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苏州市吴江区青云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苏州市吴江区青云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第1页
    苏州市吴江区青云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第2页
    苏州市吴江区青云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苏州市吴江区青云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苏州市吴江区青云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州市吴江区青云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
    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 某同学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B. 某初中生的身高为168cm
    C. 学生书桌高约200mm
    D. 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
    2. 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A. 用电吹风吹头发
    B. 给墨水瓶加盖
    C. 用地膜覆盖农田
    D. 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袋
    3. 如图所示现象中,应该用光的折射来解释的是( )
    A. 后视镜观察车后情况 B. 一叶障目
    C. 水中倒影 D. 隔着玻璃砖看木棒
    4. “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夏天乘凉的“树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岸边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研学旅行时的“摄影”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树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C. 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 摄影时用的摄像机是根据凹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5. 你一定听说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吧?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大觉.当它睡醒后才发现: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关于这个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 只有选地面为参照物后,才能说乌龟是运动的
    C. 兔子在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
    D. 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6. 图是有关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的示意图,其中表示近视眼矫正的是(  )
    A. B.
    C. D.
    7. 下列选项中的符号分别代表冰雹、小雪、雾和霜冻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
    A. B. C. D.
    8. 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学好物理的重要能力之一.某种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FG线段平行于时间轴,说明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
    B. GH线段表示温度不断降低,所以该物质的熔点在不断降低
    C. 在FG线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处于液体状态
    D. 在FG线段对应的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故物质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9. 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认为加油机是静止的( )

    A. “歼-10”战斗机 B. 地面上的房屋 C. 加油机 D. 江河上的桥梁
    10. 在汶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所示,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城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
    B. 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
    C. 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D. 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11. 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能呈现放大的实像;若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cm处,那么( )
    A. 变成放得更大的实像
    B. 变成与物体等大的实像
    C. 变成缩小的实像
    D. 变成放大的虚像
    12.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乙所用时间是甲的,甲、乙的路程之比为4∶3,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
    A. 10∶3 B. 3∶10 C. 8∶15 D. 15∶8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3. 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动,小明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一时间关系如图所示,由图知小车甲做_______运动,速度大小为_______m/s.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运动.

    14. 如图是人类首次拍到猩猩使用工具捕猎的情景。为了捉到一条鱼,猩猩用矛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这主要是由于光的______现象,猩猩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______一些(选填“深”或“浅”)。

    15. 进入校园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声音是由______传播的,由远及近,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和“音色”)发生变化。
    16. 在海难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又叫“声呐”),如图是测量船利用超声测位仪测定海深的示意图。测量中,探测系统从发射到接收到沉船反射回的声波用时0.8s,沉船的深度为_______ m。(海水中声速为1500m/s)

    17. 如图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_________(正着/倒着)插入架上.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_________(实/虚)像.

    18. 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性质制成的。使用时,它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19. 李明身高1.7m,站在平面镜前1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度为______。他远离平面镜0.6m,像到他的距离为______m,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20. 晾晒衣服时,在阳光下干得快,这是因为温度越高,蒸发越______(选填“快”或“慢”);冬季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发生______而形成的。
    21. 班上照集体照时,发现有同学没在取景框中,此时应将照相机_____(填“靠近”或“远离”)同学们,并将相机的镜头和底片间的距离_____(填“伸长”或“缩短”)。
    22. 中秋的夜晚,皓月当空,繁星点点。我们漫步在林荫小道上,微风和煦,传来阵阵树叶的沙沙声,月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大地上形成了一个个月牙形的光斑,好像在大地上撒了一地碎银在这美好的夜晚,你可曾想到:
    (1)月亮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的,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填 “运动”或“静止”)
    (2)树叶的沙沙声是由于树叶的________产生的。
    (3)大地上月牙形的光斑实际上是月亮的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它是由光的_______形成的。
    三、解答题(共51分)
    23. 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量一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金属片的长度读数______。

    24. 如图是寒暑表,当前的示数是_______。

    25. 请画出电线杆在太阳光下的影子.

    26.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下图中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 )

    27. 补全图中的所缺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28.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玻璃射入空气中,请你在图中标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线上用箭头标出),并在括号内填上介质的名称。

    29. 一列长100m的火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条铁桥。
    (1)若铁桥上有一固定的观测点,求火车通过观测点的时间;
    (2)若铁桥长980m,求火车过桥的时间。
    30. 在做“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丽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如图甲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她主要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_______ 有关.小明同学则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乙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_______ 有关.

    31. 某同学利用一定量的水,研究水的体积V和温度t的关系,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图像,如图所示。请根据此图像回答以下问题:

    (1)图像中AB段反映的物理现象是______;
    (2)在北方寒冷的冬天,湖面上结了厚厚一层冰,而鱼却能在湖底自由地生活。请你估计一下,湖底的温度约为________℃。
    32. 阅读:在家具制作工艺中,经常会用到木胶,以便将木料粘合在一起。有一种木胶,平常是固态的,使用时先要将它熔化开。可是,将这种木胶熔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温度低了化不开,而如果温度超过100℃,它就会被熬焦、失去粘性。于是,有人根据物理知识,特制了一种“双层锅”,解决了这一难题。如图是双层锅的示意图,内锅里放胶,内锅和外锅的夹层里注水。用这种双层锅熬胶时,只要夹层里有水,炉火的温度再高,也不会把胶熬焦。

    解释如下:这种锅不会把木胶熬焦的原因:水在沸腾时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升高/不变/降低),且通常情况下水的沸点为______℃。
    33. 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A

    20
    0.3
    B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______的琴弦(只填写字母代号);
    (2)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
    34.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用来比较像与物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填“实”或“虚”);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所成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 “不变”)。
    35.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得到图甲所示的光路图,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利用这个凸透镜在图乙装置中进行以下操作:
    ①如果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应将凸透镜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
    ②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③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从凸透镜的______(选填“左”或“右”)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到______立的像;
    (3)小超同学在一次实验中用“F”光源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的清晰的像,爱动手实验的小超在光源和光屏之间放了一个_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需要将光屏远离透镜才能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4)继续利用这个凸透镜进行实验;把高2cm的发光棒立于凸透镜前,在光屏上成了3cm高的像,则测量出的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______。
    A.8cm B.12cm C.25cm D.32cm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 某同学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B. 某初中生的身高为168cm
    C. 学生书桌高约200mm
    D. 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 ℃ ,故A不符合题意;
    B. 一般成年人身高为175cm,初中生的身高要略小一些,大约为168 cm,故B符合题意;
    C.学生书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大约为80 c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1 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A. 用电吹风吹头发
    B. 给墨水瓶加盖
    C. 用地膜覆盖农田
    D. 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袋
    【答案】A
    【解析】
    【详解】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的快慢.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故选A

    3. 如图所示现象中,应该用光的折射来解释的是( )
    A. 后视镜观察车后情况 B. 一叶障目
    C. 水中倒影 D. 隔着玻璃砖看木棒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后视镜观察车后情况是凸面镜的应用,属于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叶障目,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隔着玻璃砖看木棒,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 “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夏天乘凉的“树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岸边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研学旅行时的“摄影”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树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C. 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 摄影时用的摄像机是根据凹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树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光透不过树叶,在树叶的背后形成的一个黑暗的区域就是影子,故A正确;
    B.皮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倒影不是影,实质是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不透光,光反射回来进入我们的眼睛形成像,故C错误;
    D.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利用了光的折射,故D错误。
    故选A。
    5. 你一定听说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吧?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大觉.当它睡醒后才发现: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关于这个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 只有选地面为参照物后,才能说乌龟是运动的
    C. 兔子在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
    D. 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兔子在前半程比乌龟用的时间少,在整个路程则比乌龟用的时间长,运动较慢,此选项说法不对.
    B、选择地面上的树木等为参照物,乌龟与参照物的位置也发生变化,同样说明乌龟是运动的,故该说法不对.
    C、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若以乌龟为参照物,则兔子是运动的,此选项不妥.
    D、在全程中,兔子与乌龟运动路程相同,而乌龟用的时间少,所以平均速度大.
    故选D.
    6. 图是有关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的示意图,其中表示近视眼矫正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近视眼成因是由于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故选B。
    7. 下列选项中的符号分别代表冰雹、小雪、雾和霜冻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小雪、霜冻、冰雹都是固态的,而液化形成的物体是液态的,只有雾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学好物理的重要能力之一.某种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FG线段平行于时间轴,说明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
    B. GH线段表示温度不断降低,所以该物质的熔点在不断降低
    C. 在FG线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处于液体状态
    D. 在FG线段对应的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故物质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答案】A
    【解析】
    【详解】A、FG线段平行于时间轴,说明该物质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这里应该是凝固点,这是晶体凝固图象,A正确.
    B、GH线段表示晶体已凝固完成,所以凝固点不会随温度降低.B错误.
    C、FG线段对应时间内,物质处于凝固过程,应该是固液共存阶段.C错误.
    D、FG线段对应时间内,物质处于凝固过程,温度不变,但要放热.D错误.
    故选A.
    9. 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认为加油机是静止的( )

    A. “歼-10”战斗机 B. 地面上的房屋 C. 加油机 D. 江河上的桥梁
    【答案】A
    【解析】
    【详解】A.加油时,加油机相对于“歼-10”战斗机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歼-10”战斗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
    B.加油机相对于地面上的房屋位置发生了变化,以地面上的房屋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取被研究对象作为参照物,故C不符合题意;
    D.加油机相对于江河上的桥梁位置发生了变化,以江河上的桥梁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在汶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所示,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城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
    B. 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
    C. 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D. 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探测仪收集到声音信号是通过建筑物等废墟传递出来的,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幸存者发出的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与外界噪声的频率不同,则音调不同;其次,各种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所以音色也不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人的听觉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幸存者不能听到.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白天噪声较大,会对救援人员听探测仪的声音造成干扰,所以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1. 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能呈现放大的实像;若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cm处,那么( )
    A. 变成放得更大的实像
    B. 变成与物体等大的实像
    C. 变成缩小的实像
    D. 变成放大的虚像
    【答案】D
    【解析】
    【详解】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能呈现放大的实像,说明此时透镜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且



    如果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cm,因为

    故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此时将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2.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乙所用时间是甲的,甲、乙的路程之比为4∶3,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
    A. 10∶3 B. 3∶10 C. 8∶15 D. 15∶8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有


    故ABD错误,不符合题意;C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3. 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动,小明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一时间关系如图所示,由图知小车甲做_______运动,速度大小为_______m/s.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运动.

    【答案】 ①. 匀速直线 ②. 1 ③. 西
    【解析】
    【详解】[1]横轴是时间,纵轴是路程.甲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甲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则甲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2]当甲车的运动时间是2s时,通过的路程是2m,则甲车的速度:
    v甲=
    [3]由图象可知,取时间相同时,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通过的路程长,则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那么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是向西运动的.
    14. 如图是人类首次拍到猩猩使用工具捕猎的情景。为了捉到一条鱼,猩猩用矛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这主要是由于光的______现象,猩猩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______一些(选填“深”或“浅”)。

    【答案】 ①. 折射 ②. 浅
    【解析】
    【详解】[1][2]猩猩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这主要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眼睛,而眼睛是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鱼的虚像,位置比鱼的实际位置浅,所以,猩猩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浅。
    15. 进入校园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声音是由______传播的,由远及近,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和“音色”)发生变化。
    【答案】 ①. 空气 ②. 响度
    【解析】
    【详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进入校园听到朗朗的读书声,此时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所以由远及近,声音的响度发生变化。
    16. 在海难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又叫“声呐”),如图是测量船利用超声测位仪测定海深的示意图。测量中,探测系统从发射到接收到沉船反射回的声波用时0.8s,沉船的深度为_______ m。(海水中声速为1500m/s)

    【答案】600
    【解析】
    【详解】探测系统从发射到接收到沉船反射回的声波用时0.8s,故单趟的声波传递时间为0.4s,根据可得沉船的深度为

    17. 如图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_________(正着/倒着)插入架上.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_________(实/虚)像.

    【答案】 ①. 凸透 ②. 倒着 ③. 实
    【解析】
    【详解】[1]幻灯机有一个镜头,这个镜头是中间厚、边缘薄,它是一个凸透镜;
    [2][3]放映时,幻灯片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时凸透镜成的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倒着放。
    18. 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性质制成的。使用时,它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答案】 ①. 热胀冷缩 ②. 可以
    【解析】
    【详解】[1][2]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常见的液体有酒精、煤油、水银等,故体温计也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有一个特殊的缩口,防止水银柱中的水银流回玻璃泡,因此它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19. 李明身高1.7m,站在平面镜前1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度为______。他远离平面镜0.6m,像到他的距离为______m,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答案】 ①. 1.7m ②. 3.2 ③. 不变
    【解析】
    【详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大小相同,人身高是1.7m,则像高也是1.7m。
    [2]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李明站在平面镜前1m处,又远离平面镜0.6m,所以李明离平面镜的距离为1.6m处,他的像距离平面镜也是1.6m;所以像到他的距离为3.2m。
    [3]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所以李明远离平面镜前后,该人身高依然是1.7m,可得像高度还是1.7m,所以镜中像的大小将不变。
    20. 晾晒衣服时,在阳光下干得快,这是因为温度越高,蒸发越______(选填“快”或“慢”);冬季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发生______而形成的。
    【答案】 ①. 快 ②. 凝华
    【解析】
    【详解】[1]在阳光下,衣服上的水分温度高,而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的越快,所以阳光下衣服干的快。
    [2]霜是水蒸气遇冷放热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21. 班上照集体照时,发现有同学没在取景框中,此时应将照相机_____(填“靠近”或“远离”)同学们,并将相机的镜头和底片间的距离_____(填“伸长”或“缩短”)。
    【答案】 ①. 远离 ②. 缩短
    【解析】
    【详解】[1][2]照相机是利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集体照时,有同学没在取景框中,说明像太大了,要缩小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还要减小像距,所以照相机远离同学们,缩短镜头和底片之间的距离。
    22. 中秋的夜晚,皓月当空,繁星点点。我们漫步在林荫小道上,微风和煦,传来阵阵树叶的沙沙声,月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大地上形成了一个个月牙形的光斑,好像在大地上撒了一地碎银在这美好的夜晚,你可曾想到:
    (1)月亮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的,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填 “运动”或“静止”)
    (2)树叶的沙沙声是由于树叶的________产生的。
    (3)大地上月牙形的光斑实际上是月亮的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它是由光的_______形成的。
    【答案】 ①. 运动 ②. 静止 ③. 振动 ④. 实像 ⑤. 直线传播
    【解析】
    【详解】(1)[1]以地球为参照物,月亮相对地球发生位置的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2]地球相对于地球同步卫星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2)[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生的,树叶的沙沙声是树叶的振动产生的。
    (3)[4][5]大地上圆形的光斑是月亮通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了倒立的实像,是小孔成像,它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三、解答题(共51分)
    23. 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量一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金属片的长度读数______。

    【答案】2.80cm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金属片的左端与5cm后的第5个刻度线对齐,可估读为5.50cm,右侧与8cm后的第3个刻度线对齐,可估读为8.30cm,所以该金属片的长度为
    l=8.30cm-5.00cm=2.80cm
    24. 如图是寒暑表,当前的示数是_______。

    【答案】-16℃
    【解析】
    【详解】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在0℃以下,寒暑表的示数是-16℃。
    25. 请画出电线杆在太阳光下的影子.

    【答案】略
    【解析】
    【详解】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物体的后方形成一个暗区,这就是所谓的影子.
    答:如下图所示OA即为电线杆在太阳光下的影子.

    26.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下图中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 )

    【答案】
    【解析】
    【详解】作A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作B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作C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用虚线连接,,,就是在平面镜中的像.作图如下:

    27. 补全图中的所缺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答案】
    【解析】
    【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28.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玻璃射入空气中,请你在图中标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线上用箭头标出),并在括号内填上介质的名称。

    【答案】
    【解析】
    【详解】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当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过入射点O作出法线NN′,右侧为入射光线,左侧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9. 一列长100m的火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条铁桥。
    (1)若铁桥上有一固定的观测点,求火车通过观测点的时间;
    (2)若铁桥长980m,求火车过桥的时间。
    【答案】(1)10s;(2)108s
    【解析】
    【详解】解:(1)火车长100m,若在桥上的一固定点观测,火车通过观测点的时间是

    (2)若铁桥长980m,火车过桥行驶的距离为
    s1=s+s桥=100m+980m=1080m
    火车过桥的时间是

    答:(1)若铁桥上有一固定的观测点,火车通过观测点的时间是10s;
    (2)若铁桥长980m,火车过桥的时间是108s。
    30. 在做“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丽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如图甲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她主要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_______ 有关.小明同学则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乙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_______ 有关.

    【答案】 ①. 温度 ②. 表面积
    【解析】
    【详解】[1]图甲中,两滴水滴的质量、表面积均相同,一滴加热,另一滴不加热,因此探究的是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图乙中,两滴水滴在玻璃板上的面积不同,因此探究的是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1. 某同学利用一定量的水,研究水的体积V和温度t的关系,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图像,如图所示。请根据此图像回答以下问题:

    (1)图像中AB段反映的物理现象是______;
    (2)在北方寒冷的冬天,湖面上结了厚厚一层冰,而鱼却能在湖底自由地生活。请你估计一下,湖底的温度约为________℃。
    【答案】 ①. 水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②. 4
    【解析】
    【详解】(1)[1]由题中的图像可知,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体积,所以该图像是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像,从点A到点B,温度从,逐渐升高,而水的体积在减小。所以AB段反映的物理现象是:在内,水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2]从图像来看,水温在时体积最小,由于物体的质量与温度无关,那么由可知此时水的密度最大,密度大的水会向下沉,所以湖底的水温是4℃。
    32. 阅读:在家具制作工艺中,经常会用到木胶,以便将木料粘合在一起。有一种木胶,平常是固态的,使用时先要将它熔化开。可是,将这种木胶熔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温度低了化不开,而如果温度超过100℃,它就会被熬焦、失去粘性。于是,有人根据物理知识,特制了一种“双层锅”,解决了这一难题。如图是双层锅的示意图,内锅里放胶,内锅和外锅的夹层里注水。用这种双层锅熬胶时,只要夹层里有水,炉火的温度再高,也不会把胶熬焦。

    解释如下:这种锅不会把木胶熬焦的原因:水在沸腾时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升高/不变/降低),且通常情况下水的沸点为______℃。
    【答案】 ①. 吸收 ②. 不变 ③. 100
    【解析】
    【详解】[1][2][3]由于夹层中有水的存在,所以即使炉火持续加热,最多把水加热到沸腾。通常情况下,水的沸点是100℃,沸腾后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可以有效地防止木胶被熬焦、失去粘性。
    33. 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A

    20
    0.3
    B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______的琴弦(只填写字母代号);
    (2)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
    【答案】 ①. A、B ②. 控制变量法
    【解析】
    【详解】(1)[1]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应保证弦的材料和长度一样,弦的横截面积不同,由表中数据可知,编号为A、B的两琴弦,材料和长度一样,横截面积不同,所以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A、B的琴弦。
    (2)[2]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之间的关系,上述探究过程中,只改变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其它影响因素保持不变,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34.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用来比较像与物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填“实”或“虚”);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所成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 “不变”)。
    【答案】 ①.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②. 到镜面的距离 ③. 大小 ④. 不能 ⑤. 虚 ⑥. 不变
    【解析】
    【详解】(1)[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能看到镜前物体的像,同时又能看到物体的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用刻度尺测量像和物到平面镜距离,比较物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3)[3]用两个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像和物大小关系,如果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和前面蜡烛A成的像能够重合,说明像和物大小相等。
    (4)[4][5]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移去后面的蜡烛B,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5)[6]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的大小不变,成的像大小不变。
    35.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得到图甲所示的光路图,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利用这个凸透镜在图乙装置中进行以下操作:
    ①如果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应将凸透镜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
    ②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③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从凸透镜的______(选填“左”或“右”)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到______立的像;
    (3)小超同学在一次实验中用“F”光源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的清晰的像,爱动手实验的小超在光源和光屏之间放了一个_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需要将光屏远离透镜才能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4)继续利用这个凸透镜进行实验;把高2cm的发光棒立于凸透镜前,在光屏上成了3cm高的像,则测量出的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______。
    A.8cm B.12cm C.25cm D.32cm
    【答案】 ①. 10.0 ②. 下 ③. 缩小 ④. 照相机 ⑤. 右 ⑥. 放大正立 ⑦. 近视 ⑧. CD
    【解析】
    【详解】(1)[1]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阳光通过凸透镜后相交于一点,会聚的最小亮点为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就焦距,由图知道,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① [2]如果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根据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的性质,应将凸透镜向下调节,可以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②[3][4]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即物距是30cm,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③[5][6]当物距u=5cm<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且和物体在同一侧,所以,应从右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
    (3)[7]将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说明像距变大了,故放置的是使光线发散的凹透镜,这种眼镜是用来矫正近视眼的。
    (4)[8] 若把一只高2cm的发光棒立于凸透镜前,在光屏上成了3cm高的像,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满足2f<v,即像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大于20cm,故CD符合题意。
    故选CD。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青云中学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青云中学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青云中学2023-2024学年物理八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青云中学2023-2024学年物理八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与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