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第1课时导学案
展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分数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本单元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材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示,数形结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从而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产生和意义(1) (1课时)
(2)分数的产生和意义(2) (1课时)
(3)分数与除法(1) (1课时)
(4)分数与除法(2) (1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
(1)真分数和假分数(1) (1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2) (1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的基本性质(1) (1课时)
(2)分数的基本性质(2) (1课时)
4.约分
(1)最大公因数(1) (1课时)
(2)最大公因数(2) (1课时)
(3)练习课 (1课时)
(4)约分(1) (1课时)
(5)约分(2) (1课时)
5.通分
(1)最小公倍数(1) (1课时)
(2)最小公倍数(2) (1课时)
(3)练习课 (1课时)
(4)通分(1) (1课时)
(5)通分(2) (1课时)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 (1课时)
(2)分数和小数的互化(2) (1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 (1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及时抽象,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图式加以概括,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建构数学的概念的意义。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1.分数的意义
第1课时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1)
课题 | 产生和意义(1) | 课型 | 新授课 | ||
设计说明 |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数”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学生说出已经了解的“分数”知识,这样既可以找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2.重视学习过程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探究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组成的图形表示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想象交流、画图与操作中理解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经历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取出一份或几份的过程,理解单位“1”,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分数单位。 | ||||
学习目标 | 1.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知道分数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2.理解分数的含义。 3.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 ||||
学习重点 | 理解分数及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 | ||||
学习难点 | 理解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做单位“1”。 | ||||
学习准备 |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圆形纸片 |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
教学环节 | 导 案 | 学 案 | 达标检测 | ||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7分钟) | 1.提问:(1)把1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得几个?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得这个苹果的多少? 2.指定一名学生用1m长的直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是多少米?(比3m长,比4m短)。 3.揭示课题: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分数,什么叫分数呢?(板书课题:分数的产生和意义(1)) 4.课件出示古人测量情境和现实分物的情境。 | 1.思考后回答。 2.请一名学生量,学生说测量后的结果。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4.进一步了解分数的产生。 | 1.填空。 (1)这个分数的分子是( ),分母是( ),读作( )。 (2)把18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 )个。 (3)( ) ( ) 答案:(1)1 4 四分之一 (2)9 (3)> <
2.按要求写出分数。 每个苹果是这些苹果的。
每瓶饮料是这些饮料的。 答案:(1)(2) | ||
二、深入体验,理解意义。 (20分钟) | 1.数形结合,构建数学思考模型。 (1)利用课件演示:借助一个图形或一条线段,演示所表示的含义。 (2)引导学生研究一些物体的 ,理解单位“1”的含义。 2.师生共同概括分数的含义。 3.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单位。 |
1.(1)观看课件演示,小组交流所表示的含义。 (2)动手操作。 小组合作:借助一个圆、一把香蕉、一盘面包构建一个整体(即单位“1”)的观念,动态演示平均分的过程。 2.明确含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3.明确: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 |||
三、训练提升。 (10分钟) | 1.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1、2题。 3.开放训练,拓展延伸。 亮亮取出4颗糖的,悦悦取出6颗糖的,他们谁取出得多? | 1.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2.独立完成,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3.交流:他们取出得一样多。 |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 ||
四、课堂小结。(3分钟) |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 |||
五、教学板书 |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1) 把一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圆的。 把一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正方形的。 把一条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条线段的。 把一把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把香蕉的。 把一盘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面包的。 单位“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 ||||
六、教学反思 | 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活动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从大量的具体实例中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形成分数的概念。教学中,通过借助手中的学具动手折一折、分一分等,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进行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我构建。 | ||||
教师点评和总结: | |||||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 分数乘法优秀第1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 分数乘法优秀第1课时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自主探究新知,合作交流学习成果,巩固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学板书,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 负数优质第1课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 负数优质第1课时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提供素材,导入新课,初步感知负数,师生交流,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精品第1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精品第1课时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回顾旧知,引入新知,深入体验,理解意义,训练“四基”,提高“四能”,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