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初二上册-知识点汇总
展开物理-初二上册(要点)
● 第一章 机械运动
●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长度的单位
● 长度的测量
● 量程、分度值
● 正确放置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 时间的测量
● 1 h=60 min;1 min=60 s
● 误差
●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
● 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
●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
● 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参照物(运动、静止)
●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 速度
●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 基本单位:米每秒,符号: m/s
● 千米每小时,符号:km/h
● 匀速直线运动
● 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 超声波测距
● 第二章 声现象
●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产生
●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声音的传播
●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 声速
● 15 °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 音调
● 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 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 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的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 高音调的波形更密集一些,声音的频率较高
● 次声波,20 Hz-20 000 Hz,超声波
● 响度
●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 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跟发声体发声时的振幅有关,还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 用喇叭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
● 音色
●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 波形的疏密程度、波的形状、波的振动幅度
● 音调:短的、细的、紧的(声调高)
● 第3节 声的利用
● 声与信息
● 次声波: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
● 超声波:蝙蝠
● 回声定位(超声导盲仪、倒车雷达、声呐、听诊器、B超)
● 声与能量
● 超声波(清洗物体、去除结石)
●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噪声的来源
●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 人们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
●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 ;
●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 控制噪声
● 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 第三章 物态变化
● 第1节 温度
● 物理学中通常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 温度计
● 热胀冷缩(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酒精、水银、煤油)
● 摄氏温度
●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沸水的温度
● 人的正常体温是“37 °C”左右
● 温度计的使用
● 量程、分度值(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
● 体温计
● 水银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内
●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 物态变化
●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 熔化和凝固
●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 熔点和凝固点
● 晶体;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蜡、松香、玻璃
●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 利用原理:冷饮+冰块;菜窖放水
●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 沸腾
●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 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 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
● 蒸发
●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 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形式
● 利用原理:夏天在地面上洒水、大汗淋漓、狗把舌头伸出来
● 液化
● 户外的人呼出“白气”、眼镜小水珠、露珠(气体一般看不见)
● 降温、压缩体积(液化石油气)
●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 升华:樟脑片、结冰的衣服慢慢变干
● 凝华:霜、冰花、雾凇
● 利用原理:运输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 第四章 光现象
●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 光的直线传播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透过树丛的光束、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小孔成像
● 光的传播速度
● 光年(距离单位)
● 第2节 光的反射
● 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 光的反射定律
●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光路的可逆性
●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 一束平行光照射到镜面上后,会被平行地反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 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平行的入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 平面镜成虚像
● 由于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进入眼睛的光并非真正来自S′,所以把S′叫做虚像
● 平面镜的应用
● 镜子、检查牙齿的小镜、早期军事上的潜望镜、塔式太阳能电站
● 球面镜
● 凸面镜:汽车的后视镜、街头路口的反光镜(扩大视野)
● 凹面镜: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平行光)、太阳灶(会聚太阳光)
● 第4节 光的折射
● 光的折射
●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 池底某点发出的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会发生偏折,逆着折射光看去,就会感觉这点的位置升高了,即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 第5节 光的色散
● 牛顿,玻璃三棱镜(注意红光在上面)
● 色散
● 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 色光的混合
● 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 看不见的光
● 太阳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辐射到地球
● 红外线:诊断疾病、红外线夜视仪、电视机遥控器
● 紫外线:灭菌、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
●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 第1节 透镜
● 凸透镜和凹透镜
● 远视镜片中间厚、边缘薄,这样的镜片是凸透镜;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这样的镜片是凹透镜
● 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就叫做薄透镜
● 主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
● 透镜对光的作用
●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因此,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凹透镜又叫做发散透镜
● 焦点和焦距
●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 凸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 照相机
● 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像是缩小、倒立的
● 投影仪
● 物体离投影仪镜头比较近,像是放大、倒立的
● 放大镜
● 像是放大、正立的
● 实像和虚像
● 把感光板放在像的位置,确实能够记录下所成的像,这种像叫做实像。
● 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是来自物体的光会聚而成的,它和物体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 凸透镜成虚像时,通过凸透镜出射的光没有会聚,只是人眼逆着出射光的方向看去,感到光是从虚像的位置发出的,物体和虚像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 眼睛
●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 远点,近点(10 cm),明视距离(25 cm)
● 近视眼及其矫正
●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 远视眼及其矫正
●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
●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 显微镜
●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
● 目镜焦距较大
● 望远镜
● 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 探索宇宙
● 伽利略
●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 第1节 质量
● 质量
●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 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kg)、克(g)、毫克(mg),吨(t)
● 质量的测量
● 天平的使用
● 水平放置、使横梁平衡(平衡螺母)
● 第2节 密度
● 密度
● 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 量筒的使用
● 毫升(mL)1毫升=1立方厘米
● 升(L)1升=1立方分米
●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 密度与温度
● 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风
● 自来水管的保护
● 密度与物质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