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2《石钟山记》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2《石钟山记》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01
    12《石钟山记》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02
    12《石钟山记》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石钟山记》教学设计

    课题

    石钟山记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作者不轻信旧说,有必察的精神和强调实践,反对主观臆断的态度;

    (2)说、李说和苏说的联系与区别。

    2.能力目标

    (1)掌握“鼓”、“殆”、“莫”、“发”、“何”多义词的意义;

    (2)了解虚词“而”的常见用法;

    (3)了解宾语前置句的结构特点。

    3.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有必察、反对臆断、重视实地考察的精神。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鼓”、“是”、“遗”、“得”等实词的用法。总结“而”的用法和否定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的规则。 

    教学难点

    .重点掌握“鼓”、“是”、“遗”、“得”等实词的用法。总结“而”的用法和否定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的规则。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笔记本记笔记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历代名人当中,提起“乌台诗案”,也许有十分之一的中国人能想起他;提到“唐宋八大家”,可能会有一半的人想到他;如果再念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只怕就会有八成以上的人脱口而出他的名字;若要再加上遍布全国各地大小餐馆中“东坡肘子”这道菜,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在中国真正称得上家喻户晓的文化名人,就只有苏轼莫属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被誉为“全才”的宋人所写的游记名篇《石钟山记》

    1.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的成就:

        诗:清新豪健,想象丰富,与黄庭坚合称“苏黄”;

        词:改变了五代以来的婉约柔的文风,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之一;

        书法: “宋四家”之一(苏东坡、 黄庭坚、 米芾、蔡襄)。

    3.写作背景

    苏轼一生遭受政治磨难。入朝任职后,因不同意王安石推行新法,出任杭州通判,后改为知密州、徐州、湖州。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御史李定等弹劾他作诗讽刺新法,以“谤讪朝廷”罪被捕下狱,这就是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幸而未死,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三年(1080)到黄州。元丰七年(1084)被调赴汝州(今属河南),这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今属江西)任县,途径湖口,游览了石钟山,写了这篇文章。

    1. 文体知识

        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

    山水游记:

    主要是写登山临水的见闻观感,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

    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景、抒情)

    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写景、议论)

    宋代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写景、抒情)

    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写景、议论、抒情)

     

    三.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彭蠡(lǐ)         元(lì)        钟磬(qìng)      

    桴止响腾fú)    铿然(kēnɡ)  /   kōng     

    (qīhú)                  磔磔zhé)      (guàn)           

    噌吰chēnɡhónɡ) xià)   窾坎(kuǎn  

    无射(wúyì)    鞳(tānɡtà)

    2.《水经》云:“彭蠡(lǐ)之口有石钟山焉。”(lì)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qìnɡ)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水经注》说:“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掀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现在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

    3.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fú)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kēnɡ)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到了唐代,李渤才访求石山所在地,在深潭边发现两块山石,敲击聆听它们(发出)的声音,南边那块山石的声音重浊模糊,北边那块山石的声音清脆悠扬,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消失。(李渤)自己认为找到了(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4.积累重点知识

    微风鼓浪          鼓:名→动,激荡、掀动

    而独以钟名         名:名→动,命名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鸣:使动,使...发出声响

     

    三.合作探究

    1.概括段意:第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交代石钟山的位置,提出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两种说法,以及对这两种说法的质疑。

    可分三层。第一层,引《水经注》上的话,交代石钟山的处所,紧扣题目,点出石钟山,引起下文。

    第二层,提出六朝人郦道元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说法,点明人们对此说法的怀疑态度,用钟磬置水中不能发声的情况对说质疑,说明“水石相搏”之说难以取信于人。

    第三层,提出李渤的说法并质疑。李渤亲“访”遗踪,亲“扣”其石,亲“聆”其声,理应无疑。作者表明自己对李渤的怀疑,并以处处有石,石能扣而发声,反驳李说,说明扣石发声之说难以置信。

     

    2.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kōnɡ)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去,并且大儿子苏迈将要就职饶州德兴县的县(管治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山。寺庙的和尚让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择其中一两块敲击,硿地响。我本来就觉得可笑并且不相信。

     

    3.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闻人声亦惊起,zhé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ɡuàn)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chēnɡ hónɡ)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xià),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澎湃而为此也。

    到了夜晚月光明亮,(我)特地和苏迈乘着小船,到断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倾斜地立着,有千尺之高,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想要攻击人(似的);山上宿巢的隼,听到人的声音也受惊飞起,在云霄中zhé地鸣叫;又像老人在山谷中一边咳嗽一边大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鹤。我正内心惊恐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在水上发出,”噌吰“地响着像钟鼓的声音连续不断。船夫非常害怕。慢慢的观察发声之处,山下都是石穴裂缝,不知道它多深,细微的水波进入那里。(波浪)激荡冲击。因而发出这种声音。

    4.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kuǎn)坎tānɡ)鞳()之声,与向之chēnɡhónɡ)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余欺也!”

     

    船调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挡在水流的中间,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风浪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鞳的声音。和先前的噌吰的钟鼓声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吗?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kuǎn)坎tānɡ)鞳()的声音,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啊。

    5.概括段意:第二段写了哪些内容?

    记叙实地考察石钟山,探明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可分三层。第一层(“元丰七年……得观所谓石钟者”),点明探访石钟山的时间、同行者和缘由。
    第二层(“寺僧使小童持斧……余固笑而不信也”),写访问寺僧。寺僧“使小童持斧”扣石发声,表明他们相信李渤的说法,也说明李渤的说法影响很大。

    第三层(“至莫夜月明……古之人余欺也”),写月夜考察游石钟山的经过。

     

    6.夜游石钟山,作者是怎样描写月夜绝壁下的情景的?这段描写有何作用?与下一段的哪句话照应?

       (1)绝壁下的情景:

        看见的是“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的大石;听到的是“云霄间”鸟的“磔磔”的惊叫声,以及“山谷中”鹤像老人边咳边笑的怪叫声,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形有声,十分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作用:渲染阴森恐怖、冷清凄厉的氛围,突出亲身探访的不易。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7.事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元之所见闻,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任何事不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却根据主观想象去推断它有或没有,可以吗?郦道元的所见所闻,大概和我相同,但是记载的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意乘小船在夜里停泊在绝壁的下面,所以不能知道;而渔人船夫虽然知道却不能用文字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自己认为得到了它的真相。我因此记录这件事,叹惜郦道元的简略,而嘲笑李渤的浅陋啊。

     

    1. 在作者看来,世人为什么不能准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的由来?

     

    9 .本文中写了作者的三次“笑”,你能说说他当时的心理吗?

     “笑”寺僧和小童的行为,表示怀疑和否定的笑;

    二“笑”,是释疑后轻松愉快的笑,表现了作者探明真相后的得意、兴奋;

    三“笑”,是对李渤浅陋的说法和做法的嘲笑。

    10.李渤真的可笑吗?苏轼的说法就一定正确吗?

    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意义又何在呢?

    苏轼的说法不一定正确。

        他探访石钟山的过程也流露出封建士大夫沾沾自喜于一得之见(也表现在他对渔工水师的轻视上)的弊病。后人也有以山上有洞,形如覆钟非议他的。

        尽管如此,《石钟山记》传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在文中强调耳闻目见进行实地考察的重要性,不迷信,不轻信,反对主观臆断,草率盲从,这是科学的、重视调查研究的态度。

    1. 因为作者固笑而不信,所以亲自考察。考察中作者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

    看到: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听到: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鹤也。” 

    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这是水上的声音

    1. 本文哪一句表达了主旨,请说明理由。事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本文记录了作者考察石钟山得名的原因的过程,文中的叙事、议论皆由探寻石钟山命名的由来而发,卒章显志,先得出“事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观点,表现了苏轼为了弄清石钟山得名的真相,不避艰险,亲身探访的精神。

    13.小结课文结构

    14.你觉得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

    《石钟山记》的结构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散文那样先记游后议论,而是先议论,由议论带出记叙,最后又以议论作结。作者以“疑一结论”三个步骤展开全文。而且议论、记叙层层深入,全文首尾呼应,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2)笔墨集中,结构紧凑。

    本文写得很集中。从头至尾,紧扣石钟山的命名来写。第一段提出问题,第二段解决问题,第三段得出结论。文中写寺僧使小童扣石出声,是为了核实李渤扣石发声之说,是为了探求石钟山命名的由来,而与石钟山命名关系不大的则一笔带过或略而不写。如作者与寺僧的语言对答,如乘舟夜游,“舟人大恐”时的对话,这些作者均未写出。又如,只有他“笑谓迈日”,而无苏迈的回答,这也是回避不写的。作者集中写石钟山的命名问题,使得文章结构显得很紧凑。

    (3)行文波澜起伏,有缓有急。

    行文有缓有急,抑扬顿挫,波澜起伏,诙谐风趣。如夜游石钟山一段,写得极为精彩,作者先交代游览的时间、地点、同伴、方式,语气比较舒缓;接下来是环境描写,大石“森然欲搏人”,栖惊飞,鹤怪叫,写得阴森可怕,寒气逼人,读者读到这里真有点毛骨悚然,心惊肉跳;然后以“余方心动欲还”,暂缓紧张气氛,忽又有“大声发于水上,噌咳如钟鼓不绝”,不仅“舟人大恐”,读者也不免为之“大恐”,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经过“徐而察之”,发现原来是“水石相搏”的声音,读者紧张的心情才渐趋平缓。

     

    四、巩固提升

    后人考证石钟山的命名原因的三种观点:

     

    一是主声派,认为此处水石相击,声似洪钟。《水经注》作者郦道元认为:山名由来是因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唐人李渤在《辨石钟山》中认为:石钟山的石头可以发出类似铜铁的声音,因此山乃以声得名。宋人苏轼经过实地考察,“叹元之简,笑李渤之陋”。他认为:声似钟声的不是简单的水石相搏,更不是潭上的扣石之声,而是山下石穴中微波出入发出的“涵澹澎湃”之声以及“空中而多窍”的水中巨石与风水吞吐发出的声音。

    二是主形派,认为山形似钟,故以形命山名。这派的代表是清人曾国藩与俞樾,其观点是: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

    第三派是主张形声结合的,清人郭庆蕃即持此说,其《舟中望石钟山》诗云:“洪钟旧待洪钟铸,不及兹山造化功;风入水中波激荡,声穿江上石玲珑。”指出山形如洪钟,波涛与玲珑的山石激荡又发出类似钟磬之声。

    五.课堂小结

    《石钟山记》贵在由名质实,实地考察,表明了苏轼泥古而崇实的精神。文章不虚耗笔墨,为写景而写景,而是结合记叙,即事明理,深入浅出地议论,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至于写景,作者又紧紧抓住景物的特色,作气氛的点染,写出自己的感受,如写夜乘舟探绝壁一段,绘形绘声,情景事例,描写十分细腻、真切,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课后作业

    完成同步阅读练习。

    板书设计

    文章结构:

     

    第一段:游因——质疑:说——人常疑之;李说——余尤疑之

    第二段:游历——解疑:看法——因声命名;方法——实地考察

    第三段:游感——结论:事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教学反思

    本文在承担巩固单元鉴赏宁代散文这一任务的同时,还应承担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辨析名词活用现象,同时,根据本文写作特点,学习古人反对主观臆断,有必察的求实精神,领悟文中阐明的人生哲理。
     

     

    相关教案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共7页。

    2020-2021学年12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2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化常识,听名家朗诵,理解本文,文白对译,合作探究,拓展提高,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