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 下册念奴娇·过洞庭授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念奴娇·过洞庭授课课件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堂知识点拨,主旨小结,艺术手法,理解性默写,课堂即学即练,课外拓展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技能1.品味重点字词,体会古代诗词语言凝练而又意蕴丰富的特点。2.感受本词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3.理解词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胸怀和超脱的人生观;感受作者的豪放词风。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媒体展示,合作探究,检测拓展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的体验中,感受词中描绘的洞庭湖的美景;体会词中表现出的自然美与人格美。重点难点1.品味重点字词,体会古代诗词语言凝练而又意蕴丰富的特点。2.理解词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胸怀和超脱的人生观;感受作者的豪放词风。
一.题解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过:经过。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因遭馋毁而被罢官,北归经过洞庭湖时写下了这首词。
二.作者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人,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1154年(绍兴二十四年)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1169年(乾道五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是年夏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三十八岁。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传世。《全宋词》辑录其223首词。
戏说张孝祥南宋绍兴二十四年,距衣冠南渡刚刚过去二十八年,高宗赵构的朝堂上迎来了一位年轻的状元郎——张孝祥。他出身书香门第,七世祖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籍;虽然当时家室清贫,但幼时敏悟过人,少时文采俊逸,十六岁开始科考连中,二十三岁进士第一。竞争无疑是激烈的,因为当时不仅有针对宗室世家、类似于提前录取的“锁厅试”,还有范成大、杨万里、虞允文等著名的文士作为对手。而且这一届考生中,有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他已在暗箱操作中,挤掉了陆游。殿试之上,一个是有着权力和人脉光环加持的贵公子,一个是“奋起荒凉寂寞之乡”(王质《于湖集序》)的普通青年。可高宗赵构却为张孝祥的“词翰俱美”所折服,钦点了他为状元。
秦桧的愿望落了空,加之秦桧的死党曹泳在廷下向张孝祥当场提亲被拒,新科状元的仕途刚刚开始就已经隐患重重。何况张孝祥秉性刚直,甫登朝堂就上言为岳飞鸣冤,秦氏一党便通过构陷其父谋反来打压他。幸亏不久后秦桧病死,张孝祥重被擢用。他的政治立场是明确站在主战派一方的,因此随着朝廷局势和前线战事的变化,张孝祥在官场上几经沉浮。宋军大败金兵的采石矶之战后,主战派重臣张浚总领江淮防务,但当时主和言论占据上风,朝廷无意乘胜追击。据词话和笔记记载,张孝祥在建康张浚主持的宴会上,当众赋《六州歌头》长调,尽述收复失地之志,音声壮烈,慷慨悲凉。张浚听罢,掩涕罢宴而入。至今,我们读起“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追忆当时张孝祥击节奋歌、一座肃然的场景,仍有“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的共鸣。但后来张浚出征失败,被罢黜后不久去世。张孝祥知任静江(今桂林),又被免职。
三.创作背景人们比较熟悉辛弃疾与苏轼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但却较少有人注意张孝祥在苏、辛之间所起到的过渡性作用。张孝祥的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见平湖秋月,泛舟洞庭湖,即景生情,援笔而作《念奴娇•过洞庭》,抒发自己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同时隐隐透露出其被贬谪的悲凉。蒙冤罢官,因长途跋涉而风尘满面的张孝祥遇上清澈通透的洞庭湖,是何其的幸运啊!但这对洞庭湖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美好的相遇总是让人羡慕的,不过其实此刻,另一场美好的相遇正在悄然发生。大家知道吗?时隔近千年之后,我们与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相遇了。
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青草:湖名,与洞庭湖相连,在湖南岳阳市西南,总称洞庭湖。风色:风势。玉鉴:yù jiàn,释义是光洁可鉴的玉片。古用为带饰。镜的美称,喻指洞庭水的清澈。琼:美玉。着:附着。扁舟:小船。素月:洁白的月亮。明河:天河。明河一作“银河”。表里:里里外外。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岭表一作“岭海”。经年,经过一年。指作者被贬担任广南西路经略使,在岭南过的一年。孤光:指月光。肝胆:一作“肝肺”。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萧骚:萧条稀少。萧骚一作“萧疏”。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沧溟:青苍色的水。挹(yì):舀。挹一作“吸”。西江:长江连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称西江。北斗:星座名。由七颗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状。万象:万物。扣:敲击。扣一作“叩”。啸:撮口作声,放声高歌。啸一作“笑”。“不知”句,赞叹夜色美好,使人沉醉,竟忘掉一切(包括时间)。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垠,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顷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像冰雪一样透明。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1.在“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两句描写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洞庭湖什么特点。【答案】①比喻、夸张、对比;②明丽澄澈、浩淼开阔。
2.“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堪称千古名句,请具体分析这几句在表达上的妙处。【答案】①“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三句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既是写月夜洞庭的景色,也是词人心迹的写照。②词人用“表里俱澄澈”的美景来表现自己“肝胆皆冰雪”的品质,其高洁人格、高尚气节、高远胸襟完全融入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皎洁清朗、通体透明的艺术境界之中,一个高风亮节、超尘脱俗的形象跃然纸上。
3.你觉得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为什么?【答案】①词眼是“澄澈”。②这首词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景物的澄澈。下片着重抒情,写自己内心的澄澈。
4.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请结合本词的上片分析二者景物描写有何不同?(5分)【答案】①范诗“衔远山”等句描写白天洞庭湖的动态之景。“衔远山、吞长江”写出洞庭湖的汹涌奔流;“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写出洞庭湖湖面广阔、水势浩淼的壮观景象。(2分)②本词上片主要描写月下的洞庭湖静态之景。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辽阔的洞庭湖风平浪静,万顷碧波,如洁白明净的玉界琼田,水天一色。“表里俱澄澈”描绘了天地间空明的坦荡景象。(3分)
5.“表里俱澄澈”既使上阕写景的总结,也与下阕的抒情遥相呼应,请结合全词说说你的理解。(6分)【答案】①“表里俱澄澈”概括了天上银河璀璨,湖面波光粼粼,月华星辉与波光水色,上下通明,浑然一体的景象,是对上阕写景的总结;(3分)②此外,“表里俱澄澈”与下阕的“肝胆皆冰雪”呼应,表达了自己因谗言而被贬职到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虽遭困境,但依然保持高洁品德,连肝胆都如冰雪般晶莹,胸怀坦荡,光明磊落。(3分)
6.请说出本词所使用的三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答案】①比喻:“玉鉴琼田”比喻湖面澄澈明净。(“肝胆皆冰雪”,比喻自己襟怀的坦白。)②夸张:“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以西江之水为酒,以北斗星为杯,写出了词人的豪情。③对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写出了洞庭湖湖天相映,上下交融的景色。(只写手法不给分)
7.请对“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三句作简要赏析。【答案】①这三句想像奇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②词人要吸尽长江的浩荡江水,把天上的北斗七星当做勺器,而邀天地万物作为陪客,高朋满座地细斟痛饮起来。表现了词人抛富贵荣辱于云外,豪迈而又飘逸的情怀。
8.张词和《赤壁赋》的以下内容都描写了月下水上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的异同。“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苏轼《赤壁赋》)【答案】相同:二人均驾一叶扁舟在阔大的水面上畅游,有自由飘逸之感。张孝祥面对美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苏轼面对“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美景有“凌万顷之茫然”之感受,二者均沉醉于自然美景之中。不同点:虽同处于贬谪后,但张词用“表里俱澄澈”“肝肺皆冰雪”“扣舷独笑”表达了对自己冰雪般品格的自信,对邪小的不屑;而苏文用“冯虚御风”“羽化登仙”更多地表达了遗世独立、超然物外的思想。
9.南宋学者魏了翁评价张孝祥的词集时说,词人“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这首词中词人的形象特点。(6分)【答案】①人格高尚,光明磊落,心无纤尘,如月下的大江表里澄澈;(2分)②胸坦荡怀,忠肝义胆,如同晶莹的冰雪;(2分)③境界高远,气魄豪迈,身处逆境而从容沉稳,身心与博大的宇宙融为一体。(2分)
10.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这种思想感情的?【答案】思想感情:词人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洒脱。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全词写的是接近中秋的一个夜晚,他把自己放在澄澈空阔的湖光月色之中,那湖水与月色是透明的,自己的心的肝胆也是透明的,他觉得自己与大自然已经融为一体了。他以主人自居,请万象为宾客,与大自然交朋友,同样豪放旷达,出神入化。
读完这首词,我们发现,这里有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负,却没有了屈子那种“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狠狈,这里当然也有着仰月映湖“对影成三人”的清高,却也没有了李白那种“行乐当及时”的庸俗。词人感到了从未感受过的恬淡和安宁。在月光的照抚下,在湖波的摇篮里,他原先躁动不安的心灵,找到了最好的休憩和归宿之处。人之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人的开阔而洁净的心灵之与澄澈的景色“合二而一”,这岂不就是最大的快慰与欢愉?此种“妙处”,又岂是“外人”所能得知!这种妙处,外人不可得知,而时跨千年之后的你们却读懂了诗人的心,成为了作者的知己。
1、借景抒情。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把自己的光辉分给了湖水。水里的银河是天上银河的倒影,它们有着同辉的形象。“表里俱澄澈”表面上是写秋月秋水的澄澈之美,实际上是说“我”就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大丈夫。所以表里俱澄澈不仅是写景,而且也是写人,写诗人的品格之美。2、想象。“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诗人想象自己作主人,请天地万物作客人,舀尽长江的水,用北斗七星作酒器来招待天地万物。
1. 《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借明亮的月光和灿烂的银河,说自己“表里俱澄澈”的两个句子是: , 。【答案】素月分辉,明河共影 2.《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写招待客人时,自己舀尽西江的水,用北斗星做酒器的两个句子是: , 。【答案】尽挹西江,细斟北斗
3.《念奴娇·过洞庭》中,点出了在这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美玉一般的空灵画面上, 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真似仙境的句子是: , 。【答案】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4.《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似乎忘却时间的句子是: , 。【答案】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
5.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也有类似的句子是: , 。【答案】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6.《念奴娇·过洞庭》中,描写词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词句是: , 。【答案】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7.《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天人合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句是: , 。【答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8.《念奴娇·过洞庭》中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的句子是 , 、 。【答案】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9.《念奴娇·过洞庭》中在明净光洁广阔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的句子 是 , 。【答案】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10.《念奴娇·过洞庭》中作者泛舟洞庭,一边欣赏着自然景色,同时也在大自然中寄托着他的美学理想即本词的主旨句是 。【答案】表里俱澄澈
11.《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且难以诉诸言语的句子 , 。【答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12.《念奴娇·过洞庭》中在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自问是光明磊落,肝胆照人的句子 , , 。【答案】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13.《念奴娇·过洞庭》中写作者被免职了,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诗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的句子: , 。【答案】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1.下面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画面的空灵使中天的一轮皓月、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B.“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C.诗人独以一颗心面对浩瀚水天,欣然领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心怀坦荡,无惧两鬓已斑,前途坎坷。D.这是一首豪放词,也是现实主义的词作。这些特点在词中的描写和抒情中有明显的体现。【答案】D【解析】不是现实主义,是浪漫主义。
2. 下面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一句,描写已经临近中秋,浩瀚的湖面水波不兴,皓月当空、玉宇澄澈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B.“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指月夜清冷,衣服单薄,凉意顿生,更重要的是官场人情冷暖,有萧条冷落之感。尽管如此,自己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表现了对宠辱得失的超越。C.“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句中,"尽挹西江”,是说汲尽西江之水以为酒。“细斟北斗”,是说对着北斗星慢慢斟酒来喝。D.“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诗人已忘情这月白无风之夜,忘情于与大自然交融之中。表达了对此美好之夜的极度赞叹。【答案】C【解析】“对着北斗星慢慢斟酒来喝”错,“细斟北斗”是说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
3.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更无”一句,写出了洞庭湖碧波万顷,水波不兴,幽然之境令人神往。B.“短发”两句词人幻想自己在清冷的月色中泛舟,心志坚定,绝不动摇。C.下阙“尽挹”一句,以西江水为酒,极尽夸张之能事,凸显豪放之风。D. 本词天光与水色、物境与心境,全都和谐相融,给人以光明澄澈之感。【答案】B【解析】“幻想”错,这两句为实写,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
4.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扁舟”多承载着诗人漂泊思乡的意绪,张词中的扁舟却充溢着天人合一的自由精神。B. 诗词中的“月”意蕴丰富,或幽美、或凄凉。本词中“素月”即皓月,写出月色澄澈之美。C.“北斗”指的是北斗星,不仅是方向的指引,还常被喻为理想,本词包含了这两种含义。D.“沧溟”常常指青苍色的水,词人借助它写出了洞庭茫茫、烟波浩渺,给人以空旷之感。【答案】C【解析】“细斟北斗”是说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
5.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一句,描写已经临近中秋,洞庭湖草色青青,水波不兴,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B.“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是指湖面的广阔。三四句点出了在这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美玉一般的空灵画面上,中天的一轮皓月、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真似仙境。C.“肝胆皆冰雪” 一句中,作者以“冰雪”自喻,肝胆如冰雪一般晶莹洁白,表达了对理想的坚定追求。忠贞高洁的品质和坦荡磊落的胸怀。D.“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表里俱澄澈”是表面写洞庭湖景色的透明,实写作者内心的高洁。【答案】A【解析】“草色青青”不对。草色指青草湖。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垠。
6.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月下的洞庭湖,妙不可言:风平浪静,碧波万顷,洁白如玉,水天一色。景象清疏淡远、湖水澄静宽广;月色皎洁,水天相印。作者泛舟湖上,内心澄澈,只感受到洞庭风光妙不可言。B.“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中,'尽挹西江”是说汲尽西江之水以为酒。“细斟北斗”是说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于奇崛的想象之语中表达词人愉悦的心境和豪迈的气度。这种豪情是宠辱皆忘之豪情,这种境界是物我两忘之境界。C.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宏大的意象,凸显豪放之气。运用奇特的想象,使诗歌气魄宏大。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D.上阕和下阕的结尾,作者都采用了模糊表达的方式。这样写,扩大词句的内涵,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参与想象。【答案】A【解析】“妙处”是指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或“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一种境界。不仅仅是“洞庭风光之妙”。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
7.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词的上片情景交融。词人描写了广阔的湖面、澄澈的湖水、素洁的月光,营造了幽谧、廖阔的氛围,烘托了词人悠热自在的心情和坦荡旷达的胸襟。B.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不同流合污、独守高尚节操的决心和宠辱皆忘、归隐田园纵情山水的悠然、愉悦的心情。C.这是一首豪放词,笔势雄奇,大气磅礴,同时也是浪漫主义的词作。这些特点在词中的描写和抒情中有明显的体现。D.“孤光自照”,一方面指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独地照耀着;另一方面指不被人所理解,只能与孤月相伴,引清冷的月光相照。【答案】B【解析】“归隐田园”不对。
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片以“玉鉴琼田”为喻,极写月夜洞庭的风平浪静、明净光洁的美景。B.“妙处难与君说”是因为作者正悠然自得地沉浸洞庭湖月夜的美丽景致中。物境与心境悠然融合的美妙体验只可意会,难以言传。C.下片“肝胆皆冰雪”句,与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有异曲同工之妙。D .整首词把天光水色、物境心境、昨日今夕,全都融合在一起,笔触柔婉细腻。【答案】D【解析】整首词笔酣兴健,豪放旷达,非笔触柔婉细腻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人。读书过一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言。年十六,领乡书,再举冠里选。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考官已定埙①冠多士,孝祥次之。高宗读埙策皆秦桧语,于是擢孝祥第一,而埙第三。谕宰相曰:“张孝祥词翰俱美。”上之抑埙而擢孝祥也,秦桧已怒,既知孝祥乃祁之子,祁与胡寅厚,桧素憾寅。于是风言者诬祁有反谋,系诏狱。会桧死,魏良臣密奏散狱释罪,遂以孝祥为秘书省正字。初,孝祥登第,出汤思退之门,思退为相,擢孝祥甚峻。而思退素不喜汪澈,孝祥与澈同为馆职,澈老成重厚,而孝祥年少气锐,往往陵拂之。至是澈为御史中丞,首劾孝祥奸不在卢杞②下,孝祥遂罢。寻除知抚州。年未三十,莅事精确,老于州县者所不及。孝宗即位,知平江府。事繁剧,孝祥剖决,庭无滞讼。属邑大姓为奸利,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明年,吴中大饥,迄赖以济。张浚自蜀还朝,荐孝祥,召赴行在。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上嘉之。会金再犯边,孝祥陈金之势不过欲要盟。宣谕使劾孝祥落职,罢。复集英殿修撰、知静江府,治有声绩,复以言者罢。俄起知潭州,为政简易,时以威济之,湖南遂以无事。复待制,徙荆湖北路安抚使。筑寸金堤,自是荆州无水患,置万盈仓以储诸漕之运。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请祠,以疾卒,年三十八。孝宗惜之,有用才不尽之叹。孝祥俊逸,文章过人,尤工翰墨,尝亲书奏札,高宗见之,曰:“必将名世。”(节选自《宋史·张孝祥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
B.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
C.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
D.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廷试又称殿试,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乡试中选者参与,一般由皇帝在殿廷之上亲自主持。
B.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押犯人的监狱,一般二千石以上的高官有罪,需要皇帝下诏书才能拘捕入诏狱。
C.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划名称,宋代的路沿袭于唐代的道,承接元代的省,此处“路”与“烽火扬州路”的“路”同义。
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致仕的一般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官员也可自请退职,如“乞骸骨”。
【答案】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孝祥才思敏捷,颇受赏识。他读书过目不忘,十六岁时,在乡试中入围,又被乡里推荐为第一;后来廷试也因高宗读其策论而拔为第一。
B.张孝祥年轻有为,能力出众。他担任抚州知府时,处理事情精明、准确;任平江府知府,不怕事务繁重艰巨,没有留下积压的案件。
C.张孝祥仕途坎坷,屡遭罢官。金兵入侵时,他认为金国是想缔结盟约,被宣谕使弹劾而丢官;担任静江府知府时,又因谏官的意见被罢。
D.张孝祥治洪有方,造福百姓。他在担任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组织修筑了寸金堤,去除荆州水患;又设立万盈仓来储备漕运的粮食。【答案】A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明年,吴中大饥,迄赖以济。(2)俄起知潭州,为政简易,时以威济之,湖南遂以无事。【答案】(1)张孝祥派人逮捕他们并加以处理,没收他们的家产,得到几万斛粮食。第年,吴中发生大的饥荒,一直靠这些粮食来赈济百姓。 (第一句得分点:“捕治”,逮捕处理;“籍”,没收;“明年”,第二年;“迄”,一直。)(2)不久张孝祥被起用担任潭州知州,处理政事简明易行,有时用威力辅助治理,湖南于是因此平安无事。(第二句得分点:“起”,被任用;“简易”简明易行;“济”,辅助治理;“以”,因此。)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念奴娇·过洞庭集体备课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张孝祥,张孝祥作品,作品背景,词牌由来,词牌体律,识词初面目,再读读出大意,豪放清旷,玉鉴玉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念奴娇·过洞庭集体备课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张孝祥其人,写作背景,词牌由来,词牌介绍,词牌体律,整体阅读,途经美景,情景交融,诗文研读,玉鉴玉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集体备课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了解作者,词风特点,初读课文,预习检查,二再读课文,词的上阕,词的下阕,肝胆皆冰雪,细斟北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