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清远市是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清远市是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物质的分类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四校联盟”期中检测
高一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化学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Na-23 K-39 Mn-55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共44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苹果汁中含有,它是人们喜欢的一种补铁饮料,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逐渐变为棕黄色。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以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有
A. 碱性 B. 氧化性 C. 还原性 D. 酸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苹果汁中含有,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逐渐变为棕黄色,说明被氧化为,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以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即防止被氧化,这说明维生素C有还原性,故C正确;
故选C。
2. 下列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A. 稀硫酸 B. 熔融氢氧化钠 C. 石墨 D. Fe
【答案】B
【解析】
【详解】A.稀硫酸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能够导电;但稀硫酸是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熔融NaOH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能够导电;该物质是化合物,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能够导电,因此属于电解质,选项B符合题意;
C.石墨能够导电,但石墨是非金属单质,不属于电解质,选项C错误;
D.Fe是金属单质,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因此能够导电;单质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选项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3.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
B. 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C. 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 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胶体是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在1~ 100nm之间的分散系,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 ~ 10-7m之间,故A正确;
B.根据胶体的性质,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可发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用激光笔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不相同,故C错误;
D.胶体粒子具有吸附性,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4. 将绿豆大小的金属钠(Na)放入溶液中,钠迅速熔成小球,在液面上游动,发出嘶嘶的声音(查资料表明产生了),产生蓝色沉淀。根据现象推理正确的是
A. Na的密度比铁高 B. 金属钠比铁更容易与盐酸反应
C. 钠的熔点比铁高 D. 金属钠能在溶液中置换出铜
【答案】B
【解析】
【详解】A.钠能浮在水面,说明钠的密度低,故A错误;
B.钠比铁活泼,钠能与水反应,铁不行,所以钠更易与酸反应,故B正确;
C.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且钠的熔点较低,使钠熔成小球,说明钠的熔点比铁低,故C错误;
D.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不会置换出铜,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A. Cl2+2KBr=Br2+2KCl B. 2NaHCO3Na2CO3+H2O+CO2↑
C. 4Fe(OH)2+O2+2H2O=4Fe(OH)3 D. 2Na2O2+2CO2=2Na2CO3+O2
【答案】D
【解析】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阴影部分说明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详解】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D.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6.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石灰水与过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HCO+ Ca2++ OH-=CaCO3↓+ H2O
B. 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中性:H++ SO+ Ba2++ OH-= BaSO4↓ + H2O
C. 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2H++ O2-= H2O
D. 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盐酸:CO+ 2H+= CO2↑+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Ca(OH)2少量,Ca2+和OH-按化学式中离子个数比参与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 Ca2++2OH-= CaCO3↓+ 2H2O+,A错误;
B.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中性的离子方程式为:H+++Ba2++OH-= BaSO4↓ +H2O,B正确;
C.氧化铜难溶,不能拆成离子,离子方程式为:2H++CuO= H2O+Cu2+,C错误;
D.碳酸氢根离子不能拆开写,离子方程式为:+H+=H2O+ CO2↑,D错误;
故答案选B
7. 在某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Mg2+、H+、C1-、OH- B. Cu2+、Ba2+、、-
C. Na+、H+、Cl-、 D. K+、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Mg2+、H+与OH-不能大量共存,会反应生成Mg(OH)2沉淀和H2O,A错误;
B.Cu2+是有色离子,不符合无色溶液条件,Ba2+与可反应生成BaCO3沉淀,B错误;
C.H+与可反应生成CO2气体和H2O,C错误;
D.各离子间均不发生反应,可大量共存,D正确;
故选:D。
8. 物质的分类如图所示:由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乙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
B. 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交叉分类法
C.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D. 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交叉分类法含义:根据物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式;树状分类法含义:对同一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法。从图形看乙应属于交叉分类法,故A错误;
B.从图形看甲应属于树状分类法,故B错误;
C.从乙图可以看出,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故C正确;
D.从乙图可以看出,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还可能是不成盐氧化物,如CO,故D错误;
故选C。
9.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H2SO4应属于
①酸 ②硫酸盐 ③含氧酸 ④混合物 ⑤化合物 ⑥二元酸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⑤⑥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⑤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1分子的硫酸能电离出2个氢离子,属于酸,且是二元酸,含有氧元素,属于含氧酸,硫酸属于纯净物,即为化合物,因此①③⑤⑥正确,答案选B。
10.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纯净氯气的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是浓硫酸
B. B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水分
C. E中盛装的是饱和氯化钠溶液
D. D广口瓶除了可以用于收集气体外,还可以用做安全瓶
【答案】D
【解析】
【分析】整套装置中,A为制氯气装置,B为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装置,C为氯气的干燥装置,D为氯气的收集装置,E为氯气的尾气处理装置。
【详解】A.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液体是浓盐酸,A不正确;
B.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B不正确;
C.E中盛装的是NaOH溶液,是吸收尾气氯气,因为饱和氯化钠溶液吸收效果太差,C不正确;
D.因为Cl2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导管长进短出,另外,还有防倒吸的功能,D正确;
故选D。
11. 下列图示实验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装置甲:除去氯气中混有的少量HCl
B. 装置乙:检验样品中否含钾元素
C. 装置丙:验证NaHCO3受热分解生成CO2
D. 装置丁: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固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气不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将含有氯化氢的氯气通入饱和氯化钠溶液能除去混有的氯化氢,故A正确;
B.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观察蘸有样品的铂丝灼烧的火焰是否为蓝色可以检验样品中是否含钾元素,故B正确;
C.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C正确;
D.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为防止氢氧化钠变质,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在玻璃器皿中称量,不能放在托盘上直接称量,故D错误;
故选D。
12.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氢气所含原子数是2NA
B. 水所含的分子数为0.3NA
C. 含1mol硫酸钾的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数为2NA
D. 1mol金属钠与水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22.4LH2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原子数为2NA,A项正确;
B.5.4g水的物质的量为=0.3mol,所含分子数为0.3NA,B项正确;
C.K2SO4的电离方程式为K2SO4=2K++,含1mol硫酸钾的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数为NA,C项错误;
D.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Na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至+1价,1mol金属钠与水反应失去电子物质的量为1mol,电子数为NA,D项正确;
答案选C。
13.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雾
B.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红棕色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浅绿色
C. 向氯水中滴加溶液,产生气泡,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D. 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氯化氢在瓶口与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会产生大量白雾,实验现象为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雾,故A正确;
B.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实验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产生红棕色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棕黄色,故B错误;
C.向氯水中滴加溶液,产生气泡,说明氯水中含有,故C错误;
D.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实验现象为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故D错误;
故选A。
14. 下列是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ClO分子
B. 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 光照氯水有气泡冒出,该气体为Cl2
D. 氯水放置数天后,pH将增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新制氯水中存在反应Cl2+H2OHCl+HClO,则溶液中含有Cl2、H2O、HClO分子,还含有H+、Cl-、OH-等,A不正确;
B.新制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盐酸显酸性,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蓝色石蕊试纸褪色,B正确;
C.光照氯水时发生反应2HClO2HCl+O2↑,有气泡冒出,该气体为O2,C不正确;
D.氯水放置数天后,氯水转化为稀盐酸,c(H+)增大,pH将减小,D不正确;
故选B。
15. 部分常见含氯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 a可以做氧化剂,但不能被氧化
B. d的浓溶液不能与c的固体反应生成b与e
C. 实验室可通过加热与d的浓溶液制得a
D. 可存在a→c→e→d→b→a的循环转化关系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a为Cl2,b为盐酸盐,c为次氯酸盐,d为盐酸,e为次氯酸。
【详解】A.由分析可知,a为Cl2,其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既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故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故A错误;
B.浓盐酸和次氯酸盐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氯气,不会生成盐酸盐和次氯酸,故B正确;
C.实验室可以通过加热和浓盐酸制备氯气,故C正确;
D.可存在a→c→e→d→b→a的循环转化关系,即Cl2ClO-HClOHClCl-Cl2,故D正确;
故答案选A。
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焰色试验时需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并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
B. 实验室制取Cl2时,需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再加入药品
C. 配制500mL某浓度的稀盐酸,定容时仰视读数,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D. 如果不慎将碱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1%的硼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A.焰色反应时需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并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选项A正确;
B.实验室制取时,需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再加入药品,操作正确,选项B正确;
C.定容时仰视读数,溶液的体积偏大,由c=可知,所配溶液浓度偏低,选项C不正确;
D.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不能用硫酸或盐酸冲洗,硫酸和盐酸也有腐蚀性,会造成二次伤害,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17.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纯碱、烧碱都属于碱
B. Na2O2与水的反应中,氧化剂是Na2O2,还原剂是水
C. Na2CO3不能转化成NaHCO3,而NaHCO3能转化为Na2CO3
D. Na2O2和Na2O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比均为2∶1
【答案】D
【解析】
【详解】A.纯碱为碳酸钠,烧碱为NaOH,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碱,故烧碱为碱而纯碱为盐,故A错误;
B.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B错误;
C.碳酸钠能与CO2、水反应转化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能分解为碳酸钠,两者可相互转化。故C错误;
D.Na2O由钠离子与氧离子构成、Na2O2由钠离子与过氧根离子构成,Na2O和Na2O2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2∶1,故D正确;
答案选D。
18. 下列有关各种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金属钠的氧化物都是淡黄色的固体 B. 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小
C. 纯碱和小苏打都能溶于水 D. 鉴别碳酸钠和碳酸钾可以使用焰色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Na2O是白色固体,Na2O2是淡黄色的固体,故A错误;
B.金属钠能浮在水面上,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小,故B正确;
C.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溶于水,故C正确;
D.钠元素的焰色为黄色、钾元素的焰色为紫色,鉴别碳酸钠和碳酸钾可以使用焰色反应,故D正确;
选A。
19.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NaCl→NaHCO3 B. Fe→FeCl2 C. Na→Na2O2 D. CaCO3→Ca(OH)2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氨化的氯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氯化钠溶液与氨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则氯化钠能一步转化为碳酸氢钠,故A不符合题意;
B.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则铁能一步转化为氯化亚铁,故B不符合题意;
C.钠和氧气在共热条件下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则钠能一步转化为过氧化钠,故C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转化为氢氧化钙的步骤为碳酸钙先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0. 下列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新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变黄,最终变为褐色
B. 白色的硫酸铜固体放置在空气中变为蓝色
C. 淡黄绿色的新制氯水久置后变为无色
D. 淡黄色的固体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成白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A.新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变黄,最终变为褐色,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硫酸铜固体会吸水变成硫酸铜晶体,显蓝色,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C.HClO分解生成O2和HCl,促使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D.淡黄色的Na2O2固体放置在空气中,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以及氧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故选B。
21.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不合理的是
A. 次氯酸钠(NaClO)属于酸 B. 氧化钠属于碱性氧化物
C. Fe(OH)3属于碱 D. CO2溶于水可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A.次氯酸钠由酸根离子和金属阳离子构成,属于盐,A不合理;
B.氧化钠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B合理;
C.Fe(OH)3电离出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C合理;
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以电离出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以及碳酸根离子,但是二氧化碳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D合理;
故选A。
22. 根据下列实验内容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
原溶液中存在
B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发现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存在
C
向某溶液中加入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无法确定原溶液中存在
D
向某物质的水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原溶液中存在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向某溶液中加入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该沉淀可能为硫酸钡,该方法无法确定原溶液中存在,A项错误;
B.玻璃棒中存在钠元素,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发现火焰呈黄色,该方法无法判断原溶液中存在,B项错误;
C.在加入盐酸之前生成的可能是AgCl沉淀也可能是碳酸银沉淀等,但是后面加入盐酸后可以转化为AgCl,所以沉淀不溶解,不能确定原溶液里是否有存在,C项正确;
D.碳酸根和碳酸氢根与氢离子反应,都能产生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方法无法确定原溶液中存在,D项错误;
答案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14分)
23. H7N9型禽流感可用消毒药物如:高锰酸钾、漂白粉、氯气等,将该病毒杀灭。
(1)新制氯水中含有多种微粒,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氯水中,溶液显红色起作用微粒是_____(填化学符号,下同);过一会儿,溶液颜色逐渐褪去,起作用的微粒是_____。
(2)工业上利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_____(填化学式)。向漂白粉清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3)已知高锰酸钾与浓盐酸混合能产生氯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8H2O+5Cl2↑,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
②氧化性强弱:KMnO4_____MnO2(填“>”,“<”或“=”)。
③反应中氯化氢表现出的性质是_____。(填写字母)
a还原性 b.酸性 c.氧化性
④若生成标准状况下22.4LCl2则转移电子总数是_____。
【答案】(1) ①. H+ ②. HClO
(2) ①. Ca(ClO)2 ②. Ca2++CO=CaCO3↓
(3) ①. ②. > ③. ab ④. 2NA或1.204×1024
【解析】
【小问1详解】
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和次氯酸电离出氢离子而使溶液呈酸性,氢离子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能使溶液褪色的是HClO,答案:H+;HClO;
【小问2详解】
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备漂白粉,则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2、Ca(ClO)2,有效成分为Ca(ClO)2;向漂白粉清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是碳酸钠和溶液中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CO=CaCO3,
答案:Ca(ClO)2;Ca2++CO=CaCO3↓;
【小问3详解】
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由+7价变成+2价,盐酸中氯元素由-1价变成0价,所以单线桥为;
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的情况下生成氯气,而题干中反应制备氯气不需要加热,故高锰酸钾的氧化性大于二氧化锰;反应前后部分盐酸的化合价-1价升高为0价,化合价升高表现为还原性,部分盐酸中氯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不变表现为酸性,故选ab;由单线桥可知,生成5molCl2时,转移10mol电子,所以生成标准状况下22.4LCl2,对应1molCl2时,转移2mol电子,故转移电子总数是2NA或2×6.02×1023。答案:;>;ab;2NA或1.204×1024。
三、实验题(共42分)
24. 某同学帮助水质检测站配制480 mL 0.5 mol·L-1 NaOH溶液以备使用。
(1)该同学应选择_______ mL的容量瓶。
(2)其操作步骤如图所示,则该图操作应在下图中的_______(填选项字母)之间。
A.②与③ B.①与② C.④与⑤
(3)该同学应称取NaOH固体_______ g,用质量为23.1 g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取所需NaOH固体时,请在附表中选取所需的砝码大小_______(填字母),并在下图中选出能正确表示游码位置的选项_______(填字母)。
附表:砝码规格
a
b
c
d
e
砝码大小/g
100
50
20
10
5
(4)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的浓度高低有何影响?
①转移完溶液后未洗涤玻璃棒和烧杯,浓度会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
②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浓度会_______。
③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浓度会_______。
【答案】(1)500 (2)C
(3) ①. 10.0 ②. c、d ③. c
(4) ①. 偏低 ②. 无影响 ③. 偏低
【解析】
【小问1详解】
没有480mL容量瓶,选择500mL容量瓶;
【小问2详解】
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移液、摇匀、定容、摇匀等操作,所以如图操作应在④与⑤之间;
【小问3详解】
需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0.5L×0.5mol•L-1×40g/mol=10.0g;质量为23.1的烧杯和10克NaOH总质量为33.1,所以用20g和10g的砝码,3.1g用游码,选c、d; c;
【小问4详解】
①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溶质质量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②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对溶液浓度无影响。
③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变大,浓度偏低。
25. 现有mg含有Na2O杂质的Na2O2样品,某同学在实验室用如图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省略)测定其杂质含量: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其中CaCO3属于____(填“酸”“碱”或“盐”)。
(2)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并改正: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若无装置D,样品中杂质的质量分数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写出装置C中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实验结束后,装置F中水的体积为VmL,已知氧气的密度为1.43g·L-1,样品的质量分数为____(用含m、V的代数式表示,列出计算式即可)。
【答案】(1) ①. CaCO3+2H+=Ca2++CO2↑+H2O ②. 盐
(2)装置B中左边导管口应浸没在液面以下,右边导管口稍稍伸出橡胶塞即可
(3) ①. 除去挥发出的HCl ②. 吸收未反应的CO2 ③. 偏低
(4)2Na2O2+2CO2=2Na2CO3+O2
(5)×100%
【解析】
【分析】稀盐酸和碳酸钙在A中反应生成CO2气体,HCl易挥发,B中用饱和碳酸氢钠除去HCl气体,C中CO2和Na2O2、Na2O反应,原理为2Na2O2+2CO2=2Na2CO3+O2,Na2O+CO2=Na2CO3,D中的碱石灰防止E中水蒸气进入C,生成的O2通过E、F测量体积,据此计算。
【小问1详解】
稀盐酸和碳酸钙在A中反应生成CO2气体,装置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其中CaCO3属于盐,故答案为:CaCO3+2H+=Ca2++CO2↑+H2O;盐;
【小问2详解】
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装置B中左边导管口应浸没在液面以下,右边导管口稍稍伸出橡胶塞即可,故答案为:装置B中左边导管口应浸没在液面以下,右边导管口稍稍伸出橡胶塞即可;
【小问3详解】
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挥发出的HCl;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CO2;若无装置D,样品中杂质的质量分数偏低,故答案为:除去挥发出的HCl;吸收未反应的CO2;偏低;
【小问4详解】
装置C中Na2O2与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
【小问5详解】
实验结束后,装置F中水的体积为VmL,已知氧气的密度为1.43g•L-1,则O2的物质的量为,根据2Na2O2+2CO2=2Na2CO3+O2,可得过氧化钠物质的量为2×=mol,样品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为×100%。
26. 某实验小组为制备某含氯消毒剂做了以下实验。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已知KMnO4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该反应也可以用来制取氯气,15.8gKMnO4能和_____gHCl发生上述反应,其中被氧化的为_____mol。
(2)要收集纯净干燥的氯气,需依次通过装置甲、乙,甲、乙中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
(3)装置丁的作用是_____,氯气和丁中的试剂作用可以制备“84消毒液”,请写出制备“84消毒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
(4)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能杀菌的作用原理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蛋白质变性。
【答案】(1) ①. 分液漏斗 ②.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③. 29.2 ④. 1mol
(2) ①. 饱和食盐水 ②. 浓硫酸
(3) ①. 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 ②. Cl2+2OH-=Cl-+ClO-+H2O
(4)NaClO
【解析】
【分析】由制备实验装置可知:A为分液漏斗,其中盛放浓盐酸,B为圆底烧瓶,盛放,在加热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以用浓盐酸与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甲中用饱和食盐水可除去中的HCl;C中浓硫酸干燥,丙为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丁中NaOH吸收,发生反应:;
【小问1详解】
根据装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取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已知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该反应也可以用来制取氯气,15.8g的物质的量是,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每有2mol发生反应,会反应消耗16molHCl,其中有10molHCl被氧化,则当有0.1mol发生反应时,反应消耗HCl的物质的量,其质量m(HCl)=0.8mol×36.5g/mol=29.2g,其中被氧化HCl的物质的量是;
【小问2详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装置甲中试剂是饱和食盐水,作用是除去中的杂质HCl;装置乙中的试剂是浓硫酸,作用是除去中蒸气,干燥;
【小问3详解】
是有毒气体,直接排放会造成大气污染,可根据能够与碱反应的性质,用NaOH溶液吸收,进行尾气处理,装置丁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氯气和丁中的试剂作用可以制备84消毒液,制备84消毒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1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高中政治选修一2023-2024全册综合测试题一教师版docx、2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高中政治选修一2023-2024全册综合测试题二教师版docx、1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高中政治选修一2023-2024全册综合测试题一学生版docx、2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高中政治选修一2023-2024全册综合测试题二学生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金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物质与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下列官能团表示不正确的是, 下列反应类型判断不正确的是,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