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 选择题解题策略及审题能力指导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82853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 选择题解题策略及审题能力指导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82853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 选择题解题策略及审题能力指导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82853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 选择题解题策略及审题能力指导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82853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 选择题解题策略及审题能力指导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828531/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 选择题解题策略及审题能力指导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82853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 选择题解题策略及审题能力指导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828531/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 选择题解题策略及审题能力指导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828531/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 选择题解题策略及审题能力指导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 选择题解题策略及审题能力指导课件
专题一 选择题解题策略及审题能力指导在高考试题中,化学选择题侧重对中学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查,这些题目创设的情境平和,设计的难度平衡,选项设置平实,有利于稳定学生的考试心理,有利于学生发挥出正常水平。一、选择题解题常见错误1.旧信息干扰:平时练习较多,某些知识点的重现率较高,易出现用原有的印象解答问题,审题不仔细。[示例1] (原创题)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 L 1 mol·L-1 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大于2NAB.常温下,11.2 L CO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小于0.5NAC.18 g D2O中含有的电子总数小于10NAD.4 mol Na与1 L 1 mol·L-1的盐酸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NA考情分析:A项忽略溶剂水中的氧原子;B项不是标准状况;C项D2O的摩尔质量不是18 g/mol,思维定势的误认为A、B、C说法错误。D2.心绪烦乱:某些选择题考查概念,文字多些,还有些题涉及到图像,学生求快心切,看见长句或图像,心理烦躁,不按化学反应原理分析题,而凭感觉猜测。[示例2] (2022·山西一模)25 ℃时,用0.2 mol·L-1 NaOH溶液滴定10 mL 0.1 mol·L-1某二元酸H2A,H2A被滴定分数、pH及物种分布分数(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虚线Ⅰ、Ⅱ、Ⅲ分别表示A2-、HA-、H2A的分布分数变化关系B.二元酸H2A的电离平衡常数Ka1的数量级为10-7C.a点溶液中:c(Na+)+c(H+)>c(H2A)+2c(A2-)+c(OH-)D.c点溶液中c(Na+)>c(HA-)>c(H+)>c(OH-)D考情分析:由于图像的多维变化,造成学生审读压力,思维混乱,不能从平衡移动原理上分析,对考生答卷统计,出错率较为分散。3.思路单一:一些学生希望解题速度快,解答选择题时,首先找技巧,由于某些障碍,寻找不到技巧,也不换换思路,一味的死啃,造成思路进入误区。[示例3] (2021·山东卷)X、Y为第三周期元素、Y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二者形成的一种化合物能以[XY4]+[XY6]-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X>YB.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X>YC.同周期元素形成的单质中Y氧化性最强D.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小于X的元素有4种D考情分析:本题应以同一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特点以及所给化合物的结构形式为思维出发点,Y位于第三周期,且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则Y是Cl元素,由X、Y形成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可知,X与Y容易形成共价键,根据化合物的形式及所形成共价键的个数,可知X是P元素,个别考生不能根据化合价规律确定Y元素,单从所给化合物去分析,造成思维误区,无法得到正确答案。解析 Y位于第三周期,且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则Y是Cl元素,由X、Y形成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知,X与Y容易形成共价键,根据化合物的形式知X是P元素。A.P与Cl在同一周期,则P半径大,即X>Y,A项不符合题意;B.两者对应的简单氢化物分别是PH3和HCl,半径是P3->Cl-,所以PH3的失电子能力强,还原性强,即X>Y,B项不符合题意;C.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各元素对应的金属单质还原性减弱,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增强,所以Cl2的氧化性最强,C项不符合题意;D.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现增大的趋势,第V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所以第三周期第一电离能从小到大依次为Na、Al、Mg、Si、S、P、Cl,所以有5种,D项符合题意;故选D。二、选择题审题能力指导1.题干及选项关键词的审读“关键词语”指的是题目中一些限制性语言,或是对题目中所涉及的化学变化的描述、对变化过程的界定等。因此,在读题时,不能只注意那些给出的具体数字或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的语言,特别是其中一些“关键词语”视而不见。若抓不住“关键词语”,就意味着抓不住问题的实质,找不到解答问题的突破口,其结果必将是答非所问。为提高审题的准确性,审题时除仔细阅读题目外,一般应圈下有关的“关键词语”,这样,就可避免漏掉问题或“看错题目了”。[示例4] (2022·全国乙卷)某白色粉末样品,可能含有Na2SO4、Na2SO3、Na2S2O3和Na2CO3。取少量样品进行如下实验:①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②向①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变浑浊,有刺激性气体逸出。离心分离;③取②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该样品中确定存在的是( )A.Na2SO4、Na2S2O3 B.Na2SO3、Na2S2O3C.Na2SO4、Na2CO3 D.Na2SO3、Na2CO3A考情分析:2.审题时要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隐含条件”是指隐含在文字叙述中,需要认真分析才能挖掘出来的条件。现在高考命题总是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并与教材知识点有机结合,将所考查的知识点巧妙地隐藏在所设置的情境中,考查学生是否具备一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提炼加工能力。因此,审题时,必须把隐含条件分析挖掘出来,这常常是解题的要点。[示例5] (2022·临汾模拟)中国诗词深受众人喜爱,针对下列一些诗词,从化学角度解读正确的是( )A.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描述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既有状态变化又有气味的产生B.庾信的《杨柳歌》“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从化学成分分析现实生活中“飞絮”“鹅毛”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C.赵孟頫的《烟火诗》“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虺似火攻”描述了化学变化中的颜色变化D.刘禹锡的《浪淘沙》“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金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存在,其化学性质稳定D考情分析:解析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体现物质的挥发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错误;B.飞絮成分为纤维素,不是蛋白质,故B错误;C.赵孟頫的《烟火诗》“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虺似火攻”描述了焰色实验的现象,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中的颜色变化,故C错误;D.刘禹锡的《浪淘沙》“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金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存在,其化学性质稳定,故D正确。3.审题时要注意排除干扰条件“干扰条件”是指题中与解题无关,但对应试者的思维产生干扰作用的迷惑性条件。在审题过程中,只有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的设问,迅速地摒弃这些干扰因素,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解题才能迅速而正确。[示例6] (2022·辽宁重点中学一模)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A解析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还可能含有Ag+;苯和溴水不能发生取代反应,是苯萃取了浓溴水中的Br2而使溴水褪色,故溶液分层;上层为溴的苯溶液,呈橙红色,下层为水层,几乎无色;向浓度均为0.1 mol·L-1 Na2S和NaI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出现黑色沉淀,说明Ksp(AgI)>Ksp(Ag2S)。4.审题时要注意有效数据的提取所谓“有效数据”是指题干中出现的或隐含的对解决问题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数字或字母。命题者经常在一些题目中故意给出一些多余的数据信息,增强了迷惑性,干扰了学生的正常思维。因此,在审题过程中,要仔细分析,准确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关数据的干扰,去伪存真。[示例7] (2022·金昌联考)图中是利用垃圾假单胞菌株分解有机物的电化学原理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流向:B电极→用电器→电极A,该过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A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X-4e-===Y+4H+C.若有机物为麦芽糖,处理0.25 mol有机物,12 mol H+透过质子交换膜移动到右室D.若B电极上消耗标准状况下氧气56 mL,则电极A上生成1.64 g YC解析 麦芽糖化学式为C12H22O11,由题意,负极反应为C12H22O11-48e-+13H2O===12CO2+48H+,处理0.25 mol有机物,48×0.25=12 mol H+透过质子交换膜移动到右室;若B电极上消耗标准状况下氧气56 mL=0.056 L,O2的物质的量为0.002 5 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则电极A上生成0.005 mol Y,Y化学式为C13H8O2N2,则Y质量为0.005 mol ×224 g/mol=1.12 g。A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一以小见大:化学实验选择题的解法策略(课件),共1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工艺流程解题策略 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化工流程题,化工流程基本结构,工业流程题的呈现模式,原料处理,分离提纯,获得产品,工业流程题的解题思路,读题干,思考寻找生产目的,分析工艺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二 非选择题规范答题及审题能力培养课件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