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1. “月面微型生态圈”是一个由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罐子”,“罐子”里面放置了马铃薯种子、拟南芥种子、昆虫卵、土壤、水、空气、照相机和信息传输系统设备,下图是“月面微型生态圈”工作原理图。月球上适宜生物存在,主要是改变了哪一条件( )
A. 地月距离B. 日月距离C. 光照条件D. 大气条件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月球由于体积和质量远小于地球,因此,在月球表面重力小,缺少厚厚的大气层;月球表面不适宜生物生存是缺少生物所必需的大气、水和适宜的温度,四个选项中只有大气条件和生命存在密切相关,因此改变了月球上大气条件,就适宜生物生存,D正确。地月距离、日月距离、光照条件不易被改变,ABC错误。故选D。
【点睛】
2. “超级月亮”比平时的满月更大,这时月球位于公转轨道近地点附近。下列地月位置关系图中(白色为光照面),可能出现“超级月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超级月亮”出现时应为满月,地球、月球、太阳位于一条直线上,且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结合图中白色面的方位可明显太阳的方位,C正确。A选项中,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为新月,地球上看不见月球,A错。BD选项中,地球、月球、太阳没有位于一条直线上,BD错。故选C。
【点睛】
下图是NASA拍摄的“太阳笑脸图”。如果你把头向左边倾斜,你从这张照片上会清楚地看到太阳的两只眼睛、鼻子、嘴。随着树龄学的发展,科学家们注意到树木的生长与太阳“笑脸”活动周期也存在关联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黑色的“鼻子”可能代表的太阳活动类型及分布位置是( )
A. 耀斑、光球层B. 黑子、色球层C. 耀斑、色球层D. 黑子、光球层
4. 太阳活动与树木生长的关联性主要说明了太阳活动影响( )
A. 地球的气候B. 极光的产生C. 无线电短波通信D. 季节的更替
【答案】3. D 4. A
【解析】
【3题详解】
NASA拍摄的“太阳笑脸图”中,黑色的区域为“鼻子”,说明该区域亮度较低,这一现象应当是发生于光球层中的黑子现象,D正确,ABC错。故本题选D。
【4题详解】
树木的生长直接受地球气候影响,因此,太阳活动与树木生长的关联性主要说明了太阳活动导致地球上的气候变化,A正确;极光、无线电短波并不影响树木的生长,B、C错;季节的更替是由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所引起的,与太阳活动无关,D错。故本题选A。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2、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4、使气候产生波动引发水旱灾害等。
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一般先形成的岩层在下,后形成的岩层在上。下图为不同地层中的化石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含有以上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 甲—乙—丙B. 丁—乙—甲C. 乙—甲—丁D. 丙—甲—丁
6. 丁形成的地质年代最不可能是( )
A. 二叠纪B. 侏罗纪C. 第四纪D. 寒武纪
【答案】5. A 6. D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图甲中三叶虫出现于古生代早期,乙图中蕨类植物出现于古生代后期,丙图中的恐龙出现于中生代,成煤期主要是古生代后期蕨类植物和中生代的裸子植物繁盛的时期以及新生代的第三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所以含有以上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A正确,BCD错。故本题选A。
【6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成煤期主要是古生代后期蕨类植物和中生代的裸子植物繁盛的时期以及新生代的第三纪的被子植物,成煤植物主要是陆地植物。寒武纪属于古生代早期,是现代生物的一个主要开始阶段,是海洋占绝对优势的地质年代,古植物在古生代早期以海生藻类为主,所以最不可能形成煤炭的地质年代是寒武纪,D符合题意;二叠纪时,蕨类植物特别繁盛,形成茂密的森林,是重要的成煤期。侏罗纪裸子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期。新生代第四纪也是被子植物繁盛的时期,也有形成煤炭的可能性。所以ABC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点睛】煤炭在整个地质年代中,全球范围内有三个大的成煤期: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成煤植物主要是孢子植物。主要煤种为烟煤和无烟煤;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和烟煤;新生代的第三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其次为泥炭,也有部分年轻烟煤。
2021年10月30日0时37分,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读地球部分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岩石圈底部B. 下地幔C. 上地幔D. 地壳
8. 岩石圈的组成包括图中的( )
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答案】7. D 8. C
【解析】
【7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可知,“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可达33千米,故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中,D正确,ABC错。因此,本题选D。
【8题详解】
图中①和②位于莫霍界面以上,属于地壳的组成部分;③位于莫霍界面以下,属于上地幔顶部;④为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合称岩石圈。因此,岩石圈包括图中①②③,C正确,ABD错。故本题选C。
【点睛】岩石圈由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坚硬岩石组成的圈层。厚度约为75至150千米,我们现在能认识到的地质作用现象大部分发生于岩石圈。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变质转化。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所示大气垂直分层可能位于( )
A. 热带B. 北温带C. 北寒带D. 南寒带
10. 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它们几乎全部集中在( )
A. A层B. B层C. C层D. A层和B层
11. 关于图中各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B. B层无云雨天气,适合航空飞行
C. C层大气密度为各层中最大D. C层中的臭氧层是“地球生命保护伞”
【答案】9. B 10. A 11. B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图中A为对流层,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图中A层高度约为12公里,因此最可能位于中纬度地区,结合选项,最可能位于北温带,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图中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为高层大气,对流层集中了75%大气质量和90%的水汽,平流层中水汽、尘埃含量少,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5℃,A项错误;平流层随高度上升是气温上升,气流运动相当平稳,并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航空飞行,B项正确;C层为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为各层中最小,C项错误;臭氧层主要存在于平流层中,即B层,D项错误。故选B。
【点睛】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之为"逆温现象"。
12. 青藏高原对流层顶高度最可能与( )
A. 经度呈负相关B. 纬度呈负相关C. 海拔呈正相关D. 河网密度呈正相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对流层顶的高度,与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有关。近地面大气温度高,对流层顶的海拔也高,纬度越高,近地面大气温度降低,所以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可能与纬度呈负相关,B正确;经度差异对近地面气温影响不大,A错误;夏季水面温度低于陆面,河网密度越大,近地面大气温度越低,对流层顶高度越小,D错误;海拔越高,近地面气温越低,对流层顶高度可能越小,C错误。故选B。
【点睛】
川航3U8633:“我现在有点故障,我申请下高度,我要返航,我现在风挡裂了……”随着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川航3U8633紧急迫降的事迹展现在大众面前。飞机从重庆起飞,在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刘传建机长借助自己一百多次来回飞川藏线的经验和从业30年的技术,成功于成都迫降,拯救了全机人的生命。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3. 驾驶舱风挡碎裂的瞬间,机长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
①风大②失重③低温④缺氧
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
14. 紧急返航途中,遇到风雨天气,这是由于此时所处大气层中的( )
A. 对流层B. 平流层C. 电离层D. 高层大气
【答案】13. C 14. A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驾驶舱风挡碎裂时,飞机飞行9800米高空,该处大气稀薄,氧气不足,风大,气温较低;驾驶舱风挡碎裂时,飞机没有处于自由落体状态,不存在失重问题,①③④正确,故选C。
【14题详解】
紧急返航途中,遇到风雨天气,是由于此时飞机处于大气层中的对流层,因为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A正确。平流层、电离层、高层大气不会出现风雨天气,BCD错误。故选A。
【点睛】对流层: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对流运动。气流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易成云致雨。云雾雨雪都发生对流层。
平流层: 平流层上热下冷,不易对流,以平流为主,适合航空飞行。
高层大气:高层大气的空气密度很小,在2000-3000千米的高空,空气经常散逸到宇宙空间,被认为是大气的上界。存在若干电离层,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具有重要影响。
15. 读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图示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 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B. 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C. 库区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D. 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由于库区蓄水,故使库区下渗增加,地下水位上升,A正确;由于库区水域广阔,蒸发加大,使空气的湿度增加,B正确;由于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库区气温较周边地区低,盛行下沉气流,故降水减少;而冬季库区气温较周边地区高,盛行上升气流,则降水量增多,C错误;水库能调节河流下游的径流量,故使水库以下河段的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D正确。C项符合题目要求,故本题选C。
【点睛】
读浙江某城镇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水循环的环节,完成下面小题。
16. 有关水循环的环节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环节夏季大于冬季
B. ②环节主要受植被多少的影响,与地形无关
C. ③是该地水汽的主要来源
D. ④环节降水时,水量猛增
17. 该地城镇发展扩大后,有关水循环环节表述正确是( )
A. ①减少B. ②增多C. ③增多D. ④减少
【答案】16. A 17. D
【解析】
【分析】
【16题详解】
①环节代表大气降水,地处浙江,夏季降水多余冬季,A正确;②代表下渗、下渗受植被、坡度、降水强度、地面性质等影响,B错误;③代表河川蒸发,水汽主要来源是海洋水汽,C错误;④环节代表地下水对河川的补给作用,枯水期补给河流,D错误。故选A。
【17题详解】
①环节代表大气降水,降水是由大气环流决定的,与城镇扩大规模无关,A错误;②代表下渗,由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硬化的路面会使下渗减少,B错误;③代表河川蒸发,河川可能会减少,C错误;④环节代表地下水对河川的补给作用,下渗减少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对河流补给减弱,D正确。故选D。
【点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 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 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路、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2) 影响地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回避的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3) 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 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在我国江南常见用青瓦竖立铺设的地面(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路面选择用青瓦竖立铺设,主要作用在于( )
A. 竖立铺设,坚固耐用B. 减少积水,雨天防滑
C. 造型多样,视觉美观D. 素雅古朴,人地和谐
19. 青瓦路面温度日变化小于水泥路面,是因为青瓦路面( )
A. 夜间吸收的大气逆辐射较多B. 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量较少
C. 透水性强,比热容较大D. 多缝隙,通风散热快
【答案】18. B 19. C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路面选用青瓦竖立铺设可以增大地表的孔隙,便于地表水的下渗,避免积水,增大路面粗糙度,起到防滑的作用,B正确;竖立铺设,坚固耐用,造型多样,视觉美观,素雅古朴,人地和谐不是主要作用,ACD错误。所以选B。
【19题详解】
竖立的青瓦利于地表水下渗,增大土地含水率,增大比热容,降低气温日变化,C正确;吸收的大气逆辐射量相差不大,A错误;青瓦路面较粗糙,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较低,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多,B错误;用青瓦竖立铺设的地面,这些缝隙对通风散热影响小,D错误。所以选C。
【点睛】青瓦以粘土(包括页岩、煤矸石等粉料)为主要原料,经泥料处理、成型、干燥和焙烧而制成。所以比热容较大,透水性较强。
读图“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该地形景观广泛分布于我国的( )
A. 青藏高原B. 黄土高原C. 内蒙古高原D. 云贵高原
21. 形成图示洞穴的地质作用为( )
A. 风力侵蚀B. 流水侵蚀C. 冰川侵蚀D. 海浪侵蚀
【答案】20. D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从图中“某洞穴”景观可看出有石笋、石柱、钟乳石等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是其形成的物质基础。在我国云贵高原由于石灰岩广布,这种地貌最为发育,D正确;青藏高原以冰川地貌为主,黄土高原以流水侵蚀地貌为主,内蒙古高原以风力作用地貌为主,ABC错误。故选D。
【21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洞穴的景观可知,该地是喀斯特地貌.此洞穴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B正确;与风力侵蚀、 冰川侵蚀、 海浪侵蚀作用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外力作用地区分布规律:在地球表面,外力作用的参与者有很多,比如流水、风力、生物、海浪、冰川等等都是外力作用的实施者。其中流水和风力是外力作用中最主要的两类参与者,一般来说,在气候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导;在气候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导。比如,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多以流水作用为主,表现为各种流水地貌;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多以风力作用为主,表现为各种风成地貌。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
A. 侵蚀、搬运、堆积B. 搬运、侵蚀、堆积
C. 侵蚀、堆积、搬运D. 堆积、搬运、侵蚀
23. 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 )
A. 瀑布B. 洪积扇C. 三角洲平原D. 河漫滩平原
【答案】22. A 23. C
【解析】
【分析】
【22题详解】
读图可知,a位于河流上游的山地,河谷狭窄,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因此以侵蚀为主;b位于河流中游,河谷较宽,河流以搬运为主;c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形平坦,河谷宽,流速慢,河流以堆积为主。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3题详解】
图中c处位于河流入海口,由于流速减慢和海水的顶托,泥沙淤积,形成河口三角洲,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河流地形,是指河流对地表进行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所形成之地形。包括河蚀地形、河积地形、河蚀与河积共同作用的地形。河流侵蚀主要形成V形谷,瀑布等;河流堆积主要形成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等。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4. 该种地貌( )
A. 迎风坡坡度陡B. 背风坡坡度缓
C. 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D. 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25. 下列地区中可能有该种地貌的是( )
A. 青藏高原B. 黄土高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D. 塔里木盆地
【答案】24. D 25. D
【解析】
【分析】考查地貌景观的判断与分布。
【24题详解】
图示反映沙丘景观,受风向影响,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AB错误;沙丘成因主要是受风力沉积作用形成,D正确,C错误。故选D。
【25题详解】
沙丘主要分布于干旱地区,我国的塔里木盆地地处西北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故沙丘广布,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根据图示判断地貌景观,结合沙丘的坡形与风向的关系和外力作用分析即可。
二、综合题(共两大题,总分50分)
26. 下图为北半球的等压面分布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2)写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3)图中A、B、④、⑤中气压最高的是____,气压最低是____
(4)比较A地近地面与高空的气温差异,并说明原因。
(5)分析夏季大气环流对滨海地区气温的调节作用。
(6)指出A、B之间的风向,并说明形成原因。
【答案】(1)绘图如下:
(2)B地为受热地区空气膨胀上升,A地为受冷地区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垂直运动;产生同一水平面高低气压差,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水平运动。
(3) ①. A ②. ⑤
(4)近地面气温高于高空;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故高空到达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5)海陆风使得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白天来自海洋的风凉爽湿润,对滨海地区起降温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风凉爽干燥,对滨海地区起到降温作用。
(6)西北风。A地气压高,B地气压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自西向东,同时受到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和近地面摩擦力影响,偏转成西北风。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通过热力环流的原理图来考查基础知识,旨在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④处等压线下凹,为低压,⑤处等压线凸起为高压,根据近地面气压类型与高空相反的原理可以判断,A处为高压,B处为低压,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由于地面受热不均,A处空气受热上升,B处收缩下沉,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由此可以画出热力环流模式图。
【小问2详解】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B处空气受热上升,A地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形成空气的垂直运动;又由于在同一水平面存在气压差异,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下,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空气的水平运动,进而形成热力环流。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近地面到高空,气压逐渐减小,在同一水平面,冷高压、热低压。因此B处的气压最高、其次是A、④、⑤,即最低的是⑤。
【小问4详解】
A地近地面的气温高于高空;由于地面辐射的近地面大气(对流层)的直接热源,越往高处,地面辐射逐渐减弱,因此气温越来越低。递减率为高速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
【小问5详解】
夏季,海洋的气温比同纬度的陆地要低,此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可以使沿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减小。来自海洋的风携带大量湿润气流,可以降低滨海地区的温度;夜晚吹陆风,也会对滨海地区起到降温作用。
【小问6详解】
由于该地为北半球,A地为高压、B地为低压,受水平梯度力影响,由A指向B,又由于风向受地转偏向力和近地面摩擦力的影响,经过右偏,最终形成西北风。
2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年宁波一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再超10亿吨,继续保持世界唯一的超10亿吨超级大港的地位,港口排名实现全球“十连冠”;年集装箱吞吐量首超2600万标准箱,首次跻身世界港口排名前三名。
材料二:某年9月27日(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迎来本年度最大的潮水。浙江省海宁市沿江一线盛景,共吸引了超过15.7万游客驻足观看。
(1)说明杭州湾海水盐度最低的季节和原因。
(2)从成因和表现比较潮汐与海浪的差异。
(3)轮船进出港时如何利用潮汐?
(4)简述“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一著名水文地理景观的形成原因。
(5)试简析我国在杭州湾开发“潮汐能”的优势条件。
【答案】(1)夏季夏季钱塘江流域降水多,淡水注入多。
(2)成因上: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而潮汐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表现上:海浪大小无规律性,而潮汐海水周期性涨落。
(3)进港、出港时选择高潮位;进港时,应选择潮汐上涨时;出港时,应选择潮汐回落时。
(4)农历八月十八处于天文大潮时期,引潮力大,潮差较大;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内小,当潮水从外海涌来时,被不断推高;夏秋季节东南季风盛行,加强了潮势;(夏秋季节河流入海径流多,推高潮势)。
(5)杭州湾潮汐能丰富;沪宁杭常规能源短缺,且能源市场需求量大,开发潮汐能,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潮汐能属于清洁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开发新能源产业,能带动经济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以宁波港及钱塘江潮水的图文材料为情境,涉及了海水盐度、潮汐与海浪的差异、海洋潮汐现象的成因及其利用等地理主干知识,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小问1详解】
钱塘江由杭州湾入海,钱塘江流域属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入海的淡水就多,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强,所以杭州湾夏季海水盐度最低。
【小问2详解】
潮汐与海浪的成因不同,潮汐主要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海浪是发生在海洋中的一种波动现象,海浪主要是海洋中由风力作用产生的。表现上:潮汐在白天海水上涨为潮,夜间海水上涨为汐,一般每日涨落有两次周期性涨落;而在不同的风速、风向和地形条件下,海浪的大小无规律性。
【小问3详解】
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一般每日涨落两次。轮船进港、出港时应选择高潮位,此时航道较深,有利于航行;进港时,应选择潮汐上涨时,出港时,应选择潮汐回落时,以便充分利用潮汐涨落,既节省燃料,也有利于航行安全。
【小问4详解】
根据材料和已学知识分析,农历八月十八日时日、地、月三者接近在同一线上,太阳的引潮力和月球的引潮力以及地球自转的离心力的叠加,处于天文大潮时期,引潮力大,潮差较大;根据图示,杭州湾呈三角形(喇叭形),口大内小,当潮水从外海涌来时,水位被不断推高,在近岸湾口处推起的潮位高;夏秋季节降水丰富,径流量大,水位高,杭州湾潮水受河水的顶托作用强,从而抬高潮位;夏秋季节盛行东南季风,风将潮水推向杭州湾,加强了潮势。
【小问5详解】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时,务必将答题卡交回, 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芜湖市2021-2022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芜湖市2021-2022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