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安康市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安康市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遗传信息就像细胞生命活动的“蓝图”,真核细胞储存这张“蓝图”的主要结构是 ( )
A.细胞膜B.细胞质
C.细胞核D.细胞壁
【答案】C
【分析】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细胞核是贮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场所,在细胞的遗传、代谢、分化等各项生命活动中,起控制作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详解】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蓝图”,即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正常生理条件下,肌细胞外的O2浓度远高于细胞内,且O2进入肌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则O2进入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
A.主动运输B.胞吞
C.协助扩散D.自由扩散
【答案】D
【分析】自由扩散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协助。
【详解】正常生理条件下,肌细胞外的O2浓度远高于细胞内,表明氧气是顺浓度梯度进入肌细胞的,该过程不需要载体蛋白,故为自由扩散。
故选D。
3.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较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稻田定期排水,可避免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烂根
B.蔬菜大棚夜间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有机物积累
C.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抑制厌氧菌大量繁殖
D.勤松土适量施肥,有利于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
【答案】A
【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
【详解】A、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如果稻田中的氧气不足,水稻根部会因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酒精,从而使根系变黑、腐烂,A错误;
B、温室种植蔬菜,要提高产量,夜间应适当降低温度,因为夜间降低温度能减弱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B正确;
C、用透气纱布包扎伤口,可增加通气量,从而抑制厌氧菌的大量繁殖,C正确;
D、勤松土能够增加土壤的通气量,有利于植物的根系进行有氧呼吸,并能促进其吸收土壤中的矿质离子,D正确。
故选A。
4.下列有关真核细胞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复制的主要场所为细胞核
B.转录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
C.转录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催化
D.翻译所需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
【答案】A
【分析】1、DNA复制过程,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进行,需要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2、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 的过程。需要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R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3、翻译: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需要条件:模板(mRNA)、能量(ATP水解提供)、酶、原料(氨基酸)、tRNA。
【详解】A、真核生物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因此复制的主要场所为细胞核,A正确;
B、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B错误;
C、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催化,C错误;
D、翻译合成蛋白质,所需的原料是氨基酸,D错误。
故选A。
5.穿梭育种是近年来小麦育种采用的新模式。农业科学家将一个地区的小麦品种与国内、国际其他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交替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优良的小麦新品种。下列关于穿梭育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穿梭育种突破了不同小麦品种之间存在的地理隔离
B.培育出的小麦新品种与原品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C.自然选择方向不同使各地区的小麦基因库存在差异
D.穿梭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可适应两个地区的环境条件
【答案】B
【分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详解】A、穿梭育种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交替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优良的小麦新品种,故在育种过程中突破了不同小麦品种之间存在的地理隔离,A正确;
B、小麦新品种是通过原品种与其他地区品种杂交,选育出的,故培育出的小麦新品种与原品种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
C、各个地区的环境不同,导致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使各地区的小麦基因库存在差异,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反复交替穿梭种植、选择、鉴定”可知,穿梭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可适应两个地区的环境条件,D正确。
故选B。
6.校运动会上,小明同学参加1 000米比赛,其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活动以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B.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会使血浆pH发生明显变化
C.运动过程中大量流汗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明显下降
D.小明同学赛后出现抽搐可能是钙盐含最偏低引起的
【答案】D
【解析】1、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A、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A错误;
B、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细胞虽然产生较多的乳酸,但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故不会引起血浆pH 发生明显变化,B错误;
C、运动过程中大量流汗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C错误;
D、人体在长跑后,因流汗过多,造成较多钙随汗液分泌到体外,体内的钙含量降低,会发生抽搐现象,D正确。
故选D。
【点睛】
7.房水是眼球中的一种透明液体。房水中的蛋白质含量仅为血浆中的0.5%,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房水的主要作用是给角膜和晶状体等供应营养,并排出其代谢产物和维持眼内压。但如果房水过多,会导致人患青光眼,请推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房水可以与血浆进行双向物质交换
B.房水的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K+浓度
C.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很可能高于血浆
D.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
【答案】B
【分析】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详解】A、房水作用是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房水是虹膜、角膜和晶状体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属于组织液,可以与血浆进行双向物质交换,A正确;
B、房水的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Na+和Cl-浓度,B错误;
C、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的数目,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血浆中含量的0.5%,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便维持渗透压的平衡,C正确;
D、如果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D正确。
故选B。
8.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蛋白质含量较低,不含红细胞,但含有少量淋巴细胞。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正常脑脊液具有一定的压力,对维持颅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脑脊液中含有的缓冲物质使其pH保持相对稳定
B.脑脊液可以为脑部细胞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
C.脑脊液产生过多或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颅内压降低
D.细菌性脑膜炎会导致脑脊液中的淋巴细胞数目上升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以及稳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详解】A、脑脊液是细胞外液,其中含有的缓冲物质使其pH保持相对稳定,A正确;
B、脑脊液是脑部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可以为脑部细胞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B正确;
C、脑脊液产生过多或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颅内压升高,C错误;
D、细菌性脑膜炎会导致脑脊液中的淋巴细胞数目上升,D正确。
故选C。
【点睛】
9.伸肘动作中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如图是完成伸肘动作的反射弧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伸肘动作反射弧所涉及的神经元的细胞体都位于脊髓
B.当兴奋传到③处时,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C.该反射弧的效应器只是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伸肌
D.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受大脑皮层中相应高级中枢的控制
【答案】D
【分析】1、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
2、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1)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产生原因: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2)动作电位受到刺激后,细胞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原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3)兴奋部位与为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了局部电流。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
【详解】A、伸肘动作反射弧所涉及的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或神经节,A错误;
B、当兴奋传到③处时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的膜外电位是负电位,未兴奋部位的膜外电位是正电位,局部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B错误;
C、图中有4个神经元,效应器是伸肌运动神经元末梢和屈肌运动神经元末梢以及它们支配的相应肌肉,C错误;
D、图中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受大脑皮层中相应高级中枢的控制,D正确。
故选D。
10.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言语减少、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等。该病发病机制复杂,5-羟色胺(一种神经递质)分泌不足是引发抑郁症的原因之一。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语言、学习、记忆和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
B.良好人际关系和适量运动可以减少情绪波动
C.当情绪波动超出自己能够调节的程度时,应向专业人士咨询
D.加速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清除是治疗思路之一
【答案】D
【分析】人脑的高级功能: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详解】A、语言、学习、记忆和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正确;
B、良好人际关系和适量运动可以减少情绪波动,B正确;
C、当情绪波动超出自己能够调节的程度时,可能是生理或心理方面的疾病,应向专业人士咨询,C正确;
D、5-羟色胺(一种神经递质)分泌不足是引发抑郁症的原因之一,所以增加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量是治疗思路之一,D错误。
故选D。
11.我国科学家利用冷冻电镜技术发现河飩毒素可与神经元细胞膜上Na+通道蛋白结合,从而阻断Na+流入神经元。下列关于河飩毒素中毒病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盹毒素通过抑制细胞呼吸而阻断Na+内流
B.Na+通道持续开放将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静息状态
C.神经细胞兴奋性丧失,会出现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等
D.抑制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缓解河飩毒素中毒症状
【答案】C
【分析】由题分析可知: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Na+通道蛋白打开,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大量内流,产生兴奋,使电位发生改变,而河飩毒素可与神经元细胞膜上Na+通道蛋白结合,从而阻断Na+流入神经元,使电位一直维持静息电位。
【详解】A、Na+通过Na+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进入神经元,不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A错误;
B、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由于Na+的内流,因此Na+通道持续开放将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兴奋状态,B错误;
C、神经细胞兴奋性丧失,会导致很多反射活动无法完成,从而导致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等,C正确;
D、河飩毒素可与神经元细胞膜上Na+通道蛋白结合,由此阻断Na+通道致人中毒,所以促进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缓解河鲀毒素中毒症状,D错误;
故选C。
12.如表是某医院验血报告单的部分内容,下列分析叙述不合理的是( )
注:T3是三碘甲状原氨酸,T4是甲状腺激素,这两者是检测甲状腺功能的指标。A.甲患者T3、T4水平偏低而TSH水平高,可能是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患者
B.乙患者T3、T4水平偏高而TSH水平低,可能是甲亢患者
C.基于甲乙两位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分析,乙患者可能更畏寒
D.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垂体调节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
【答案】C
【分析】由图可知,甲患者体中T3和T4低于正常值,TSH高于正常值,即甲状腺激素水平低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乙患者体中T3和T4高于正常值,TSH低于正常值,即甲状腺激素水平高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低。
【详解】A、根据表格中激素含量可知,甲患者T3、T4水平偏低而TSH水平高,TSH能不断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可能是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患者,A正确;
B、乙患者T3、T4水平偏高而TSH水平低,甲状腺功能亢奋,可能是甲亢患者,B正确;
C、乙患者甲状腺激素功能活跃,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而甲患者甲状腺激素含量低,比乙患者更畏寒,C错误;
D、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垂体,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D正确。
故选C。
13.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都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利用葡萄糖
B.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C.胰岛素与脂肪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
D.肝脏的细胞膜上有肾上腺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受体
【答案】D
【分析】体内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详解】A、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都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进而使血糖上升,A错误;
B、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为(负)反馈调节,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高血糖素的分泌,B错误;
C、胰岛素与脂肪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而合成糖原的场所是肝脏细胞或肌肉细胞,C错误;
D、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过程在肝脏内完成,而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来实现对血糖升高的调节,因此肝脏的细胞膜上有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的受体,胰岛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因此肝脏也是胰岛素的靶器官,D正确。
故选D。
14.某同学热爱体育运动,在一节体育课中未饮水、但出了大量的汗,也暂时没有排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B.下丘脑的渴觉中枢兴奋性增强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少
【答案】C
【分析】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详解】ACD、某同学在一节体育课中未饮水、但出了大量的汗,说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水分增加,尿量减少,因此暂时没有排尿,AD错误,C正确;
B、渴觉中枢是在大脑皮层,不在下丘脑,B错误。
故选C。
15.某些工业废弃物、杀虫剂、除草剂等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与性激素分子结构类似的物质,这类物质称为环境激素,环境激素可能会对人和动物的内分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环境激素作用于生殖器官并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
B.环境激素可能会导致雄性动物的性腺萎缩
C.环境激素可能使男子的精子数量减少
D.环境激素的化学本质可能是脂质类物质
【答案】A
【分析】1.性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动物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分级调节影响性激素的分泌,性激素也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
2.某些工业废弃物、杀虫剂、除草剂等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与性激素分子结构类似的物质,这类物质称为环境激素,环境激素可能会导致动物的性腺萎缩,环境激素危害野生生物主要是造成生育力下降。
【详解】A、人和动物体内没有环境激素的相应酶,因此环境激素作用于生殖器官并发挥作用后不会被灭活,A错误;
B、 环境激素与性激素分子结构类似,可能是固醇类物质,含量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垂体的分泌,导致雄性动物的性腺萎缩,B正确;
C、环境激素可能会导致动物的性腺萎缩,男子的精子数量减少,C正确;
D、由于环境激素和性激素分子结构类似,所以环境激素分子的本质可能是脂质,D正确。
故选A。
16.如图表示机体由T1环境进入T2环境的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1
C.a~b是因为进入T2环境中散热量增加
D.T2环境中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均高于T1环境中的
【答案】B
【分析】1、人体体温调节:(1)机理:产热═散热;(2)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等;(3)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措施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2、寒冷环境下产热量和散热量均增加。
【详解】A、机体由温度为T1的环境进入温度为T2的环境时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所以T2
C、由图示可知,a~b是因为进入 T2 环境中散热量增加所致,C正确;
D、与T1相比,T3环境中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均高于T1环境中的产热量和散热量,D正确。
故选B。
17.下列关于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能感知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B.下丘脑能直接调控肾上腺髓质和胰岛细胞的分泌活动
C.下丘脑含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呼吸中枢等
D.下丘脑的活动情况能够影响人体青春期的生长和发育
【答案】C
【分析】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详解】A、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A正确;
B、下丘脑的传出神经能直接调控肾上腺髓质和胰岛细胞的分泌活动,B正确;
C、呼吸中枢位于脑干,C错误;
D、下丘脑可通过分级调节调控性腺产生性激素,性激素可维持生物第二性征,因此下丘脑的活动情况能够影响人体青春期的生长和发育,D正确。
故选C。
18.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D.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属于免疫细胞
【答案】C
【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由T细胞分泌)、溶菌酶等。
【详解】A、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共同构成免疫系统,A正确;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B正确;
C、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分泌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C错误;
D、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D正确;
故选C。
19.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机体会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细胞在抗原和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可以直接分泌抗体
B.患者的抗原一抗体复合物都在内环境中被溶菌酶水解
C.记忆T细胞可识别并密切接触链球菌导致其裂解死亡
D.患者出现蛋白尿会导致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压都降低
【答案】D
【分析】狭义的细胞免疫是指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即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分化、增殖、转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过程,进而使被感染的体细胞裂解。
【详解】A、B细胞在抗原和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分裂分化形成浆细胞才可以分泌抗体,A错误;
B、患者的抗原一抗体复合物被吞噬细胞吞噬后被水解,B错误;
C、记忆T细胞不能直接识别链球菌,且不能导致其裂解死亡,C错误;
D、患者出现蛋白尿会导致血浆中渗透压降低,水分进入组织液,从而导致组织液的渗透压也降低,D正确。
故选D。
20.隐球菌是单细胞真核生物,当隐球菌进入人体后会寄生在人体细胞内,进一步感染组织和器官而危及生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隐球菌侵入人体后,人体只能通过特异性免疫将其清除
B.隐球菌首次侵入人体后,可能会诱发机体产生过敏反应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以进入宿主细胞内消灭寄生的隐球菌
D.可以通过检测人体内抗隐球菌的抗体来诊断隐球菌感染
【答案】D
【分析】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人体有三道防线,保护自身免受外来病原体的侵袭。第一道防线是体表的屏障,第二道防线是体内的非特异性保护作用,第三道防线是免疫系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特异性免疫反应又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进行攻击时,这种情况称为过敏反应。
【详解】A、隐球菌侵入人体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还会起作用,A错误;
B、隐球菌是抗原,能够感染组织和器官而危及生命,过敏反应有个体差异,而抗原无个体差异,对所有人都会引起免疫应答,B错误;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以跟抗原结合,使其失去进一步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但不会进入宿主细胞内消灭寄生的隐球菌,C错误;
D、感染隐球菌会产生抗体,可以通过检测人体内抗隐球菌的抗体来诊断隐球菌感染,D正确。
故选D。
21.研究显示,S蛋白是新冠病毒识别宿主细胞受体的一种关键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ACE2蛋白表现出较强的结合能力。S蛋白全称为刺突糖蛋白,以三聚体形态存在,其中的部分氨基酸序列构成了“受体结合结构域(RBD)”,下列关于新冠病毒侵入细胞的推测,不可能的是( )
A.即使新冠病毒未侵染宿主细胞,ACE2蛋白仍会合成
B.部分新冠病毒突变株的RBD不变,S蛋白结构可能改变
C.宿主细胞内的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即可形成新的S蛋白
D.目前各国大多是针对S蛋白进行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究
【答案】C
【分析】新冠病毒外有来源于宿主细胞膜的包膜结构,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其遗传物质是RNA。新冠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可以进行R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详解】A、ACE2蛋白是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即使新冠病毒未侵染宿主细胞,ACE2蛋白仍会合成,A正确;
B、分析题意可知,S蛋白中的部分氨基酸序列构成了“受体结合结构域(RBD),故若部分新冠病毒突变株的RBD不变,S蛋白结构可能改变,B正确;
C、S蛋白是新冠病毒的关键蛋白,必须在病毒RNA指导下,在宿主细胞内合成,C错误;
D、分析题意可知,S蛋白是新冠病毒的抗原部分,故目前各国大多是针对S蛋白进行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究,D正确。
故选C。
22.兴趣小组将燕麦胚芽鞘的尖端分成甲、乙两组,按图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丙图所示),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a角)。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在去顶胚芽鞘中不存在极性运输
B.若将甲组置于黑暗中,则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为0°
C.乙组中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基本相同
D.丙图中形成a角是由于去顶胚芽鞘切段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答案】D
【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当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零时,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故起点应在原点。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作用增强,左侧生长速度加快,弯曲角度也越来越大;当生长素浓度超过某一值时,促进作用减弱,与先前相比生长速度减慢,弯曲角度也减小。
【详解】A、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存在极性运输,即从尖端运输到琼脂块,生长素在去顶胚芽鞘中依然存在极性运输,A错误;
B、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照,若将甲组置于黑暗中琼脂块中仍含有生长素,所引起的α角>0°,B错误;
C、乙组因云母片未完全阻隔胚芽鞘尖端,尖端产生的生长素能从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从尖端向下运输到琼脂块后,右侧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大于左侧,导致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不相同,C错误;
D、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导致去顶胚芽鞘切段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左侧生长速度快,故出现向右弯曲生长,D正确。
故选D。
23.某实验小组选择长势、大小基本相同的正常玉米和矮生玉米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赤霉素(GA)的作用效果,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脱落酸代替赤霉素可得到相同的结果
B.赤霉素对矮生玉米长高的促进作用更强
C.矮生玉米体内缺乏与赤霉素结合的受体
D.实验过程中对照组的玉米幼苗不会长高
【答案】B
【分析】由柱形图分析可知,滴加适量的GA均能促进玉米的增长,由此推测矮生玉米可能是因为自身合成GA的量不足,从而导致矮生的情况出现。
【详解】A、脱落酸抑制植物生长,赤霉素促进植物生长,因此用脱落酸代替赤霉素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A错误;
B、据图可知,赤霉素对矮生玉米长高的促进作用更强,B正确;
C、若矮生玉米体内缺乏与赤霉素结合的受体,则施加赤霉素后应该不能发挥作用,而图示滴加适量的GA促进了矮生玉米的生长,说明矮生玉米体内不缺乏与赤霉素结合的受体,C错误;
D、对照组的玉米自身也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激素,因此对照组的玉米幼苗也会长高,D错误。
故选B。
24.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对苗期的棉花喷洒适宜浓度的α-萘乙酸可解除顶端优势
B.对刚采摘的香蕉用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可促进其发育
C.对瓜果类植物用适宜浓度的膨大剂处理可促进果实生长
D.对欲播种的种子用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制剂浸泡可促进其萌发
【答案】C
【分析】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其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生长。乙烯的作用:促进果实成熟。
【详解】A、α-萘乙酸是生长素类似物,对苗期的棉花喷洒适宜浓度的α-萘乙酸可抑制侧芽生长,不能解除顶端优势,A错误;
B、乙烯利是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果实成熟,故对刚采摘的香蕉用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可促进其成熟,B错误;
C、膨大剂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属于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对瓜果类植物用适宜浓度的膨大剂处理可促进果实生长,C正确;
D、脱落酸能抑制种子萌发,对欲播种的种子用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制剂浸泡会抑制其萌发,D错误。
故选C。
25.研究人员使用乙烯利处理拟南芥植株叶片,30min后洗脱乙烯利,连续测量叶片的气孔开度(气孔的大小),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照组未使用乙烯利处理,因而叶片细胞内不含有乙烯
B.乙烯利对叶片气孔开度有影响,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
C.乙烯利能促进气孔逐渐关闭,之后促进气孔逐渐打开
D.在0~30min,乙烯利的作用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答案】D
【分析】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
【详解】A、乙烯在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即对照组未使用乙烯利处理,其叶片细胞内也含有乙烯,A错误;
B、乙烯利对叶片气孔开度有影响,且30min后洗脱乙烯利,气孔开度变大,说明这种影响并不是不可逆的,B错误;
C、处理组使用乙烯利处理叶片,洗脱乙烯利后气孔逐渐打开恢复正常,验证了乙烯利促进气孔关闭而非促进气孔打开,C错误;
D、在实验前的30min内,气孔开度逐渐减小,说明乙烯利的作用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D正确。
故选D。
二、综合题
26.蔗糖有甜味,易溶于水,是重要的食品和调味品,普遍存在于植物的叶、花、茎、种子及果实中,在甘蔗和甜菜中含量尤为丰富。小肠液中的蔗糖酶能催化蔗糖水解。α一糖苷酶抑制剂能抑制蔗糖酶的活性,以延缓小肠对糖类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高血糖。回答下列问题:
(1)小肠液中的蔗糖酶能催化食物中的蔗糖水解产生_____,从而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2)北京鸭在育肥的过程中,常饲喂大量含有玉米和小麦粉的饲料,以促进其变肥胖,原因是_____。
(3)为验证α一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某实验小组在A、B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再向A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蔗糖酶溶液,向B试管中加入_____。一段时间后,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斐林试剂,在_____条件下观察。预期实验现象是_____。
【答案】(1)葡萄糖和果糖
(2)玉米和小麦粉是富含糖类的食物,糖类可在鸭体内转化为脂肪
(3) 等量的蔗糖酶溶液和α一糖苷酶抑制剂 水浴加热 A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产生,B试管中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详解】(1)蔗糖属于二糖,一分子蔗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组成,故蔗糖酶能将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
(2)饲喂鸭子大量含有玉米和小麦粉的饲料,以促进其变肥胖,原因是糖类供应充足时能大量转化为脂肪。
(3)该实验要验证α-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故A试管作为对照组不加入抑制剂,b试管作为实验组应加入抑制剂,为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故B试管中应加入α-糖苷酶抑制剂溶液和蔗糖酶溶液。蔗糖被蔗糖酶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二者都是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A试管中蔗糖酶可将蔗糖水解,故A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产生;B试管中α-糖苷酶抑制剂会抑制蔗糖酶的催化,故蔗糖无法水解,B试管中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27.香稻米香气馥郁,被视为水稻中的珍品。香稻含有多种挥发性有机物质,其中2-乙酰-1-吡咯啉(2-AP)是香稻中主要的挥发性物质。已知基因B编码酶B,基因F编码酶F,基因B的数量决定2-AP的积累量,2-AP的积累量与水稻的香味强度密切相关,2-AP的合成和代谢途径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普通二倍体水稻中,基因F隐性突变后,稻米表现出香味性状的原因是____。
(2)基因b不能控制酶B的合成,基因型为Bbff的水稻____(填“具有”或“不具有”)香味。浓香型水稻的基因型为____,无香味纯合水稻的基因型是____。
(3)将基因型为BbFf的无香味水稻自交,子代均没有出现香稻,从遗传学的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答案】 基因F突变后导致酶F的功能缺失,2-AP累使稻米产生香味 具有 BBff bbFF、bbff、BBFF 基因B和基因F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基因b和基因f在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形成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只形成BF和bf两种基因型的配子
【分析】提炼题干中信息“(2-AP)是香稻中主要的挥发性物质。2-AP的积累量与水稻的香味强度密切相关”,可知B基因数量越多,则香味越浓;且由题图可知F基因存在时会将2-AP分解而使水稻香味丧失,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F基因存在会产生F酶分解2-AP,故基因F隐性突变(f)后, F突变后导致酶F的功能缺失,2-AP累使稻米产生香味;
(2)基因型为Bbff的水稻因为有B基因存在,可产生2-AP,且无F酶的分解,故表现为有香味;由题干信息知,水稻的香味与2-AP数量有关,最终取决于B的数目,且不能有F基因,故浓香型水稻的基因型为BBff;无香味纯合水稻可能是无B基因,或有B同时有F,故可能的基因型是bbFF、bbff、BBFF;
(3)将基因型为BbFf的无香味水稻自交,若为独立遗传,则后代会出现B—ff型的香稻,故子代均没有出现香稻的原因可能是基因B和基因F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基因b和基因f在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形成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只形成BF和bf两种基因型的配子。
【点睛】此题属于信息类题目,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是从题图中找出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进而分析作答。
28.吸食毒品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使此处的神经元兴奋,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使人感到愉悦,因而多巴胺(DA)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目前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吸毒者把可卡因称作“快乐客”。如图是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和转运机理,MNDA为细胞膜上的结构。研究表明,毒品可卡因能干扰多巴胺的回收,并导致体内T细胞数目下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NDA的作用是_____(答出2点)。
(2)据图分析,吸食可卡因后,可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相关结构后,增强并延长对_____的刺激,使人产生“快感”。
(3)当停止使用可卡因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_____(填“增强”或“减弱”)。人体产生极端痛苦的体验,从而造成毒品成瘾依赖。结合图示分析,导致“奖赏效应”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由于长期吸食可卡因,可能导致突触后膜上_____。
【答案】(1)识别多巴胺、运输Na+
(2) 增多 大脑皮层
(3) 减弱 MNDA减少
【分析】多巴胺合成后,贮存在突触小泡中;MNDA是存在于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能够识别多巴胺、运输Na+,同时突触前膜上存在多巴胺转运体,可将多余的多巴胺转运回突触前膜内,同时可卡因具有封闭多巴胺转运体的作用,故会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
【详解】(1)据图可知:多巴胺合成后,贮存在突触小泡中,MNDA为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作用是识别多巴胺、运输Na+。
(2)据图可知:吸食毒品后,其中的可卡因能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感觉的产生部位在大脑皮层,故上述过程增强并延长对大脑皮层的刺激,产生“快感”。
(3)当停止使用可卡因时,突触后膜的多巴胺作用效应会减弱;吸毒成瘾的原因可能是:长期吸食可卡因,使突触后膜上的MNDA减少,故吸毒者需要吸入更大剂量的毒品,从而造成对毒品的依赖。
29.为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对大麦胚芽鞘向光性的影响,研究者选择长度相同、生长状况相近的两组大麦胚芽鞘,分别用红光和蓝光进行单侧照射,随后在不同时间测量胚芽鞘向光侧和背光侧的长度增加值,结果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蓝光照射的30min内,大麦胚芽鞘没有表现出向光性,原因是引起向光性的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产生,而起作用的部位是_____,其转运和引起生理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
(2)由实验结果可知,单侧红光照射_____(填“能”或“不能”)使大麦胚芽鞘表现出向光性。若在单侧红光照射处理的同时,在大麦胚芽鞘的向光侧涂抹适宜浓度的赤霉素,该胚芽鞘将_____(填“向光”或“背光”)弯曲生长。
(3)如果在单侧红光照射处理的同时,在大麦胚芽鞘的向光侧涂抹某浓度的生长素,结果胚芽鞘表现为向光生长,可能的原因是_____。
(4)在胚芽鞘中生长素只能进行单方向的极性运输,那么极性运输是指_____。
【答案】(1)尖端以下部位(伸长区)
(2) 不能 背光
(3)涂抹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抑制
(4)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逆向运输
【分析】1、由题表可知,用红光单侧照射胚芽鞘时,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向光侧和背光侧的胚芽鞘长度均增加;但在相同处理时间内,向光侧和背光侧的胚芽鞘长度相同,说明单侧红光照射不能使大麦胚芽鞘表现出向光性。
2、用蓝光单侧照射胚芽鞘时,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向光侧和背光侧的胚芽鞘长度均增加;处理时间为30min内,向光侧的胚芽鞘长度等于背光侧,在其他相同处理时间内,向光侧的胚芽鞘长度小于背光侧,说明在处理时间足够长时,单侧蓝光照射能使大麦胚芽鞘表现出向光性。
【详解】(1)蓝光照射的30分钟内,大麦胚芽鞘没有表现出向光性,因为生长素能引起植物产生向光性,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往背光侧运输,生长素从尖端运到尖端以下,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更高,背光侧生长较快,植物向光弯曲生长,其转运和引起生理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
(2)由实验结果可知,无论单侧红光照射多长时间,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始终和向光侧相等,因此单侧红光照射不能使大麦胚芽鞘表现出向光性。若在单侧红光照射处理的同时,在大麦胚芽鞘的向光侧涂抹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因为赤霉素能促进茎伸长(或促进细胞生长),因此该胚芽鞘将背光弯曲生长。
(3)生长素具有两重性,浓度过高会抑制生长。如果在单侧红光照射处理的同时,在大麦胚芽鞘的向光侧涂抹某浓度的生长素,结果胚芽鞘表现为向光性,可能的原因是:涂抹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抑制,因此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4)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逆向运输,该方式为极性运输,极性运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三、实验题
30. 垂体和下丘脑发生病变都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为了判断甲、乙两人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原因,分别给他们及健康人注射适量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测得血液中的TSH(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RH注射后通过____ 运输到全身各处,但仅能作用于垂体,原因是____ 。
(2)根据表的实验结果推测,甲发生病变的部位是____ (填“下丘脑”或“垂体”),依据是 ____ 。
(3)为了进一步判断乙患者下丘脑是否发生病变,还应该补充的检测指标是 ___,若该指标的测定值比性康人的正常值低很多,结合表中数据则可说明乙患者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_______________ 。
【答案】 )血液循环(或体液) 只有垂体细胞有TRH的特异性受体 下丘脑 注射TRH后TSH浓度恢复正常,说明垂体功能正常 注射前血液中的TRH浓度 下丘脑和垂体
【分析】这里要注意的是,下丘脑与垂体上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当甲状腺激素对它们的刺激减弱时,TRH与TSH的分泌就会增多。还有激素的增加或减少是切除某一器官后的连锁反应,所以,首先应考虑的是被切除的器官分泌的激素的减少,再考虑这种激素减少引起的后果。
【详解】(1)TRH注射后通过血液循环(或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仅能作用于垂体,原因是只有垂体细胞有TRH的特异性受体。
(2)根据上表的实验结果推测,甲发生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依据是注射TRH后TSH浓度恢复正常,说明垂体功能正常。
(3)为了进一步判断乙患者下丘脑是否发生病变,还应该补充的检测指标是注射前血液中的TRH浓度,若该指标的测定值比健康人的正常值低很多,结合表中数据,注射TRH后TSH浓度不能恢复正常,则可说明乙患者发生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和垂体。
【点睛】本题以图表为载体,考查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等相关基础知识。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图表)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检测项目
甲患者检测结果
乙患者检测结果
正常值
T3
4.1 ng/dL
345.1 ng/dL
10~200 ng/dL
T4
2.8 μg/dL
15.8 μg/dL
5.5~12 μg/dL
TSH
22.7 ulu/mL
0.1 ulu/mL
0.2~7.0 ulu/mL
时间(min)/长度增加值(mm)
30min
60min
90min
120min
红光
向光侧
0.20
0.40
0.60
0.80
背光侧
0.20
0.40
0.60
0.80
蓝光
向光侧
0.20
0.26
0.33
0.42
背光侧
0.20
0.55
0.9
1.2
检测对象
TSH浓度(mUL)
注射前
注射后
健康人
9
30
甲
2
29
乙
1
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安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6页。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陕西省安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陕西省安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陕西省安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安康市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