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精选题含答案课件PPT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81865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年级语文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精选题含答案课件PPT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81865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年级语文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精选题含答案课件PPT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81865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年级语文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精选题含答案课件PPT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818654/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年级语文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精选题含答案课件PPT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818654/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年级语文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精选题含答案课件PPT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818654/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年级语文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精选题含答案课件PPT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818654/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年级语文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精选题含答案课件PPT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818654/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优质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优质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要讲信用,舍弃离开信用惭愧,对对方的敬称,谢道韫咏雪形神皆备,做人要讲信用,郭伋守信,相约同行,退休回家,约定舍弃都全听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6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5分)(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5)尊君在不( )
约定 才丢下、舍弃 拉 同“否”
2、翻译句子。(4分)(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和元方握手),元方头都不回地走进自家大门。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2分)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感到惭愧,拉元方的手,想讨好他。
5、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2分)
示例一:失礼。客人既已认错,就应原谅他,而元方“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很尴尬。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怀宽广,有涵养吗? 示例二:不无礼。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无信无理之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这也体现了元方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6、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2分)
为人处世要讲礼貌,讲诚信。要知错就改。(其他有理的也可以)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6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太丘舍去(离开) B.去后乃至(才)C.友人惭 (感到惭愧) D.下车引之(引用)
2、下列加下划线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B.与友期行 期日中C.待君久不至 日中不至 D.元方入门不顾 照顾周到
3、下列各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期/日中,过中/不至 B.未若/柳絮/因风起C.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 与儿女/讲论/文义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期日中,过中不至”,这是友人“无信”的表现,然而友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发怒曰:“非人哉”,这是友人“无礼”的表现。B.友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友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C.在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D.“君”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5、“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6、《论语·为政》中有一句话:“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的意思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与《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都强调了②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2分)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能行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7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下划线的词。(4分)(1)太丘舍去 舍:_________ (2)相委而去 去:_________ (3)则是无信 信:_________ (4)友人惭 惭:_________
2、写出下列括号里省略的内容写在横线上。(3分)(1)过中( )不至。 (2)( )去后( )乃至。 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从“______”和“______”两点反驳。(2分)
4、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2分)5、下面有关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陈太丘与友/期行 B.元方时/年七岁C.相委/而去 D.对子骂/父
6、“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尊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6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故事的大意。(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4分)故事的起因:故事的发展: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局:
元方将骂父亲的友人驳斥得理屈词穷。
陈太丘与友期行;友人日中不至乃去;元方据理驳斥友人;友人惭而致歉。
3、翻译句子。(2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来。
4、 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2分)
陈元方、友人。 陈元方:明白事理,懂礼知信,聪明刚正,性格直率(或不卑不亢、倔强任性); 友人:无信、无礼、暴躁易怒、粗鲁、知过能改。
5、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2分)
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
6、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2分)(1)友人惭,下车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2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3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4分)(1)俄而雪骤 ( ) (2)差可拟 ( ) (3)尊君在不 ( ) (4)元方入门不顾( )
急 相比同“否”回头看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B.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C.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D.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4、 有人根据《陈太丘与友期行》出了一幅上联,请你结合《咏雪》有关内容对出下联。(2分)上联:陈元方驳客义正词严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3、两文都是关于早慧儿童的故事,其侧重点有什么不同?(4分)
《咏雪》描写了人物群像,侧重表现了谢道韫的文采;《陈太丘与友期行》主要描写了元方,侧重表现了元方的懂礼识仪,聪明刚正。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6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1、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2分)(1)尊君在不? ( ) (2)诺,期返而食。( )
2、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词。(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 ) (2)相委而去 ( )(3)故人来,方与之食( ) (4)恐其自食其言也 ( )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约定 丢下,舍弃 才害怕,担心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回吴起出门,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
5、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4分)
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4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3、文段理解。(5分)(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3分)
(2) 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4分)
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4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注释】①镒:二十两。 ②馆:这里指家。 ③《诗》:这里指《诗经》。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______________(2)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归休: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4分)(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宜尔子孙承承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
3、[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6分)?
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 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6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注释】①虞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1、下面各组加下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B.去后乃至(才)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2、翻译下面句子。(4分)(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
现在即使很乐观,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
3、[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
主题:为人一定要讲诚信。(2分) 感受:能围绕诚信谈感想并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得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5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体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今复为相,以全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注释】①镒:二十两。 ②馆:这里指家。 ③《诗》这里指《诗经》
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语。(4分)(1)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 (2)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 (3)王贤其母 _____________ (3)即舍田子罪 _____________
离开回头看认为……贤德 赦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安得此金?(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你是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
3、选出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文中“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B.乙文中“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中的“欲”在文中指不取不义之财,不做不忠之事。C.乙文中“退请就狱”的朗读停顿可以这样标:“退请/就狱”。D.甲文中的友人和乙文中的田子在性格方面的共同点是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4、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甲文: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6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①,为乡里所患。又义兴②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③说处杀虎斩蛟,实冀④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⑤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⑥,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⑦,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⑧,何忧令名不彰邪⑨?”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世说新语·自新》【注】①凶强侠气:凶暴强悍,任性使气。②义兴:地名,今江苏镇江。③或:有的人。④冀:希望。⑤或:有时。⑥二陆:指陆机陆云兄弟二人。⑦朝闻夕死:即“朝闻道,夕死可矣”。⑧之:提示宾语前置。⑨彰:彰显;邪:通“耶”,可译为“呢”。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1)君 与 家 君 期 日 中 (2)闻 里 人 相 庆2、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4分)(1)期日中 期:____________ (2)下车引之 引:_____________(3)尊君在不 不:____________ (4)而年已蹉跎 而:_____________
约定拉通“否”表转折,可是、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就丢下朋友离开了。
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而(这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文中的“家君”与【乙】文中的“令名”都是谦辞。B.[甲]文中的“入门不顾”与成语“一步三顾”中的“顾”意义相同。C.[乙]文写周处杀蛟龙花了三天三夜,同乡人都认为他已经死了,反而互相庆祝。D.友人因“无礼”“无信”而“惭”;周处因“知为人情所患”而“有自改意。
5、两文在叙述情节和刻画人物时都运用了语言描写,说说[甲][乙]两文各侧重表现了元方和周处怎样的个性特点(2分)
正直、率真。勇于改过自新。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6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剡(shàn):地名,今浙江嵊县。②何以……为:古文中表反问“干什么……呢”。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期日中 期:____________(2)相委而去 委:____________(3)借者无不皆给 皆:____________(4)阮后闻之 闻:____________
2、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朋友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有个人要安葬母亲,心里想借却又不敢说。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单元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课文配套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陈太丘与友期行》,尊君在不,君与家君,古人的称呼很有意思,人物形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图文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介绍,知识链接,检查预习,朗读指导,课文朗读,整体感知,内容探究,品味赏析,写法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ppt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陈太丘与友期行,学习目标,《世说新语》,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自学指导一8分钟,丢下舍弃,拉牵拉,回头看,理清思路讲述故事,文言文知识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