人欣赏的图画,因而让人感叹山水相衬、远近相宜之妙。(2分。意对即可)
(二)(共9分)
18.①懂得文学欣赏、体会汉语之美 ②夸奖“我”作文写得好③激励“我”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共3分。每空1分。意对即可)
19.①爱护(心疼)②感动(不安)(共2分。每空1分。意对即可)
20.示例:【甲】句“大步流星”“丢”等词,写出了先生上课时的胸有成竹,体现出先生自信洒脱的形象特点。(共2分。形象特点1分;分析过程1分。可任选角度)
21.示例:文章的题目是“先生的课堂”。在课堂上,先生传授我知识,激起了“我”对文学浓厚的兴趣;在生活中,先生对“我”的全力帮助,对“我”父母的问候关心,以及先生面对困苦的坚强,如同课堂一样,为“我”指明人生道路,教会“我”怎样做人。(2分。每点1分)
五、作文(共40分)
22.评分标准:共40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运用,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运用,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古诗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共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