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白城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第二次测查)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白城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第二次测查)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简答题,作图与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白城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第二次测查)
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12分)
1.(2分)2022年5月10日,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大会开始时,全体起立,高唱国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唱出的国歌声是由嘴唇的振动产生的
B.“高唱国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国歌伴奏音乐是通过空气传入参会人员耳朵的
D.参会人员听到“全体起立”的指令都站起来,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2.(2分)小明去考场参加考试,以50km/h的速度步行到达公交站点,坐上公交车,以小明为参照物公交车运动了起来。进入考场,他通过大脑的机械运动进行周密的思考。做完选择题,他用长为15cm的铅笔认真填涂答题卡。文中有关描述符合物理事实的是( )
A.步行速度为50km/h
B.以小明为参照物公交车运动起来
C.大脑进行思考是机械运动
D.铅笔的长为15cm
3.(2分)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晴朗的夜晚,我们会看到闪烁的星星
B.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C.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D.树荫下地面上大大小小的圆形光斑
4.(2分)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如图甲,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如图乙,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如图丙,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如图丁,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5.(2分)关于光的知识及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色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B.红外线可以消毒杀菌
C.利用手机的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成像变大
D.为了使观众在屏幕上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倒插在架上
6.(2分)小梅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 )
A.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应该将蜡烛B也点燃
B.实验过程中应该使用较厚玻璃板
C.为了观察到A的像,人眼应该在玻璃板后,与B同侧
D.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总不能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二、填空题(18分)
7.(3分)物理常识填空:
雨后的彩虹是 现象;月亮 (是、不是)光源;近视眼镜是 镜。
8.(3分)小晶同学感冒去医院。在医院里看到告示牌上写道:诊疗区,不许大声喧哗。这是在 减弱噪声。护士匆忙中把前一位体温38.1℃患者使用过的体温计没有向下甩,直接给体温为37.5℃小晶测量体温,则体温计显示小晶的体温为 。生活中常用的测温枪,能快速测出体温,它是利用 线的热作用强来工作的。
9.(2分)炎热的夏天把湿衣服挂到窗外,经风一吹很快就干了;在冬天把湿衣服挂在室内干得很慢。决定衣服干得快慢的主要因素是: 和 。
10.(3分)湖边游玩的小明,看见水中有一条小鱼,这是光从 (选填:空气射入水、水射入空气)形成的虚像。要想捞起小鱼,要对准看到的 (选填:鱼、鱼的下方、鱼的上方)。水中钟楼上钟面的倒影如图,则此时的时间应该是 。
11.(2分)如图,一束激光斜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现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则水槽底部光斑移到O点的 (选填“左”或“右”)侧;再顺时针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与水面夹角变大,则会看到水槽底部光斑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12.(2分)从侧面观察圆形鱼缸中的金鱼比实际的金鱼大,这是因为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 镜,看到的金鱼是放大的 像。(选填“实”或“虚”)
13.(3分)小军利用甲图做“测平均速度”实验。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做是为了 。小川同学用乙图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利用此图的成像规律可制成 (照相机/投影仪);将图中蜡烛和光屏对调后,光屏上 (能/不能)成清晰的像。
三、计算题(10分)
14.(5分)云南高速路网全面推行区间测速以来,车辆超速行驶得到了一定遏制。如图所示,一辆小汽车进入测速路段后,测速设备测得小汽车在通过9.45km的测速区间用时270s,其平均速度为多少km/h?根据该路段限速100km/h的规定,该车驾驶员是否受到了相应处罚?
15.(5分)如果要从成都到西安,可以坐动车,列车时刻表如表:也可以乘飞机,双流机场到西安咸阳机场的航线距离是640公里。求: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时间
里程
成都东站
始发站
09:00
0分
0km
西安北站
12:30
终点站
3小时
660km
(1)从成都东站到西安北站,动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民航飞机的平均飞行速度为800千米/小时,从双流机场到咸阳机场需要多久?
四、简答题(6分)
16.(2分)一块金属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如果马上用干毛巾擦,能擦干吗?为什么。
17.(2分)课堂上,窗外很强的阳光射向黑板,有时候黑板会反光“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使这些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粉笔字。请解释这个现象。
18.(2分)为了提高防火意识,消防部门当众演示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实验。将装有水的透明塑料袋挂在树枝上,让阳光透过塑料袋照射到地面干草上,干草上聚光点的温度迅速上升,一会儿后,干草被点燃了。请你用光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五、作图与实验(24分)
19.(2分)请在图中,作出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时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20.(2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21.(2分)如图所示,请根据已知光线将光路图补充完整。
22.(2分)在探究影响声音的音调的实验中,小强选择了以下两组物体进行探究:
①粗细不同的两根橡皮筋;②一把钢尺。
则粗的一根的音调比细的那根要 ;钢尺短时比长时的音调要 ;若用力拨动橡皮筋比不太用力拨动同一根橡皮筋的 。
23.(4分)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竖直立
在平面镜上,纸板能绕CN轴翻转,上面安装一支激光笔。
(1)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研究,采取的操作是 。
A.向纸板喷烟
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C.使光束紧贴纸板射到O点
(2)在上述操作的基础上,移动激光笔,使光垂直入射到镜面上O点,此时的入射角为 。
(3)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多次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其目的是 。
(4)以ON为轴旋转纸板B,观察纸板B上能否出现反射光,这样操作是为了 。
24.(3分)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第8min时,冰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当试管里的冰块完全熔化后,小组同学继续对烧杯加热,当烧杯里的水沸腾时,试管里的水 (填“能”或“不能”)沸腾。
(3)图丙是给烧杯里的水,其水温随时间的变化图像,通过图像乙和丙可知,冰熔化过程中和水沸腾过程中的共同特点是 。
25.(3分)如图所示,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支完全相同蜡烛A和B,分别竖放在玻璃板前后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当蜡烛B移到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完全重合时,蜡烛B好像也被点燃了。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观察者直接对屏观察,看不到蜡烛A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
26.(6分)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
(1)如图1所示,光屏上是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实验时要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然后点燃蜡烛,调节三者的高度,使烛焰的、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小明在调节时出现了如图2所示的情况,他可以适当地 (选填“向上”或“向下”)调整凸透镜的高度。
(2)现将一物体放在距透镜25cm处,所成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这时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移动适当的距离。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2分)
1.(2分)2022年5月10日,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大会开始时,全体起立,高唱国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唱出的国歌声是由嘴唇的振动产生的
B.“高唱国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国歌伴奏音乐是通过空气传入参会人员耳朵的
D.参会人员听到“全体起立”的指令都站起来,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分析】(1)声音是由声源振动产生的;
(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A、唱出的国歌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高唱国歌”中的“高”是指响度大,故B错误;
C、国歌伴奏音乐是通过空气传入参会人员耳朵的,故C正确;
D、参会人员听到“全体起立”的指令都站起来,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声音的产生、音调与响度、声音的传播以及声音的利用的理解,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2.(2分)小明去考场参加考试,以50km/h的速度步行到达公交站点,坐上公交车,以小明为参照物公交车运动了起来。进入考场,他通过大脑的机械运动进行周密的思考。做完选择题,他用长为15cm的铅笔认真填涂答题卡。文中有关描述符合物理事实的是( )
A.步行速度为50km/h
B.以小明为参照物公交车运动起来
C.大脑进行思考是机械运动
D.铅笔的长为15cm
【分析】(1)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
(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3)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解答】解:A、人的步行速度约1m/s=3.6km/h,故A错误;
B、小明坐上公交车后,公交车相对于小明位置不再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B错误;
C、大脑进行思考没有发生位置的不变,不属于机械运动,故C错误;
D、铅笔的长为15cm,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和长度的估测,机械运动的概念、运动与静止的描述,是综合性的题目,但难度不大。
3.(2分)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晴朗的夜晚,我们会看到闪烁的星星
B.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C.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D.树荫下地面上大大小小的圆形光斑
【分析】逐项分析各情景利用的光学知识进行作答。
【解答】解:A、晴朗的夜晚,我们会看到闪烁的星星是星星的虚像,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
B、树木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放大镜把文字放大,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
D、树荫下地面上大大小小的圆形光斑,属于小孔成像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属于基础知识。
4.(2分)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如图甲,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如图乙,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如图丙,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如图丁,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分析】通过分析物态变化来判断四个选项。
【解答】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晶,凝华过程需要放热,故A错误;
BC、雾和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液化过程需要放热,故B错误,C正确;
D、物体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冰是水凝固形成的,凝固过程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六种物态变化的辨析,有一定难度。
5.(2分)关于光的知识及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色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B.红外线可以消毒杀菌
C.利用手机的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成像变大
D.为了使观众在屏幕上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倒插在架上
【分析】(1)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2)红外线最显著的作用是热作用,所以可利用红外线来加热物体,烘干油漆和谷物,进行医疗等;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4)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答】解:
A、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A错误;
B、红外线可以用来测量体温,但不能用来杀菌消毒,故B错误;
C、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使用自拍杆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故C错误;
D、幻灯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倒着放,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光的三原色、红外线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6.(2分)小梅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 )
A.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应该将蜡烛B也点燃
B.实验过程中应该使用较厚玻璃板
C.为了观察到A的像,人眼应该在玻璃板后,与B同侧
D.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总不能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分析】(1)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
(2)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物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根据平面镜所成的是像是虚像的特点,应在物体一侧观察;
(4)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蜡烛B和蜡烛A的像不能完全重合。
【解答】解:A、实验中若将另一侧的蜡烛点燃,结果使得玻璃后面太亮,玻璃板前后对比不明显,后面蜡烛A的像不容易观察,效果不明显,故A错误;
B、因为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选薄的玻璃板两个像的距离近,几乎重合不影响实验,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故B错误;
C、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故C错误;
D、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
二、填空题(18分)
7.(3分)物理常识填空:
雨后的彩虹是 折射 现象;月亮 不是 (是、不是)光源;近视眼镜是 凹透 镜。
【分析】(1)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海市蜃楼、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2)光源是指能自行发光的物体;
(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
月亮不能自行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即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来矫正近视的。
故答案为:折射;不是;凹透。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光源、近视眼的矫正等难度不大。
8.(3分)小晶同学感冒去医院。在医院里看到告示牌上写道:诊疗区,不许大声喧哗。这是在 声源处 减弱噪声。护士匆忙中把前一位体温38.1℃患者使用过的体温计没有向下甩,直接给体温为37.5℃小晶测量体温,则体温计显示小晶的体温为 38.1℃ 。生活中常用的测温枪,能快速测出体温,它是利用 红外 线的热作用强来工作的。
【分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体温计在使用前需要用力甩几下,让玻璃管中的水银退回到玻璃泡中;体温计由于缩口的存在,导致水银柱只升不降;如果使用前不用力甩几下,则体温计只能测量不低于上一次的温度。
(3)红外线的热作用强,常用于测温枪、遥控器、热成像仪等。
【解答】解:(1)诊疗区,不许大声喧哗。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体温计使用前如果不用力甩几下,则体温计只能测量不低于上一次的温度,由于该体温计上一次测量数据是38.1℃,在给体温为37.5℃小晶测量体温时由于没有把体温计向下甩,体温计的水银柱不会下降,故体温计显示小晶的体温为38.1℃。
(3)红外线的热作用强,常用于测温枪、遥控器、热成像仪等。
故答案为:声源处;38.1℃;红外。
【点评】本题考查防治噪声的途径、体温计的使用和读数、红外线的应用等内容,属于基础题。
9.(2分)炎热的夏天把湿衣服挂到窗外,经风一吹很快就干了;在冬天把湿衣服挂在室内干得很慢。决定衣服干得快慢的主要因素是: 液体的温度 和 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 。
【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利用上述知识分析即可解决。
【解答】解:炎热的夏天把湿衣服挂到窗外,经风一吹很快就干了,说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就越快;在冬天把湿衣服挂在室内干得很慢,说明温度越低,蒸发越慢,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故答案为: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
【点评】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0.(3分)湖边游玩的小明,看见水中有一条小鱼,这是光从 水射入空气 (选填:空气射入水、水射入空气)形成的虚像。要想捞起小鱼,要对准看到的 鱼的下方 (选填:鱼、鱼的下方、鱼的上方)。水中钟楼上钟面的倒影如图,则此时的时间应该是 10点10分 。
【分析】(1)光的折射规律是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并且光路是可逆的,当我们用眼睛看水中物体时,物体所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才看清物体;由于光的折射,会使水中的物体看起来变浅;
(2)水中的倒影是在水中的像,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答】解:(1)水中的“鱼”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的高度比实际鱼的位置要高,因此要想捞起小鱼,要对准看到的鱼的下方;
(2)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此时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图中表盘数字的顺序与实际表盘的数字顺序正好上下相反,实际时间是10点10分。
故答案为:水射入空气;鱼的下方;10点10分。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光的折射成像和平面镜成像,属于常考题。
11.(2分)如图,一束激光斜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现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则水槽底部光斑移到O点的 左 (选填“左”或“右”)侧;再顺时针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与水面夹角变大,则会看到水槽底部光斑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称为光的折射,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减小,折射角减小。
【解答】解:水槽内没有注水时,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O点;当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光线移动到O点左侧O′点;
再顺时针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与水面夹角变大,则入射角变小,折射角也会随着变小,所以会看到水槽底部光斑向左移动。
故答案为:左;左。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属于光学基础的考查,比较简单。
12.(2分)从侧面观察圆形鱼缸中的金鱼比实际的金鱼大,这是因为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 凸透 镜,看到的金鱼是放大的 虚 像。(选填“实”或“虚”)
【分析】圆形鱼缸内盛有水,水的中间比边缘厚,形成一个水凸透镜,金鱼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因为装有水的圆形鱼缸,中间比边缘厚,因此圆形鱼缸相当于凸透镜,当金鱼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就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凸透;虚。
【点评】生活中的圆形透明体在很多情况下可以看作是一个凸透镜:如圆形的露珠下能够看清楚树叶细小的叶脉;树林中装有水的透明饮料瓶等。
13.(3分)小军利用甲图做“测平均速度”实验。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做是为了 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小川同学用乙图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利用此图的成像规律可制成 照相机 (照相机/投影仪);将图中蜡烛和光屏对调后,光屏上 能 (能/不能)成清晰的像。
【分析】(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斜面坡度越小,小车运动速度越慢,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凸透镜成像时,如果u>2f,成倒立缩小实像,利用这一规律人们制造了照相机。
【解答】解:利用甲图做“测平均速度”实验。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做是为了减缓小车的运动速度,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用乙图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图中蜡烛在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实像,利用此成像规律可制成照相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将图中蜡烛和光屏对调后,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照相机;能。
【点评】此题考查了“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属基础题目。
三、计算题(10分)
14.(5分)云南高速路网全面推行区间测速以来,车辆超速行驶得到了一定遏制。如图所示,一辆小汽车进入测速路段后,测速设备测得小汽车在通过9.45km的测速区间用时270s,其平均速度为多少km/h?根据该路段限速100km/h的规定,该车驾驶员是否受到了相应处罚?
【分析】根据速度公式得出该车的平均速度,与限速比较即可判断该车驾驶员是否受到了相应处罚。
【解答】解:小汽车行驶时间t=270s=h,
该车的平均速度为:
v===126km/h,
126km/h大于100km/h该车受到相应处罚。
答:其平均速度为126km/h,根据该路段限速100km/h的规定,该车驾驶员是受到了相应处罚。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的计算,属于基础题。
15.(5分)如果要从成都到西安,可以坐动车,列车时刻表如表:也可以乘飞机,双流机场到西安咸阳机场的航线距离是640公里。求: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时间
里程
成都东站
始发站
09:00
0分
0km
西安北站
12:30
终点站
3小时
660km
(1)从成都东站到西安北站,动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民航飞机的平均飞行速度为800千米/小时,从双流机场到咸阳机场需要多久?
【分析】(1)由列出时刻表可知动车从成都东站到西安北站行驶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动车的平均速度;
(2)知道飞机的速度和双流机场到西安咸阳机场的航线距离,利用速度公式求出从双流机场到咸阳机场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从成都东站到西安北站的路程为660km,时间为t=12:30﹣09:00=3h30min=3.5h,
则动车从成都东站到西安北站的平均速度v==≈188.57km/h。
(2)由v=可得,飞机从双流机场到咸阳机场飞行时间t′===0.8h。
答:(1)从成都东站到西安北站,动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88.57km/h;
(2)从双流机场到咸阳机场需要0.8h。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能从列出时刻表中找到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四、简答题(6分)
16.(2分)一块金属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如果马上用干毛巾擦,能擦干吗?为什么。
【分析】首先我们要分析出金属变湿的原因,然后再分析擦不干的原因。
【解答】答:由于从冰箱取出的金属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因遇冷发生液化,附着在金属的表面上,表面会变湿。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金属表面发生液化,所以不能马上擦干。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液化知识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液化的条件有没有发生变化。
17.(2分)课堂上,窗外很强的阳光射向黑板,有时候黑板会反光“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使这些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粉笔字。请解释这个现象。
【分析】光滑的表面会发生镜面反射,粗糙的表面发生漫反射。要搞清漫反射与镜面反射的区别,教室反光能“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说明光射在黑板的某处发生了镜面反射。
【解答】答:黑板使用时间长了表面会变得比较光滑,当外面强光照射到时会发生镜面反射,导致有些同学看不到上面的文字,会“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
【点评】解答此类题,应弄清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漫反射与镜面反射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平行光经物体表面反射后不再平行,从而使各个角度都能看到物体。
18.(2分)为了提高防火意识,消防部门当众演示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实验。将装有水的透明塑料袋挂在树枝上,让阳光透过塑料袋照射到地面干草上,干草上聚光点的温度迅速上升,一会儿后,干草被点燃了。请你用光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分析】装有水的透明塑料,中间厚而边缘薄,类似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解答】答:装有水的透明塑料袋挂在树枝上,塑料袋中的水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因此装有水的透明塑料袋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强烈的阳光聚焦到地面干草上,干草上聚光点的温度迅速上升,一会儿后,干草被点燃了。
【点评】此题联系实际考查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物理知识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同学们要注意思考、积累。
五、作图与实验(24分)
19.(2分)请在图中,作出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时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分析】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画出反射光线;
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
【解答】解: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画出反射光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折射定律内容以及折射定律内容的应用情况,是一道基础题。
20.(2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先作出端点A、B的像点,连接连接两个像点即为物体AB的像。
【解答】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点评】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要注意先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得到物体的像。
21.(2分)如图所示,请根据已知光线将光路图补充完整。
【分析】在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三条特殊光线)来作图。
【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点评】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2.(2分)在探究影响声音的音调的实验中,小强选择了以下两组物体进行探究:
①粗细不同的两根橡皮筋;②一把钢尺。
则粗的一根的音调比细的那根要 低 ;钢尺短时比长时的音调要 高 ;若用力拨动橡皮筋比不太用力拨动同一根橡皮筋的 响度大 。
【分析】粗细、长短等因素均影响发声体振动的快慢,相同材料,越细振动越快;越短振动越快。
用力不同发声体的振动幅度不同,用力越大,发声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即发声体的响度越大。
【解答】解:粗细不同的两个橡皮筋,在其它因素一定的条件下,橡皮筋越粗,振动越慢,故音调越低;
同一把刚尺,伸出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当用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橡皮筋时,用力越大,橡皮筋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低;高;响度大。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声音音调和响度的定义,结合声音的音调与频率关系,以及响度与振幅之间的关系去分析解答,利用实验进行验证。
23.(4分)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竖直立
在平面镜上,纸板能绕CN轴翻转,上面安装一支激光笔。
(1)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研究,采取的操作是 C 。
A.向纸板喷烟
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C.使光束紧贴纸板射到O点
(2)在上述操作的基础上,移动激光笔,使光垂直入射到镜面上O点,此时的入射角为 40° 。
(3)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多次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其目的是 寻找普遍规律 。
(4)以ON为轴旋转纸板B,观察纸板B上能否出现反射光,这样操作是为了 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
【分析】(1)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要使激光紧贴纸板面入射;
(2)根据入射角的定义判断入射角的大小;
(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测量对应的反射角,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4)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以ON为轴旋转纸板B,观察纸板B上能否出现反射光线。
【解答】解:(1)此实验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应该采取的操作是使激光紧贴纸板面入射,故选:C;
(2)由图知,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40°,则入射角为40°;
(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测量对应的反射角,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4)以ON为轴旋转纸板B,观察纸板B上能否出现反射光,这样做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故答案为:(1)C;(2)40;(3)寻找普遍规律;(4)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点评】此题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4.(3分)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第8min时,冰处于 固液共存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当试管里的冰块完全熔化后,小组同学继续对烧杯加热,当烧杯里的水沸腾时,试管里的水 不能 (填“能”或“不能”)沸腾。
(3)图丙是给烧杯里的水,其水温随时间的变化图像,通过图像乙和丙可知,冰熔化过程中和水沸腾过程中的共同特点是 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
【分析】(1)根据图像判断物质所处的状态;
(2)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持续吸热;
(3)熔化需要达到熔点,持续吸热,沸腾需要达到沸点,持续吸热。
【解答】解:(1)第8min时,冰处于熔化阶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2)烧杯内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故试管里的水不能沸腾;
(3)冰熔化过程中和水沸腾过程中的共同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1)固液共存;(2)不能;(3)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属于中等题。
25.(3分)如图所示,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支完全相同蜡烛A和B,分别竖放在玻璃板前后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当蜡烛B移到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完全重合时,蜡烛B好像也被点燃了。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观察者直接对屏观察,看不到蜡烛A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像 。
【分析】(1)玻璃板是透明的,既可以透过光,还可以反射光;
(2)实验时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利用了等效替代法;
(3)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解答】解:(1)用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选取两支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此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观察者直接对屏观察,看不到蜡烛A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虚像。
【点评】本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理解实验中选择透明玻璃板的原因及等效替代法的应用等知识,为光学中的重点实验。
26.(6分)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
(1)如图1所示,光屏上是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21.0 cm。实验时要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然后点燃蜡烛,调节三者的高度,使烛焰的、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小明在调节时出现了如图2所示的情况,他可以适当地 向下 (选填“向上”或“向下”)调整凸透镜的高度。
(2)现将一物体放在距透镜25cm处,所成像是 倒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 放大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这时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左 移动适当的距离。
【分析】(1)根据焦距的定义求出焦距的大小;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来判断;
(2)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解答】解:(1)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会聚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焦点,则焦距为:f=21.0cm;
实验中,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烛焰的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由图可知,像成在了光屏的上方,根据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可知,他可以适当地向下调整凸透镜的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上的中央;
(2)现将一物体放在距透镜25cm处,此时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这时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物距变大,像距变小,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适当的距离。
故答案为:(1)21.0;同一高度;向下;(2)倒立;放大;左。
【点评】通过凸透镜成像实验,考查了凸透镜焦距的求法、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等知识,是一道比较基础的实验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八年级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文件包含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简答题,作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简答题,作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