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选择的路》同步创新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82897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0* 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0* 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简介作者,朗读感知,明晰手法,研讨诗意,合作交流,思考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未选择的路》 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哲理,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学习《未选择的路》的象征手法。3.养成对人生严肃慎重的态度,对人生道路做出正确的选择。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大意。(重点) 2.认识慎重的选择人生的意义。(重点)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难点)教学过程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鲁迅: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也是写“路”的诗。 一、简介作者,朗读感知1.简介作者: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2.朗读诗歌,整体感知全诗。明确: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认真阅读这首诗,先朗读,后默读。深入思考每节诗歌的意思,然后把握全诗,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明晰手法,研讨诗意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类似的例子吗? 明确: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我们学过的〈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等都采用了这种写法。 2.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第一节, 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 第二节, 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静。显得更诱人,更美丽。第三节, 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但他却留恋着那条未经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 第四节, 写诗人对未来的遥想。将来回顾往事,那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已选的路更好些呢?但是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 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这首诗是写人生之路的。人生之路有很多,人的一生只能选择一条。当踏上这条道路以后,可能会发现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于是就对未选择的路产生向往,也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这便是诗人表达的意思。他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很无奈,既要勇于选择,更要慎重对待。 三、合作交流,思考探究 1.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 明确:诗歌虽然写到已选择的路,但重点强调的却是未选择的路,以引起人们对未选择的路的思索,所以以“未选择的路”为题。 2.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有什么不同? 明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而《未选择的路》则表现得有些忧郁。 3.这首诗歌可能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明确:两首诗都富于哲理,且都富于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使人笑面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 课堂小结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的确是个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坚定活泼的性格,进而正确的选择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愿大家都能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2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全文,了解其人,整体感知,理清线索,细节品析,概括特点,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0* 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读 · 品味,再读 · 领悟,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0* 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