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浙江专用)专题多套(Word版附解析)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浙江专用)专题06 地域分异规律(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浙江专用)专题06 地域分异规律(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发展“光伏+养羊、养鸡”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解密06 地域分异规律
A组 基础练
(2022·浙江·高三期中)近日,国务院发文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下图为贵州省某局部区域山地农业布局模式图,该区域以传统的水稻种植为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海拔1200米以上区域植被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土壤 B.海拔 C.水分 D.坡向
2.近年来,图示区域山坡大力开垦种植果树,对该峡谷中河流径流的影响是( )
A.径流总量增大 B.径流变化增大 C.含沙量将减小 D.汛期大大延后
【答案】1.D 2.B
【解析】1.海拔1200米以上区域北侧山地为灌木,南侧山地为常绿林,直接原因主要是水分原因,因为北侧山地为阳坡,蒸发旺盛,土壤水分较少,南侧山地为阴坡,蒸发少,土壤水分较多,所以导致水分多少的根本原因在于坡向不同,C错误,D正确;土壤、海拔差异较小,AB错误。故选D。
2.河流径流量的大小主要与河流的补给方式有关,图中森林被大量砍伐,大力开垦种植果树,不会导致河流径流总量增加,A错误;植被砍代后,大力开垦种植果树,果树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蓄功能大大减弱,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B正确;植被大量砍伐,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C错误;植被对地表径流有滞留作用,可以延缓洪峰,不会使汛期延后,D错误。故选B。
【点睛】河流径流量的影响因素有:河流补给(气候:降水量多少)、地形(平原、盆地)、流域面积大小、支流多少、蒸发量的大小、植被覆盖程度。
(2022·浙江浙江·高三阶段练习)在做好生态修护基础上,亚热带干旱河谷灌丛区制定实施了“田园计划”,规模化种植芒果、冰糖橙、沃柑等热带水果。下图为云南大理苍山(南北走向)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山年降水量最为丰富的地区分布在( )
A.东坡云南松林分布区 B.东坡云南铁杉分布区C.西坡云南铁杉分布区 D.西坡常绿阔叶林分布区
4.在该地规模化种植热带水果应重点解决的问题是( )
A.土壤肥力 B.水土流失 C.土地平整 D.水源灌溉
【答案】3.D 4.D
【解析】3.云南大理苍山(南北走向)降水来自于西南季风的影响,故西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多于东坡,AB错误;西坡中常绿阔叶林为亚热带的地带性植被,需水量最大,该区域降水最丰富,D正确,C错误。故选D。
4.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干旱河谷,河谷地区气温高,降水少,热带水果需水量大,故规模化种植热带水果应重点解决的问题是水源灌溉问题,D正确;热带水果种植在河谷灌丛区,土壤肥力较高,A错误;热带水果可以种植在山区,有利于保持水土,不需要平整土地,BC错误。故选D。
【点睛】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等沿江的四川攀枝花、云南和贵州等地区。干热河谷的成因,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被归结为:“焚风效应”和“山谷风局地环流效应”。
(2022·浙江·高三阶段练习)浙西某山区通过建设光伏小康工程,让裸露的荒坡变“金山”,“光伏+养羊、养鸡”已产生了良好的综合效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山区建设光伏小康工程的优势区位有( )
A.土地 B.技术 C.劳动力 D.交通
6.发展“光伏+养羊、养鸡”能( )
A.加剧水土流失 B.破坏生物多样性 C.增加土壤水分 D.减少土壤有机质
【答案】5.A 6.C
【解析】5.根据材料“让裸露的荒坡变“金山””可知,该山区原为裸露的荒坡山,地价便宜,土地较多,A正确。山区经济、技术相对落后,B错误。山区劳动力较少,C错误。山区受地形的影响交通不便,D错误。故选A。
6.山上光伏发电,光伏板的阻挡导致到达地面的光照减少,地表温度下降,土壤水分增发减少,土壤水分增加,C正确。土壤水分增加,促进植被的生长,减少了水土流失,A错误。植被的生长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加了生物多样性,B错误。植被生长较好,利于制造有机质,加上水土流失减弱,土壤表层有机质流失少,土壤有机质增加,D错误。故选C。
【点睛】光伏发电的优缺点:
1. 优点:太阳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太阳能在地球上分布广泛,光伏发电的区域限制少;太阳能资源随处可得,可就近供电,不必长距离输送;光伏发电不污染空气,不产生噪声,对环境友好,是真正绿色环保的新型可再生能源;伏发电过程不需要冷却水,可以安装在没有水的荒漠戈壁上;光伏发电系统工作性能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
2. 缺点:能量密度低;占地面积大;受气候环境因素影响大;系统成本高。
(2022·浙江·高三阶段练习)黑海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亚洲小亚细亚半岛之间,海水由地中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溢注,表层海水盐度较低,下层海水盐度显著升高。完成下面小题。
7.黑海表层海水盐度显著低于下层的主要原因有( )
①该区年降水量较多②周边多条河流注入③表层海水密度小,抑制海水上下交换④地中海表层大量低盐度海水流入黑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图中①、②、③所属植被类型依次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B.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7.A 8.A
【解析】7.黑海地区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表层海水盐度偏低,故①正确;周围有多条大河汇入,表层海水盐度偏低,故②正确;因盐度较低,表层海水密度较小,抑制上下层海水交换,使下层海水得不到淡水稀释,盐度增高,故③正确;由于黑海与地中海(盐度高) 之间的盐度差异,导致盐度较低的表层海水由黑海流向地中海,盐度较高的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向黑海,使下层海水盐度更高,故④错误。故A①②③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所以选A。
8.图中①在黑海北边南伸的半岛上,属于地中海气候,其发育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②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发育植被为温带草原;③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发育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所以选A。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是海水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溶解度等因素:1、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2、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3、河口地区陆地径流注入越多,盐度越低。4、暖流流经海区蒸发量偏大,盐的溶解度也偏大,则盐度偏高。5、与外界海水的交换。
(2022·浙江台州·高三阶段练习)2022年6月29日,印度尼西亚的阿贡火山再次喷发,下图为火山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阿贡火山所处的板块及其边界类型分别是( )
A.印度洋板块生长边界 B.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C.欧亚板块生长边界 D.欧亚板块消亡边界
10.下列关于阿贡火山所在岛屿主要植被特征的描述可信的是( )
A.季相变化显著 B.叶片多蜡质层 C.常见滴水叶尖 D.垂直结构简单
【答案】9.D 10.C
【解析】9.由地理位置和图示可知,阿贡火山位于欧亚板块上,AB错;处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在此处为挤压碰撞,为消亡边界,C错D对。故答案选择D。
10.由图示纬度位置可知,阿贡火山位于南纬8°左右,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气候影响植物生长,导致植被出现适应气候的特征,该地一年中温度和降水变化小,故植被没有明显的季相变化,A错;叶片多蜡质是植物减少水分蒸腾的表现,该地全年降水多,不需要蜡质保水,B错;该地降水多,频率高,植物较茂盛,雨水顺叶尖流下,形成滴水叶尖,C对;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该地为火山,垂直落差大,随海拔升高,水热条件发生变化,其变化幅度较大,垂直结构相对复杂,D错。故答案选择C。
【点睛】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2022·浙江·高三开学考试)祁连县是青海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曾经因过度放牧导致土壤理化性状发生较大变化,近年来牧民依托遥感技术,成功实现了发展与环境的良性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长期过度放牧会使土壤( )
A.表层水分增加 B.有机质含量提高 C.透气性增强 D.土层厚度降低
12.在畜牧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
①监测草场长势②监测气象灾害③追踪牲畜位置④统计牲畜数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11.D 12.A
【解析】11.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场退化,涵养水源能力下降,表层水分减少,A错误;草场退化,风力和流水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导致土壤侵蚀加剧,土层厚度降低,D正确;草本植物原本可以返还有机质,被牲畜啃食后返还土壤的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B错误;过度放牧,牲畜践踏草场,导致土壤板结,透气性下降,C错误。故选D。
12.遥感通过传感器可以获取地面和大气信息,从而可以提前获知气象灾害;也可以监测土壤中的水分、养分状况,监测草场的长势;追踪牲畜位置主要运用的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RS无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故选A。
【点睛】土壤形成的五大因素是什么?1、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微生物、土壤动物对土壤系统的影响,生物因素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因素。植物选择性的吸收母质、大气、水体中的营养,经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促进养分的释放。动物残体也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并且土壤中动物对土壤产生特殊作用,如翻动和搅动作用。2、气候因素是土壤系统发展变化的主要推动力。它影响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气候因素,特别是水分和热量条件,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3、地形因素一般只是引起地表能量和物质的再分配,并没有引起新的物质。其支配地表径流,使地带性土壤范围中产生非地带性土壤。4、母质因素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土壤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而土壤是母质通过成土过程而形成的。不同母质对土壤中次生矿物也有一定的影响。5、时间因素—发育程度。土壤年龄分为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它是土壤发育的强度因子。生物、地形、气候、母质四大因素在随着成土年龄的增长而加深。土壤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发展着。
(2020·浙江·高三期中)百岁兰,沙漠地区的裸子植物,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茎较短,一生只长两片叶,叶片长、宽、厚。叶上多气孔,且夜间张开,根极长,人工栽培十分困难。国际植物学把它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完成下面小题。
13.百岁兰出现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 C.新生代末期 D.元古宙末期
14.下列对百岁兰特征形成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
A.地下水埋藏深,根系发达 B.太阳辐射强,叶片厚
C.动物活动多,只长两片叶 D.常年风力大,茎很短
【答案】13.A 14.A
【解析】13.由材料可知,百岁兰为裸子植物,裸子植物出现于古生代末期,盛行于中生代,A正确;被子植物起源于中生代末期,B错误;新生代被子植物繁盛,C错误,元古宙时藻类和细菌开始繁盛,D错误。故选A。
14.由材料可知,百岁兰生活在沙漠地区,根极长,原因是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地下水埋藏深,百岁兰根系发达,A正确;叶片厚能够更好的储存水分,B错误;沙漠地区动物活动少,白天气温高,茎短,同时只长两片叶子可减少蒸发,所以茎短与风力大关系不是很大,CD错误。故选A。
【点睛】古生代生物演化:早古生代陆地出现低等的植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裸子植物开始出现,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早期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古生代由此告终。
(2022·浙江省桐庐中学高三开学考试)下图为“亚欧大陆某区域自然带及该区域局部冰川、河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自然带Ⅱ的类型是( )
A.寒带苔原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寒带冰原带 D.荒漠带
16.下列选项中不是右图中R处附近较M处附近冰川较多的原因的是( )
A.靠近海洋,水汽在极地东风吹送下,受地形抬升,降雪多
B.纬度高,气温低,积雪消融少,积累多,冰川多
C.人烟稀少,对环境破坏小,环境相对更原始
D.山谷发育,积雪易留存,冰川数量多。
【答案】15.A 16.C
【解析】15.从图中的纬度位置可知,自然带II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北极圈附近,自然带类型为寒带苔原带,A正确;自然带III为亚寒带针叶林带,B错误;自然带I为寒带冰原带,C错误。荒漠带分布于亚欧大陆中纬度的内陆地区,D错误。故选A。
1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M附近冰川较多的原因有靠近海洋,水汽在极地东风吹送下,受地形抬升,降雪多;纬度高,气温低,积雪消融少,积累多,冰川多;山谷发育,积雪易留存,冰川数量多。ABD不符合题意。冰川的形成与分布人类活动关系不大,人烟稀少,对环境破坏小,环境相对更原始,不是M附近冰川较多的原因,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在南极、北极以及其他一些高山地区,因为气温相当低,一年降下的雪量大大超过被融化的雪量。雪就会越积越多,积雪越压越紧。白天被融化的雪,到了晚上就又冻成了冰晶。冰晶与雪花结成白色球形晶体,就成为粒雪,粒雪经过合并压实,知而变成了蔚蓝色透明的冰。这种冰的比重比普通冰小一点,叫做冰川冰。冰川冰积累到相当厚度,受重力作用,就从高处向低处流动,人们因此称之为冰川。冰川大约每天流动1米以上,个别的流速能达每天20米。
(2022·浙江·吴兴高级中学高三阶段练习)泥炭是指在河湖沉积的低平原或山间谷地中,由于长期积水,大量水生植物因缺氧分解不充分形成的腐殖质积累。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某下游河谷沼泽泥炭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泥炭层分布在( )
A.山麓冲积扇 B.河口三角洲 C.河流阶地 D.河漫滩
18.该地泥炭层深厚的原因是( )
①植物茂盛,有机残体归还多②河流沿岸,河流泥沙沉积多
③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缓慢④沼泽广布,有机质分解缓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7.C 18.B
【解析】17.根据图中泥炭层分布在冲积物上部,并且在丰水期水位以上,得出判断,图中泥炭层分布在河谷阶地,C正确。山麓冲积扇沉积层应该是倾斜的,图中泥炭层是水平的,且纵坐标显示海拔较低,泥炭层位于山麓地带的可能性小,A错误;河口三角洲位于入海口附近,图中没有信息显示该地位于入海口附近,泥炭层不是位于河口三角洲,B错误;河漫滩是图中丰水期水位以下、河道之上的部分,泥炭层不是位于河漫滩,D错误。故选C。
18.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由于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因此③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缓慢描述错误,排除CD。由材料可知泥炭土的形成条件要有大量的水生植物,东北地区水分条件优越,植物茂盛;又由于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弱,沼泽广布,有机质分解缓慢,因此有机残体数量多,因此①④正确,B正确。由材料可知,泥炭土是由于大量水生植物因缺氧分解不充分的有机残体积累而形成泥炭层的土壤,因此与河流泥沙沉积多关系不大,因此②错误,排除A。故选B。
【点睛】泥炭是指在河湖沉积的低平原或山间谷地中,由于长期积水,大量水生植物因缺氧分解不充分形成的腐殖质积累。在沼泽、河湖岸边的低湿地段,地下水位高,土体中水分过多,湿生、水生生物年复一年枯死,其残落物不易被分解,日积月累堆积形成有机物分解很差的纤维、木质的泥炭,称为泥炭化过程。
(2022·浙江·高三期中)位于福建和江西两省之间的武夷山国家公园,2021年被评为我国首批五个“国家公园”之一。下图为该国家公园不同区域2000-2018年植被覆盖率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该国家公园内不同区域的植被覆盖率( )
A.持续上升,生态修复区上升最快 B.波动变化,传统利用区变化最小
C.总体较高,核心保护区数值最高 D.变化较小,三个区域均平稳上升
20.采集到核心保护区内的亚热带森林土壤标本,其剖面各土层的特点,正确的是( )
A.母质层颜色为黑色 B.淀积层质地较疏松C.枯枝落叶层为表层 D.淋溶层有机质丰富
【答案】19.C 20.C
【解析】19.读图可知三个区域植被覆盖率总体较高,核心保护区数值最高,C正确;三个区域植被覆盖率波动变化的,并不是持续上升的,故A错误;变化最小的为核心保护区,故B错误;传统利用区与生态修复区波动上升,故D错误,故答案选C。
20.根据森林土壤剖面可知,枯枝落叶层在表面,故C正确;母质层为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故A错误;淀积层质地黏重结实,故B错误;淋溶层矿物质淋失,有机质含量少,故D错误。故答案选C。
【点睛】森林土壤剖面一般由四个发生层组成。从地表垂直向下依次为枯落物层,厚度一般在10厘米以下;腐殖质层;淋溶层,厚度可达25厘米;淀积层,厚度为30~100厘米;母质层,厚度一般在1米以下。枯落物层是森林土壤剖面特有的层次。腐殖质层最显著的特点是颜色发暗、疏松多孔、具有粒状的结构。淀积层的颜色相对较浅且较紧实,根系主要分布在此层。
二、综合题
21.(2022·浙江浙江·高三期中)阅读相关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善感乡地处重庆东南武陵山腹地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1060毫米。由于劳动力大量流出,村里大量农田撂荒,但今年8月荒地摇身一变成了500亩荷花种植基地,基地采用“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模式,荷花产业让村民们有了稳定增收渠道。
材料二:下图1为重庆市区域略图,图2为善感乡荷花种植基地图。
(1)善感乡大量土地撂荒的主要因素是___。
(2)指出荷花的生长习性,并说出判断依据___。
(3)简述当地大力发展荷花经济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___。
【答案】(1)经济因素
(2)喜温——纬度较低,年平均气温16℃;喜湿——降水量多,年降水量1060毫米;惧风——荷花杆细;生长期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力小;喜肥——在农田上种植,土壤肥沃
(3)增加就业机会;完善基础设施;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分析】本题以善感乡为材料,涉及农业区位因素、植被以及农业发展对区域影响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由于劳动力大量流出,村里大量农田撂荒”可知,善感乡大量土地撂荒是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出导致的,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和城市的收入不均导致的,是经济因素。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纬度位置较低,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年平均气温16℃,说明该地热量条件充足,荷花喜热;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年降水量1060毫米,降水量较多,说明荷花喜湿;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荷花的茎秆较细,该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力较小,说明荷花惧大风;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荷花是在农田上种植,土壤肥力较高,说明荷花喜肥。
(3)当地大力发展荷花经济,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能够促进与荷花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居民就业;能够带动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经济发展活力;能够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收入;能够带动以荷花为主的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
22.(2022·浙江·高三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纳马夸兰沙漠位于非洲西南部,该地区降水稀少,但是多大雾天气。一年中有超过150天是雾天,雾气和露水为当植被提供了生长所需的水分。图左为该区域略图,图右为纳马夸兰地区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纳马夸兰地区是全球3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样化干旱区,区域内有3000多种多肉植物,占全球多肉植物种类的10%,深受植物学家和游客们的喜爱。近些年来,该地区多肉植物的多样性正在遭受威胁。
(1)纳米比亚最主要的农业类型是____、____。说出你推测的依据____。
(2)分析纳马夸兰多雾气和露水的原因。
(3)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纳马夸兰区域气候对地表水和植物带来的影响。
(4)分析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的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原因。
【答案】(1) 渔业 畜牧业 西部海域受上升补偿流影响,渔业资源丰富;该国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牧草丰富,利于畜牧业发展。
(2)有寒流流经,气流经过海面,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形成雾;多晴天,昼夜温差大,早晨水汽易凝结形成露。
(3)降水稀少,地表水缺乏;蒸发旺盛,河流下游流量减小;植被稀疏,多耐旱(多肉)植物;(多肉)植物品种多样。
(4)采矿;过度放牧;旅游业发展带来破坏;跨国分布,协调管理难度大。
【分析】本题目以纳马夸兰地区为背景材料,涉及农业、气候、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纳米比亚西部海域在东南信风作用下,有上升补偿流,受影其响,渔业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渔业;该国位于非洲西南部,该地区降水稀少,但是多大雾天气,雾气和露水为当植被提供了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牧草丰富,利于畜牧业发展。
(2)纳马夸兰纬度较低,海水蒸发量较大,其西侧海域有寒流流经,气流经过海面,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形成雾;该地区降水稀少,多晴天,昼夜温差大,早晨气温低,水汽易凝结形成露。
(3)纳马夸兰区域气候降水稀少,多大雾天气,地表水缺乏;纬度较低,蒸发旺盛,河流下游流量减小;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多耐旱(多肉)植物;该地区南北纬度跨度较大,(多肉)植物品种多样。
(4)纳马夸兰地区铜矿、金刚石矿产资源丰富,采矿破坏植被,影响生物多样性;人口压力大,过度放牧,破坏生态环境;该地区多肉植物深受植物学家和游客们的喜爱,旅游业发展带来破坏;纳马夸兰地区跨国分布,协调管理难度大。以上原因导致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的多样性受到威胁。
B组 提升练
(2022·浙江·乐清市知临中学高三开学考试)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把甲、乙、丙、丁四份质地不同的土壤堆成形状大小相同的圆锥体,给其中一个土堆覆盖一层草皮。通过模拟实验观测相同降水强度下土壤质地、植被覆盖与水土流失量的关联性。读实验相关数据和土壤质地的三角坐标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实验相关数据表
甲
乙
丙
丁
土壤质地(%)
砂粒
40
50
78
14
粉粒
25
10
14
19
黏粒
35
40
8
67
水土流失量(g/m2)
66.6
87.4
55.5
12.1
1. 乙土壤属于( )
A.砂土 B.黏土 C.壤土 D.粉土
2.仅从该实验得出结论,在相同植被覆盖条件下,保持水土能力最强的土壤质地特点为( )
A.砂粒与黏粒比重接近 B.黏粒比重小,砂粒比重大C.粉粒比重最低 D.砂粒比重小,黏粒比重大
【答案】1.B 2.D
【解析】1.根据表格中甲土壤的质地百分数值,对照三角坐标图,可以判断甲土壤属于黏土区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通过水土流失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乙土壤,保持水土能力最强(水土流失量最小)的是丁土壤。根据表格中土壤质地百分数值,可以判断乙土壤的黏土比重小,砂土比重大,而丁土壤的黏土比重大,砂土比重小,因此砂粒比重小,黏粒比重大的土壤质地保持水土能力最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水土流失主要与降水强度、植被覆盖率、坡度大小有关。一般情况下,降水强度越大、植被覆盖率越低、地形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2021·浙江·杭州市余杭中学高三阶段练习)绿色植物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质归还给地表,不同的植被类型有不同的养分归还方式。下图为我国某国家森林公园多年平均落叶动态。完成下面小题。
3.该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植被类型为(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4.该森林公园土壤( )
A.微生物分解作用强 B.落叶量大,有机质积累多C.矿物养分源自植被D.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答案】3.B 4.A
【解析】3.由图可知,该国家森林公园落叶最多的季节为春季,符合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春季时新叶长出,原有的叶子完成生命周期,因此落叶最多。故选B。
4.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国家森林公园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好,微生物分解作用强,A正确。有机质分解快,易被淋溶,B错误。矿物养分源自矿物质,C错误。有机质易流失,含量一般低于草地,D错误。故选A。
【点睛】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成土母质、气候、地貌、生物、时间、人类活动等。
(2022·浙江省诸暨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期中)下图为“《中国国家地理》的秋色专辑插图”。卷首语中写道:“在策划这期秋色专辑时,我们选择了4条不同路线,按照所处位置不同,我们称其为‘东线’‘中线’‘西线’‘北纬35°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相对于合肥,广州的秋天来得更早
B.西线中,阿勒泰到拉萨秋色来得逐渐变早
C.中线比较平直,主要是沿线地形比较平坦
D.水稻在包头附近河套平原的生长周期要比五指山地区短
6.下列关于造成各地秋色开始早晚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距海远近差异形成了从喀喇昆仑山口到连云港的秋天早晚
B.海拔高低差异决定了从包头到五指山秋天脚步的节奏
C.阿勒泰入秋日比叶城提前主要是因为地形影响
D.纬度的影响使烟台到广州各地秋季开始的时间越来越晚
【答案】5.B 6.D
【解析】5.相对于合肥,广州纬度位置较低,秋天来的更晚,A错;西线中,阿勒泰到拉萨,沿途经过青藏高原,海拔变高,秋色来得逐渐变早是正确的,B正确;中线沿线地形有高原、盆地、山地等,故C错误;河套平原纬度较高,热量较少,水稻生长周期较长,而五指山纬度低,水稻生长周期较短,D错误。故选:B。
6.秋天早晚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不是水分,因此和距海远近无关,A错;从包头到五指山秋天脚步的节奏主要由纬度位置(热量)来决定,不是地形,B错;阿勒泰入秋日比叶城提前主要是因为纬度影响,阿勒泰纬度高,入秋晚,C错误;烟台到广州的各地的秋季开始时间越来越晚,也是因为纬度位置(热量)不同造成的,D正确;故选;D。
【点睛】入秋早晚主要是气温的差异,气温降低的早,入秋就早。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人类活动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纬度因素,我国北方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小,受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南方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受太阳光热多,气温高,所以造成南方比北方杏花开放时间早。
(2022·浙江·龙港市巨人中学高三期中)下图为某旅游者在我国某地区拍摄的一张景观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景观所在地区的植被类型为( )
A.热带草原 B.热带荒漠 C.温带草原 D.温带荒漠
8.限制该地区农业发展主要条件是( )
A.光热条件不足 B.基础设施薄弱 C.淡水资源短缺 D.生态环境脆弱
【答案】7.D 8.C
【解析】7.图中显示,有沙漠、新月形沙丘、双峰骆驼,因此,植被类型为温带荒漠,D正确;热带草原 、温带草原植被是草原,热带荒漠只有单峰骆驼,ABC错误。故选D。
8.荒漠地区降水少,光照条件较好,淡水资源严重缺乏,A错误,C正确;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不是限制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条件,BD错误。故选C。
【点睛】双峰骆驼与单峰骆驼。双峰驼产自亚洲中国和蒙古,我国主要在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等地。单峰驼主产于非洲北部、亚洲西部,部分产自苏丹共和国、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等地。
(2022·浙江·瑞安市第六中学高三期中)滴水叶尖是指树叶的叶尾细长,能排除树叶内较多的水分,又避免雨水在叶面上积存。右图为某滴水叶尖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9.滴水叶尖常出现在( )
A.热带雨林 B.常绿硬叶林 C.热带草原 D.落叶阔叶林
10.下列对该现象的解释,最可信的是( )
A.气候干旱,水分蒸腾多 B.空气湿润,叶片吸水多
C.降水丰富,叶片排水快 D.光照强烈,出水反射强
【答案】9.A 10.C
【解析】9.由材料可知,滴水叶尖是指树叶的叶尾细长,能排除树叶内较多的水分,又避免雨水在叶面上积存。所以,“滴水叶尖”该现象常年出现在热带雨林,因为该此处的特点是终年炎热多雨,A正确。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落叶阔叶林分布区域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降水没有热带雨林地区多,BCD错误。故选A。
10.此处降水多,叶片不需要太多的水分,需要排水,C正确,A错误。此叶片主要为了排除叶内较多的水,不是吸水,B错误。此处的叶片排水与光照的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点睛】滴水叶尖是一种地理现象,也是一种美妙的自然界的现象。主要是指热带地区对流运动显著,每天午后两点左右都会由于强对流而形成对流雨,而热带地区的植物较茂盛,雨水顺叶尖流下,形成滴水叶尖。
(2022·浙江·宁波赫威斯肯特学校高三期中)我国东北地区黑土有“一两土,二两油”的美称,近年来,黑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黑土层是在独特的气候条件下,枯萎植被转化并积累成的腐殖质层。研究表明,黑土退化与翻耕有直接关系,因此科学家提出了“保护性耕作”措施。下图为“地面覆盖与土壤侵蚀关联示意图”。据图文完成下面小题。
11.东北地区形成黑土的独特气候条件是( )
A.雨热同期 B.光照充足 C.夏季多雨 D.冬季湿冷
12.“保护性耕作”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旋耕翻耕疏松表层②减少翻动表层土壤③地面覆盖作物留茬④冬季焚烧秸秆回田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11.D 12.C
【解析】11.由材料可知,黑土层是在独特的气候条件下,枯萎植被转化并积累成的腐殖质层,也就是说腐殖质层的形成是黑土肥沃的根本原因。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湿润,雨热同期,形成了茂密的草原和森林植被,秋冬落叶,枯枝落叶在土壤表层积聚;冬季寒冷而漫长,微生物不活跃,有机质分解慢,进而形成了肥沃的腐殖质表土层,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2.由材料可知,保护性耕作措施的提出是因为经常性的翻耕导致了黑土退化。因此减少翻动表层土壤是保护性耕作的一项基本措施,①错误,②正确;地表作物收获后留茬有利于增大地表粗糙度,减弱土壤风蚀,也是保护性耕作的措施,③正确。冬季焚烧秸秆回田,虽能增加土壤有机质,但没有作物留茬,不能减弱风蚀,仍然会造成黑土退化,还会造成大气污染,④错误。综上②③正确,故选C。
【点睛】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和土壤的侵蚀,导致东北黑土地不断退化,严重影响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黑土形成过程受粘重母质、季节性冻层、临时性上层滞水和草原化草甸植物的影响,存在着强烈的腐殖质积累过程和轻度滞水还原淋溶过程,夏季温暖多雨,植物生长茂盛;秋末植物枯死遗留大量有机残体,在寒冷而漫长的冬季,不能被微生物分解。
(2021·浙江·海亮高级中学模拟预测)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洋流。完成下面小题。
13.①地自然带为( )
A.冰原带 B.苔原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14.图中洋流( )
A.在性质上属于寒流 B.自西南流向东北C.受极地东南风影响 D.属于副热带环流
【答案】13.B 14.B
【解析】13.从图上经纬度判断①地处欧洲大陆北端,北极圈以北,在北冰洋附近,纬度高,气温低,自然带为苔原带。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图中的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主要是受盛行西风吹拂形成的风海流,受大陆轮廓影响,由西南流向东北,并且是副极地环流圈的一部分,所以B对,ABD错误。故选B。
【点睛】北大西洋暖流,又名北大西洋西风漂流,是大西洋北部势力最强的暖流,是墨西哥湾暖流的延续。处在欧洲以西,北美洲以东。北大西洋暖流的流量随墨西哥湾暖流的强度变化而变化。
(2021·浙江·海亮高级中学高三期中)山地林线指高山带针叶林分布的上限,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和风力等因素影响。下图中的曲线为横断山区28°N附近自西向东各山脉东坡林线的分布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5.R地最可能的自然带是( )
A.冰雪荒漠带 B.常绿阔叶林带 C.灌丛草甸带 D.针阔叶混交林带
16.导致横断山区各山脉东坡林线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海拔 C.气温 D.风力
【答案】15.C 16.A
【解析】15.随着海拔升高,山体的水热状况都会变化,按照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在高山带针叶林之上不可能分布对水热条件要求更高的常绿阔叶林带和针阔混交林带,B、D错误;冰雪荒漠带和灌丛草甸带都分布在高山带针叶林之上,但灌丛草甸带位于高山带针叶林和冰雪荒漠带之间,冰雪荒漠带分布的海拔更高,C正确,A错误。故选C。
16.不同纬度的地区,纬度越低,气温越高,林线越高;同一纬度,降水越多,林线越高。横断山区的山脉都大致呈南北走向,西部山脉受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较多,林线较高;东部山脉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较多,林线较高;中部山脉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都较小,降水较少,林线最低。可见,导致各山脉东坡林线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A正确。若无其他因素影响,针叶林分布的海拔大致相同,B错误;各山脉都位于28°N附近,同海拔处气温大致相同,C错误;都位于山脉东侧高海拔处,风力相差不大,D错误;故选A。
【点睛】林线是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森林界线的高度随着低纬度趋向高纬度而降低,在北半球同一座山,一般南侧比北侧要高。
(2021·浙江·瑞安市第六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广东韶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该地区某些山体四周为陡崖,特殊的地貌造就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下图为某山体植被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导致山体顶部植被呈环状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海拔 C.降水 D.土壤
18.下列条件有助于顶部植被环状分布的是( )
A.面积狭小 B.坡度大 C.人类活动少 D.海拔高
【答案】17.D 18.C
【解析】17.该区域的山体植被中间不仅高大而且较为密集而边沿区域较为低矮且稀疏,主要是因为中间地带土层厚度较大,利于植被更好的生长,边沿的土层较薄植被生长状况较差,D正确;山体顶部植被呈现的环状分布和海拔无关,B错误;该区域的山体都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和降水都一样,因此可知A、C错误。故选D。
18.山体的顶部面积过于狭小的话,植被的生长空间有限,不利于植被的环状分布,A错误;若山体坡度过大不利于水分和土层的保存,这样同样不利于植被的生存,坡度大不利于植被的环状分布,B错误;山体的原始状态在不受人类活动干扰的状态下,那些原生状态的植被可以生存的更好以保持其自然状态,C正确;海拔高和植被的环状分布几乎没有关系,植被的环状分布牵涉到水平方向上的问题和海拔高度无关,D错误。故选C。
【点睛】图示山体最中间部分是乔木,往外是灌木,再往外是旱生灌木—草本,可发现从中间地带向外圈植被密度逐渐降低。
(2022·浙江温州·高三期末)群落中特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特种丰富度。读太行山山地不同海拔森林群落植物丰富度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海拔200米以下,主要的木本植物特征为( )
A.叶片狭小,质地坚硬 B.夏季葱郁,秋季枯黄
C.四季常绿,叶片覆蜡 D.树干粗壮,板状根系
20.太行山物种丰富度峰值出现在海拔1000—1200米,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水分 D.温差
【答案】19.B 20.C
【解析】19.太行山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夏季葱郁,秋季枯黄,B正确;叶片狭小,质地坚硬是干旱气候区植物特征,A错;四季常绿,叶片覆蜡是亚热带气候区植物特征,C错; 树干粗壮,板状根系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植物特征,D错。故选B。
20.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受热量影响物种丰富度应随海拔升高而减少,A错;光照和温差对物种丰富度影响较小,BD错;降水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太行山海拔1000~1200米处降水丰富,物种丰富,C正确。故选C。
【点睛】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极地苔原气候——苔原带,极地冰原气候——冰原带。
二、综合题
21.(2021·浙江·海亮高级中学高三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为某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图2为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图2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丁是该山地所属的气候区。
(1)图1中自然带①为________,②为________;图2中甲自然带为__________
(2)判断甲、乙两气候区的变化属于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其主导因素是什么?
(3)③处气候符合哪种分异规律?它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4)结合气候类型说明丙处自然带及其植被具有的特征。
【答案】(1) 高山草甸带 高寒荒漠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水分。
(3)地方性分异规律。主要受地形影响。
(4)丙地为地中海气候区,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叶片常绿、坚硬,根系发达,具有耐旱的特征。
【分析】本题以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和气候类型图为情境,考查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气候与植被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1)①位于山地针叶林带上侧,水分和热量条件变差,应该为高山草甸带,②位于积雪冰川带下侧,热量条件差,应为高寒荒漠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地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其所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从甲到乙,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符合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是水分。
(3)③距海较近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不符合地带性分异规律,属于地方性分异现象。③地处半岛内部,海拔较高,其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影响。
(4)丙地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发育了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常绿硬叶林,叶片常绿、坚硬,因夏季炎热干燥,植被具有耐旱的特征,根系发达。
22.(2022·浙江·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横断山脉是中国最长、最宽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群体,它是世界年轻山脉之一。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因“横断”东西间交通而得名。横断山脉是丰富的物种基因库,也是中国极致风光最集中的区域。
材料二 下左图为横断山区景观图(怒江大拐弯与梅里雪山),下右图为横断山区三江并流分布图。
材料三 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在横断山区的一些河谷地段形成了具有热带性质的“气候孤岛”——干热河谷。
(1)描述横断山区的地形特征
(2)说明横断山区成为“丰富的物种基因库”的原因。
(3)结合盛行风向和山脉走向,解释横断山区一些河谷地段出现干热河谷的原因。
【答案】(1)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地势北高南低。
(2)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地势起伏大,垂直地带性差异明显,水热组合丰富;山高谷深,环境封闭,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
(3)横断山区的山脉呈南北走向,西南季风经过山脉时,沿迎风坡上升,发生降水(或:冷却凝结);过山后,空气沿背风坡下沉,温度升高,湿度也显著减少(或:空气变得又干又热)。
【分析】本题以横断山脉的相关材料为背景,以横断山区景观图和横断山区三江并流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地形特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据图可知,横断山为褶皱山系,山脉南北纵列分布,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河流自北向南流,说明地势北高南低。
(2)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分析:据图可知,横断山脉主要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水汽充足,降水丰富;海拔高,地势起伏大,垂直地带性差异明显,不同高度有不同的水热组合,适合不同植被生长,山高谷深,环境封闭,交通不便,受人类活动的干预较小。
(3)横断山区的山脉呈南北走向,山谷相间,有利于西南季风的进入,受山地地形的抬升,迎风坡多降水;过山后,空气沿背风坡向谷地下沉,形成雨影区,温度升高,湿度也降低,因此在河谷地段出现干热河谷。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5 考点3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5考点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教师版docx、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5考点练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测试试题:16 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西北干旱,右图中a,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属于,下列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水平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选择题 专题训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甲最可能是,图中①③⑤三地的自然带,图中②③④三地的自然带体现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