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全国各地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阅读与鉴赏)-古诗文阅读-词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全国各地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阅读与鉴赏)-古诗文阅读-词01
    全国各地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阅读与鉴赏)-古诗文阅读-词02
    全国各地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阅读与鉴赏)-古诗文阅读-词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全国各地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阅读与鉴赏)-古诗文阅读-词

    展开
    这是一份全国各地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阅读与鉴赏)-古诗文阅读-词,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阅读宋词,完成下列各题,诗词赏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小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2•通辽)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请你选出对这首词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
    A.这首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所作。宋神宗熙宁七年,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次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写此词。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引用典故,语出《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作者以冯唐自许,希望得到朝廷重用,建功立业。
    C.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场面,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融叙事、用典、言志为一体,由“狂”字贯穿全篇,委婉表达词人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和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这首词是苏轼的一首豪放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全词用语刚劲,通过密州出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突出词人的豪放英勇。
    二.古诗词赏析(共10小题)
    2.(2022•桂林)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作者是如何描绘出猎“壮观”场面的?请从善用夸张,巧用动词等角度,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3.(2022•巴中)阅读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运用借代手法描写月到中秋,飞镜重磨的景象。词人不仅感叹时光流逝,也表示对自己满头白发的无奈。
    B.“苏辛”是豪放派代表词人,本词中“把酒问垣娥”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把酒问青天”有异曲同工之妙。
    C.词的下片“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让我们感受到神舟飞船在太空俯瞰祖国大好河山的豪迈之情;“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的典故出自杜甫,委婉含蓄,别有深意。
    D.辛弃疾是一个词人,更是一位英雄。现实的种种不如意让作者一次次伤心失落,却让笔下的词焕发出倔强的神采,慷慨纵横。
    (2)作者想象丰富,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2022•六盘水)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北宋]苏轼
    己卯儋耳春词①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②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③,卷起杨花似雪花。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苏轼贬谪海南岛儋耳(今儋县)之时。春词:为立春所作之词。②丐:乞求。③天涯:海南岛在宋朝被称为“天涯海角”之地。
    (1)下列诗词的感情基调与本词最不接近的是
    A.杜甫《春望》
    B.韩愈《晚春》
    C.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D.秦观《行香子》
    (2)本词中“卷起杨花似雪花”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千树万树梨花开”有界曲同工之妙,请比较它们在写法上的异同。
    5.(2022•大连)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减字木兰花•姚江阻雨
    [明]赵宽
    寒风吹水,微波鼓作鱼鳞起。白雨横秋,秋色萧条动客舟。
    疏钟何处?知在前村黄叶树。茅屋谁家?荒径无人菊自花。
    依据对全词的理解,将下面的批注补写完整。
    批注:
    (1)“横”与题目中的“阻”呼应,描绘出 。
    (2)从“寒风”“客舟”“荒径”等意象营造出的意境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 、 的情感。
    6.(2022•贵港)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了“老夫”苏轼“少年”“轻狂”的表现,上片侧重表现“心狂”,下片侧重表现“形狂”。
    B.“千骑卷平冈”,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卷”极言行走之快。
    C.“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仍能跃马疆场。
    D.本词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是他在艺术创作上一次大胆的尝试,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了典故,请分析其作用。
    7.(2022•河池)诗词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从本词的 及语言风格看,是一首豪放词。
    (2)古人用词讲究推敲,“千骑卷平冈”中的“卷”一字传神,请简要赏析。
    8.(2022•临沂)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问题。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中“争渡”的“争”,在《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中有“争夺,竞争”和“怎,怎么”的义项。教材把“争渡”解释为“奋力把船划出去”,而有人认为“争渡”应解释为“怎渡”,即“怎么把船渡过去呢?”。你倾向哪种理解?试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
    9.(2022•福建)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小题。
    定风波
    苏轼
    ㅤㅤ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ㅤ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ㅤㅤ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序写时间、地点及词人出游的独特感受,交代写作缘由。
    B.从“吟啸且徐行”中可以想见沙湖道上词人率性洒脱的情貌。
    C.“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表达词人对权贵的蔑视与抗争。
    D.这首词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
    (2)“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词人对天气的态度,更是对生活的态度。请简要分析。
    10.(2022•成都)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菩萨蛮
    黄庭坚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选自《全宋词》)
    (1)词中说“问我去何之”,“我”最有可能去怎样的地方?请根据词意概括作答。
    (2)同是溪边渔者,本词中的“渔翁”与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闲来垂钓碧溪上”的垂钓者分别是怎样的人?请简要作答。
    11.(2022•遂宁)你将以下面这首词为内容,参加“中华经典”诵读比赛,请做好准备。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①
    南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②,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此词写于1182年,作者被免官闲居信州后,在博山寺旁筑“稼轩书屋”,时常往来于信州到博山的路上。②觉(jué):睡醒。
    (1)你需要拍摄一段短视频作为诵读背景,请完善拍摄脚本。
    短视频脚本(上片部分)
    (2)请说说在朗诵下片时应读出哪些情感。
    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阅读与鉴赏)-古诗文阅读-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小题)
    1.(2022•通辽)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请你选出对这首词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
    A.这首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所作。宋神宗熙宁七年,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次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写此词。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引用典故,语出《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作者以冯唐自许,希望得到朝廷重用,建功立业。
    C.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场面,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融叙事、用典、言志为一体,由“狂”字贯穿全篇,委婉表达词人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和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这首词是苏轼的一首豪放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全词用语刚劲,通过密州出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突出词人的豪放英勇。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这里词人以魏尚自许,表示可以为国戍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故选:B。
    二.古诗词赏析(共10小题)
    2.(2022•桂林)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作者是如何描绘出猎“壮观”场面的?请从善用夸张,巧用动词等角度,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解答】(1)本题考查诗人的思想感情。“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如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描绘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运用比喻修辞,把雕弓比作满月,生动形象地展示力量、表明决心;引用“射天狼”,委婉地指出边防重点。这一句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表达了词人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豪情。
    (2)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理解。“千骑卷平冈”意思是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意思是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其中的“千骑”“倾城”夸张地写出参与出猎的人员众多,排场盛大,表现出了场面壮观。“卷”字写出了出猎人马越过小山冈时速度之快,显示了声势浩大,暗示了空间广阔,表现出了场面的壮观。
    答案:
    (1)表现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
    (2)“千骑”“倾城”夸张地写出参与出猎的人员众多,排场盛大,表现出了场面壮观。“卷”字写出了出猎人马越过小山冈时速度之快,显示了声势浩大,暗示了空间广阔,表现出了场面的壮观。
    译文:
    江城子•密州出猎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3.(2022•巴中)阅读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词的上片运用借代手法描写月到中秋,飞镜重磨的景象。词人不仅感叹时光流逝,也表示对自己满头白发的无奈。
    B.“苏辛”是豪放派代表词人,本词中“把酒问垣娥”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把酒问青天”有异曲同工之妙。
    C.词的下片“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让我们感受到神舟飞船在太空俯瞰祖国大好河山的豪迈之情;“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的典故出自杜甫,委婉含蓄,别有深意。
    D.辛弃疾是一个词人,更是一位英雄。现实的种种不如意让作者一次次伤心失落,却让笔下的词焕发出倔强的神采,慷慨纵横。
    (2)作者想象丰富,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解答】(1)本题考查对这首词作的赏析。
    ABD.正确;
    C.有误,“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是化用杜甫诗句,“桂婆娑”,是神话。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作者的这首《太常引》,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从词的内容看,作者“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词人感慨时光的流逝和功业难成的愤懑心情。词的下片,作者又运用“直下看山河”“斫去桂树”等词句,展开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直接而强烈地表现了词人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答案:
    (1)C
    (2)作者问姮娥“白发欺人”等词句,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功业难成的愤懑。“直下看山河”“斫去桂树”等词句,表现了坚定的报国理想: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驱除入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明带到人间。
    译文: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4.(2022•六盘水)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北宋]苏轼
    己卯儋耳春词①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②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③,卷起杨花似雪花。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苏轼贬谪海南岛儋耳(今儋县)之时。春词:为立春所作之词。②丐:乞求。③天涯:海南岛在宋朝被称为“天涯海角”之地。
    (1)下列诗词的感情基调与本词最不接近的是 A
    A.杜甫《春望》
    B.韩愈《晚春》
    C.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D.秦观《行香子》
    (2)本词中“卷起杨花似雪花”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千树万树梨花开”有界曲同工之妙,请比较它们在写法上的异同。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己卯儋耳春词》是作者被贬海南时所作,是一首咏春词。作者以欢快的笔触描写海南绚丽的春光,寄托了他随遇而安的达观思想。
    A.不接近,杜甫《春望》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BCD.接近。
    故选:A。
    (2)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卷起杨花似雪花”卷起的杨花,颇似雪花。海南地暖,其时已见杨花;而在中原,燕到春分前后始至,与杨柳飞花约略同时。作者用海南所无的雪花来比拟海南早见的杨花,谓海南跟中原景色略同,于是发出“不似天涯”的感叹。“千树万树梨花开”意思是千树万树的梨花盛开。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雪花盛开的奇景。
    答案:
    (1)A
    (2)相同点: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不同点:“千树万树梨花开”还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译文:
    牵着春天的泥塑耕牛,拉起春天的泥塑犁杖,泥塑的耕夫站在二者的近旁。春风无限,来自海上。于是请来春神的神功,把桃花红染得像肉色红。
    坚立春天的绿幡,剪成春天的彩胜。一阵春风,吹我酒醒。此地不像海角天涯,卷起的杨花,颇似雪花。
    5.(2022•大连)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减字木兰花•姚江阻雨
    [明]赵宽
    寒风吹水,微波鼓作鱼鳞起。白雨横秋,秋色萧条动客舟。
    疏钟何处?知在前村黄叶树。茅屋谁家?荒径无人菊自花。
    依据对全词的理解,将下面的批注补写完整。
    批注:
    (1)“横”与题目中的“阻”呼应,描绘出 客子苍凉秋雨中思归的景象 。
    (2)从“寒风”“客舟”“荒径”等意象营造出的意境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 羁旅愁思 、 凄凉寂寞 的情感。
    【解答】(1)本题考查诗文理解。根据题目“姚江阻雨”,联系词文“白雨横秋,秋色萧条动客舟”可知,本欲渡江却为茫茫秋雨所阻隔,客子只好泊船靠岸。客子观雨思归,描绘出客子苍凉秋雨中思归的景象。
    (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寒风”“荒径”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凄冷的风,荒凉的小路,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围;“客船”暗示作者羁旅他乡不得归的游子;荒凉寂静之景不禁使客子漂泊他乡内心满是惆怅,内心凄凉寂寞,满是羁旅愁思。
    答案:
    (1)客子苍凉秋雨中思归的景象
    (2)羁旅愁思 凄凉寂寞
    译文:
    冷风吹着江水,卷起微小的波纹,一层一层地向前推去,犹如片片银色的鱼鳞。白雨一片,莽莽苍苍,笼罩在江面上,显得非常迷蒙。作者面对阻雨中的萧条秋色,为之动容,心中产生了漂泊他乡的羁愁。
    远处传来稀稀疏疏的钟声,它究竟来自何方?原来是从前面村庄那一片黄叶树林里传过来的。村落里的一座茅屋,不知主人是谁。小径荒芜,没有人来往经过,只有横斜的野菊,独自在小路旁凄然地开着寂寞的花朵。
    6.(2022•贵港)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这首词写了“老夫”苏轼“少年”“轻狂”的表现,上片侧重表现“心狂”,下片侧重表现“形狂”。
    B.“千骑卷平冈”,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卷”极言行走之快。
    C.“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仍能跃马疆场。
    D.本词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是他在艺术创作上一次大胆的尝试,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了典故,请分析其作用。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有误,上片侧重表现“形狂”,下片侧重表现“心狂”;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理解典故的表达效果。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意思是: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希望的到朝廷的重用,并希望征战沙场,建功立业。
    答案:
    (1)A
    (2)词中运用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罪的典故。这里作者用“冯唐持节”(作者以魏尚自比),表达了希望能得到朝廷重用,实现杀敌报国之志。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7.(2022•河池)诗词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江城子 ,从本词的 题材 及语言风格看,是一首豪放词。
    (2)古人用词讲究推敲,“千骑卷平冈”中的“卷”一字传神,请简要赏析。
    【解答】(1)本题是对文学常识和表达方式的考查。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解答。这首词的作者是我国宋代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作品。从本词的题材及语言风格看,,是一首豪放词。
    (2)本题考查炼字能力,要注意结合词作的内容来分析其表达效果。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岗像卷席子一般掠过。以席卷而过的狂风风来比喻疾驰的马队,一个“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之多,行走之快,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的精神壮志以及踌躇的英雄气概。
    答案:
    (1)江城子 题材
    (2)“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译文: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8.(2022•临沂)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问题。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中“争渡”的“争”,在《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中有“争夺,竞争”和“怎,怎么”的义项。教材把“争渡”解释为“奋力把船划出去”,而有人认为“争渡”应解释为“怎渡”,即“怎么把船渡过去呢?”。你倾向哪种理解?试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
    【解答】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答案:
    我倾向于把“争渡”解释为“奋力把船划出去”。“争渡”,这里是怎么划出去的意思。“争渡,争渡”,重复一遍,就突出了她焦急的心情。当她正在心如火燎,思量着怎样才能划出荷塘回家时,想必是在胡乱地划动着小船,去找寻一条归路。忽然听得,呼啦啦一片响声,从河滩上飞起了一群被小船惊起的水鸟。
    译文: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9.(2022•福建)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小题。
    定风波
    苏轼
    ㅤㅤ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ㅤ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ㅤㅤ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小序写时间、地点及词人出游的独特感受,交代写作缘由。
    B.从“吟啸且徐行”中可以想见沙湖道上词人率性洒脱的情貌。
    C.“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表达词人对权贵的蔑视与抗争。
    D.这首词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
    (2)“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词人对天气的态度,更是对生活的态度。请简要分析。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竹杖芒鞋轻胜马”,外貌描写或夸张,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故选:C。
    (2)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也无风雨也无晴”句意: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风雨”二字,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1)C
    (2)“风雨”“晴”喻指人生逆境与顺境,不论雨天晴天、逆境顺境,旷达的词人都能坦然接受。
    译文: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子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有什么可怕!我披着一身蓑衣,只管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微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10.(2022•成都)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菩萨蛮
    黄庭坚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选自《全宋词》)
    (1)词中说“问我去何之”,“我”最有可能去怎样的地方?请根据词意概括作答。
    (2)同是溪边渔者,本词中的“渔翁”与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闲来垂钓碧溪上”的垂钓者分别是怎样的人?请简要作答。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这两句词更是流露出词人的真性情,如果你想要知道我隐逸的地点,不要直接问我,你只需要跟着我走,总能找到我向往的隐逸之所。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由“渔翁醉着无人唤”可知,本词中的“渔翁”是悠闲自得的人。“闲来垂钓碧溪上”中垂钓者是有政治追求的人。
    故答案为:
    (1)环境宁静优美、生活自由惬意的地方。
    (2)本词中的“渔翁”是悠闲自得的人,李白诗中的垂钓者是有政治追求的人。
    译文:
    烟雨迷蒙的溪边桥畔,有渔翁正醉酒酣睡,四周阒无声息,没有人惊破他的好梦。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闲适,安逸的生活真是情意绵长。美好的江山好像在那儿等着我似的,这种感觉大概只有陶潜能理解吧。想要问我到底去何方,无可奉告,你随之而来,自然就知道了。
    11.(2022•遂宁)你将以下面这首词为内容,参加“中华经典”诵读比赛,请做好准备。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①
    南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②,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此词写于1182年,作者被免官闲居信州后,在博山寺旁筑“稼轩书屋”,时常往来于信州到博山的路上。②觉(jué):睡醒。
    (1)你需要拍摄一段短视频作为诵读背景,请完善拍摄脚本。
    短视频脚本(上片部分)
    (2)请说说在朗诵下片时应读出哪些情感。
    【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述与意境的理解。
    ①“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描写的对象是饥饿的老鼠,飞来飞去的蝙蝠。从字面翻译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话将诗句描写的画面描述出来即可。
    ②根据画面内容的描述,屋外“狂风暴雨”,窗纸也被吹裂,让人感觉寒冷;而吹裂的窗纸又“瑟瑟作响,好像在自言自语”,此景给人以凄凉之感,故可用“寒冷凄凉”来概括。
    (2)本题考查诗词情感的理解。“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词人回顾往事,为了国事奔驰于塞北江南,如今归来是满头白发。再根据上片内容,可知如今归来的处境惨淡,所以朗读时应将内心的失意表现出来。“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意思是说:一阵凄冷的秋风吹透了单薄的布被,突然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词人对祖国的那份热爱尽显读者面前,所以朗读时也应将这份悲壮的爱表达出来。
    答案:
    (1)①饥饿的老鼠绕着床窜来窜去,蝙蝠围着昏黑的油灯上下翻舞。
    ②寒冷凄凉
    (2)应读出词人回顾往事,面对今日的失意凄苦之情;读出词人虽免官闲居,依旧心系祖国山河的执著热爱之情。
    参考译文:
    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内围灯翻飞,而屋外却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鸣响。
    一生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一阵凄冷的秋风吹透了单薄的布被,突然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
    诵读内容
    画面内容
    画面意境
    背景音乐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昏暗荒凉
    低沉、渐急的音乐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屋外狂风急雨。被吹得破裂的窗纸,瑟瑟作响,好像在自言自语。

    诵读内容
    画面内容
    画面意境
    背景音乐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① 饥饿的老鼠绕着床窜来窜去,蝙蝠围着昏黑的油灯上下翻舞。
    昏暗荒凉
    低沉、渐急的音乐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屋外狂风急雨。被吹得破裂的窗纸,瑟瑟作响,好像在自言自语。
    ② 寒冷凄凉
    相关试卷

    全国各地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阅读与鉴赏)-议论文阅读: 这是一份全国各地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阅读与鉴赏)-议论文阅读,共2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阅读下面议论性文本,完成问题,议论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全国各地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阅读与鉴赏)-小说: 这是一份全国各地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阅读与鉴赏)-小说,共28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小说,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学习任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现代文阅读,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全国各地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阅读与鉴赏)-推荐阅读: 这是一份全国各地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阅读与鉴赏)-推荐阅读,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完成任务,阅读名著《红岩》片段,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全国各地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阅读与鉴赏)-古诗文阅读-词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