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展开1.(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倘若(tǎng) 和蔼(ài) 屋檐(yán) 呼朋引伴(yǐn)
B.憔悴(cuì) 一霎(shà) 流转(zhuǎn) 混为一谈(hùn)
C.朗润(lǎng) 盔甲(kuī) 粗犷(kuàng) 咄咄逼人(duō)
D.倜傥(tǎng) 抖擞(sǒu)捶打(chuí) 美不胜收(shèn)
2.(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轻捷 贮蓄 奥秘 人声顶沸
B.荫蔽 取诀 拼凑 翻来覆去
C.博学 娇媚 绅士 小心翼翼
D.恃弄 搓捻 啄食 油然而生
3.(2分)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我们要学会倾听,学会在行云流水间倾听优雅的旋律,学会在 (静谧 恬静 平静)幽然中倾听黑夜的飞翔。
(2)科技工作者进军前所未知的“无人区”,攀登 (门庭冷落 人烟稀少 人迹罕至)的“高寒带”,不是因为有奇计妙招,而是因为有“更上一层楼”的韧劲,有“独钓寒江雪”的毅力。
4.(6分)经典诗文默写。
(1)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3)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7)子曰:“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子罕》)
(9) ,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朱自清《春》)
(10) ,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3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在中国古代,姓、氏、名、号是不同的四个概念。②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称号;氏是由姓衍生出来的分支;名是某人在社会上使用的特称或符号;号则是某人的别称。③此外,古人还有取“字”一说,“字”与名互为表里,往往是名的解释或补充。④_____,但古人却将名、字分开,有的人还有号。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代表”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第②句中加点的“代表”是 词。
(3)请在第④句中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段的意思完整连贯。
6.(2分)下列对《朝花夕拾》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是鲁迅撰写的十篇回忆性散文的合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五猖会》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B.《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C.《朝花夕拾》中,记述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起初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藤野先生。
D.《朝花夕拾》中,《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7分)朋友是宝贵的社会财富,友情是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请你参加以“看秋天美景,遇人生朋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活动一:诗情画意】请将此次活动主题中的“朋”字按照笔画顺序,规范、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活动二:出口成章】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段精彩的开场白。
【活动三:足智多谋】班级准备以“我的朋友遍天下”为主题出一期专刊,请仿照栏目一,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
栏目一:友谊地久天长
栏目二:
栏目三:
【活动四:有感而发】朋友之间深刻的友谊会让人记住一辈子,小韵在活动结束时有感而发,写了下面一段话,请你仿照画线部分,再写一句。
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连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 , , 。
三、阅读(46分)
8.(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伴随着中国近些年经济势头的上扬,影视产业开始抬头,影视剧数量可人,但质量着实有待深究。中国内地影视作品存在跟风严重、优质改编作品匮乏等现实问题。《西游记》是最为大众所熟知的文学IP,中国内地关于西游记系列的改编作品数量众多,而更多的文学IP二度创作采用的是翻拍,内容情节无新意,缺乏影视主创人员二度创作的思考和主观认知的再表达。
(节选自《视听》,有删改)
【材料二】现如今,整个文化产业,如影视行业、出版行业等都在炒作IP的概念,很多人理解为是所有成名文创作品的统称。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所谓IP都能够被称之为IP。它是文化积累到一定量级后所输出的精华,具备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属于自己的生命力,它就是“知识财产”。IP,放在目前的语境中,更多的是指适合二次或多次改编开发的影视文学、游戏动漫等。
IP的强大之处在于,一旦接触到对其世界观、价值观相近的受众群体便会迅速凝聚、发展成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会不断进步、发展和传承的。在过去,强大的IP更多地存在于书本、电影中,是一个半开放的群体。互联网这一平台的出现,便能够迅速将不同的文化整合在一起,组成一个IP的大综合体平台。
(节选自《简书》)
【材料三】在学界看来,相比“食品安全”的话题,对名著经典的解读同样应做到“知识安全”的把关。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竺洪波以网上热帖“为什么孙悟空在八卦炉中烧不死,为何是火眼金睛”为例谈到,文中给出的解释令人匪夷所思——“古时候炼丹炉大多是烧炭的,太上老君的炭炉火焰温度是一千二百摄氏度左右,孙悟空是从东海边石头里蹦出来的一只石猴,石头的主要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这是一种耐高温的非金属氧化物,而二氧化硅熔点高达一千六百摄氏度,当然就烧不化了。”在他看来,此说法更接近于搞笑,没有参照原著的背景与逻辑,容易误导青少年读者。此外,网上有人说菩提祖师之所以禁止孙悟空认他为师父,是因为孙悟空原是他的私生子,应该叫爹,不愿听他叫师父……
“这些或猎奇或庸俗的观点,多取自人物的只言片语、过度阐释,是对《西游记》的恣意曲解。”竺洪波说,一旦经典成为无底线戏仿、颠覆、嘲讽的对象,空有“段子手”式表演,反而大大浪费了母本题材,开掘的深度与角度有待进一步探讨。
(节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中国的影视产业发展迅速,但作品质量并没有得到保障。
B.IP一旦发展成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能够不断地发展和传承的。
C.一旦经典成为无底线戏仿、颠覆、嘲讽的对象,名著解读的“知识安全”就会得不到保护。
D.名著改编需要迎合读者、迎合市场,这样才会有效益和美誉。
(2)请结合【材料二】概括“IP”的真正概念。
(3)请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析【材料一】中“影视剧数量可人,但质量着实有待深究”的原因。
(4)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才能实现“文化产业振兴”和“知识安全”的并举。
9.(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童年的钟声
厉彦霖
①童年,是人生乐章中最动听的音符,生命画卷中最美丽的风景。童年那悠扬的钟声,一缕缕铭刻在灵魂深处和生命履历中……
②我们村的学校在村北边,后边就是一片树林,密密匝匝地长满榆树、萍柳,杨树和各种灌木。春天,清晨的空气格外清爽,树林里异常幽静、舒适。树叶正由鹅黄变碧绿,阳光透过那稀稀疏疏的树叶,在地上映出凌乱的光斑。林中的鸟儿活跃起来,“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清风摇动满树的绿叶在鼓掌。流水潺潺,鸟啼声清脆悦耳,一只只蝴蝶在灌木丛中盘旋嬉闹、比翼齐飞,一群蜻蜓好像飞机特技表演队,在空中滑翔俯冲。活泼机灵的小鸟,在刚换上春装的大树上蹦来跳去,比赛似地歌唱。林中蜿蜒幽静的小路,时而响起学生的脚步声和读书声。鸟儿们顿时像遵守纪律的孩子,鸦雀无声。孩子们摇头晃脑,抑扬顿挫,诵读得如痴如醉。那清脆的读书声,童稚的歌声,爽朗的鸟鸣声,潺潺的溪水声,合奏出优美和谐的天籁之声。那天人合一的仙境,如梦幻一般,让人陶醉。
③当年村里小学的设施非常简陋,用不起木制的课桌,就用土坯垒上几排土台子,凳子也是从各家捎来的,可大家读书、学习十分卖力。同学们半闭着眼,摇头晃脑地朗读课文。墙南角竖着一根又粗又高的竹竿当旗杆。每当重要的节日,都要升五星红旗,同学们穿着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衣服,在五星红旗下庄重地行注目礼,顿感一股暖流在胸中流动。清风下轻轻地摆动着的红旗,是那么鲜艳动人。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钟声了。起初是铁铸的钟,后来换成一截炮弹壳,用一根粗钢筋勾着挂在树上,敲起来“铛铛”响,声音清脆还有余音。清晨,孩子们听见钟声立刻背起书包跑出家门,追逐着,嬉闹着,笑声一路铺撒到校园。学校没有体育设施,孩子们自力更生,玩弹玻璃球、打梭、打陀螺、跳高、跳绳……同样玩得兴奋、痛快!
④那时村里和学校都没钱,学校就组织“勤工俭学”。春天,让我们排着队去山冈沟底去捋刺槐树叶;秋天去田野翻地捡地瓜、花生。更有趣的是去山上挖山蝎子和土鳖。那时山上蝎子多。搬开大的石头块,就会发现有蝎子高扬尾刺与你对视,或直往石缝里钻,我们就迅速用筷子夹起来,放进准备好的玻璃瓶中。一只两分钱,抓上半天能卖几毛钱,高兴地一蹦老高。
⑤刚从童年的学校毕业,人生的学校就在岁月急促的钟声中开学啦……
⑥中年,青年人都已远离了童年,少了那份纯真,多了几分责任。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在现实生活的磨练中变得更加成熟与智慧,童年时期的童心、童趣却越来越淡,儿时那些最简单的辨别是非、美丑的标准也逐渐变得模糊。当我们不遗余力地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时候,会突然顿悟: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那份纯真和简单,原来是最稀缺、最珍贵的东西。
⑦童年是一盘永恒的录像带,是一幅永不褪色的风景画。既是人生的独版,又是绝版。如果人生能重复,谁都渴望再经历一次纯粹金色的童年。童年那余音袅袅的钟声,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如今依然回荡在耳畔和心田。
(1)本文第③段讲述了哪些童年趣事?请简要概括。
(2)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清晨,孩子们听见钟声立刻背起书包跑出家门,追逐着,嬉闹着,笑声一路铺撒到校园。
(3)请结合语境,谈谈你对文章第⑥段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4)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本文以“童年的钟声”为题目的好处。
(5)文章第②段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二段在写景手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有人认为本段与主题关联不大,应该删除,请谈谈你的看法。
10.(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门外戏
③尊君在不
④元方入门不顾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了陈太丘和友人的一段对话。
B.友人从“怒”到“惭”,反映出其心理变化过程。
C.本文充分说明了“信”和“礼”的重要性。
D.本文除了运用对话描写外,还运用了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概括元方和友人的性格特点。
11.(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诗人在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特的,请你将这五个地名写出来,并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2)诗人在诗歌中展现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四、作文(50分)
12.(50分)按要求写作文。
请以“讲台上的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不限;
②600字左右;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等相关信息。
2021-202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和运用(17分)
1.(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倘若(tǎng) 和蔼(ài) 屋檐(yán) 呼朋引伴(yǐn)
B.憔悴(cuì) 一霎(shà) 流转(zhuǎn) 混为一谈(hùn)
C.朗润(lǎng) 盔甲(kuī) 粗犷(kuàng) 咄咄逼人(duō)
D.倜傥(tǎng) 抖擞(sǒu)捶打(chuí) 美不胜收(shèn)
【解答】A.有误,“和蔼”的“蔼”应读作“ǎi”。
B.正确。
C.有误,“粗犷”的“犷”应读作“guǎng”。
D.有误,“美不胜收”的“胜”应读作“shèng”。
故选:B。
2.(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轻捷 贮蓄 奥秘 人声顶沸
B.荫蔽 取诀 拼凑 翻来覆去
C.博学 娇媚 绅士 小心翼翼
D.恃弄 搓捻 啄食 油然而生
【解答】A.有误,“人声顶沸”的“顶”应为“鼎”;
B.有误,“取诀”的“诀”应写作“决”;
C.正确;
D.有误,“恃弄”的“恃”应写作“侍”。
故选:C。
3.(2分)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我们要学会倾听,学会在行云流水间倾听优雅的旋律,学会在 静谧 (静谧 恬静 平静)幽然中倾听黑夜的飞翔。
(2)科技工作者进军前所未知的“无人区”,攀登 人迹罕至 (门庭冷落 人烟稀少 人迹罕至)的“高寒带”,不是因为有奇计妙招,而是因为有“更上一层楼”的韧劲,有“独钓寒江雪”的毅力。
【解答】(1)“静谧”意思是意思是安静。形容静寂无声或恬静的模样;“恬静”意思是指恬淡、安静,形容为人闲适,安静。解释恬淡安静;“平静”安宁,没有外界的骚扰,没有动荡;心情平和安静。根据“幽然中倾听黑夜的飞翔”是形容环境的安静,故用“静谧”恰当。
(2)“门庭冷落”意思是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人烟稀少”意为人家、住户非常少;人均居住面积较大;形容地方无人居住,十分荒凉,可表达悲凉的心境;“人迹罕至”意思是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本句是说科技工作者进军前所未知的“无人区”。故用“人迹罕至”恰当。
答案:
(1)静谧
(2)人迹罕至
4.(6分)经典诗文默写。
(1)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3)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7)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9) 春天像小姑娘 ,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朱自清《春》)
(10)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 ,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解答】(1)秋风萧瑟 (重点字:萧瑟)
(2)归雁洛阳边
(3)岐王宅里寻常见(重点字:岐)
(4)随君直到夜郎西(重点字:郎)
(5)遥怜故园菊
(6)一夜征人尽望乡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8)匹夫不可夺志也
(9)春天像小姑娘
(10)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
5.(3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在中国古代,姓、氏、名、号是不同的四个概念。②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称号;氏是由姓衍生出来的分支;名是某人在社会上使用的特称或符号;号则是某人的别称。③此外,古人还有取“字”一说,“字”与名互为表里,往往是名的解释或补充。④_____,但古人却将名、字分开,有的人还有号。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代表”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第②句中加点的“代表”是 动词 词。
(3)请在第④句中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段的意思完整连贯。
【解答】答案:
(1)在中国古代,姓、氏、名、号是四个不同的概念。
(2)动
(3)示例:今天我们讲的名字通常仅指姓和名连在一起的“人名”
6.(2分)下列对《朝花夕拾》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是鲁迅撰写的十篇回忆性散文的合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五猖会》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B.《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C.《朝花夕拾》中,记述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起初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藤野先生。
D.《朝花夕拾》中,《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这位朋友是范爱农。
故选:C。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7分)朋友是宝贵的社会财富,友情是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请你参加以“看秋天美景,遇人生朋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活动一:诗情画意】请将此次活动主题中的“朋”字按照笔画顺序,规范、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活动二:出口成章】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段精彩的开场白。
【活动三:足智多谋】班级准备以“我的朋友遍天下”为主题出一期专刊,请仿照栏目一,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
栏目一:友谊地久天长
栏目二: 有友可走天下路
栏目三: 一声朋友你会懂
【活动四:有感而发】朋友之间深刻的友谊会让人记住一辈子,小韵在活动结束时有感而发,写了下面一段话,请你仿照画线部分,再写一句。
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连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 友谊如古琴 , 我们共同弹奏 , 谱写成一首首动听的乐曲 。
【解答】(1)
(2)亲爱的同学们,伯牙因有子期而作高山流水,李白因有汪伦而感桃花潭水,苏轼因有王安石悲而不见风骚,其为何?唯友情而已。今之众人,无不患无友面悲伤者也。我们每个人都想要有一个知心朋友,在自己悲伤时陪伴自己,在自己欢乐时一而喜悦。那么,就请大家讲一讲自己的交友故事,或者说出自己对于交友的一些想法吧!
(3)有友可走天下路 一声朋友你会懂
(4)示例一:友谊如古琴,我们共同弹奏,谱写成一首首动听的乐曲。
示例二: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缝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衫。
三、阅读(46分)
8.(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伴随着中国近些年经济势头的上扬,影视产业开始抬头,影视剧数量可人,但质量着实有待深究。中国内地影视作品存在跟风严重、优质改编作品匮乏等现实问题。《西游记》是最为大众所熟知的文学IP,中国内地关于西游记系列的改编作品数量众多,而更多的文学IP二度创作采用的是翻拍,内容情节无新意,缺乏影视主创人员二度创作的思考和主观认知的再表达。
(节选自《视听》,有删改)
【材料二】现如今,整个文化产业,如影视行业、出版行业等都在炒作IP的概念,很多人理解为是所有成名文创作品的统称。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所谓IP都能够被称之为IP。它是文化积累到一定量级后所输出的精华,具备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属于自己的生命力,它就是“知识财产”。IP,放在目前的语境中,更多的是指适合二次或多次改编开发的影视文学、游戏动漫等。
IP的强大之处在于,一旦接触到对其世界观、价值观相近的受众群体便会迅速凝聚、发展成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会不断进步、发展和传承的。在过去,强大的IP更多地存在于书本、电影中,是一个半开放的群体。互联网这一平台的出现,便能够迅速将不同的文化整合在一起,组成一个IP的大综合体平台。
(节选自《简书》)
【材料三】在学界看来,相比“食品安全”的话题,对名著经典的解读同样应做到“知识安全”的把关。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竺洪波以网上热帖“为什么孙悟空在八卦炉中烧不死,为何是火眼金睛”为例谈到,文中给出的解释令人匪夷所思——“古时候炼丹炉大多是烧炭的,太上老君的炭炉火焰温度是一千二百摄氏度左右,孙悟空是从东海边石头里蹦出来的一只石猴,石头的主要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这是一种耐高温的非金属氧化物,而二氧化硅熔点高达一千六百摄氏度,当然就烧不化了。”在他看来,此说法更接近于搞笑,没有参照原著的背景与逻辑,容易误导青少年读者。此外,网上有人说菩提祖师之所以禁止孙悟空认他为师父,是因为孙悟空原是他的私生子,应该叫爹,不愿听他叫师父……
“这些或猎奇或庸俗的观点,多取自人物的只言片语、过度阐释,是对《西游记》的恣意曲解。”竺洪波说,一旦经典成为无底线戏仿、颠覆、嘲讽的对象,空有“段子手”式表演,反而大大浪费了母本题材,开掘的深度与角度有待进一步探讨。
(节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近年来,中国的影视产业发展迅速,但作品质量并没有得到保障。
B.IP一旦发展成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能够不断地发展和传承的。
C.一旦经典成为无底线戏仿、颠覆、嘲讽的对象,名著解读的“知识安全”就会得不到保护。
D.名著改编需要迎合读者、迎合市场,这样才会有效益和美誉。
(2)请结合【材料二】概括“IP”的真正概念。
(3)请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析【材料一】中“影视剧数量可人,但质量着实有待深究”的原因。
(4)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才能实现“文化产业振兴”和“知识安全”的并举。
【解答】(1)解答此类题目,要研读内容,比较分析。
ABC.正确;
D.有误,根据“《西游记》是最为大众所熟知的文学IP,中国内地关于西游记系列的改编作品数量众多,而更多的文学IP二度创作采用的是翻拍,内容情节无新意,缺乏影视主创人员二度创作的思考和主观认知的再表达”可知,“名著改编需要迎合读者、迎合市场,这样才会有效益和美誉”与原文不符,表述有误。
故选:D。
(2)解答此类题目,要研读内容,分析概括。
根据“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所谓IP都能够被称之为IP。它是文化积累到一定量级后所输出的精华,具备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属于自己的生命力,它就是‘知识财产’”可知,所谓IP,其实就是“知识财产”,是文化积累到一定量级后所输出的精华,具备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属于自己的生命力。
(3)解答此类题目,要研读内容,分析概括。
根据“中国内地影视作品存在跟风严重、优质改编作品匮乏等现实问题。《西游记》是最为大众所熟知的文学IP,中国内地关于西游记系列的改编作品数量众多,而更多的文学IP二度创作采用的是翻拍,内容情节无新意,缺乏影视主创人员二度创作的思考和主观认知的再表达”可知,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大量适合二次或多次改编开发的文学IP被充分利用,极大地推动了影视产业的发展;一些作品内容情节没有新意,缺少主创人员二度创作的思考和主观认知的再表达,不具备生命力。根据“这些或猎奇或庸俗的观点,多取自人物的只言片语、过度阐释,是对《西游记》的恣意曲解”可知,很多文学IP二度创作一味猎奇或者过度解读,缺乏思想性和艺术性。
(4)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根据“而更多的文学IP二度创作采用的是翻拍,内容情节无新意,缺乏影视主创人员二度创作的思考和主观认知的再表达”可知,要发掘主创人员的创作才思,提高作品的内涵和质量。根据“在他看来,此说法更接近于搞笑,没有参照原著的背景与逻辑,容易误导青少年读者”可知,任何文学IP都需要对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进行新时代下的新解读。根据“一旦经典成为无底线戏仿、颠覆、嘲讽的对象,空有‘段子手’式表演,反而大大浪费了母本题材,开掘的深度与角度有待进一步探讨”可知,文艺创作要提升文化品位,不能“恶搞”经典作品。
答案:
(1)D
(2)所谓IP,其实就是“知识财产”,是文化积累到一定量级后所输出的精华,具备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属于自己的生命力。
(3)①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大量适合二次或多次改编开发的文学IP被充分利用,极大地推动了影视产业的发展。
②一些作品内容情节没有新意,缺少主创人员二度创作的思考和主观认知的再表达,不具备生命力。
③很多文学IP二度创作一味猎奇或者过度解读,缺乏思想性和艺术性。
(4)①要发掘主创人员的创作才思,提高作品的内涵和质量。
②任何文学IP都需要对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进行新时代下的新解读。
③文艺创作要提升文化品位,不能“恶搞”经典作品。
9.(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童年的钟声
厉彦霖
①童年,是人生乐章中最动听的音符,生命画卷中最美丽的风景。童年那悠扬的钟声,一缕缕铭刻在灵魂深处和生命履历中……
②我们村的学校在村北边,后边就是一片树林,密密匝匝地长满榆树、萍柳,杨树和各种灌木。春天,清晨的空气格外清爽,树林里异常幽静、舒适。树叶正由鹅黄变碧绿,阳光透过那稀稀疏疏的树叶,在地上映出凌乱的光斑。林中的鸟儿活跃起来,“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清风摇动满树的绿叶在鼓掌。流水潺潺,鸟啼声清脆悦耳,一只只蝴蝶在灌木丛中盘旋嬉闹、比翼齐飞,一群蜻蜓好像飞机特技表演队,在空中滑翔俯冲。活泼机灵的小鸟,在刚换上春装的大树上蹦来跳去,比赛似地歌唱。林中蜿蜒幽静的小路,时而响起学生的脚步声和读书声。鸟儿们顿时像遵守纪律的孩子,鸦雀无声。孩子们摇头晃脑,抑扬顿挫,诵读得如痴如醉。那清脆的读书声,童稚的歌声,爽朗的鸟鸣声,潺潺的溪水声,合奏出优美和谐的天籁之声。那天人合一的仙境,如梦幻一般,让人陶醉。
③当年村里小学的设施非常简陋,用不起木制的课桌,就用土坯垒上几排土台子,凳子也是从各家捎来的,可大家读书、学习十分卖力。同学们半闭着眼,摇头晃脑地朗读课文。墙南角竖着一根又粗又高的竹竿当旗杆。每当重要的节日,都要升五星红旗,同学们穿着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衣服,在五星红旗下庄重地行注目礼,顿感一股暖流在胸中流动。清风下轻轻地摆动着的红旗,是那么鲜艳动人。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钟声了。起初是铁铸的钟,后来换成一截炮弹壳,用一根粗钢筋勾着挂在树上,敲起来“铛铛”响,声音清脆还有余音。清晨,孩子们听见钟声立刻背起书包跑出家门,追逐着,嬉闹着,笑声一路铺撒到校园。学校没有体育设施,孩子们自力更生,玩弹玻璃球、打梭、打陀螺、跳高、跳绳……同样玩得兴奋、痛快!
④那时村里和学校都没钱,学校就组织“勤工俭学”。春天,让我们排着队去山冈沟底去捋刺槐树叶;秋天去田野翻地捡地瓜、花生。更有趣的是去山上挖山蝎子和土鳖。那时山上蝎子多。搬开大的石头块,就会发现有蝎子高扬尾刺与你对视,或直往石缝里钻,我们就迅速用筷子夹起来,放进准备好的玻璃瓶中。一只两分钱,抓上半天能卖几毛钱,高兴地一蹦老高。
⑤刚从童年的学校毕业,人生的学校就在岁月急促的钟声中开学啦……
⑥中年,青年人都已远离了童年,少了那份纯真,多了几分责任。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在现实生活的磨练中变得更加成熟与智慧,童年时期的童心、童趣却越来越淡,儿时那些最简单的辨别是非、美丑的标准也逐渐变得模糊。当我们不遗余力地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时候,会突然顿悟: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那份纯真和简单,原来是最稀缺、最珍贵的东西。
⑦童年是一盘永恒的录像带,是一幅永不褪色的风景画。既是人生的独版,又是绝版。如果人生能重复,谁都渴望再经历一次纯粹金色的童年。童年那余音袅袅的钟声,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如今依然回荡在耳畔和心田。
(1)本文第③段讲述了哪些童年趣事?请简要概括。
(2)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清晨,孩子们听见钟声立刻背起书包跑出家门,追逐着,嬉闹着,笑声一路铺撒到校园。
(3)请结合语境,谈谈你对文章第⑥段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4)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本文以“童年的钟声”为题目的好处。
(5)文章第②段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二段在写景手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有人认为本段与主题关联不大,应该删除,请谈谈你的看法。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联系“当年村里小学的设施非常简陋,用不起木制的课桌,就用土坯垒上几排土台子,凳子也是从各家捎来的,可大家读书、学习十分卖力。同学们半闭着眼,摇头晃脑地朗读课文”可概括为:虽然当年的小学设施简陋,但是同学们依然卖力学习;联系“墙南角竖着一根又粗又高的竹竿当旗杆。每当重要的节日,都要升五星红旗,同学们穿着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衣服,在五星红旗下庄重地行注目礼,顿感一股暖流在胸中流动。清风下轻轻地摆动着的红旗,是那么鲜艳动人”可概括为:在重要的节日里,同学们升国旗;联系“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钟声了。起初是铁铸的钟,后来换成一截炮弹壳,用一根粗钢筋勾着挂在树上,敲起来‘铛铛’响,声音清脆还有余音。清晨,孩子们听见钟声立刻背起书包跑出家门,追逐着,嬉闹着,笑声一路铺撒到校园”可概括为:学校的钟声带给同学们欢乐;联系“学校没有体育设施,孩子们自力更生,玩弹玻璃球、打梭、打陀螺、跳高、跳绳……同样玩得兴奋、痛快”可概括为:同学们的体育活动。
(2)本题考查词句理解赏析。联系“清晨,孩子们听见钟声立刻背起书包跑出家门,追逐着,嬉闹着,笑声一路铺撒到校园”可知“背起”“跑出”“追逐”“嬉闹”“铺撒”等一系列动作的描写,既表现了同学们的活泼好动,又写出了他们上学路上的欢乐;同时,“笑声一路铺撒”说明一路上笑声不断,表明了钟声给孩子们带去的美好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赏析。联系“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在现实生活的磨练中变得更加成熟与智慧,童年时期的童心、童趣却越来越淡,儿时那些最简单的辨别是非、美丑的标准也逐渐变得模糊”可知“当我们不遗余力地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时候,会突然顿悟: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那份纯真和简单,原来是最稀缺、最珍贵的东西”是说无限快乐、纯真而简单的童年生活,才是我们最应该追求的美好幸福生活;提醒人们不管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童年的简单和纯真;多一些童真、童趣,这样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4)本题考查文章题目。联系“童年那悠扬的钟声,一缕缕铭刻在灵魂深处和生命履历中……”“童年那余音袅袅的钟声,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如今依然回荡在耳畔和心田”可知“钟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通过“童年的钟声”来怀念自己的童年时代,是作者抒情的载体;引领全文,与文章结尾互相照应。
(5)本题考查开放探究。根据题目要求,联系所给材料和文章内容,组织合理的语言回答即可。相同之处:都调动了多种感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特征鲜明,情景交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特征,蕴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看法:不能删除。本段描写了村子春日早晨的美好景象,突出了作者美好的童年生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作者抒发对童年的怀念之情作铺垫。
答案:
(1)虽然当年的小学设施简陋,但是同学们依然卖力学习;在重要的节日里,同学们升国旗;学校的钟声带给同学们欢乐;同学们的体育活动。
(2)“背起”“跑出”“追逐”“嬉闹”“铺撒”等一系列动作的描写,既表现了同学们的活泼好动,又写出了他们上学路上的欢乐;同时,“笑声一路铺撒”说明一路上笑声不断,表明了钟声给孩子们带去的美好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无限快乐、纯真而简单的童年生活,才是我们最应该追求的美好幸福生活;提醒人们不管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童年的简单和纯真;多一些童真、童趣,这样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4)“钟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通过“童年的钟声”来怀念自己的童年时代,是作者抒情的载体;引领全文,与文章结尾互相照应。
(5)相同之处:都调动了多种感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特征鲜明,情景交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特征,蕴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看法:不能删除。本段描写了村子春日早晨的美好景象,突出了作者美好的童年生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作者抒发对童年的怀念之情作铺垫。
10.(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②门外戏 游戏,玩耍。
③尊君在不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④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了陈太丘和友人的一段对话。
B.友人从“怒”到“惭”,反映出其心理变化过程。
C.本文充分说明了“信”和“礼”的重要性。
D.本文除了运用对话描写外,还运用了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概括元方和友人的性格特点。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
①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
②句意:在门外玩耍。戏,游戏,玩耍。
③句意:你的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④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有误,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了陈太丘友人和元方的一段对话。
BCD.正确。
故选:A。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过中,过了正午。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舍,舍弃,抛弃。乃至,(友人)才到。乃,才。句意: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
②重点词:引,拉,要和元方握手。句意: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地分析。
结合“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句分析,元方聪明、勇敢、识礼、有节;友人无信、无礼,但能接受批评,及时反省。
答案:
(1)①约定。
②游戏,玩耍。
③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④回头看。
(2)A
(3)①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②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就去拉元方。
(4)元方:聪明、勇敢、识礼、有节;友人:无信、无礼,但能接受批评,及时反省。
11.(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诗人在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特的,请你将这五个地名写出来,并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2)诗人在诗歌中展现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所用手法的理解掌握。本诗最大的特点在于地名的巧妙嵌入,连用了五个地名,分别是峨眉、平羌、清溪、三峡和渝州,通篇形成一种美丽意境。本诗中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即,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所以说本诗主要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和诗人所抒发的感情。根据诗句内容,可以知道“平羌”是“青衣江”的意思。再围绕“影、江水、流”等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即可,完成时,可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本诗最大的特点在于地名的巧妙嵌入,连用了五个地名,分别是峨眉、平羌、清溪、三峡和渝州,通篇形成一种美丽意境。本诗中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所以说本诗主要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
(1)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好处: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巧妙。
(2)诗人展现了自己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乘船看到峨眉山头高悬的半轮秋月,映在江中,仿佛和水一起流动,陪伴着自己远行的景象;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参考译文: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
四、作文(50分)
12.(50分)按要求写作文。
请以“讲台上的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不限;
②600字左右;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等相关信息。
【解答】
讲台上的你
在语文老师接我们班之前,有消息说:此人是新来的年轻老师,性格外向,喜怒无常……我的心顿时凉了一截。不见其人,先闻其名。说真的,就是这消息,已经让我先畏惧她三分了。
“看,她来了!”有同学惊呼,我们向前看去,只见一位女教师从校长室走出来。她中等个儿,身体微胖,一张圆脸上架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走起路来急匆匆的,没有一点温文尔雅的教师风度。
第二天,她正式给我们上课,我们正襟危坐,认真地听她讲课。那天讲的课文是《天上的街市》,她简单地介绍郭沫若的情况后,做一个深呼吸,就背起《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来。听着她那抑扬顿挫的声音,有些同学抿嘴窃笑,我禁不住也咧开了嘴。而她似乎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中,仍深情地背诵着。这时一幅街市的画面在我们的脑海中徐徐展开了:远远的街灯,无数的星星,幸福生活着的牛郎、织女……刚才那些调皮的鬼脸、窃笑都消失了,教室里静悄悄的,只有那美妙的声音在教室中回荡着,大家都沉浸在这优美的意境中。
从此,同学们和这位老师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觉得以往枯燥的语文课也变得生动起来,不是那么让人厌烦了。连我这个一向不大喜欢语文的人,也对语文来了兴趣,先是喜欢上语文课,慢慢地,我喜欢起语文老师来了。
记得那是个炎热的下午,往日气氛十分活跃的教室里静得出奇,大家昏昏欲睡,朦胧中我的脑袋也渐渐垂向桌面。忽然,“啪”的一声,我一惊,睁眼看见老师正指着一个同学厉声斥道:“你们晓得我眼睛不好使,故意写了这小字来蒙我?”原来这节课讲的是《制台见洋人》,刚才老师的怒喝是模仿“制台”怒斥淮安知府的。大家不由得扑哧一笑,课堂气氛又活跃了起来,我也立刻精神起来,不再困倦。
课余时间,语文老师还组织我们举行各种活动,她花样频出:什么成语接龙、故事会、相声比赛、小品表演赛,还有诗歌、散文朗读比赛,文学名篇赏析……这些活动让我们如痴如醉。很快,我们班上就掀起了一股“文学热”,很多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出了优秀的作文,一些作文还在报纸上发表了。
一学期很快就过去了,我想,好多年后,我们还会想起她,想起那一堂堂生动的语文课,想起那教室里爆发出的阵阵笑声,想起这位富有个性的语文老师。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监测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pdf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监测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pdf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共10页。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检测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检测语文试卷,共8页。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6页,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