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浙江专用)专题多套(Word版附解析)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浙江专用)专题09 农业专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浙江专用)专题09 农业专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通济堰的首要功能是,“漂浮菜园”种植的最佳时间是,巨型稻不具备的特性有,宽行距、深蓄水的巨型稻稻田适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解密09 农业专题
A组 基础练
(2022·浙江金华·高三阶段练习)与传统农业相比,都市农业兼具经济性、社会性和生态性等多种功能。读珠江三角洲都市农业不同阶段功能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阶段一发展最均衡 B.阶段二忽视生态建设C.阶段三种类最单一 D.阶段二属于必经历程
2.与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相比,肇庆、惠州等外部区域农业生产供给功能较强,其原因是( )
A.自然条件优越,耕地充足 B.对外依赖度高,稳定性差
C.专业化程度低,产品丰富 D.人均拥有量少,需求量大
【答案】1.B 2.A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阶段一发展不均衡,A错误。阶段二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所以忽视了生态建设,B正确。阶段三种类较为丰富,不单一,C错误。阶段二不是发展的必经历程,D错误,故选B。
2.由于广州与深圳经济发达,农业用地较少,而肇庆,惠州等地区农业用地较多,耕地充足,自然环境较好,自然条件优越,所以外部区域农业生产供给功能较强,A正确。肇庆,惠州等地人均拥有量较多,专业化程度较高,稳定性较强,BCD错误,故选A。
【点睛】农业的功能:第一,农产品供给功能,指为全社会提供农产品,确保城乡居民食物安全,输送工业所需原材料与进口商品。 第二,生活保障功能,指农业作为社会生产部门,能容纳劳动力就业和向农村人口提供生活保障,特别表现在就业与保障方面。 第三,生态调节功能,指农业的土壤保持、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维持河水清洁、气候调节、减轻污染等功能。 第四,文化传承和休闲功能,指农业作为物质产业部门,能传承农耕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和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服务。
(2022·浙江金华·高三阶段练习)四川省通济堰建于公元前141年,2022年10月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运用时间最长的活动坝。治水实践中,先民们创造出“大自然黄金角度(137.5度)引水”“以篓易石”(以竹笼垒石为堤)等传统工程技术,体现出因地制宜的治水理念。读通济堰及灌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通济堰的首要功能是( )
A.防洪 B.航运 C.灌溉 D.养殖
4.先民们对通济堰设计的智慧主要体现在( )
A.“活动坝”——方便船只通航 B.“以篓易石”——降低工程造价
C.“黄金角度”——提升美学价值 D.“辫状渠系”——增强防洪能力
【答案】3.C 4.D
【分析】本大题以四川省通济堰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流域的综合利用相关知识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3.通济堰的首要功能结合图示信息,总干渠下面有分干渠,分干渠下面还有辫状水系,说明地势平坦,应该有大量的农田,说明此水利工程主要是提供灌溉水源。故选C。
4.“活动坝”最主要的目的应该是,调蓄进入耕地的水量,不是通航,而此河段水流湍急,不适合通航,A错误;“以篓易石”一定时间要更换填石,不会降低工程造价,B错误;“黄金角度”主要是为了引水,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主要是实用,C错误;“辫状渠系”的布置可在洪峰到来时,拓宽河床,迅速降低汛期水位,减少损失,D正确。故选D。
【点睛】水利工程的作用:防洪、发电、灌溉、养殖、航运、旅游。
(2022·浙江宁波·模拟预测)孟加拉国的“漂浮菜园”是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漂浮菜园”是雨季将蔬菜种植在漂浮于水面上的有机植床(水葫芦、秸秆等编织而成并在其上覆之泥土)上的农业生产方式。下图为“漂浮菜园”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5.“漂浮菜园”种植的最佳时间是(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2月
6.该种农业生产方式可有效应对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洪涝 C.干旱 D.霜冻
【答案】5.C 6.B
【解析】5.根据材料,雨季时,农民把水葫芦、稻秆等杂物收集起来,置于水中,使其与浮萍等混合形成有机植床,瓜果蔬菜栽种其中。孟加拉国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6-9月,10月到次年5月为旱季, C 正确; ABD 错误,故选 C 。
6.该种农业生产方式是雨季时,农民把水葫芦、稻秆等杂物收集起来,置于水中,使其与浮萍等混合形成有机植床,瓜果蔬菜栽种其中,可以随水涨落漂浮在水面上,所以可有效应对洪涝, B 正确;孟加拉国地处热带没有霜冻, D 错误;雨季时种植,没有干旱, C 错误;台风带来的灾害主要有狂风、暴雨、风暴潮,该种农业生产方式无法应对, A 错误。所以选 B 。
【点睛】孟加拉国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2022·浙江·安吉县高级中学高三阶段练习)2022年5月,由袁隆平团队带来的“巨型稻”开始在天津市宁河区正式插秧。巨型稻茎秆粗壮、根系发达、行间距宽、生长迅速,平均高度可达2米,稻田的蓄水深度大,预计亩产可突破1000公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巨型稻不具备的特性有( )
A.抗倒伏 B.喜光热 C.耐淹涝 D.耐贫瘠
8.宽行距、深蓄水的巨型稻稻田适宜( )
A.稻鱼共生 B.稻麦间作 C.稻菜混作 D.水稻连作
【答案】7.D 8.A
【解析】7.巨型稻茎秆粗壮和根系发达,说明能抗倒伏,A错误;植株高大和生长迅速说明喜光、耐淹涝、需水肥量大,D正确,BC错误。故选D。
8.宽行距、深蓄水可以发展淡水养殖业,提高收益,A正确;巨型稻的行间不适于种植旱作农作物,BC错误;宽行距、深蓄水的巨型稻稻田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因此不能连作,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市场、技术、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
(2022·浙江绍兴·高三阶段练习)新疆策勒县位于昆仑山北麓的绿洲带,其农业灌溉的水资源约18%从地下水中获取。多年来当地农田面积不断扩增,持续抽取地下水使得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绿洲面临退化的风险。下图为2008-2015年策勒县绿洲地区地下水埋深(埋深为正数说明地下水位变深,负数则说明地下水位变浅)变化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9.2008-2015年策勒县农田扩增方( )
A.东北部 B.西部 C.西南部 D.南部
10.为实现策勒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禁止在绿洲区开采地下水,增加绿洲边缘森林面积
B.提高抽取深层地下水能力,采用滴管技术减少水耗
C.地下水埋深变深的绿洲区域,主要防治土地沙漠化
D.地下水埋深变浅的绿洲区域,大量种植耗水农作物
【答案】9.A 10.C
【解析】9.由图中信息绿洲地区地下水埋深变化来看,东北部地下水位变深最多,说明东北部用水过度,应为农田扩增方,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A错误;提高抽取深层地下水的能力,长期的超采地下水会致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资源的严重短缺、植被退化和土地弃耕等问题,B错误;地下水埋深变深的绿洲区域,说明地下水存在超采问题,导致植被退化进而导致的土地荒漠化,主要防治土地沙漠化,C正确;地下水埋深变浅的绿洲区域,说明地下水资源增多,但该地区位于西北地区,水资源为该地区发展经济的限制条件,不能大量种植耗水农作物,D错误。故选C。
【点睛】策勒县处于欧亚大陆腹地,属暖温带荒漠干旱气候区。南部山区为温带或寒带气候,绿洲平原地区为暖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北部沙漠为典型的大陆荒漠气候。总的气候特征是光能和热量资料丰富,气温变化剧烈、平原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大气极端干燥,多风沙。
(2022·浙江绍兴·高三阶段练习)鲞指剖开晾干后经过腌腊的鱼。浙东沿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将海鱼渔获后晒制成鲞的习俗,现在制咸鲞比例正在不断下降,鲜鲞、淡鲞比例不断上升。完成下面小题。
11.古时,浙东沿海地区海鱼渔获后多晒制成鲞自食的主要原因是( )
A.晴天较多,利于晒制 B.渔获量大,不易保存C.风味独特,市场偏好 D.劳动力多,技艺精湛
12.现在,导致海鱼渔获后晒制成咸鲞比例下降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劳动力 C.技术 D.气候
【答案】11.B 12.A
【解析】11.据材料可知,鲞指剖开晾干后经过腌腊的鱼,把鱼晾干后进行腌腊的鱼更方便保存,因为古时浙东沿海地区的渔民渔获量大,不易保存,制成鲞更方便保存,B正确;晴天较多,利于晒制风;味独特,市场偏好;劳动力多,技艺精湛都不是浙东沿海地区海鱼渔获后多晒制成鲞自食的主要原因,ACD错误。故选B。
1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数量变多,对鲜鲞、淡鲞的市场需求量增大,晒制成咸鲞的比例下降,所以制成咸鲞比例下降主导因素是市场,A正确;现在劳动力变多了,技术先进了,所以劳动力和技术都不是渔获后晒制成咸鲞比例下降的主导因素,BC错误;气候也不是渔获后晒制成咸鲞比例下降的主导因素,D错误。故选A。
【点睛】古时,人口数量较少,人们多自给自足,吃不完的东西多经过晾晒后进行保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量增加,市场广阔,所以市场需求量成为了主导因素。
(2022·浙江·嘉兴一中高三期中)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挖掘农业碳汇潜力,推进农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农业生产中的碳排放主要来自化肥、地膜等农资使用和能源消耗、畜牧养殖和秸秆燃烧等环节;碳汇主要来自植物光合作用、秸秆还田等植物和土壤固碳。下表为黄土高原区不同农业生产模式碳效应对比数据。完成下列小题。
农业生产模式
具体生产形式
亩均碳排放量/吨
亩均净碳汇量/吨
种养复合传统生产模式
粮食作物+家禽家畜
0.131
0.195
设施作物复种模式
蔬菜/瓜果类轮作(多茬)
0.587
-0.194
农林牧立体生产模式
粮食作物/家禽家畜十经济林园
0.141
0.130
设施养殖循环生产模式
(粮食作物/作物秸秆/饲草)→(家禽家畜+沼气技术)→粮食作物
0.206
0.253
说明:净碳汇量常用碳汇量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差值来衡量
13. 关于不同农业生产模式的碳汇量的描述及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种养复合传统生产模式:碳汇量最大,粮食作物秸秆还田量大
B.设施作物复种模式:碳汇量最小,蔬菜光合作用弱
C.农林牧立体生产模式:碳汇量最小,土壤固碳少
D.设施养殖循环生产模式:碳汇量最大,秸秆还田和土壤固碳量大
14.从发展低碳农业的角度,黄土高原区农户适宜发展的生产模式是( )
A.种养复合传统生产模式 B.设施作物复种模式
C.农林牧立体生产模式 D.设施养殖循环生产模式
【答案】13.D 14.D
【解析】13.由题可知,碳汇量来自植物光合作用、秸秆还田等植物和土壤固碳。依据表中信息,种养复合传统生产模式亩均碳汇量较少,A错;设施作物复种模式以蔬菜、瓜果轮作为主,光合作用强,B错;结合表格可知,农林牧立体生产模式碳汇量大于设施作物复种模式,C错;设施养殖循环生产模式的碳汇量为0.253,为最大量,D对。故选D。
14.根据题目要求,退耕还林农户耕地数量减少,提高经济效益,需要依靠技术,增加单位耕地面积投入,通常以发展设施农业为主,故选项A. C错误;比较设施作物复种模式和设施养殖循环生产模式,后者的碳排放量更低,并且净碳汇量明显高于前者,也是4种农业生产模式中最高的,应成为黄土高原区农户发展低碳农业的首选,因此,D正确,B错误。故选D。
【点睛】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地球面貌的变化: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2)对生态的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导致土壤盐渍化;山区、黄土区毁林开荒会造成水土流失;迁移农业会导致森林减少、气候变化。(3)对环境的影响:农药、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大气水体污染。
(2023·浙江·模拟预测)草坪是城市绿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草坪草可分为冷季型和暖季型。我国黄河以北地区多适宜冷季型草坪草生长,长江以南地区多适宜暖季型草坪草生长。下图所示为山东省某校园草坪补种场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山东地区冷季型和暖季型草坪均有种植,但草坪养护要求较高,其原因可能是( )
A.冷季型草坪,夏季病害多发 B.冷季型草坪,冬季易受冻害
C.暖季型草坪,冬季灌溉量大 D.暖季型草坪,夏季易受涝灾
16.山东种植暖季型草坪的地区,为降低养护费用并保证四季常绿,最合理的做法是( )
A.春季补种暖季型草种 B.夏季补种暖季型草种C.秋季补种冷季型草种 D.冬季补种冷季型草种
【答案】15.A 16.C
【解析】15.山东夏季气温高,对于冷季型草坪,在夏季时会因气温高导致病虫害多发,A正确;“我国黄河以北地区多适宜冷季型草坪草生长”,我国山东地区冬季不是很冷,相对于黄河以北区域,冷季型草坪在冬季较少受冻害,B错误;“长江以南地区多适宜暖季型草坪草生长”,相对于长江以南地区,山东冬季气温较低,暖季型草坪冬季可能会进入休眠状态,灌溉量不大,C错误;山东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暖季型草坪能适应夏季多雨的环境,D错误。故选A。
16.暖季型草坪的特点是冬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枯死或者进入休眠状态,为保证四季常青最好在气温转低前补种冷季型草坪以适应较低温的环境,C正确,D错误。春季气温回升,暖季型草坪会回复生长,不需要补种,AB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植被生长的因素有光照、热量、水分、土壤的酸碱度、土壤微生物等。
(2022·浙江·高三阶段练习)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下图为我国某地7月初大规模分布的油菜花田局部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油菜花田可能位于( )
A.贵州 B.浙江 C.青海 D.内蒙古
18.推测该地盛产( )
A.牛奶 B.蜂蜜 C.木材 D.小麦
【答案】17.D 18.B
【解析】17.该图为“我国某地7月初大规模分布的油菜花田局部景观图”,由此可知,该地7月初油菜花盛开,说明该地纬度高或海拔高,内蒙古满足条件,D正确;而青海纬度高、海拔高,热量条件较差,油菜花盛开时间晚于七月初,C错误;贵州和浙江纬度低,热量条件较好,油菜花盛开时间较早,A、B错误。故选D。
18.该地有大规模的油菜花,可以产生很多花蜜,吸引蜜蜂采食,盛产蜂蜜,B正确;由上题可知,内蒙古的东部大兴安岭地区盛产木材,C错误;该地此时大规模种植油菜花,而小麦的生长期和油菜花的生长期大部分重合,不能同时种植,D错误;内蒙古畜牧区养殖的牛以肉牛为主,A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气候因素主要从光、热、水等气候要素去分析,光照强,热量充足,且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地形从地势起伏大小去分析,地形平坦利于种植业发展;水源从地表水去分析,临近河湖,可以提供充足灌溉水源;土壤从肥力高低及土层厚薄去分析。
(2022·浙江·高三开学考试)四川自古以来是重要的蚕桑基地。面对国际国内茧丝绸行情下跌的状况,四川省产茧大县武胜多元化经营助推蚕桑产业新生。下图为升级后桑蚕产业生产流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影响该地蚕桑产业产品多元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政策扶持 B.农业基础 C.市场需求 D.劳动力价格
20.相对于传统桑蚕产业,该地桑蚕产业多元化发展的生态效益有( )
①延长桑蚕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②扩大林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③减少化肥使用,减轻土壤污染④废弃物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9.C 20.D
【解析】19.本题考查产业区位因素。设问为“影响产品多元化的主要因素”,即从图中传统的丝织业到现在多元化产品的过程中什么因素起主导作用。由材料“面对国际国内茧丝绸行情下跌的状况”可知市场对于丝绸产品需求的变化引发了这一转变,C正确。A材料中并未体现,且并非根本原因,A错误。农业基础对于丝织业和多元化之间的转变并无太大影响,B错误。虽然桑蚕产业是劳动力密集的产业,但转变前后对劳动力需求并无明显变化,D错误。故选C。
20.本题考查产业的生态效益。①为经济效益,不符合要求,错误;②桑树林为单一的农田生态系统,桑树林面积的扩大不能保护生物多样性,错误;③流程中蚕沙产出有机肥,可以减少化肥使用,减少由化肥残留带来的土壤污染,正确:④新的流程将蚕沙、桑树枝等废物转变为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正确。故选D。
【点睛】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光热水)、土地(地形土壤)、水源(丰富程度和灌溉便利程度)。(2)社会经济技术因素: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和技术、政策和产业基础(设施)等。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随着科技发展,可以改造许多不适应农业的自然条件,自然因素对农业的限制减弱;市场决定农业的种类和规模,市场对农业的影响加大;交通、信息和保鲜技术发展使得市场对农业的影响范围加大。
21.(2022·浙江金华·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可可是世界三大饮料作物之一。世界某国可可产量约占世界可可总产量的1/3,可可、咖啡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0%,该国粮食不能自给。
材料二:可可属常绿小乔木,高4~10米,叶片为长椭圆形,长20~30厘米,嫩叶下垂。花着生在树干上,终年开花结实,5~11月为盛花期。下图分别为可可植株、叶片、开花、结果图片。
(1)根据该地的植株特征,推断该国可可种植区的气候特征。
(2)从有机质的角度,简析该地地带性土壤的肥力特征。
(3)从粮食生产能力角度,简述该国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常绿、终年开花,可知该地终年高温;叶长椭圆形,嫩叶叶尖下垂,可知该地气候湿润;茎花现象可知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2)砖红壤;有机质分解快;淋溶作用强,有机质流失多,腐殖质少;肥力较低。
(3)增加粮田比例;提高粮食复种指数;提高粮食单产。
【分析】本题以可可为材料,涉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雨林土壤贫瘠的原因以及农业发展方向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可可属常绿小乔木,高4~10米,叶片为长椭圆形,长20~30厘米,嫩叶下垂。花着生在树干上,终年开花结实”,可可树为常绿乔木,且常年开花,可知,当地热量条件较好,终年高温;叶片为长椭圆形,且嫩叶下垂,可知,当地降水较多,气候湿润;花着生在树干上,有茎花现象,可知当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当地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较多,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表层有机质、肥力流失的较多;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气温较高,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强,土壤有机质分解快,腐殖质含量较低,所以该地土壤以肥力较低的红壤、砖红壤为主。
(3)提高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改变粮食种植技术,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田比重,提高粮食总产量;提高粮食复种指数,提高粮食总产量等。
22.(2023·浙江·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莫桑比克林波波河下游赛赛市附近的农业园是中国在非洲规模最大的中非水稻合作项目。长久以来,尽管赛赛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条件,但莫桑比克每年仍面临较大的粮食缺口问题。近年来,莫桑比克赛赛市农业技术示范基地测试了从中国进口的杂交水稻和旱地水稻品种,并筛选出了10种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这些参加试验的水稻品种,产量最高达每平方千米1074吨,旱地水稻的平均产量超过每平方千米600吨,是当地水稻品种平均产量的两倍。图示意莫桑比克局部地区,其中赛赛市为莫桑比克水稻实验基地之一。
(1)根据材料、评价赛赛市中非水稻合作园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2)分析中国与莫桑比克进行农业合作对当地粮食安全的意义。
(3)试说明莫桑比克旱地水稻增产对非洲农业发展的启示。
【答案】(1)有利自然条件:该市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气温适宜;湿季降水丰富,且位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地处河流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不利自然条件:旱季降水较少,灌溉水源不足;沼泽面积广阔,耕地质量较差,开发难度大。
(2)提高粮食供给量,缓解粮食短缺问题,减少对粮食的进口;引进中国的优质水稻品种,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通过旱地水稻种植,促进莫桑比克土地资源的开发,增加耕地面积;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升当地农业现代化水平。
(3)引进国外优良的粮食作物品种,促进粮食品种和粮食生产结构升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保障地区粮食安全;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扶持,提高机械化水平,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
【分析】本题以非洲莫桑比克中非水稻种植园农业发展为背景,涉及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产业园发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以及对区域农业的发展启示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赛赛市中非水稻合作园位置评价其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如气候、水源、地形与土壤、沼泽等),应当分别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评价,再结合水稻种植业的生长习性进行回答。有利自然条件:该市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热量丰富,气温适宜;湿季降水丰富,且位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满足了水稻好暖喜湿的习性;地处河流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耕种。不利自然条件:旱季降水较少,灌溉水源不足,会出现旱灾,对水稻生产造成影响;沼泽面积广阔,耕地质量较差,开发难度大,农业开发投入大。
(2)开展农业合作对当地粮食安全的意义可以从粮食进口、粮食的供给、耕地面积的增加、农业技术及管理方式等方面说明。首先是提高粮食供给量,缓解粮食短缺问题,减少对粮食的进口,减轻这方面的负担,有利于国家财富的积累;引进中国的优质水稻品种,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有利于节约土地面积,改善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和经济效益;通过旱地水稻种植,促进莫桑比克土地资源的开发,增加耕地面积,有利于水稻种植的推广,促进粮食的稳产;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升当地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农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
(3)旱地水稻增多对非洲农业发展的启示,其实质就是针对非洲农业发展的不足之处来说,可以从粮食品种和粮食结构升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科技、政府政策大力扶持、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等方面思考。相对于非洲,中国在农业方面具有生产经验和技术方面的优势,这为非洲国家引进国外优良的粮食作物品种,促进粮食品种和粮食生产结构升级提供了参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保障地区粮食安全,有利于促进非洲国家积累国家财富,并进一步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中国在农业发展方面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即国家的大力投入和扶持,由此值得非洲政府学习,加大对农业的扶持,提高机械化水平,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从而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B组 提升练
(2022·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模拟预测)美国五大湖地区以发展乳畜业为主,但少有大牧场放牧业。下图为美国部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R区域的农业带是( )
A.小麦带 B.混合农业带 C.灌溉农业带 D.亚热带作物带
2.五大湖区少有大牧场放牧业的原因可能是( )
A.缺乏饲草 B.河湖众多 C.需求较小 D.人多地少
【答案】1.B 2.D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小麦带多分布在北部和中部地区,A错误;R区域西部是密西西比河流域,中部为阿巴拉契亚山脉,东部为大西洋沿岸,是温带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的过渡地带,加上该地多变的地理环境,使得该地既适宜牧草生长,发展畜牧业,又适宜各种作物的生长,发展种植业,故形成了混合农业,B正确;美国灌溉农业带分布在西部山区,C错误;美国亚热带物带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地区,D错误。本题应选B。
2.该地气候冷湿,适合牧草生长,不缺乏饲料,A错误;河湖众多不限制其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错误;该地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C错误;大牧场放牧业发展的条件是在地广人稀的区域,进行大规模养殖,美国五大湖区属于传统工业区,人口多,城市密度较大,所以人多地少,不具备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条件,D正确。本题应选D。
【点睛】美国农业带分布图:
(2023·浙江·一模)某游客在自驾游记中写道:道路两边都是麦田,这个收割完小麦后的季节,留下的都是收割的印记……终于到了自然之窗(天然形成的巨大拱门),地表被红土地所覆盖,零星长着一些灌木。下图为自然之窗位置和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游客自驾旅游的月份可能是( )
A.4月 B.6月 C.9月 D.12月
4.该游客此次自驾旅游,最不可能实现的愿望是( )
A.幽林漫步 B.海上浮潜 C.盐池拍照 D.沙地越野
【答案】3.D 4.A
【解析】3.据图中的经纬度可知,材料中描述的地方为澳大利亚的西部,此时小麦刚收割完,澳大利亚种植冬小麦,秋季播种,春末夏初收割。由于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小麦播种大约为每年的4~5月(秋季),收割为每年的11~12月(春末夏初),据此推断该游客自驾旅游的月份可能是12月,A、B、C项错误,D项正确。
4.根据文字材料和图示信息,该游客自驾游的范围集中在澳大利亚的西部,该地区气候干旱,基本无森林分布,故幽林漫步不太可能实现,A项符合题意;由于靠近印度洋,海滩广阔,适合海上浮潜,B项不符合题意;西部的湖泊以咸水为主,由于气温高,蒸发强,盐类析出,形成盐池,C项不符合题意;西部沙漠广布,沙地越野可以实现,D项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B、C、D项错误,选A。
【点睛】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最为典型。热带草原气候成因:全年受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热带草原气候特征: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C,全年高温,且分明显干季和湿季。
(2022·浙江省桐庐中学高三开学考试)云南哀牢山东麓盛产的柑橘汁水饱满,但常温下不易保存,且柑橘的种植户分散,面临从田间地头到冷链系统的“最先一公里”困境。2020年某企业在该地建立产地仓(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解决这一问题。下图为农产品冷链物流流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产地仓能够解决“最先一公里”问题是因为( )
A.使农产品更接近消费市场 B.延长柑橘生产的产业链
C.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 D.提供快捷仓储保鲜物流
6.产地仓建立对当地柑橘产业的积极影响是( )
A.快速提高农产品产量 B.促进农产品标准化C.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D.推广制冷技术应用
【答案】5.D 6.B
【解析】5.根据材料信息“面临从田间地头到冷链系统的‘最先一公里’困境”以及图示信息可知,产地仓能够解决“最先一公里”冷链缺失的问题,能提供快捷仓储保鲜物流,D正确;没有改变农产品与消费市场之间的距离,不会使农产品更接近消费市场,A错误;“最先一公里”没有延长产业链,B错误;移动制冷设备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小,且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不是解决“最先一公里”的主要原因,C错误。所以选D。
6.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产地仓建设能够解决“最先一公里”的问题,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保鲜质量,提高农产品的标准,促进农产品的标准化,B正确;产地仓的建立没有改变农业种植技术,不能快速提高农产品产量,A错误;产地仓对于农产生产成本影响较小,不能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C错误;产地仓的建立可以推广冷藏技术的应用,但不是对柑橘产业的积极影响,D错误。所以选B。
【点睛】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包括自然因素的变化、人文因素的变化、市场的变化、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等。社会经济条件、科技条件等人文因素在不断变化,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技术、交通等因素的改进,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
(2022·浙江大学附属中学高三阶段练习)位于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交界的布拖县农民千百年来只会种植苦芥和土豆等传统作物,附加值低,仅够温饱,脱贫攻坚,产业是根本。蓝莓原产于北美洲,喜温凉,喜光,喜酸性土壤。布拖县以产业扶贫的方式引进高原蓝莓,进行规模化种植。为了减少杂草的生长,专家建议在蓝莓树根部覆盖松针(松树的叶),同时在两棵树之间覆盖黑色地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布拖县栽种蓝莓的主要优势气候条件是( )
A.纬度低,热量丰富 B.降水多,气候湿润C.海拔高,光照充足 D.多深谷,寒潮影响小
8.布拖县发展产业时选择了价值高的蓝莓,是因为当地( )
A.土地流转费用高 B.青壮年劳动力缺乏 C.消费升级加快 D.市场距离远
【答案】7.C 8.D
【解析】7.由材料“蓝莓原产于北美洲,喜温凉,喜光,喜酸性土壤。布拖县以产业扶贫的方式引进高原蓝莓”可知,布拖县栽种蓝莓的主要优势气候条件是种植在高原上,海拔高,降水较少,光照充足,C正确;虽然纬度低,但蓝莓是喜温凉的作物,而且该地蓝莓是种植在高原上,因此纬度低,热量丰富不是蓝莓所需的优势气候条件,A错误;蓝莓是喜光作物,因此降水多,气候湿润,光照条件会较差,因此也不是优势气候条件,B错误;种植在高原上,因此不分布在深谷地区,D错误。故选C。
8.由材料“位于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交界的布拖县农民千百年来只会种植苦芥和土豆等传统作物,附加值低,仅够温饱,脱贫攻坚,产业是根本”可知,布拖县发展产业时选择了价值高的蓝莓,是因为当地位置偏远,又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市场距离远,运输成本高,因此选择价值高的蓝莓可以获得较高的收入,D正确;是农民自己种植,不存在土地流转费用高的问题,A错误;没有材料说明当地青壮年劳动力缺乏,蓝莓种植本身需要劳动力,另外选择什么作物种植与当地青壮年劳动力是否缺乏关系不大,B错误;当地贫困县,因此蓝莓种植市场不是本地,因此不是当地消费升级加快,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降水,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其中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各地区由于热量、光照、水分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农业生产极为明显的地域性。市场的需求量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产品的质量高低最终决定了生产的效益和企业的生存。
(2022·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顶凌播种是指在冻土完全融化前(土壤表层解冻5~7厘米而下层土壤仍结冻),采用机耕后即播种农作物种子。顶凌播种可使农作物适时早播,提高产量。下图示意我国某顶凌播种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据材料推测,该地区顶凌播种的主要时间是( )
A.12~1月 B.2~3月 C.4~5月 D.11~12月
10.顶凌播种有利于提高该地农作物产量是因为其( )
①利于农作物提早上市②利于充分利用土壤水分③利于避开病虫害高发期④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9.B 10.C
【解析】9.本题考察材料概念解读及气温曲线读图能力。据材料分析,顶凌播种指土壤表层解冻5-7厘米而下层土壤仍结冻。说明气温回升高于0度,表层土壤冻土融化,但气温不宜过高,保证下层仍有冻土存在,故结合图,11月-1月日平均气温在0度以下,A、D错误。而4-5月份平均气温过高,下层冻土已融化,C错误。故选B。
10.本题考察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农作物产量主要受热量、光照、水分、病虫害、育种等方面影响,顶凌播种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同时此时气温还较低,利于避开病虫害高发期,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②③正确。农作物成熟时间与农作物是否提前上市有关,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产量无关,①④与农作物产量无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地形、土壤等。光照、温差会对农产品的产量、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热量决定农产品的种类、产量、熟制。水源决定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土壤的肥力、透气性、酸碱度、土层厚度会对农作物的种类、产量造成影响。
(2022·浙江台州·模拟预测)浙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冬春季西兰花生产基地。近年来政府鼓励农民进行西兰花与双季稻轮作。下表为水旱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完成问题。
种植模式
速效钾
有效磷
有机质
碱解氮
水溶性盐分
双季稻+西兰花
309
69.8
29.1
127
1.5
双季稻+冬闲
157
1.7
33.9
169
0.9
11. 水旱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是( )
A.土壤结构改变 B.土壤质地改善 C.土地盐碱化减轻 D.土壤养分减少
12.与冬闲模式相比,双季稻+西兰花轮作模式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
A.减轻病虫害发生 B.减轻土壤侵蚀C.减少化肥使用量 D.提高复种指数
【答案】11.A 12.B
【解析】11.土壤结构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水旱轮作,改变土壤中矿物成分,从而改变土壤的结构,A正确;土壤质地取决于成土母质,具有相对稳定性,水旱轮作的影响较小,B错误;图示双季稻+西兰花模式水溶性盐分增加,可能加剧盐碱化,C错误;表格中水旱轮作模式中速效钾、有效磷等大幅增加,有机质略有减少,土壤总体养分增加,D错误,该题选A。
12.双季稻+西兰花轮作模式,干湿交替,不同科轮换种植,有利于杀灭虫卵,减少病虫害的发生,A错误;双季稻+西兰花轮作,增加复种指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D错误;轮作模式耕作强度大,对表土破坏大,加剧流水、风力等外力的侵蚀,B正确;双季稻+西兰花轮作早稻可以利用西兰花种植后残留的养分,减少了水稻种植季肥料的施用量,同时也减轻对环境的污染,C错误,该题选B。
【点睛】水旱轮作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增加收入;2、减轻病虫害危害;3、有利于改善土壤透气性,增加土壤有效养分,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用地和养地相结合;4、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生产率。
(2022·浙江金华·模拟预测)苹果矮砧密植技术是指利用矮化砧木作基砧或中间砧,上边嫁接果树品种,实行密植栽培的技术。下图为陕北洛川苹果矮砧密植模式图,采用荷兰培育的矮化M9自根砧大苗,矮砧密植、格架栽培、水肥一体,行间种草,待草长至20-30cm,割草机进行收割,将草甩在树下。完成下面小题。
13.苹果矮砧密植技术从荷兰传到中国,技术的地域扩散形式为( )
A.近邻扩散 B.等级扩散 C.位移扩散 D.自由扩散
14.洛川苹果矮砧密植模式的措施与功效对应正确的是( )
①矮砧密植——省工增产②格架栽培——固形承重③水肥一体——保土保墒④行间种草—保温保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3.C 14.A
【解析】13.中国将荷兰的苹果矮砧密植技术引进后使用,通过传播者自身的移动,将新技术带到新的地方,根据所学知识,属于位移扩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矮砧密植,将土地的作用尽量发挥,可以节省土地资源,并且做到提高产量,①正确。格架栽培,为解决树干性弱、易倒伏的问题,相对乔化树易管理,座果好,果实品质优,②正确。水肥一体是为了进行土地肥力维持和水分保持,③错误。行间种草是为了保护有益生物、减少农药使用次数,提高土壤有机质,形成良好的微生态循环,④错误。①②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是世界苹果生产先进国家普遍采用的栽培技术,也是我国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方向。大力推广这一先进栽培模式,对于推动我国苹果栽培制度与国际接轨,实现我国苹果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苹果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的战略性转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22·浙江金华·模拟预测)西藏日喀则市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年均气温5~6℃,年降水量约150-300mm。2021年11月该地的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图2)入选第八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该系统中的蓄水池大体采用敞口形式,为当地青稞生长提供了灌溉之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该灌溉系统蓄水池采用敞口形式的主要目的是( )
A.洒水增温 B.增加蒸发 C.蓄接雨水 D.沉淀泥沙
16.日喀则是世界著名的青稞之乡,西藏人民选择该地种植青稞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纬度较低,光照充足 B.距河流近,水源充足C.地处河谷,热量充足 D.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答案】15.A 16.C
【解析】15.由材料可知,蓄水池可明显作用于粮食种植。青稞对降水量和水质的要求低,受气温影响大。蓄水池敞口晒水,使得原本由冰川融水汇集而成的冰凉池水,温度得到大幅提升,从而有助于青稞在高寒环境下生长,A正确。该地区降水较少,水源主要来自冰川融水,C错误。增加蒸发会导致池水减少,不利于灌溉,B错误。沉淀泥沙与灌溉关系较小,所以不是灌溉系统蓄水池采用敞口形式的主要目的,D错误。故选A。
16.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寒冷,不适合农作物的种植,但是日喀位于青藏高原的河谷地区,由于地处河谷,地形相对较为封闭,热量不易散失,所以热量充足,青稞再此能够存活,有利于青稞的种植,所以西藏人民选择该地种植青稞,C正确。青稞对光照,土壤和水源需求较少,所以光照,水源与土壤不是西藏人民选择该地种植青稞最主要的原因,因此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在河谷地区发展的农业称为河谷农业,一般沿河呈带状或条状分布。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山地低,气温较高,无霜期比山地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河谷两侧的山岭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殖质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是山区适宜耕作的地区,河谷地带的农业发达,被称为河谷农业。例如我国青海省黄河谷地,湟水谷地都是典型的谷地农业区,是青海省的主要耕作区。雅鲁藏布江谷地也是河谷农业。青藏高原区也有。
(2022·浙江·模拟预测)血橙是柑橘的一个品种,喜温热、怕涝。下图为意大利西西里岛,岛上广布的火山上多孔隙,富含镁、铁、钾等多种元素,是世界优质血橙产区。通过洗净、筛选、信息录入追溯编码等技术手段分类包装,销往欧盟乃至全球。该地区血橙拥有更丰富的花色苷含量,提取其精华,产品有口服液、胶囊、片剂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西西里岛成为世界优质血橙产区的区位条件有( )
①气候温暖湿润,海洋性强②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③土壤多孔隙,富含多种微量元素④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⑤水源充足、地表水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18.我国血橙主产区在四川、江西,一般12月上市。学习意大利血橙产业发展经验,关键的措施是( )
A.改造气候条件,提高品质 B.改良土壤,增施含铁元素
C.加强宣传,开拓国际市场 D.研发技术,提升产业品质
【答案】17.B 18.D
【解析】1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西西里岛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温和多雨,故①错误,④正确;据图中的等高线判断,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有利于排水抗涝,故②正确;岛上广布的火山土多孔隙,富含镁、铁、钾等多种元素,使血橙成分独特,故③正确;岛上广布的火山上多孔隙,地表水易下渗,地表水较少,故⑤错误。正确的有②③④,故B正确。答案选B。
18.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洗净、筛选、信息录入追溯编码等技术手段,分类包装,销往欧盟乃至全球”,这是意大利血橙竞争力强的原因,我国血橙主产区在四川、江西,一般12月上市,学习意大利血检产业发展经验,关键的措施是研发技术,提升产业品质,故D正确;气候条件难以改造,故A错误;我国血橙主产区在四川、江西,以红壤为主,含铁元素较高,不需要增施含铁元素,故B错误;“加强宣传,开拓国际市场”可以提高知名度、增加销售,但不是最关键措施,故C错误。答案选D。
【点睛】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农业生产。
(2022·浙江·高三专题练习)2022年4月28日,中国极地科考团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顺利返回至上海基地。下图为我国中山站为解决科考人员蔬菜供应问题所建立的温室建筑外景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与海运调入的蔬菜相比,南极温室种植的蔬菜( )
A.生产成本低 B.农药残留多 C.品种丰富多样 D.营养价值高
20.从节能角度分析,推测南极温室种植的蔬菜应具备的生长特点为( )
①耐寒②喜光③耐旱④生长周期短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19.D 20.C
【解析】19.建设南极温室需要投入的资金比普通温室多,故生产成本高,A错误;南极气温极低,不利于病虫害存活和繁殖,因此温室内缺少病虫害来源,无需使用农药,B错误;目前,南极温室只能种植以青菜为主的少数种类蔬菜,C错误;利用海运调入的蔬菜运输成本低,运输时间长,容易导致蔬菜的营养流失,故南极温室种植的新鲜蔬菜营养价值更高,D正确;故选D。
20.南极地区气候酷寒,需要种植耐寒蔬菜,①正确;南极地区冬半年会有极夜现象,不宜种植喜光植物,②错误;南极地区气候酷寒干燥,降水均以降雪形式呈现,且冰川广布,水资源匮乏,因此需要种植耐旱蔬菜,但题干提示从节能角度,不选③;南极温室种植蔬菜就是为了供给食用,南极地区气温十分低,蔬菜的生长周期长,因此需要种植生长周期短的蔬菜,④正确;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南极温室的特点:南极地区酷寒、烈风、干燥,南极温室需要抵御酷寒、烈风,故结构牢固、厚重、保温性能强;南极温室必须作为一个完全封闭的系统来运行,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南极,故密闭性强;运用自控系统自动控制温度、湿度、灌溉泵和营养液等,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故能源消耗量大;南极温室运行消耗大量能源,同时会排放大量污染物,故环境污染较大。
21.(2022·浙江·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南是我国的粮食大省。为了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河南省印发《规划》,提出要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支撑,不断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提升现代化水平。并不断完善连接省内产、销、加工区的“通道+枢纽+节点”的粮食物流网络,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配套的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系。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国粮食储运中心。
材料二:下图为河南省及周边地区地理要素分布图。
(1)图中南水北调工程为__________(填数字)线,从供水的角度简述该工程对河南社会经济的影响__________。
(2)简述河南建设全国粮食储运中心的有利条件。
(3)从提高单产角度,简述河南“藏粮于技”的措施。
【答案】(1) ① 增加农业灌溉用水;增加城市供水量,保证相关产业发展用水;增加生态用水,改善人居环境;改善居民的用水水质。
(2)粮食产量大,类型丰富;位于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优势;交通便利;政策支持。
(3)提高耕作技术;良种培育;精准农业;加强病虫害防治。
【分析】本题以河南为材料,涉及资源跨区域调配、工业区位以及农业区位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工程①起源于丹江口水库,为南水北调工程,②为西气东输工程,③为西电东送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可以增加河南的水资源供给量,增加河南的农业灌溉用水,保障农业用水;能够为城市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供给,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发展用水;能够提供充足的生态用水,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能够提高区域的水质条件,改善居民的用水水质。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南是我国粮食产量大省,粮食产量大,且类型丰富;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河南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南的陆路交通便利,便于粮食的运输;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河南省政府对于建设全国粮食储运中心的支持力度较大。
(3)“藏粮于技”的措施:改变粮食种植和耕作技术;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发展订单农业和精准农业;加强病虫害的防治等。
22.(2022·浙江金华·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山东莱芜的位置示意图(甲)。
材料二:生姜是根茎类植物,原产东南亚地区,喜荫蔽环境,耐寒和抗旱能力较弱;适宜生长在温度25-28℃,深厚疏松的沙质土壤地区。一般春季种植,9-10月份是生姜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秋冬收获。山东莱芜是中国生姜之乡,姜农多采用“普通地膜+棚式遮阳网+后期棚膜”的种植模式(乙),在6月份根据生长情况和环境情况抽除地膜。
(1)试分析莱芜有利于生姜生长的气候条件。
(2)简述棚式遮阳网在生姜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3)简要说明6月份姜农抽除地膜的原因。
【答案】(1)属温带季风气候,生姜生长季节降水丰富;9-10月份,秋高气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2)能有效减少强光,防止姜芽灼伤;降低地表温度,以适合生姜的生长;防止害虫飞入,减少病虫害。
(3)6月份气温升高,抽除地膜可以降低地温,通风散热,降低土壤湿度,防止烂姜;减少病虫害。
【分析】本大题以山东菜芜的位置示意图及生姜生产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1)结合材料中生姜的生长习性及所学知识分析,由图中纬度可知,山东菜芜纬度较低地处暖温带地区,昼夜温差大,便有机质的积累:该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降水多,适宜生姜的生长。
(2)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大姜的苗期长,生长慢,因此姜农在种植大姜时会覆膜来提高温度,提前种植大姜。大姜在苗期新叶幼嫩,高温、强光容易灼烧叶片,因此在大姜苗期要注意覆盖遮阳网保护叶片;到夏至之后,进入一年中光照时间最长、温度最高的时间,棚式遮阳网可以减少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对于飞行的小昆虫还有阻挡作用,减少虫害。秋冬收获期,温度下降,覆盖棚膜可以防霜冻,起到保温的作用,通过增加大姜生长时间来增加大姜的产量。
(3)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月份温度升高,姜进入茎叶生长期,随着大姜茎叶的增加,对光照耐受能力增强,此时要及时抽膜,防止高温烤苗;抽除地膜后,可以使地温降低;通风功能增加,减少热量,使温度适宜大姜的生长;阳光直接照射,增加水分的蒸发,土壤湿度减小,防止姜根由于浸泡出现烂姜;减少病虫害,保证姜的质量。
【点睛】(1)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可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2)农业技术主要是改变光照、热量、降水角度进行分析。(3)抽除地膜的影响可以从温度、水分、病虫害进行分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9 农业专题(讲义)——【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全面复习汇编(浙江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09农业专题讲义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全面复习汇编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09农业专题讲义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全面复习汇编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9 农业专题(分层训练)——【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全面复习汇编(浙江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09农业专题分层训练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全面复习汇编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09农业专题分层训练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全面复习汇编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浙江专用)专题11 交通专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四种运输方式分别为,D 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