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2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2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页
    22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页
    22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伯牙鼓琴》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文言文二则》中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语文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本文行文简洁,流畅,讲述了千古流传的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后人多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表达形式已有了初步感知,也了解了一些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知道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但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达方式与学生日常使用的白话文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对于文言文仍有着初学的新鲜感与认知上的陌生感。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我以指导朗读和引导想象为主,渗透学法的指导。在课堂上以“读”为本,体会人物形象,在琅琅书声的浸润陶冶中,读出古文特有的韵味。在教学中注重渗透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通过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增补等方法理解文章的意思,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谊,感受艺术的魅力。【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伯牙、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谊。3.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1.读好文言文。2.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3.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谊。。【教学难点】1.感悟课文前半部分得到知音的兴奋心情和后半部分失去知音的悲痛欲绝。2.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段乐曲。播放乐曲《高山流水》  2.导入:大家现在听到的这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它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它能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因为它旋律优美,还因为它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伯牙鼓琴》(板书课题)3.理解课题:强调“鼓”的古今异义。“鼓”是“弹”的意思。“琴”指的是古琴。【设计意图】本单元主题是艺术的魅力,本课讲述的也是关于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用《高山流水》的乐曲导入,既契合本课的内容,又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文言文。2.指生读。3.正音。4.师配乐范读。                   5.借助停顿线,指导学生朗读:“哉”和“乎”都是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啊”,朗读时要适当延长后再停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6.师生合作朗读【设计意图】读文是初解文意的基础。通过学生自由读,指生读,教师示范读,师生合作朗读等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能流畅地读文言文,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三、理解文意,复述故事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如有不懂的可以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2.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方法:(1)梳理层次  (2)想象画面  (3)联系背景【设计意图】讲故事是学生对文本言语再现的过程,是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粗知文言文大意”的目标落到实处。四、细读文本,品味知音1.教师补充人物背景知识。2.品味知音相遇之“喜”。(1)默读课文前三句话,思考:伯牙为何视锺子期为知音?从哪里可以看出来?(2)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师补充:伯牙不仅知其音,更知其志,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板书:知音)(3)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会对子期说什么?                    (4)指导朗读①“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此时伯牙的心情用一个字来形容——喜,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欣喜若狂。指导朗读:读出欣喜。②读了这个句子,你脑海中浮现初怎样的画面?指导朗读:读出气势。(5)想象拓展,说话训练。过渡:作为“琴仙”的伯牙,他的琴声中一定不止包含巍巍太山、汤汤流水,那么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他的琴声中还会出现哪些动人的场景?①出示图片:杨柳依依 清风徐徐 白雪皑皑 明月皎皎②完成句式训练。  以此方式练说出示的词语之后,尝试放手,学生想象,伯牙的琴声中,还可能志在哪儿?用“伯牙鼓琴而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乎若        。”小结:只要同学们借助语言、借助图片给想象插上翅膀,就能让静态的文字变得更加生动起来。3.品味失去知音之“悲”。(1)故事补白,渲染失知音之痛。(2)面对这座坟墓,伯牙是如何做的?出示句子。(3)一代琴仙,一生视琴为命。可此时他却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是什么原因让他做出如此决定?他绝的仅仅是琴吗?(4)指导朗读:此时伯牙的心情用一个字来形容——悲,用一个词来形容——悲痛欲绝、撕心裂肺、肝肠寸断。(5)古书中记载伯牙在子期的墓前,写下这样一首短歌,让我们一起来吟诵。(出示短歌,师生齐读)【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伯牙遇知音之喜和失知音之痛,借助资料、故事补白、视频和诗句进一步感受人物的情感。借助图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落实语文要素的训练。五、背诵积累,深化主题1.和着音乐,齐背《伯牙鼓琴》2.我国古诗常提及伯牙、钟子期的传说,出示资料袋。3.读完诗句,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知音?六、链接《丛书》,主题阅读  阅读《主题丛书》6中的《月夜听卢子顺弹琴》(第9页)1.借助注释,读懂诗意。说说读了这首诗你脑海中浮现出哪些画面?2.想想诗人为什么会发出“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这样的感慨?【设计意图】主题阅读既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又训练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知音难觅”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课后延伸1.发挥想象,增加一些细节,用现代汉语改写这个故事。2.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板书设计】           伯牙鼓琴           知音难觅           艺术之美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2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2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情引出课题,感受“知音”情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