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课件PPT+课时作业(原卷+解析卷)整套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优质课作业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优质课作业课件ppt,文件包含11细胞生活的环境第一课时课件pptx、11细胞生活的环境第二课时课件pptx、11细胞生活的环境课时作业解析版docx、11细胞生活的环境课时作业原卷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7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液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液C.口腔上皮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唾液和组织液D.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2.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若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淋巴,则下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依次对应的是( ) A.①②③① B.②①③②C.③①②③ D.②③①①3.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浆4.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血浆中除了水以外,还有各种物质。下列有关血浆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与血浆渗透压形成有关的无机盐离子主要是Na+和K+C.正常状态下,血浆渗透压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大致相等D.当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和无机盐过多时,会出现组织水肿5.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水疱的化学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B.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液体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C.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6.下列各组化合物都能在内环境中找到的是( )A.脂肪酸、二氧化碳、血红蛋白B.血浆蛋白、葡萄糖、神经递质C.载体蛋白、血清球蛋白、氨基酸D.呼吸酶、胰岛素、血清白蛋白7.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细胞③为脑细胞,⑤处的O2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B.若该组织为肝脏组织,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C.如果细胞③为肝脏细胞,则⑤处的尿素浓度低于①处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后,①中的H2CO3,可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8.人体的各种细胞外液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图中a、b、c分别表示人体的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中的蛋白质含量多于a或c中的 B.大部分细胞生活于c中C.c中的渗透压增大,会引起细胞3吸水 D.细胞2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9.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常规治疗时需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并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新冠肺炎患者可能由于血浆蛋白外渗导致出现肺水肿现象B.组织液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电解质的含量基本相同C.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D.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保证细胞正常氧化分解有机物10.下表为某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5.02.51.5103.36.016.0③1474.01.251.0114.07.51.0④101402.510.3525—47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③属于组织液或淋巴,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几天后再次测量,此人的各项数据与此表相同二、多选题11.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不同的人体系统,甲、乙、丙表示三种体液。依据本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可分别表示淋巴、血浆和组织液B.Ⅰ表示循环系统,Ⅲ可表示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C.若从Ⅱ获取的蛋白质长期不足,则可能会导致乙的渗透压下降D.机体所有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需通过甲、乙、丙等构成的内环境12.下列有关人体内的细胞外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B.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D.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13.下表为某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5.02.51.5103.36.016.0③1474.01.251.0114.07.51.0④101402.510.3525-47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若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减少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几天后再次测量,此人的各项数据与此表相同14.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如下:乙醇乙醛乙酸→ 乙醛是导致人喝酒后脸红的原因,且ALDH突变基因携带者(杂合子)喝酒会脸红。有研究表明乙醛与癌症有一定相关性。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A.ADH基因、ALDH基因都正常的人大量饮酒,会引起乙酸积蓄导致血浆pH明显降低B.ADH基因缺陷的人喝酒后不会导致乙醛积蓄,因此可大量饮酒且对健康损害不大C.从喝酒后的脸色反应角度看,ALDH突变基因是显性遗传基因D.喝酒后脸红的人经过较长时间后可恢复正常,说明体内可能有其他酶使乙醛分解,但催化效率低于乙醛脱氢酶三、填空题15.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A 、 B 、 C 、 D 表示四种体液,图 1 中 ①② 等序号表示有关的物质,图 2 中 ①② 等序号表示有关的系统。请据图回答:(1)图1的A~D中______________(填字母及名称)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2)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1的C中水分含量______________导致水肿。(3)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_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引起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4)图2中,食物经①④到组织细胞中利用、气体经②④⑤能实现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主要依赖的系统有 ______________。16.下图是人体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A液为________,B液为________,C液为________,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2)CO2不能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3)健康人构成胰腺组织的不同细胞可分泌不同的物质,如:消化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________________能进入血液;________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4)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1-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系统。(5)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系统。17.如图所示为人体消化吸收淀粉的部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属于体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________(填字母)。(2)毛细血管壁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填名称)。(3)淀粉水解得到_____________,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其进入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进入人体成熟红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4)正常人B的pH通常维持在7.35~7.45之间,这与其中的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有关。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生物第1节 植物生长素优秀作业ppt课件,文件包含51植物生长素第一课时课件pptx、51植物生长素第二课时课件pptx、51植物生长素课时作业解析版docx、51植物生长素课时作业原卷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7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第2节 特异性免疫优质课作业课件ppt,文件包含42特异性免疫第一课时课件pptx、42特异性免疫第二课时课件pptx、42特异性免疫课时作业解析版docx、42特异性免疫课时作业原卷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7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精品作业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