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带教学反思)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带教学反思)第1页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带教学反思)第2页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带教学反思)第3页
    还剩8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带教学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本册综合教案,共8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活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课程目标 
    一、数与代数 
    1、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数学好玩”,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课程内容
    本册教材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活动”三大内容,力求加强小学数学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突出所学内容的数学本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有机会领略数学的全貌。
    1、第一单元 加与减(一) 9课时
    2、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3课时
    3、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数 8课时
    4、第四单元 有趣的图形 5课时
    5、整理与复习 3课时
    6、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 10课时
    7、数学好玩 3课时
    8、第六单元 加与减(三) 10课时
    9、总复习 4课时
    课程实施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文是否完整,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数学好玩”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课程评价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应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考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克服困难的精神,认真听讲、完成作业。教师还应重视了解学生数学思考的水平,注重考察学生是否愿意独立思考,思考过程是否有条理,是否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是否愿意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可以采用建立成长记录的方式,以反映学生学习数学的进步历程,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在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如最满意的作业、最喜爱的小制作、印象深刻的问题和解决过程、整理与复习的体会,等等。
    二、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低年级学生往往需要借助具体事物或实物模型来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要重视结合具体材料和实际操作的过程评价他们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评价学生是否会数百以内的数时,可以让学生实际去数一堆物体。在数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数数的方法,观察他们是否能熟练地数数。
    对于“生活中的数”的评价,可以结合具体问题和活动进行,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熟练地数、读、写、认百以内的数,能够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对于加减法的评价,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能正确计算百以内加减运算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对“观察物体”的评价,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考查他们是否能辨认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对“有趣的图形”的评价,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物体和操作活动,考查学生是否能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否在钉子板上围出相应的图形,能否将图形进行分割和组合,能否利用七巧板拼图并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可以考查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能否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否尝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北师大版一下数学第二学期学科进度安排表

    周 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第1周
    2.25-3.3
    买铅笔、捉迷藏、快乐的小鸭

    第2周
    3.4-3.8
    开会啦、跳伞表演

    第3周
    3.11-3.15
    美丽的田园、练习一、做个减法表

    第4周
    3.18-3.22
    看一看(一)(二)、数花生

    第5周
    3.25-3.29
    数一数、数豆子、谁的红果多

    第6周
    4.1-4.5
    小小养殖场、做个百数表
    4日、5日、6日清明假期
    第7周
    4.7-4.12
    练习二、认识图形、动手(一)

    第8周
    4.15-4.19
    动手(二)、动手(三)、整理与复习

    第9周
    4.22-4.28
    小兔请客、采松果

    第10周
    4.29-5.3
    青蛙吃虫子
    29日、30日、1日五一假期
    第11周
    5.6-5.10
    拔萝卜、收玉米、回收废品
    期中考试
    第12周
    5.13-5.17
    练习三、分口子、数学游戏

    第13周
    5.20-5.24
    图书馆、摘苹果

    第14周
    5.27-5.31
    练习四、阅览室

    第15周
    6.3-6.9
    跳绳、练习五

    第16周
    6.10-6.14
    总复习
    10日、11日、12日端午假期
    第17周
    6.17-6.21
    总复习

    第18周
    6.24-6.28
    期末复习

    第19周
    7.1-7.5
    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 加与减(一)
    单元学习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一)2-17页。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单元学习目标
    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20以内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通过在具体情境中的活动,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观察能力。
    4、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活动中,体会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单元学习重点: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多种口算方法,理解算理。
    单元学习难点:采用多种算法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课时安排:共9课时
    买铅笔 1课时
    捉迷藏 1课时
    快乐的小鸭 1课时
    开会啦 1课时
    跳伞表演 1课时
    美丽的田园 2课时
    练习一 1课时
    做个减法表 1课时



    第一课时 买铅笔(总1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3页。
    学习目标:
    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学习重点: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凑十”儿歌。
    2、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8= 6+4= 9+6= 10-8= 15-5= +
    8+7= 4+9= 16-5= 8+8= 5+9=
    3、 填一填
    9+( )=13 ( )+9=15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买过文具吗?小兔妹妹和你们一样也买过文具,看看它是怎样买文具的,好吗?(课件出示课本主情景图)
    师:在袋鼠妈妈开的文具店里,小兔妹妹正在买铅笔(板书课题:买铅笔)。
    师:谁能说说小兔妹妹说了什么?袋鼠阿姨一共有几枝铅笔?卖给小兔妹妹几枝铅笔?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谁来试试看?(可多抽两个孩子)(师板书:有15枝铅笔,我买9枝铅笔,还剩几枝铅笔?)
    2、独立思考,探索算法。
    师:解决“还剩多少枝?”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15—9=
    师:说说你为什么用减法呢?
    师:15-9怎样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请小朋友们和同桌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同桌交流,老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全班交流,师整理板书。
    (1)数数法 从15里面1根1根地减。
    师板书:数
    (2)把15分成5和4
    师:你为什么要分成5和4呢?
    师板书:15-5=10 10-4=6
    (3),破十法 把15分成10和5 先用10-9=1,再用1+5=6
    师板书:10-9=1 1+5=6
    (4),想加法算减法 因为9+6=15,所以15-9=6
    师板书:9+()=15
    师:孩子们真棒,想出这么多的算法,说明你们都是爱东脑筋的孩子。你最喜欢哪一种?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你,用你喜欢的方法算算“16-8=”你是这样算的?
    师板书:16-8=(8) 10-8=2 2+6=8
    3、尝试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7―9= 12-9=
    请两位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做在自己本子上,师巡回指导。并请两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三、巩固算法
    1、完成算一算。生独立做,师巡回指导。
    请4位小朋友说得数,你是怎么算的?生生评价,师写过程和得数。
    2、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10-9= 11-9= 16-9= 13-9=
    18-9= 19-9= 12-9= 15-9=
    生独立完成,师订正结果。
    3,游戏“摘苹果”(3页第4题)
    师:苹果树上结了许多大苹果,可是每个苹果上有一个算式,同学们必须准确的计算出得数才能顺利的把苹果摘下来。比比看今天谁的苹果摘得最多。 当同学摘苹果时其他同学当裁判。(提供的题目有:10-9= 、11-9=、16-9=、13-9=、18-9=、19-9=、12-9=、15-9= )
    四、发展练习(3页第5题)
    投影主题图,让学生自由描述故事情节,提出数学问题。
    师小结:松树上长了17个松果,小松鼠摘了一些后,还剩9个松果,小松鼠摘了多少个松果?
    列出算式,算出得数。(展示学生结果)
    五、总结评价
    师:这节数学课你学地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补充课题: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板书设计:
    买铅笔
    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有15枝铅笔,卖出9枝,还剩多少枝?
    15-9=6
    方法:(1)数 一根一根的减 (3)把15分成10和5
    (2)把9分成5和4 10-9=1
    15-5=10 1+5=6
    10-4=6 (4)9+(6)=15
    15-9=6
    教学反思:刚过完春节,第一课的效果不是很好,特别是学生的课堂作业,正确率非常的低。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下节课要注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来学习。

    第二课时 捉迷藏(总2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4-5页。
    学习目标:
    1、在捉迷藏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学习重点: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学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公园里春游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吧!
    二、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请看这副图,在图中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呢?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生:我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13人玩捉迷藏,外面有8人,藏起来的有几人?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发现的这个问题,谁能帮他解答呢?请大家列出算式自己试一试。
    (学生列算式,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
    生:这里有两个信息,信息1:13人玩捉迷藏;信息2:外面有6人;那么有找到藏起来的人,就应该用减法。13-8=5(人)
    师:说得非常好!加一颗星!今天我们就用数学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看着这图文应用题,不断的说,进一步明确减法运算的意义,加深对减法运算的理解。)
    师:13-8怎样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请小朋友们和同桌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同桌交流,老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全班交流,师整理板书。
    (1)数数法 从13里面1根1根地减。
    师板书:数
    (2)把8分成3和5
    师:你为什么要分成3和5呢?
    师板书:13-3=10 10-5=5
    (3)破十法 把13分成10和3 先用10-8=2,再用2+3=5
    师板书:10-8=2 2+3=5
    (4),想加法算减法 因为8+5=13,所以13-8=5
    师板书:8+()=13
    师:孩子们真棒,想出这么多的算法,说明你们都是爱东脑筋的孩子。你最喜欢哪一种?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你,用你喜欢的方法算算“16-8=”你是这样算的?
    师板书:16-8=(8) 10-8=2 2+6=8
    3、尝试练习课本算一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8= 17-8=
    请两位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做在自己本子上,师巡回指导。并请两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三、巩固算法
    1、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第1题。生独立做,师巡回指导。
    请2位小朋友说得数,你是怎么算的?生生评价,师写过程和得数。
    2、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第2题
    生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画的。
    3、游戏“摘苹果”(3页第4、5题)
    师:苹果树上结了许多大苹果,可是每个苹果上有一个算式,同学们必须准确的计算出得数才能顺利的把苹果摘下来。比比看今天谁的苹果摘得最多。 当同学摘苹果时其他同学当裁判。
    四、发展练习(3页第3题)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列出算式,算出得数。(展示学生结果)
    五、总结评价
    师:这节数学课你学地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补充课题: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板书设计:
     捉迷藏
    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13人玩捉迷藏,外面有8人,藏起来的有几人? 13-8=5
    方法:(1)数 一根一根的减 (3)把15分成10和5
    (2)把8分成3和5 10-8=2
    13-3=10       2+3=5
    10-5=5
    (4)8+()=13      13-8=5

    教学反思: 十几减8是在学生掌握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想对学生来说应该不是很难。列出15-8的算式后,学生的算法很多,整个探究空间有了比较大的自由度。学生既可以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方法来解决。有的算法看上去“笨拙”,却也是学生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而且对学生来说,数学方法可能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合适,“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最重要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在算法的交流中我让他们进行了对比,得出“破十法”比较容易理解,还有一些想加算减的方法也受到一部分学生的喜欢。在实际运用中,我要求不同的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对于加法口算比较熟练地学生我就允许他们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而那些口算速度比较慢我就让他们用“破十法”来计算。经过明确地要求后,学生一开始算时还是有些慢,但经过一定的练习后已有了明显地提高。

    第三课时 快乐的小鸭 (总3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6-7页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能正确计算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并能简单应用。
    2、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3、学生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学习重点: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7、减6的减法。
    学习难点: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圆片。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新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1.谈话导入。
    在青青的草地上有一圈可爱的小鸭,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给我们到来了什么样的数学知识?
    出示两幅图,在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12只小鸭,7只到河里游泳了。)
    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草地上还有多少只)我们可以怎么解决?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2-7=5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是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探究解题策略
    1. 12-7=5的5要怎么算出来的。
    (1)教师示范
    先摆了12个圆片,然后拿走7个,剩下5个
    (2)学生说说教师刚才做的过程。
    (3)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拿走7。
    (4)学生尝试其他方法来算一算,小组内互相分享方法,比比看哪一组的方法多又对。
    (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①因为7+5=12,所以12-7=5。(师:看到减法,就马上联想到加法。)
    ②因为12=10+2可以先算10-7=3再算3+2=5所以12-7=5
    ③因为7=2+5可以先算12-2=10再算10--5=5所以12-7=5
    ……
    (6)请几名学生上台讲述以上方法。
    【设计意图】综合学生的发现,将凌乱的知识系统化。
    2.小练习
    11-6= 14-6=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说明计算方法。
    三、试一试,完成练一练第1题
    1.出示幻灯片:14-7=,12-6=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本子上试一试。
    (2)学生做完后反馈,并说说方法。
    四、巩固练习
    1.画一画。
    课本P7,第2题。
    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反馈。
    2.比比谁算得快。
    课本P7第4题,用最快的速度写出答案。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请个别学生说一说。
    五、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小伙伴的吗?
    板书设计:
    快乐的小鸭
    有12只小鸭,7只到河里游泳了,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12-7=5
    ①7+5=12 12-7=5
    ②12=10+2 10-7=3 3+2=5
    ③7=2+5 12-2=10 10--5=5


    第四课时 开会啦(总4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8-9页。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实际意义。
    2、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2、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
    学习难点: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发现大家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结合图片,大家能发现什么信息?(有11人开会,才7把椅子)根据你看到的信息,你想到了什么?下面老师带大家去看看班干部开会的情景。引入新课----开会啦
    二、新课讲授
    1、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每人坐一把椅子,够吗?
    你会这个解决问题吗?并说出你的方法。
    2、动手操作。
    请你用准备好的图形来摆一摆。用○表示开会的人数,用△表示椅子的把数。
    一一对应,观察一下所摆的图形够吗?还缺几把椅子?
    指名回答
    3、谁能列出算式?说明理由。
    11-7=4
    指名说一说11、7、4各表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9页第1、2题。
    (考查孩子发现信息的能力,先让孩子们观察说一说,然后再列算式。)
    2、课本第9页第3、4、5题。(让孩子们更进一步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加深印象,并提高孩子们的计算水平。)
    3、小活动
    同伴互相说一说,有关20以内的退位减法。小组比赛。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们学习了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板书设计:
    开会啦
    有11人开会,才7把椅子,每人坐一把椅子,够吗?
    ○ ○ ○ ○ ○ ○ ○ ○ ○ ○ ○
    △ △ △ △ △ △ △
    11-7=4

    第五课时 跳伞表演(一)(总5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10-11页《跳伞表演》。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3、培养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学习难点:1、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和圆片。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蓝天白云,天气清凉,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蜗牛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你们想看吗?(生答)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蜗牛的“跳伞表演”(指向黑板课题:跳伞表演)。请看大屏幕。
    (出示:从美丽的大森林伸展到蓝蓝的天空,再到陆续飞落的降落伞)
    二、探究解题策略
    1、学生仔细观察图,提取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看到了大森林里在举行跳伞表演;天上有红色降落伞、黄色降落伞和蓝色的降落伞在比赛;红色降落伞有14个、黄色降落伞有6个,蓝色降落伞有7个。(师板书:蜗牛的数目)
    3.学生根据刚才说到的数学信息跟同桌提个不一样的数学问题。
    4.学生汇报所提问题并尝试解答。
    生1:红色降落伞和蓝色降落伞一共有多少个?)
    生2: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
    ……
    同学们观察得真认真,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5、刚才同学提出了“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类问题。
    三、学生操作,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和圆片,先摆14个红色的圆表示红色降落伞的个数,再摆6个黄色圆片表示黄色降落伞的个数。注意两种颜色一一对应后,多出的部分就是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的个数。
    教师巡视、指导。
    点名汇报。(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8个)
    根据所摆教具学具列出算式。板书:14-6=8 让学生说出14、6、8表示的意思。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10,把一些信息填上。
    3、学生试完成的“蓝色降落伞比红色降落伞少几个?”,教师评价学生。
    4、这节课通过学习“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知道用减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完成试一试第1、2题,点名回答,学生评价。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学生A:对于多少的题目我会做了。
    学生B:我学会了“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可以用减法计算。
    学生C: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
    学生D:两数相差用减法计算。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
    (解决减法问题)
    红色:14个 黄色:6个 蓝色:7个
    14-6=8(个) 14-7=7(个)



    第六课时 跳伞表演(二)(总6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1-12页。
    学习目标:
    1、结合农场鸡生蛋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意义,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培养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活动一:农场鸡生蛋情境
    1.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昨天生了11个蛋,今天生了5个蛋。
    2.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
    3.指名列出算式,集体反馈.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5、教师小结
    通过观察,动脑思考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了这数学问题,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继续发扬这种探索精神。
    二、活动二:结合实际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12页第3、4题。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情境图列出减法算式.
     2、出示图片“送信”
    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完成,对完成较好的小组奖励。
    3、完成课本第7题。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吗?我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在玩中也学到了
    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
    昨天生了11个蛋,今天生了5个蛋。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
    11-5=6(个)
    第七课时 美丽的田园(总7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3-14页。
    学习目标:
    1、在美丽的田园的情境中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达到计算正确与熟练,并能解决与相关的应用题。
    2、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能根据情境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教材情境图(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听过丑小鸭的故事吗?(听过)丑小鸭听说咱们班同学非常聪明,想出题考考你们,如果你们全答对了,他就能变成白天鹅,你们想让它变成白天鹅吗?(想)那你们有信心答对吗?(有)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幻灯出示题,请同学回答。
    师:同学们都答对了,下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师:出示“美丽的田园”课件,并板书课题。噢!他把我们带到了一处美丽的田园,看看这美丽的田园里都有什么?那些是你认识的?
    生:花树鸟鹅羊
    师:看老师的板书:鸟树鹅羊花。你发现了什么?
    生:观察事物要按一定的顺序。
    师:说的非常好。那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从这幅画面你获得了有关花、鸟、树、鹅、羊的哪些信息?
    生1:湖里有8只鹅,岸上有6只鹅。
    生2:天空有11只小鸟,树上有5只鸟。
    生3:岸边有7只白羊,5只黑羊。
    师:根据你所获得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听。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讨论、交流,看哪个小组提的数学问题多?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有关鹅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几只鹅?
    师:谁会解答这个问题?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求一共有多少只鹅?就是把湖里的8鹅和岸上的6只鹅放在一起,一共是14只鹅。所以用加法计算:8+6=14.
    师:谁还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生:水里的鹅和岸上的鹅哪个多,多几只?
    师:谁会解答这个问题?
    生:一共14只鹅,岸上6只,水里8只,水里的鹅比岸上的鹅多,8-6=2,多2只。
    师:谁还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14只鹅,岸上有6只,水里有几只?
    师:谁会解答这个问题?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这道题是把总数14只鹅去掉岸上的6只,剩下的就是水里的8只鹅,所以用减法计算:14-6=8。
    生:老师,我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一共有14只鹅,水里有8只,岸上有几只?
    生:老师,我能解决这个问题,用减法计算:14-8=6
    师:刚才在解决鹅的问题中,我们写出了四个算式,从这几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我们发现有三个算式是:6+8=14 14-6=8 14-8=6。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总结的非常正确,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个减法算式。也就是,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上面解决鹅的问题来解决图上的其他问题吗?请在小组内快速的讨论与完成,组长做记录。
    指多名学生汇报,尽可能多地提出问并解答。
    师:每个同学都在积极的动脑筋,提出了这么的问题,你们真棒!老师想同学们在生活中也一定是个有心人。下面请同学们再来做几道题。
    二.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2.幻灯出示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
    三.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能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

    板书设计:
    美丽的田园
    鹅:一共有几只鹅? 水里的鹅和岸上的鹅那个多,多几只?
    6+8=14 8-6=2多2只
    一共有14只鹅,岸上有6只,水里有几只?
    14-6=8
    一共有14只鹅,水里有8只,岸上有几只?
    14-8=6
    ……


    第八课时 练习一(总8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5-16页。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2.在运算过程中提高口算速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数学综合素养。
    学习重点:巩固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材情境图(课件)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把20以内的加减法都学完了,想想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疑问呢?
    学生可能回答:•我知道了在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画图形,可以摆小棒、摆花片。
    •我知道了可以用算式记隶我们分物体的过程。
    •对于看图列式有什么窍门吗?
    •怎样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呢?
    师:同学们是既有收获又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这很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知道学习,知道学习才会有进步。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问题,相信只要你好好学就会有收获的。
    二、探究新知:
    1.看图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15、16页第1、5、7、8题)
    (1)学生观察图找出数学信息及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2.口算练习。
    师:要想算得又快又准,就要平时多加练习,形成技能技巧才行。我们看教材第15页第3、4、6题,同学们自己算一算,比一比,看谁是冠军。
    学生做题比赛,教师观察学生计算方法,适时指导。
    结果交流。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经过今天的练习,相信你们掌握了看图的技巧。今后要更加努力哟!

    第九课时 做个减法表(总9课时)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经历整理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初步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整理的过程。
    2、进一步巩固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3、在整理的过程中体验有顺序地思考的方法,体会按照不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整理方法,感受整理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理解不同的算式结果可能一样。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减法算式卡片。
    学习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师:请你们从口算卡片袋中拿出算式结果为“7”的卡片,看谁动作快?
    师:请找出都是减去9的算式或者找出都是12减几的算式。(多数学生是把卡片全部倒出来,手忙脚乱地翻,好长时间也找不到需要的卡片。有的学生报怨卡片太多了,找不着。)
    师:咱们能不能利用我们上学期制作20以内加法表的方法来做个减法表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探讨研究
    1.小组内商量方法。
    2.全班交流。我们把这些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队,就能很快找出指定的卡片。
    3.先商量一下打算怎样排队,然后再整理算式。
    要求:(1)将卡片进行整理,再贴在大纸上;
    (2)组内要分工合作,每人负责一项工作,可以找卡片、贴卡片、递卡片、涂胶棒;
    4. 组长拿出教具学具,活动开始。师巡视,留心学生的分类方法。
    师:哪组愿意向大家展示你们小组的成果?
    展示各组作品,各组成员介绍摆法。(将作品贴在黑板上)(组内成员可补充,其他同学帮他们看看算式摆得对不对。)
    5.将第17页的减法表补充完整。
    师:仔细观察第17页的减法表,和你的同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说一说,竖着看、横着看、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出示物品单价:
    1瓶牛奶3元 一袋喜之郎5元
    1个汉堡8元 一斤葡萄18元
    一盒饼干15元 一斤橘子?元
    一支黑人牙膏12元 一个牙杯9元
    猜价格:
    1.买一个汉堡和一支黑人牙膏一共要多少钱?
    2.20元买一斤葡萄,够吗?
    3.(1)一盒饼干比一袋喜之郎贵多少钱?
    (2)一个牙杯比一支黑人牙膏少多少钱?
    4.一支黑人牙膏比一瓶牛奶多的钱正好是一斤橘子的价格,问一斤橘子多少钱?
    5、根据这些东西的价格,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6.给你20元钱,你会买些什么?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整理20以内加减法的算式,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单元学习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2-17页。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教材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安排了观察小兔储钱罐、玩具老虎、玩具车等物体的活动,以使学生经历“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从而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实物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初步发展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
    4、积极参与观察活动,了解观察方法,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实物——直接感知——形成视觉表象”的过程,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单元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看一看(一)
    1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看一看(二)
    1
    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第1课时 看一看(一)(总10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7页。
    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可能不同的。
    2、 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能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并会说一说。
    学习难点:会正确判断物体各角度的形状,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练习(课堂作业)
    2、说口算过程。
    3、给出简单物体,说出你看到了什么。
    二、情景导入,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带什么过来了,拿出笔筒和小熊。让孩子们观察,看到了什么?从前后、左右、上下等角度让孩子说出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笔筒的正面。
    生2:我看到了笔筒的侧面。 (具体一点是左边还是右边?)
    生3:我看到了笔筒的下面。
    生5:我看到了笔筒的后面。
    生6:我看到了笔筒的上面。
    师:孩子们,你们现在都能从六个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你们说得都很对,既然大家对笔筒观察的很细致,那么我们一起看看小霞他们在观察什么?请你打开第18页。
    三、探索新知
    让孩子们仔细认真观察图中信息,选出他们看到的形状。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2、观察玩具,说出你看到的玩具的形状。
    五、小结
    这节数学课你学地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结)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看一看(一)
    正面: 左面: 上面:
    后面: 右面: 下面:


    第2课时 看一看(一)(总12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0页。
    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实物的上面和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能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学习难点:会正确判断物体各角度的形状,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学习过程:
    一、 新授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看一看(一),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看一看(二),进一步来观察物体。下面请你翻到20页。
    1、 从不同方向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 他们分别看到是下面那幅图?连一连。
    (让孩子仔细观察,先判断出是从哪个角度看到的,然后再连线)
    3、 观察书包,从不同角度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完成课本第20页。
    (为了便于孩子观察,可以让孩子们观察自己的书包)
    一、 巩固练习
    1、 完成课本“练一练”
    2、 自己选择一种物体,说一说。
    二、 小结
    今天我们又进一步学习了给出物体形状,判断出从哪个角度看的,你们学会了吗?谁能选择一个物体给大家说一说。
    板书: 第2课时 看一看(二)
    1、观察书包
    2、观察玩具汽车
    教学反思:
    凡是操作课堂,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从观察孩子们自己的书包,让孩子自己说出看到的形状,从形状判断从哪个方向看的,这样很容易让孩子根据亲身体会来感受物体的形状。
    本课以观察学生熟悉的小汽车、茶壶、玩具等物体为线索,引导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致的。我创设了“猜一猜,它是谁”的问题情境,从一开课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为什么刚开始猜的时候,我们不敢确定谁猜的对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在“猜”中思考,在思考中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换位置观察小汽车、当“小小摄影师”为同学“照相”、用肢体语言模仿茶壶是什么样子的、看图找位置游戏等多个环节,既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充分展现了数学的魅力,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
    本课以观察学生熟悉的小汽车、茶壶、玩具等物体为线索,引导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致的。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数
    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初步理解计数单位“十”“百”的意义。
    2、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知道100以内数的数位和数位顺序,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教具学具表示这些数,体会100以内各数的意义。
    3、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发展数感。
    4、学习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食物,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100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和数的大小比较。通过数数,学生可以了解自然数能表示“几个”和“第几个”,感受自然数所表示的两个意义,体会自然数列的变化规律。本单元的基本思路是:
    1、结合现实情境帮助学生理解100以内的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数数”“估数”等多种多样的活动,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3、利用直观模型“小棒”和“计数器”,帮助学生体会位值得概念。
    本单元知识评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1、 能数100以内物体的个数,认读100以内的数。
    2、 能写100以内的数。
    3、 能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4、 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
    课时安排:7课时


    第1课时 数花生 (总13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2页。
    学习目标:
    1、 结合多种数数的活动,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感知100的意义。
    2、 在多样化的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感受数数的乐趣。
    学习重点: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
    学习难点:在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 情境导入
    1、孩子们,你们喜欢吃花生吗?(喜欢)
    2、有关花生的啊,还有一些数学知识呢,下面让我们走进花生,走进生活吧。
    引入课题:数花生
    二、 探索新知
    活动一:抓一把花生,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的多?并说出数花生的方法。
    生1:我抓的是20个,我是一个一个数的。
    生2:我抓的是31个,我是两个两个数的。
    生3:。。。。。
    师板书:数花生的方法
    活动二:和同桌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1、 一个一个地数,数出34个花生。
    2、 两个两个地数,数出20个花生。
    3、 五个五个地数,数出30个花生。
    4、 十个十个地数,数出100个花生。
    孩子们都能正确地数出,而且孩子们都能积极参与。
    三、 巩固练习
    课本练习第23页“练一练”。
    四、 课堂小结
    孩子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谁和大家分享一下?
    板书: 第1课时 数花生
    数数方法:1、一个一个地数
    2、两个两个地数
    3、五个五个地数
    4、十个十个地数
    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我尝试的让学生去数不同种类的物体。让学生去数选票“正”字,有意识地让学生5个5个地数;让学生去数“三角形”所用小棒的根数,有意识地让学生3个3的数……通过教学,我发现有的能按照我的预设进行数数,也有的学生仍旧是1个1个的数。
    2、在教学中,渗透了等差数列的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不仅会1个1个的数,还能2个2个、3个3个、5个5个、10个10个的数……使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第2课时 数一数(总14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4页。
    学习目标:
    1、 借助小棒和小方块等模型展开数数活动,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感知100的意义。
    2、 通过数小棒和小方块的操作活动,认识计数单位“百”,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一”“十”“百”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发展数感。
    学习重点:通过操作,认识100以内的数。
    学习难点:认识计数单位“百”,体会“一”、“十”、“百”。
    学习过程:
    一、 复习巩固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数花生》,并且根据情境会数数了,你还会数吗?(会数)
    那么现在老师考考你们:
    1、 你想知道我们班有多少人吗?下面我们做一个报数游戏。
    (一个一个地数)
    2、 找出两个表现好的大组,进行数数接龙。(两个两个地数)
    3、 斜着进行数数接龙。(五个五个地数)
    4、 我们大家一起数。(十个十个地数)
    二、 探索新知
    我们在上学期学过数小棒,我们知道一捆是10根小棒,那么两捆是多少根小棒呢?如果有多余的小棒,我们该如何表示呢?如果数数,怎么数才最简单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数一数
    打开看课本第24页,让孩子们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方块,建议孩子们十个十个地数,即是每十个圈到一个圈里,这样便于孩子数数。
    根据数小方块,让孩子体会一百的意义。圈的时候告诉孩子一下注意事项:1、数十个;2、圈一圈;3、再数一数。
    老师巡视,小组交流。
    三、 知识巩固
    课本第25页“练一练”
    四、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有进一步了解了数数,并且我们还知道了,一捆小棒是10根,一条小方块是10块,这样我们只要见到这些,就知道是十了。你学会了吗?
    板书: 数一数
    每捆都是10根小棒
    每条都是10个方块
    一个圈里圈10个

    第3课时 数豆子(总15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6页。
    学习目标:
    1、 经历用计数器表示数的过程,会用拨数、画图、写数等不同的方式表示数。
    2、 进一步体会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感受1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3、 进一步积累数数和估数的经验,初步发展数感。
    学习重点: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数。
    学习难点:体会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感受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豆子若干
    学习过程:
    一、 新课探究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数花生,数小棒,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数豆子。下面大家把准备好的豆子拿出来。
    板书: 数豆子
    1、 抓一把,估一估,数一数,比一比。
    让孩子们自己抓一把,然后估计一下有多少。和同桌比一比,看谁抓得多,再数一数。
    2、 拿出计数器,让孩子记下自己的数量,然后试着用计数器拨一拨,感受数位的意义。
    3、 看大屏幕,观察笑笑和淘气的做法。回顾数位的有关知识。
    4、 拨一拨,认一认。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通过拨珠子,感受100,引入百位,知道从右边起第三位是百位。
    5、 描述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1)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一;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几个百。
    (2) 不同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3) 会读写100以内的数,并正确认识读作、写作。
    强调:最高位不能是0,末尾的0不读,个位上没有用0占位。
    6、 数的组成。
    34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由7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
    7、会用图形表示数的组成。
    这就考察了孩子对生活的观察,同时也考察了孩子对所学知识。大图形表示十,小图形表示一。
    二、 巩固练习
    课本第27页“练一练”。
    三、 课堂小结
    孩子们,今天你们学得开心吗?有什么需要和我们大家分享的吗?
    板书设计: 数豆子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2、会读数、会写数。
    3、会数的组成。
    4、知道数的意义。
    教学反思:
    《数豆子》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估计的知识。本节课我是按照估——数——再估——再数——认读——运用的过程进行教学的。学生的兴趣浓,热情高,学习效果也比较理想。
    通过估豆子、数豆子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关注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给他们提供机会,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发挥教师的角色作用,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从这节课中,我再一次真正体会到在生活中收集信息,在操作中整理信息,在实践中运用信息是那么的重要,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都有很大的收获。


    第4课时 谁的红果多(比较数的大小)(总16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8页。
    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以及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 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经验,发展数感。
    学习重点: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
    学习难点: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 探索新知
    孩子们,今天天气真好,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郊外看看,想去吗?那就抱臂坐直。咦,前面是谁啊?(是小熊和小猴子)它们是在干什么呢?谁来说一说。(把孩子们的思维引到幻灯片上,让孩子们观察,说信息)
    生:我看到小熊和小猴在比红果。 (观察得真仔细,你真棒)
    生:我知道小熊有21个红果,小猴有18个红果。
    生:我知道小熊的红果比小猴的多
    生:我知道小猴的红果比小熊少
    生:我知道小熊比小猴多3个。
    孩子们,你们说得真好,就这一幅图,你们都能说出这么多信息,想必你们已经知道了:小熊的红果多,小猴的红果少,但是你们是怎么比较的呢?谁能说说你的想法?
    生:18再数3个就是21了,所以18小于21
    生:我是用数的组成来比较的,21里有2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18里有1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所以21大于18.
    生:我是用小棒比较的。
    孩子们,你们的比较方法真多,可见你们在课下预习得真好,老师还有一种方法要告诉你们:那就是用计数器,刚才有个孩子已经说到了数位,那么今天我们就用数位来比较数的大小。
    21和18都是两位数,我们要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得数大,这个数就大;最高位上得数字小,这个数就小。(让孩子们齐读)
    老师再写出两个数,你们比一比。(32 33)谁会比较?
    生:33大于32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因为32在33的前面,所以32小于33.
    生:因为十位上都是3,个位上一个是3,一个是2,所以32小于33.
    你们说的真棒,我们知道32、33都是两位数,而且十位数字相同,这时我们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也可以说是下一位上的数)。
    100和99,说一说谁大?并说出你的想法。(用计数器拨出)
    小组交流,互相说一说。
    小结:1、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字大,这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小,这个数就小;
    2、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位数少的那个数就小。
    二、 巩固练习
    1、 课本第28页“看一看,填一填”
    2、 课本第29页“练一练”
    三、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数的比较大小,并且把它们进行分类,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板书:
    第4课时 谁的红果多
    21>18 32<33 100>99
    总结:1、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字大,这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小,这个数就小;
    2、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位数少的那个数就小。
    教学反思:
    在比较大小时,一位学生一下子就从盘子中果子的多少判断出21>18,这种思维的灵动是我没有想到的。也有学生用数的方法,还有学生说出:21里面有2个十,18里面有1个十,2个十比1个十多,所以21比18大,这些都让我看到了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在由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层层深入,如此的学习过程更会使他们扎实地掌握本课的知识要点.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把握每一个细节。充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学生在课堂上每一次优异的表现,例如在讲解100>99时,我问学生你是如何知道100>99的。正当大家正在思考时,陈芊的一句话让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她说:“因为100是三位数,99是两位数,所以100比99大。我及时地给予陈芊很好地评价又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形成良好的听课氛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进而加深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当然在教学中有些环节的处理还不够妥当,对学生的闪光点没有给予及时合理的评价。如当学生说,从盘子果子的多少判断出21>18时,我应当及时总结“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21>18,这样不仅肯定了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而且还渗透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也为他们今后解决类似的数学问题寻找到一种新的方法。

    第5课时 小小养殖场 (总17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30页。
    学习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直观感受“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的意义,体会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 能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通过猜数游戏,初步感受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数感。
    学习重点:会用语言比较相对大小关系
    学习难点:感受“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的意义,并会用语言描述。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 复习旧知
    孩子们,昨天我们学习了数的比较大小,大家还记得我们比较大小的方法吗?
    (让学生说一说,并出几道比较大小题练一练)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养殖场参观一下,愿意去吗?
    引入课题:小小养殖场
    二、 探索新知
    养殖场真热闹啊,小动物真多,谁能说说图中的信息。
    1、生:我在图中看到鹅有22只,鸡有100只,鸭有92只。
    生:我知道鸡最多,鹅最少。
    生:我知道鸡比鹅多,也比鸭多。
    你们说得都对,通过观察,我们知道,鸡比鹅多,是多一些呢,还是多很多?(多很多)
    今天我们学到了一个词“多很多“,谁能再说一说。
    那反过来我们该如何说呢?(饿比鸭少很多)板书:少很多
    这是鸡和鹅比较的,那么如果鸡和鸭比较,该怎么说呢?
    生:鸡比鸭多一些。(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怎么想的?)
    因为它们相差很少,所以说鸡比鸭多一些,反过来鸭比鸡少一些。
    师:说得真好,掌声送给他。(板书:多一些,少一些)
    大家喜欢玩猜数游戏吗?谁愿意和老师玩一玩,猜一猜?
    2、出示大屏幕。(猜小兔的数量)
    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其中。
    3、 猜羊的数量(出示大屏幕)
    出现了“差不多”,板书并且让孩子以自己的想法说一说。
    4、 谁能从这几个关键词中选择一个词,用自己的话举出一个例子说一说。
    这就考察到孩子的生活知识经验,从而理解这几个关键词的意义。
    三、 巩固练习
    1、 幻灯片的练习题
    2、 数学课本第31页“练一练”
    四、 课堂小结
    1、 认识了关键词“最多”、“最少”、“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并体会其中的意义。
    2、 会正确用这几个词,并会用自己的话举例说一说。
    板书设计: 小小养殖场
    鸡:100只 鸭:92只 鹅:22只
    最多 最少 多得多 少得多 多一些 少一些 差不多
    教学反思:
    这节课涉及的概念比较多,有“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差不多”等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再加上教材没有从数量上给这些概念界定,而直接从具体的数量引入,这就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本节课的开始我设计了第一关:出示准备好的三杯水,一杯清水,一杯蓝水,一杯红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三杯水,然后用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多一些说一句话。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对“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这些概念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再学习“小小养殖场”,通过具体数量理解、感悟这些概念,自然迎刃而解,水到渠成。
    我认为教材只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素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

    第6课时 做个百数表(总18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32--33页。
    学习目标:
    1、通过填写百数表,进一步体会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以及100以内数的大小。
    2、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规律,提高探究的乐趣,发展推理能力。
    学习重、难点:会补全百数表,并能发现规律,自己总结规律。
    学习过程:
    一、 复习巩固
    孩子们,我们学习过100以内的数,有关100以内数的知识你还记得吗?那么老师现在考考你们。
    1、 我们这学习过数数,你还记得我们数数的方法吗?
    生1:一个一个地数
    生2:两个两个地数
    生3:五个五个地数
    生4:十个十个地数
    (非常好,看来大家掌握得不错,各组加1分)
    2、 有关数位的问题。我们学过几个数位?分别是哪几个?各表示什么意义?
    师总结:大家掌握得都特别好,老师再写几个数,你们还认识吗?(写数23、34、50、92、100.。。。。。。)
    由于大家今天表现特别好,老师决定带你们一起去参加0宝宝的生日,来参加生日会的是它的好朋友们,我们都认识:100以内的数。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去吧!
    二、 新授课
    怎么回事?看来是我们早到了,还有一些数宝宝没来。让我们先看看是哪些数宝宝没来。现在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知道谁没来吗?
    1、 让孩子们观察表格,思考谁没来。然后举手回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提示:按顺序说一说,回答正确地给予鼓励)
    这个表格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百数表》。
    板书:做个百数表
    2、 观察补全的百数表,你们补全了,数宝宝们也到齐了,观察它们的位置,你有什么发现?
    生1:横着看第一行,我发现:
    生2:横着看第五行,我发现:
    生3:竖着看第一排,我发现:
    生4:竖着看第六排,我发现:
    。。。。。。。
    3、 你们真是太棒了,各个都是很细心的孩子,谁还有发现?老师想知道:斜着看有规律吗?
    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进行奖励加分。
    4、 现在数宝宝们都到齐了,它们把准备好的礼物送给了小寿星,大家也一起来看看吧!
    5、 这些礼物需要进行装饰的,需要你进行涂色,你能正确涂出来吗?试试看。
    (1) 把个位上的数是“0”的涂上绿色。
    (2) 把个位上的数是“7”的涂上蓝色。
    (3) 把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同的涂上黄色。
    (4) 把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少1的涂上红色。
    老师巡视,表扬涂对的孩子,鼓励并纠正涂错的孩子。
    6、 有几个数宝宝要给小寿星表演节目,你知道是哪几个宝宝吗?说对了笑脸就送给你。
    试试看吧。(真聪明,笑脸送给你了,继续加油哦!)
    7、 让我们一起为0宝宝唱生日歌吧!
    (放音乐)
    8、 要吃蛋糕了,好高兴啊!有几组数宝宝又在玩捉迷藏,看你们大家谁能抓到?抓到是有奖励的哦!出示“捉迷藏”,鼓励孩子们大胆发言。
    9、 时间过得好快啊!大家开心吗?这个时候小熊求助了,大家看,小熊在写门号,估计是难住了吧?我们去帮帮他吧。
    (你们真是个好孩子)
    三、 课堂小结
    孩子们,参加过0宝宝的生日,和数宝宝们在一起玩耍,大家感觉怎么样?我们发现在数宝宝之间,它们也有自己的位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能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吗?
    板书设计: 做个百数表
    观察百数表,我发现:
    1、 横着看:每次多(少)1
    2、 竖着看:每次多(少)10
    3、 斜着看:(1)个位每次多(少)1,十位每次多(少)1
    (2)除了10,个位每次少(多)1,十位每次多(少)1.

    第7课时 练习二(总19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34--35页。
    学习目标:
    1、 让学生根据实物或模型图的特点,体会数位和计数单位的意义。
    2、 通过观察,找关键词,能够很好地理解题意,并解决问题。
    学习重、难点:结合实物及模型图,理解数位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数数: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
    2、会圈:每十个圈到同一个圈里。
    3、会估:给出一些实物,你能很好估出来有多少。
    4、数的组成:( )个十和( )个一是( ),会根据图示说出数的组成。
    5、会比较大小:(1)数位相同;(2)数位不同。
    6、会用关键词说一说:最多、最少、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差不多。
    7、百数表:寻找百数表的规律。并会应用。
    二、巩固练习(练习二)
    1、填一填
    让孩子通过实物和模型图体会数位的意义,在具体情境中练习数的组成和写法。
    2.、我拨你写。
    同桌合作,一个拨,一个写。
    3、谁吃的虫子最多?谁吃的虫子最少?
    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最多、最少的概念。
    4.、按规律填一填。
    让孩子观察每组已有数的排列规律,然后按照规律把其他的数填写完整。
    5.、小鸟回家(连线)
    巩固数的大小比较。
    6.、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圆。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选择,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7.、在计数器上拨四个珠子,可以表示什么数?画一画,写一写。
    本题难度较大,让孩子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可以让孩子先完成一部分。
    8.、用2、5、8三张卡片中的两张组成两位数,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小的数是多少?
    让孩子先自己写一写,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得出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第四单元 有趣的图形
    单元学习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利用所学图形,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进一步感受图形的特征。
    3、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进行设计。
    4、感受图形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图形的兴趣。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内容思路主要是:
    1、 设计“从立体图形中得到平面图形”的活动,帮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2、 以动手操作为主线,积累图形认识的活动经验。
    在“认识图形”和三个“动手做”的活动中,通过描、折、剪、拼、欣赏和设计,让学生亲身经历抽象出平面图形和对图形进行简单分解和组合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图形的特点,感受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为以后学习轴对称和面积等几类活动经验。
    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 认识图形 (总20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36--37页。
    学习目标:
    1、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 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习重、难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剪刀、卡片
    学习过程:
    一、 新课探究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些好朋友吗?(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你们还记得他们的特征吗?(记得,找孩子说一说)
    但是在他们身上,你还能发现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想和老师一起探究的孩子请抱臂坐直。
    1、先拿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观察,能发现什么?(老师引导)
    生:我知道,可以找出正方形。(怎么画呢?和大家说一说)孩子们都能正确地说出来。
    小组间进行交流。
    2.、拿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生1:能得到一个长方形。(谁还想说?)由于孩子们拿的物体不一样,所以有的孩子看到的是正方形,有的看到的是长方形。
    生2:我能得到一个正方形。
    一起探讨,为什么答案会不一样呢?谁说得对呢?孩子们能根据物体的特点说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这一点说明了孩子对物体的理解。
    根据长方体的特点,让孩子们自己找到答案。
    3.、拿出一个圆柱(或者是有一个面有圆的实物),你能得到什么呢?
    生1:圆,我是画出来的
    生2:我是印出来的。
    大家说得都很对,都能用自己的方法从立体图形中得到另外一种图形。老师还带来了一个朋友给大家认识(拿出棱柱),大家观察,从这个朋友身上,你能发现什么呢?
    生:三角形,我可以从那个面上找到,也能画出来。(对这个孩子的回答给予鼓励)
    板书: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形
    二、了解图形
    观察这些图形,它们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一下。
    生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
    生2: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
    生3:三角形有三条边
    生4:圆有一条曲边。
    强调这些图形的特点,从而让孩子们能够更深刻地记住并辨别这些图形。
    看来大家根据他们的外表都能说出他们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他们吗?思考一下,小组交流,看谁说得多。
    三、巩固练习
    1、幻灯片上的练习。
    2、课本第37页“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形
    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各种操作活动。一是通过动手操作复习学过的图形,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回忆学过的知识,“从老朋友中来找新朋友”。二是动中摆图形,这一过程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对几个图形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对边数命名图形有更深的理解。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融入学习活动中,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的能力。这部分对于学生来讲并没有很大的难度,许多学生在学前已基本认识了这些图形,但对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还很模糊。在做题时,要求他们把四边形涂上颜色,他们把正方体也涂上了颜色。因此,在认识图形的练习课上我很注意这点,要求学生看清题分清图形。由于学生的年龄问题,有的时候学生在边数多的图形面前不是很自信,也怕他们在数边的时候多数或少数导致错误。

    第2课时 动手做(一)(总21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38---39页。
    学习目标:
    1、 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2、 通过操作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重、难点: 通过活动,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卡片各两张。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认识了几个好朋友,你们还记得是谁吗?
    生1:我知道,是正方形,长方形,圆。
    生2:正方体,长方体,三角形。
    生3: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
    师:说得非常全面,那么他们的特点是什么呢?
    (让孩子们说一说)
    二、新课探究
    孩子们,假期已经过完了,老师让大家把这些好朋友带到教室,你们带来了吗?那么就把他们拿出来吧。
    1、 先拿出一个正方形,想一想,把正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应该怎么折呢?想一想,试试,然后举起你的图形。并剪一剪。(有的孩子折的是长方形,有的折的是三角形)
    此时孩子们都在认真地折纸,有的孩子想法不一样,挑出不一样的折法展示给大家,并说出自己折出来的理由。
    2、拿出一个长方形,想一想,把正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应该怎么折呢?想一想,试试,然后举起你的图形。并剪一剪。(有的孩子是横着折的,有的折的是竖着折,只有一个孩子是斜着折的)
    挑出不一样的折法展示给大家,并说出自己折出来的理由。
    3、拿出一个三角形,想一想,把正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应该怎么折呢?想一想,试试,然后举起你的图形。并剪一剪。(有的孩子被难住了,不知道怎么折了,但有的孩子能把他折成两个一样的两部分)
    挑出不一样的折法展示给大家,并说出自己折出来的理由。但是只有一样是对的。
    4、拿出圆形,想一想,把正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应该怎么折呢?想一想,试试,并剪一剪,然后举起你的图形。(孩子们折的都是同一个图形:半圆)
    让孩子观察,圆不管怎么折,都是能折出相同的两部分。
    三、实际运用
    现在你们都能很快并正确地把这些好朋友对折,并剪出来了。这些朋友还有什么用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探究这些朋友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请你打开课本第38页。看拼图。小组准备,我们来做个比赛。
    小组比拼图,看谁先拼完,然后收背后,老师巡视,并及时加分。这样可以增强孩子们之间的竞争力。
    (在此环节,孩子们谁也不想落后,各个都是看着图形,专心致志地拼。)
    四、巩固应用
    用自己手中的图形拼成一些图案,与同桌交流。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玩得开心吗?这节课大家表现都特别好,每组都加上一分。谁还能拼出更多美丽图案,课下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动手做(一)
    长方形 : 三种折法
    正方形: 两种折法
    三角形: 一种折法
    圆形: 一种折法
    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在动手中,让学生动手折出多种不同对折的方式,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
    2、学生在动手中,有的学生只是一味的动手而不会思考数学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显得很关键,在教学中我们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具有数学味的探究学习。

    第3课时 动手做(二)(总22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40---41页。
    学习目标:
    1、 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重、难点: 熟练拼图,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七巧板图块。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熟悉的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看看它是谁呢?把七巧板贴到黑板上。
    生:(齐)七巧板。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智力图形游戏,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你对七巧板了解多少,能给大家讲一下七巧板的由来吗? 
    生1:我愿意!七巧板有七块组成,所以叫七巧板。
    生2:大概因为它有7种颜色吧。  
    生3:因为只有心灵手巧的人才会拼、摆七巧板。
    生4:因为它是把一个大正方形分成了颜色不同的7块。
    生5:宋朝有个人叫黄伯思,。。。。。(结合课本故事,给大家讲解)
    大家说得真好!那么这个大正方形所分成的7块各是什么图形呢?从中你还能发现什么呢?在小组内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图形名称及各自的发现。)
      这里面有三种图形,有没有不认识的图形?
    生1:我们小组全都认识。  
    生2:我们小组只有一个人不认识3号图形,我们已经教会他了,是平行四边形。
      生3:我们都认识这个平行四边形。
      师:对,这个3号图形是平行四边形,请再仔细看一看,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记住它的样子。(学生按要求去做。)
    师:记住了吗?  
    生:(齐)记住了。
      师:在观察这些图形时你们有什么发现呀?
    生1:我发现这里面有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 
    生2:我发现1号和2号三角形一样大,也是最大的;4号和6号一样大,是最小的。 
    生3:我发现4号和6号拼起来和7号三角形一样大。
      生4:我还发现1号和2号三角形合起来占这个大正方形的一半。
      师:大家真是爱动脑筋、爱观察的好孩子!
      二、拼摆活动
    师:看到大家这么聪明,七巧板也很想和大家一起玩。想试一试吗?那么我们先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请你拼出1个正方形,试试看有几种拼法,并说出各是由哪几个图形拼成的。
    生1:我用2个三角形拼出了1个正方形。  
    生2:我用3个三角形拼出了1个正方形。
      生3:我是用上全部的图形拼出了1个大正方形。
      师:请你再拼1个三角形。
    生1:我是用1个正方形和2个三角形拼出来的。 
    生2:我是用2个三角形拼出来的。
    生3:我是用1个平行四边形和2个三角形拼出来的。 
    生4:我用了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和3个三角形。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也拼了几幅图(出示:猫、台灯和鸭子),请大家看一看像什么?(学生很快说出是猫、台灯和鸭子。)
      师:仔细看清它们是由哪几个图形拼成的,再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快速地拼出来。
      (学生兴致极高地拼、摆;教师注意及时发现和鼓励拼完的学生。)
      师:大家拼得真好!这几个图形都是模仿生活中各种物品的形状拼出来的,现在请同学们和七巧板一起休息一下,听老师给大家讲个“守株待兔”的故事。边听边注意看,老师在拼什么,是故事中的哪个角色。
    (师边讲边拼摆“守株待兔”图形组。)

      
      生1:我自己试了试,只能摆出一个,我们小组一起就全部摆出来了。
      生2:我们是由小组长讲着故事,我们3人一起摆图形你们拼得真好!
    三、巩固应用
    数学课本第41页“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会用七巧板拼出更多得图形吗?
    板书设计:
    动手做二




    教学反思:
    1、学生对七巧板的了解并不全面,他们在数图形个数的时候,把七块板所拼成的大正方形也算成一个图形,而没有很认真的理解题意。因此可以检测出在教学中,我的教学设计还不是很全面,在这部分教学中还有遗漏,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说明。
    2、在学生动手拼各种图形中,教师的训练还不够。我没有充足的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实际操作中学生并不是很轻松的拼出书中的各个图案。因此在今后的练习中应该加强这项训练,多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3、在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引导方面,我能进行比较好的可课外延伸。能让学生了解此图形的基本特点,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第4课时 动手做(三)(总23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42----43页。
    学习目标:
    1、 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2、 初步培养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不断积累活动经验。
    学习重、难点: 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学习过程:
    一、新课探究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三角形。并且会剪拼这些图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下面请欣赏:
    活动一:欣赏美丽的图案
    一、 利用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图形组合可以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教师出示图:

    2、看看每一幅图像什么?和他们的名字一致吗?
    3、说一说,每一幅图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4、教师可以在补充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孩子们都能说出这些图案是有最基本的图形组成的,有的孩子还能根据图案特点摆出自己的设计作品。
    活动二:动手设计美丽的图案
    1、想一想、涂一涂

    (教师先让学生仔细的观察,然后自己独立的完成。全班交流、展示。)
    这一环节,有的孩子找不到,特别是最后两个图形,经过提示,孩子们都能正确涂色。
    2、小小设计师
    (1)把一张正方形的纸横竖对折后分成四个小正方形,找到四条公共边的中心点,连成一个小的正方形,再把小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和原正方形的四个顶点连接。多做几个,拼一拼,并在相应的位置是涂上颜色。
    (2)在一张正方形的纸上按照上面的方法做一做。
    (3)设计一个图案。
    二、巩固练习
    1、课本第43页第2题
    2、幻灯片上练习。
    三、课堂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们能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设计图案吗?能从图案中辨认图形吗?
    教学反思:
    1、在欣赏中,使学生体验到用这些图形,有规律的排列能拼成很多美丽的图案。让学生懂得欣赏美丽,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2、在练一练的涂色中,学生们在课后去涂色的时候,主动性不是很高。我发现,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了绘制的难点,有的学生不能认真的观察,所以在涂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错误。
    3、在教学中,容量不是很高,教学的效率也不是很高。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多一点空间,多一些练习会更好,因此在练习量上我应该更好的设计和改进。

    整理与复习
    第1课时 我学到了什么 (总24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44页。
    学习目标:
    3、 经历整理前面所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
    4、 初步养成整理所学知识和自我反省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梳理本单元的知识。
    教具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 复习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及应用
    比一比:这个情景主要引导学生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包括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意义。在这个情景下,提出了一个针对本单元的问题,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
    出示计算题及解决问题,让孩子们做。
    二、 100以内数的认识
    说一说:这个情景注意是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教科书主要呈现的是100的意义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100以内数的意义。
    举例说明数的意义及组成,这样的题设计的填空比较多,以此类推,可以让学生换数说意义。比如:找一个比20大的数,像这样说一说。
    三、 观察物体
    连一连:这个情景主要是帮助学生复习观察物体的内容。教科书呈现了从三个方向观察小猴骑单车,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举例说明,让孩子们说说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物体是不一样的。
    四、 有趣的图形
    拼一拼:这个情景主要是帮助学生复习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内容。教科书呈现的用七巧板拼成的小房子,引导学生复习对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在这一情景下,针对本单元的内容提出了供学生思考的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图形的特征。
    让孩子把在家剪的图形拿出来,进行拼图,让他们知道根据图形的特点,可以拼出各种各样的美丽图案。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拼图。
    五、 巩固练习
    课本第46页第1、2、3、4、7、11、13题。
    六、 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小组交流一下。


    第2课时 我的足迹 (总25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45页。
    学习目标:
    1、 结合所学内容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感受克服困难和获得成功的乐趣。
    学习重、难点: 能够根据信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 我的成长足迹
    这一版块是鼓励学生回顾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进步,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一种方式。教科书呈现了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合作交流。通过小朋友分别从知识的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角度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给学生以展示。
    让学生通过七巧板进行拼图,回顾所学的知识。
    二、 我提出的问题
    1、在学生整理完所学知识以后,引导学生思考:在姑息的过程中你都想到了哪些问题?你还想解决什么问题?与同桌交流。
    2、关注学生能否提出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写数提问的欲望,然后请写数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你能否提出新的数学问题?
    3、思考:你能用七巧板还能摆出什么图形?
    生活中的数你还了解多少?说一说。
    三、 小组互动
    小组之间相互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老师巡视。
    四、 巩固练习
    课本第47页第8、9题。
    五、 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和大家说一说。


    第3课时 巩固应用 (总26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46----47页。
    学习目标:
    1、 巩固所学内容,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2、 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根据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1、 第5题:先让孩子观察图,说出图中信息。理解后列算式。
    2、 比寿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3、 第10题:踢毽子
    组织学生先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再回答问题。
    4、 第12题:收集瓶子。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找出题中的数学信息,再让学生选择正确答案。
    5、 第14题:解决问题
    (1) 情境图中有多种信息,学生在解答每个问题时都要选择有关的信息。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反馈时要说一说选择了哪些信息。
    (2) 有些孩子忘记了淘气的问题:我们又种了一些槐树。。。
    (3) 有些孩子的答写得不完整。
    6、 课堂小结
    今天你觉得你做得怎么样?在小组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1、通过复习,让学生更系统的去学习数学,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培养学生的整理能力。
    2、在复习中,能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去积极主动的探究数学知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熟练的去运用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在复习中,使学生的知识更系统化,灵活化。
    3、在练习中,主动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使每个学生养成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
    单元学习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教材通过创设“小兔请客”、“采松果”、“青蛙吃虫子”、“拔萝卜”等生活情境,鼓励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的意义。
    单元学习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100以内数的认识做铺垫,加上学生对加减法有一定的计算恩呢管理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相同数位相加减”。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同事,要侧重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也就是让学生在经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单元学习重点:
    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单元学习难点: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初步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单元学习课时:
    本单元学习课时数为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小兔请客 ——1课时
    采松果 ——1课时
    青蛙吃虫子——1课时
    拔萝卜 ——1课时
    收玉米 ——1课时
    回收废品 ——1课时
    练习三 ——2课时
    第1课时 小兔请客(总27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49-50页。
    学习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在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个十是( ) 5个十是( ) 8个十是( ) 10个十是( )
    60里面有()个十 90里面有( )个十
    二、创设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三、探究新知。
    1、师:瞧,小兔邀请了哪几个好朋友?(出示主题图)小猴是个“数学迷”,他发现每盘都有10个果子,看到这么多的果子,他马上就想提一个数学问题。你知道小猴子会提什么问题呢?
    (1)同桌说一说。(2)指名交流。
    2、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教具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0+30=50。30+20=50。
    3、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边说边板书:
      ┆  ┊  ┆
      加  加  和
      数   数
    4、师:忽然,小刺猬的家里有急事,让他回家。小刺猬望着这么好吃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一个滚。瞧,(出示主题图的右边图)
    他得意地走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朋友,现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了?(指名提问题)
    5、师: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
    (1)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2)个别同学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50-10=40
    6、师:加法算式里各数都有名字,减法算式里各数也有名字,你能给他们也起一个名字吗?请学生说出减法算式里的各部分名称,并板书:
      ┆  ┆  ┆
      被  减  差
      减  数
      数
    7、请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之后,请个别学生说一说这两道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四、巩固提高
    1、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白兔决定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玩开火车游戏)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快速口答。
    2、三只母鸡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你快速的找出每个小鸡的妈妈是谁?
    3、出示果园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4、练一练第2题:看一看,填出答案。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小兔请客
    20 + 30 =50 50 - 10 = 40
    ┆  ┊  ┆ ┆  ┆  ┆
    加  加 和
      数   数 被  减  差
       减  数
       数
    教学反思:
    《小兔请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计算教学的起始课。教材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出加减法的问题,使学生加深对于加法学习,学生的兴趣很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了对数量关系以及算法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点:
    1、在“小兔请客”的具体情境中快乐学习。
    本节课我通过创设“小兔请客”的有趣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学习。情境的引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快速吸引学生进入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整节课我都将学生置身于“小兔请客”的数学情境当中,比如,学生在观察情境图时,看到小刺猬扎走了一盘果子,他们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融入到了情境中,讲出了非常有趣的故事,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猜小猴提的数学问题、摘果子、送小动物回家”等活动更是让孩子在学习中一直保持愉悦的心情,争先恐后地发言,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2、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若是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提出,则更能激起学生的探求欲望。教学中我让孩子根据情境自己发现数学信息,并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后,我给了学生一点“催化剂”——“猜猜小猴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们就一下子提出了那么多问题,这些疑问都是由学生自己产生的,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就会更高、更主动。
    3、让学生自己发现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然后用计数器拨一拨,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最后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让学生尝试解答,全班同学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结合算式引导学生认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意在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当然没有完美的课堂,这节课同样也存在一些存问题。在课堂前5分钟应该加入口算,让学生复习口算知识会更好。在交流计算方法时,很多学生都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我没有给他们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就结束了这个环节。

    第2课时 采松果(总28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51-52页。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这些加法。
    2、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以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学习重点:
    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初步理解用加法计算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小朋友,今年小松鼠采松子大丰收啦!。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组去采松子,松鼠妈妈说:“我已经采了25个松子。”小松鼠数了数说:“哦!我采了4个松子”你想向小松鼠提什么问题呢?
    2、学生提问,学生提的问题已经学过就口答解决。
    3、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请小朋友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扮两只小松鼠,演一演采松子的过程。想一想怎么算?同桌说说。
    2、交流汇报:通过刚才的采松子活动,你知道“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该怎么算了吗?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
    3、列出算式:25+4=29 4+25=29
    4、该怎么样计算呢?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一:拨计数器。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就是25,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个位上就有9个珠子,就是29。
    方法二:摆小棒。先摆上2捆,再摆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边摆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方法三:口算。5+4=9,再加上20就是29。
    5、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1)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2)同桌的同学交流演示。
    (3)指名学生列式:25-4=21
    (4)你是怎么想的?
    (5)指名学生说一说。
    三、从生活中体验
    1、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
    (1)小红摆25根小棒再放4根,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2)小明有25根小棒,拿走4根,还剩多少根?
    2、练一练:师引导学生逐题解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并列出算式。
    四、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出示课件“练一练1”:学生看课件,说一说图的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集体订正,并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2、出示课件“练一练3”。问:图中已告诉了我们什么?①知道了大恐龙和小恐龙的身长,就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②求“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或小恐龙比大恐龙短多少米”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③学生做完后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3、拓展练习:
    第5题想一想,填一填:
    根据练习你能像上面那样写出一组算式吗?
    板书设计:
    采松果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几个松果?
    25+4=□(个) 25-4=□(个)
    5+4=9 5-4=1
    9+20=29 1+20=21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一些适合儿童特点的、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彼此合作交流和活动中逐步形成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成功之处:
    1、通过创设“采松果”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加减法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使学生都积极欲试,强化了学生的思维。
    2、通过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
    不足之处:
    1、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在本节课中,一些强调计算方法的总结,似乎牵制了学生的思维,不能留出时空让学生解释算法的灵活性、合理性。新理念强调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教学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去研究、去发现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2、教学节奏太缓慢,学生的语速不够,语言的完整性还没有训练到位。
    3、过于强调口诀的倒正,口诀是强化记忆的辅助,只要计算正确就可以了!

    第3课时 青蛙吃虫子(总29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53-54页。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学习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猜一种动物。(青蛙)
    2、那青蛙对我们有这么大的好处,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们呢?
    3、小结:青蛙可以把庄稼里的害虫吃掉,那农民就不用把农药播在庄稼里,这样对我们的环境就可以起到绿化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1)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青蛙吃害虫的只数了,小朋友们讨论一下,想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2)学生讨论分组讨论。
    (3)集体反馈,教师板书:
    ①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②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 ③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
    (4) 探究解决方法: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么列式
    板书:56+30=
    (2) 讨论算法:计数器上拨珠计算:56里有5个十和6个一,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5个珠子,在个位上拨6个珠子,再加上30,30里有3个十,在十位拨3个珠子。结果是86。
    (3) 除了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的方法,你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想出得数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用数小棒的方法)
    (4)求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多少只?怎么列式计算?
    ①板书:56-30=26(只)
    ②那它在计数器上又该怎么拨珠呢?
    ③先拨5个十和6 个一,那减去30,该怎么办?(在十位上拿掉3个珠子)现在还剩下几个十和几个一,是多少?所以56-30=26
    ④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出得数,讨论一下。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练一练第1题:
    ①读一读题目请你挑选一个你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
    ②小啄木鸟比大啄木鸟少吃了多少虫子?它们一共吃了多少虫子?
    2、练一练第5题:
    ①38只青蛙在举行大合唱呢!你们听,他们唱得好听吗?②青蛙们唱完了,他们都回家了,荷叶上还剩几只青蛙(5只)对,那你们知道跳下去多少只吗?
    ③怎么样列式计算?讨论一下。
    3、学生要去春游,口渴想喝水,箱子里只有30瓶水,但是向阳小学却来了42名同学,你们说,这些水够不够他们喝呢?还缺多少?请同学们讨论讨论,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青蛙吃虫子
    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 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只虫子?
    56+30=□(只) 56-30=□(只)
    50+30=80 50-30=20
    80+6=86 20+6=26
    教学反思: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谜语作导入,穿插拟人化的动物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结合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探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充满民主氛围的课堂,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己去领悟。这节课总体来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本课中我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利用“青蛙吃害虫”的童话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在加减法的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拨计数器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表达和交流,促进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这样做即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又有助于发展学生探索和合作意识,使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学习了计算方法之后,注意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做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4课时 拔萝卜(总30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55-56页。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
    学习难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动画激趣
    1、又到了收获的季节,小白兔和小黑兔到地里拔萝卜。根据动画情节,请你来提数学问题?
    (1)小白兔拔了20个萝卜,小黑兔拔了40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你会解答吗?
    列式:20+40=60(个)
    (1) 小白兔拔了30个萝卜,小黑兔拔了6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列式:30+6=36(个)
    二、 如果小白兔和小黑兔拔的萝卜的个数刚好都不是整十数,你还会计算吗?
    三、 出示情境图:请你说一说你能找到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5、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白兔拔了23根,小黑兔拔了36根。两只小兔一共拔了多少根萝卜?
    二、 新知探究:
    1、请你们四人小组讨论如何列式和解答,在组内说一说
    2、四人小组学习研究。(教师巡视)
    3、小组汇报。
    (1)先算20+30=50,3+6=9,再算50+9=59。
    (2)36+20=56,56+3=59
    列式子计算的,把6和3对齐,2和3对齐,6+3=9, 2+3=5,所以得数是59。
    4、小结: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就是列竖式计算。列坚式计算时,谁想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注意要把数位对整齐。
    5、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讨论汇报:先在计数器上拨36,然后在个位上再拨上2,在十位上拨上3,我就知道是59。
    6、试一试。
    (1)同学们太聪明了,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解决了这道加法问题。
    (2)45+32、26+13,你会算吗?用你喜欢的方法想算哪道题就算哪道题,并和同桌说说你的算法。不明白的,请大胆说出来,老师愿意与你一道研究。
    (2)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1、请你试着在本子上列竖式:
    43+22= 32+54= 62+14=
    2、键盘上有36个黑键,52个白键,一共有多少个键盘?
    思考:你准备如何列算式,如何解答呢?
    (1) 有55只天鹅,又飞来14只,你准备提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你想怎么样解决它呢?
    (2) 全课总结:
    学完了今天的知识,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板书设计:
    拔萝卜
    2 3 + 36 = □ (个)
    2 3 + 36 = 59
    30+20=50 2 3 36+20=56
    6+3=9 + 3 6 56+3=59
    50+9=59 5 9
    教学反思:
    《拔萝卜》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我本着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的理念,尽量给学生创造参与各种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去主动探究不同的计算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实施教学后,本节课教学效果有忧有喜,现将教学中值得思考的地方记录如下:
    1、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不论是猜一猜、提问题,还是自己探求算法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些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体验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拔萝卜”这个情境引入新课,立刻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接着请学生帮助解决小兔拔萝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学生在研究与探讨中总结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最后在两只小兔解决小猴、小狗的问题,在帮啄木鸟给大树治病,送萝卜去北京迎奥运中解决层层深入的练习。在兴趣的带领下学生充分感知计算、体会学习的快乐。
    3.体现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交流各自算法的机会,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在学生经历探索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能积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引导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前提下,比一比、学一学、想一想,在实践反思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同时,在教学中也自感有些地方不尽如意,需要进一步改进。 
    1、该放手时就放手。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研究的整个过程,不要怕学生出错,教学本身就是在纠错的过程中不断创新。
    2、要加强训练生与生之间的评价。整节课中大多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赞赏、评价,没有积极鼓励学生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价。 
    总之,以上是我在教学本课过程中几点不成熟的思考,在教学之后,及时记下,不断反思。在教学工作中,及时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进行反思,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会有很大帮助。
    第五课时 收玉米(总31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57-58页。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4、初步学会应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淘气和笑笑来到玉米地里准备收玉米。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到什么样的数学信息呢?汇报:
    淘气收了57个玉米;笑笑收了42个玉米。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淘气收了57个玉米,笑笑收了42个玉米。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
    二、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1、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算式是什么呢?57-42=?
    你知道57-42的结果是多少吗?(多请几个学生来说,只说答案)
    2、这么多孩子都知道答案了,那老师有一个要求了,你能用几种方法得出57-42=15的?与你的同桌互相当当小老师,看看你说的方法他能不能听明白?
    A、拨一拨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拨的?(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先拨57,57中的5表示有5个十,所以十位拨5,7表示7个一,所以在个位拨7;再拨42,十位拨4,个位拨2.)为什么在十位拨4个位拨2呢?(再请一个孩子边拨边说)(全班跟着老师一起拨珠)
    B、算一算
    1、怎样算出57+42=?
    A: 57-40=17 17-2=15
    B:50-40=10 7-2=5 10+5=15
    …(教师巡视,看学生都用了哪些算法,重点看有没有用竖式计算的,如果没有,后面的竖式法就由教师讲解。如果学生说出,就让学生来讲。)
    C、竖式计算方法
    (2) 让学生来说。我们以前写的算式是怎样写的?(手势)(横着写的)XX同学是怎样写的?(竖着写的)这种竖着写的算式我们就叫竖式。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竖式计算方法。哪些孩子会这种竖式计算方法?你能说说怎样列竖式,怎样算吗?
    5 7 (2)小结: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
    -4 2 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1 5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58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
    2. 完成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收玉米
    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
    □○□=□(个)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57-40=17 5 7 50-40=10
    17-2=15 -4 2 7-2=5
    1 5 10+5=15

    第6课时 回收废品(总32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49-50页。
    学习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运算过程中,借助教具学具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
    3、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借助教具学具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的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一个空瓶子)这种瓶子埋在地下好多年也不会腐烂,对庄稼的生长有影响。
    2、针对这种情况,同学们说该采取什么措施呢?(回收)回收是个好办法,对回收的废品有的还能再利用,不能利用的也可以进行有益的处理。这不,小林、小红、小青已经行动了,我们去看一看吧。出示主题图,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里有哪些数学问题。
    二、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师组织学生观察:图上给我们什么信息?
    学生用语言描述所给的信息。
    2、思考: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合作交流。
    3、学生代表汇报: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该好如何解答呢?请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并用你的小棒摆一摆吧。
    4、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并用你的小棒摆一摆。
    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
    5、 先摆小林的13个,小红的比小林多3个,就再摆3个,结果小红就是13加上3个共16个,
    算式是13+3=16(个)。
    6、用小棒摆一摆小青收集数量。说出是怎样摆的,小青有多少个?
    先摆小林的13个,小青的比小林少4个,就再摆4个,结果小青就是13减去4个共9个,算式是13-4=9(个)。
    7、 小结: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
    三、 巩固练习:
    1、“练一练”的第二题。
    用小棒摆一摆,再画一画,然后列式计算。
    做完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解决的。
    2、 出示口算卡“接龙练习”完成第5题。
    做完后集体订正。
    3、完成第1题:指导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组织交流,并写出算式的得数。做完后集体订正。
    4、 完成第3题:指导学生看图.笑笑比淘气多折了6颗,应当用加法计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板书设计:
    回收废品
    小红收集了多少个?
    分析:比小林多3个,就是比13多3
    13+3=16(个)

    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分析:比小林少4个,就是比13少4个
    13-4=9(个)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整节课中,我注重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一个数比已知数多,就用已知数加几,一个数比已知数少几,就用这个数减几的道理。课堂上我通过新颖的动画,,给学生提供了不同的信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并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很大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发言也很积极,说理也比较清楚。不足之处:在整节课上,学生说的太多,做的太少,只注重了学生说,学生做的机会显得就少了点。所以给我的启示就是今后不论上什么课,都不能因为怕完不成教学任务,就只注重某一方面,应该遵循学生说理和做练习相结合,这样课堂效果回更佳。

    第7课时 练习三(1)(总33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61-62页。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和习题中,针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等知识点进行巩固。
    2、百以内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巩固。
    3、结合所学内容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巩固基础知识,通过习题的练习能灵活运用知识点
    学习难点:
    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复习。
    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许多数学知识,我们先来对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作一个简单的回顾:
    1、在小兔请客一节里学习了算式30+20=50和50-10=40,还知道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2、在采松果一节里,我们能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我们用到了算式25+4=29。
    3、在青蛙吃害虫一节里,我们会用计算器演示计算过程,在计算56+30=?时,我们知道十位和十位相加,个位和个位相加。
    4、在拔萝卜一节里,学了用竖式计算百以内加减法,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
    5、这一单元我们学得很有趣,小兔、松鼠、青蛙成了我们的好朋友。
    二、习题巩固:
    第1题,用计数器拨一拨动手操作后再进行计算,对于口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用竖式算。
    第3题,直接写出得数,对于口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用竖式算。
    第4题,提醒学生注意数位对齐,教师可以再多出一些类似的练习。
    第5题,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哪个篮筐得数是68,就和小熊的球连起来。学生独立完成。
    第6题, 计算每组得数然后进行比较,也可鼓励学生直接观察左右两式关系进行比较。
    第7题, 让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在独立订正。
    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第9题, 读懂题意后独立完成。
    第10题,给出了结果,请学生写出算式,如:27+10=37 49-12=37等。教学时可以多出几个得数请学生做。
    板书设计:
    练习三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算起
    第8课时 练习三(2)(总34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63页。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和习题中,针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等知识点进行巩固。
    2、百以内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巩固。
    3、结合所学内容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巩固基础知识,通过习题的练习能灵活运用知识点
    学习难点:
    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集体进行竖式练习。
    二、习题巩固:
    第11题,引导学生有条理思考。如:先取4,看53元的裤子能和哪件上衣搭配,只要3;再取5,看41元的裤子能和哪件上衣搭配,有2和3。这样可以做到不重不漏。
    第12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顽皮小狗把墨水洒了,弄脏了作业本,算式中的数字有些看不见了,被遮住的可能是些什么数呢?再引导学生去推理、思考。本体开放,答案合理即可。
    第13题,数学游戏,神奇的算式。
    11+11=22 22-11=11
    12+21=33 33-21=12
    13+31=44 44-31=13
    14+41=55 55-41=14
    15+51=66 66-51=15
    16+61=77 77-61=16
    17+71=88 88-71=17
    18+81=99 99-81=18
    鼓励学生发现算式更多的特点。如在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十位和个位上的7位置颠倒,各是由两个重叠7组成;在减法算式中,减数个位都是1,差的十位都是1,……
    板书设计:
    练习三
    神奇的算式所蕴含的规律:
    1、 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十位和个位上的7位置颠倒,各是由两个重叠7组成;在减法算式中,减数个位都是1,差的十位都是1。
    2、 第一组第一个加数,后一个算式比前一个算式多1;第二个加数,后一个算式比前一个算式多10,因此,后一个算式比前一个算式的得数多11。
    3、 第二组算式与第一组算式有密切的联系,是逆运算。


    数学好玩(分扣子)(总35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64-65页。
    学习目标:
    1.结合分扣子的实践活动,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2.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初步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数据的能力。
    3.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在回顾、整理、交流活动中,初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磁力扣子、根据教材内容准备纸质扣子,每组一份。
    学习过程:
    一、提问题
    1.小熊一家必须通过5个问题猜出20个怪物中谁是城堡的主人才能离开城堡,怎样提这5个问题呢?请你来猜一猜。
    2.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分扣子,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通过分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分扣子
    【活动一】
    拿出1号口袋。两人一组,先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分类,再动手试一试。
    1.课件。

    小提示:
    (1)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每种分法还能继续往下分吗?(一种分法指的是什么?是分的过程中的某一步吗?)
    (3)音量最小、最先举手的小组优先汇报。
    2.学生汇报。
    (1)请小组两个同学在黑板上演示分扣子的过程,一人讲解,一人动手分扣子。
    (2)教师记录分扣子的过程。
    (3)再请一组同学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在黑板上演示,课件出示记录过程。
    (4)比较两次分类,你有什么发现?
    【活动二】
    拿出2号口袋,两人一组,先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分,再动手试一试。
    1.课件。
    (1)想一想分类的顺序,小组内两人说一说。
    (2)用课件出示6种分类顺序,安排学生分别进行动手操作。
    (3)通过课件展示学生在6种不同分类顺序下的分类结果,进一步感受结果的一致性。
    2.自我评价。
    (1)通过今天分扣子,你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
    (2)填写“自我评价单”,同组两人互相说一说,互相鼓励一下。
    三、讲故事
    从刚才的分扣子活动中,你有没有受到一些启发?能通过分类找到城堡的主人吗?


    数学好玩(填数游戏)(总36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66-67页。
    学习目标:
    1、通过游戏的活动,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激发学生学习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3、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趣,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就教大家做一个小游戏,看看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二、合作探究
    1.合作闯关
    师:在玩游戏之前,同学们先来看看游戏规则。
    学生阅读了解数据规则
    师:你能了看懂游戏规则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师:同学们都说的不错,现在同学们看图,你能填出来吗?(课件出示表格)
    学生交流合作完成,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展示交流结果,重点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啊,发现的窍门也真多啊。现在老师把游戏的等级提升了,看你们还能闯关成功吗?(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右上角的表格及要求)
    学生读完要求后,尝试闯关,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学生。
    2、数字迷宫
    师:刚才的小游戏告一段落,课下大家可以自己把游戏的等级提高继续玩。现在我们到了数字迷宫。(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右下角图)
    师:要求看了吗?说说你想怎么做才能保持自己不迷路,顺利地走出迷宫呢?
    学生尝试走出迷宫,教师巡视指导。组织交流汇报,明确五角星代替的数字分别是56、75、84、91、95,然后再让学生重新走一次。
    三、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不仅玩得很开心,动手、动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尤其对100以内的数字更加熟悉。
    板书设计:
    填数游戏
    合作闯关
    数字迷宫
    第六单元 加与减(三)
    单元学习内容:
    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多位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在教学种借助直观模型,在操作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提供多样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单元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理解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初步发展估算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计算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学习重点:
    1.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情境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能根据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单元学习难点:
    使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能正确的、迅速的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
    图书馆 2课时
    摘苹果 1课时
    练习四 2课时
    阅览室 2课时
    跳绳 2课时
    练习五 2课时


    第1课时 图书馆(1)(总37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68-69页。
    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学习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图书馆”主题图。
    (1)请学生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
    (2)在本子上写出所提问题。
    二、自主学习,体会算理。
    1. 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多少本?
    (1)学生尝试计算。
    (2)独立列式。
    2.探索算理。
    (1)借助小棒。
    (2)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28,再在个位上拨出4,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剩2,十位上的2加上1就是3,合起来就是32。
    (3)列竖式: 2 8
    + 1 4
    3 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69页1、2题。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70页“练一练”第5、6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图书馆
    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有多少本?
    2 8 + 4 = 3 2 (本)
    8+4=12 28+2=30
    20+12=32 30+2=32
    2 8 + 4 =3 2(本)
    2 8
    + 1 4
    3 2
    答: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有32本。
    教学反思: 要较准确的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这部分知识对部分学生来说很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运用情境图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图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加法问题,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探索计算方法。本课重点是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我尽量用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操作、交流。在这个环节我充分让学生充分理解满十进位的算理。对于学生运算,我都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在课堂巡视中更多关注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有目的的点拨,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
    第2课时 图书馆(2)(总38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69-70页。
    学习目标:复习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并能正确计算。
    学习重点: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并能正确计算。
    学习难点: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并能正确计算。
    课前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试一试”第1小题。
    (1)学生试着画一画,再算一算,说一说。
    (2)根据情境图,列出算式。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1)在数线图画一画,算一算,并结合画图说一说。
    (2)利用数线计算进位加法。
    二、理解应用。
    1、完成课本第70页3、4题。
    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2、出示图片“森林医生”,让学生加深理解竖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师:啄木鸟在干什么?
    生:给大树治病。
    师:我们确诊一下大树的病好吗?
    生:好。
    a.第一棵树的问题是没有进位,应改为:

    b.第二棵树的问题是加法算成减法了,应改为:

    c.第三棵树的问题是没有数位对齐。应改为:

    3、解决一下你身边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出示图片“排队图”】

    师:我前面6人,后面18人,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活动:小组内可模拟演示一下,帮助理解题意。
    a.想一想;
    b.算一算;
    c.说一说:6+18+1=25(人)
    同学讲清楚为什么要加上“1”,“1”代表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第3课时 摘苹果(总39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71-72页。
    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发展估算意识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学习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理解图意,说说图中都有哪些数学信息。
    2.估一估,这个箱子装得下吗?
    学生试着估一估,并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
    学生可能的方法:
    (1)把两个数中的一个数看成整十数。
    ①把17估成20,38不变,20+38=58,58

    相关教案

    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圆的面积∣新北师大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圆的面积∣新北师大版,共2页。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这是一份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共72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共144页。

    数学口算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