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浙江省S9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解析版)

    2022-2023学年浙江省S9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解析版)第1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S9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解析版)第2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S9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解析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浙江省S9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S9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学年第一学期杭州S9联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生物学科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 CO2、糖蛋白、尿素 B. 唾液淀粉酶、DNA聚合酶、胰岛素
    C. K、血浆蛋白、性激素 D. Ca2+、载体蛋白、胃蛋白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是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水约90%,蛋白质,无机盐,激素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和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如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气等)。
    【详解】A、糖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唾液淀粉酶存在于消化道,DNA聚合酶位于细胞内,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K+、血浆蛋白、性激素均存在于内环境,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
    D、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胃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内,二者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故选C。
    2. 下列哪一组疾病均是由激素分泌的异常引起的( )
    A. 甲亢和苯丙酮尿症 B. 呆小症和色盲症 C. 佝偻病和白化病 D. 糖尿病和侏儒症
    【答案】D
    【解析】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时会导致人体患相应的疾病。
    【详解】A、苯丙酮尿症属于遗传病,不是由于激素分泌异常引起,A错误;
    B、呆小症是因为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色盲症属于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B错误;
    C、佝偻病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错误;
    D、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侏儒症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D正确。
    故选D。
    3. 下列激素中不能通过口服起作用的是( )
    A. 甲状腺激素 B. 性激素 C. 肾上腺素 D. 胰岛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消化液中有蛋白酶,故蛋白质类物质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详解】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是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性激素是固醇类激素,都可以口服;胰岛素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液分解而失效,不能口服。
    故选D。
    4. 下列有关糖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组成淀粉和糖原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B. 肝糖原在肌肉细胞中合成
    C. 还原性糖的鉴定所用试剂是双缩脲试剂 D. 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
    【答案】A
    【解析】
    【分析】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单糖中包括五碳糖和六碳糖,其中五碳糖中的核糖是RNA的组成部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部分,而六碳糖中的葡萄糖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而核糖、脱氧核糖和葡萄糖是动物细胞共有的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和乳糖,其中麦芽糖和蔗糖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乳糖是动物体内特有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其中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
    【详解】A、淀粉、纤维素、糖原等多糖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A正确;
    B、肝糖原在肝脏细胞中合成的,B错误;
    C、鉴定还原性糖所用的试剂是斐林试剂,该试剂与细胞内还原性糖发生作用,形成砖红色沉淀,C错误;
    D、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D错误。
    故选A。
    5. 下列有关乳酸菌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乳酸菌没有细胞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 酵母菌具有细胞核,但乳酸菌只具有拟核
    C. 乳酸菌的代谢终产物也是CO2和H2O D. 乳酸菌的细胞壁与植物细胞壁的组成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作真核生物,如植物、动物、真菌等。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作原核生物。
    【详解】A、乳酸菌细胞内有核糖体。乳酸菌是严格的厌氧型微生物,进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A错误;
    B、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有成型的细胞核,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有拟核,B正确;
    C、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呼吸产物为乳酸,释放少量能量,C错误;
    D、乳酸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D错误。
    故选B。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高等动、植物都是由受精卵经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的,下图表示一个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高等动物细胞,①~⑨表示细胞结构。

    (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植物细胞都不具有的结构是③ B. 细胞内能够与细胞膜融合的囊泡来自⑧
    C. 结构④是细胞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D. 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的结构只有⑥
    (2)下列关于上图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有丝分裂间期,③和⑤会完整复制
    B. 有丝分裂间期,②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
    C. 有丝分裂过程中,⑨会先解体,再重新出现
    D. 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央会形成细胞板
    【答案】(1)B (2)D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小问1详解】
    A、低等植物含有结构③中心体,A错误;
    B、细胞内能够与细胞膜融合的囊泡来自⑧高尔基体,B正确;
    C、结构④是内质网,不是细胞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⑥线粒体才是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错误;
    D、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⑥线粒体和细胞核,D错误。
    故选B。
    【小问2详解】
    A、有丝分裂间期,③(中心体)和⑤(染色质)会完整复制,A正确;
    B、有丝分裂间期,蛋白质合成增多,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场所,因此②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B正确;
    C、有丝分裂过程中,前期⑨(核仁)会先解体,末期再重新出现,C正确;
    D、上图是动物细胞,不会形成细胞板,D错误。
    故选D。
    7. 下图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代谢废物经细胞膜直接进入甲 B. 与甲相比,乙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较高
    C. 乙是人体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D. 甲中可能存在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分析题图可知:甲是血浆,乙为组织液。
    【详解】A、细胞代谢废物经细胞膜直接进入乙所示的组织液中,A错误;
    B、与甲所示的血浆相比,乙所示的组织液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较低,B错误;
    C、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而乙是组织液,C错误;
    D、甲(血浆)中可能存在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D正确。
    故选D。
    8. 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略微下降趋势
    B. 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C. 冬季由于气温偏低,人体内酶的活性会降低
    D. 抽搐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答案】C
    【解析】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A、剧烈运动时,人体中存在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使pH有下降趋势,A正确;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
    C、人是恒温动物,冬季人的体温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体内酶的活性不会降低,C错误;
    D、由血钙浓度过低引起的抽搐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关,D正确。
    故选C。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生物分子间的特异性结合的性质广泛用于科学研究。以下实例为体外处理“蛋白质—DNA复合体”获得DNA片段信息的过程图。

    (1)结合上图信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的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过程②作用于肽键
    B. 过程①②两种酶的作用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C. 若该“蛋白质—DNA复合体”是染色体片段,则不可能存在于蓝藻中
    D. 若“蛋白质—DNA复合体”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则其识别的是起始密码子
    (2)以下研究未利用生物分子间的特异性结合的是( )
    A. 用蛋白酶处理核糖体后提取rRNA
    B. 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外表皮细胞引起质壁分离
    C. 生长激素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后引起细胞内代谢的改变
    D. 将抑制成熟基因导入番茄,其mRNA与催化成熟酶基因的mRNA互补结合
    【答案】(1)D (2)B
    【解析】
    【分析】图示为体外处理“蛋白质-DNA复合体”获得DNA片段信息的过程图,其中①表示用DNA酶处理“蛋白质-DNA复合体”,去除部分DNA;②表示用蛋白酶处理去除蛋白质;③表示测序过程。
    【小问1详解】
    A、过程①表示用DNA酶处理“蛋白质-DNA复合体”,去除部分DNA,DNA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②表示用蛋白酶处理去除蛋白质,蛋白酶可作用于肽键,A正确;
    B、过程①中DNA酶只能催化DNA的水解,过程②中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体现了酶的专一性,B正确;
    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无染色体,C正确;
    D、若“蛋白质-DNA复合体”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则其识别的序列是启动子,D错误。
    故选D。
    【小问2详解】
    A、用蛋白酶处理核糖体后提取rRNA,利用了蛋白酶能与蛋白质特异性结合,A正确;
    B、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外表皮细胞引起质壁分离,利用的是渗透作用,未利用特异性结合,B错误;
    C、生长激素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后引起细胞内代谢的改变,生长激素特异性地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受体)结合,C正确;
    D、m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特异性地与催化成熟酶基因结合,D正确。
    故选B。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如图是靶细胞与特定激素结合的方式示例。

    (1)下列关于激素的运输或生理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种腺体只能分泌一种激素 B. 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多种生命活动
    C. 血液中的激素种类很多且含量极高 D. 激素可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靶细胞一定是甲状腺细胞
    B. 若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细胞
    C. 若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肝细胞可以作为靶细胞
    D. 如果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
    (3)若图中激素分子是胰岛素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二者具有拮抗作用 B. 胰岛素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为易化扩散
    C. 胰岛素分子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 D. 胰岛素分子作用的靶细胞之一是脂肪细胞
    【答案】(1)D (2)A (3)B
    【解析】
    【分析】1、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激素的作用:激素种类多、含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只起到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
    【小问1详解】
    A、有些腺体并不是只分泌一种激素,如垂体除了分泌生长激素外,还能分泌各种促激素,如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激素等,A错误;
    B、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多种生命活动,只是调节细胞内的多种生命活动,B错误;
    C、血液中的激素种类很多且含量极低,C错误;
    D、激素可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D。
    【小问2详解】
    A、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不能直接作用于甲状腺,若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靶细胞不是甲状腺细胞,可能是垂体细胞,A错误;
    B、若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则分泌的激素甲状腺激素几乎可以作用于全身所有的细胞,因此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细胞,B正确;
    C、若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因此肝细胞可以作为靶细胞,C正确;
    D、若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则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于下丘脑细胞、垂体细胞,抑制下丘脑细胞、垂体细胞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D正确。
    故选A。
    【小问3详解】
    A、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关系是拮抗作用,A正确;
    B、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运输方式为胞吐,B错误;
    C、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C正确;
    D、胰岛素分子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各处细胞,D正确。
    故选B。
    11. 下图表示神经细胞膜上Na+、K+的两种运输方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方式1属于扩散,有利于快速缩小细胞内外两种离子浓度差
    B. 方式2为主动运输,消耗的ATP来自于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
    C. 图中所示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 方式2对维持细胞内外两种离子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A
    【解析】
    【分析】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是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钠离子内流。二者运输的方式都是协助扩散。
    【详解】A、方式1中K+外流和Na+内流,都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并通过相应的通道蛋白协助,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
    B、方式2中K+和Na+都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并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的协助,属于主动运输,该过程消耗的ATP来自于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B正确;
    C、通道蛋白或载体蛋白都具有专一性,图中所示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正确;
    D、方式2是主动运输,细胞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吸收或排出某些物质,对维持细胞内外两种离子的分布,即膜内钾离子浓度高和膜外钠离子浓度高,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分布特点是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形成的基础,D正确。
    故选A。
    12. 如图为神经纤维上某一位点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钾离子外流是a点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 B. bc段Na+大量内流,膜电位变成外负内正
    C. 在b过程中膜外钠离子浓度低于膜内 D. 适当提高膜外钠离子浓度,C点上升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a点表示处于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导致的,ac段是产生动作电位,是钠离子内流所致的,cd段为静息电位的恢复,钾离子外流引起的,d点以后,钾钠泵发挥作用通过主动运输将钾离子运入细胞内,将钠离子运出细胞外,维持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电位。
    【详解】A、a点电位为负,此时表现为静息电位,而静息电位的形成是少量钾离子外流所致,A正确;
    B、bc段属于动作电位形成过程,Na+大量内流是导致动作电位的形成,此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的状态,B正确;
    C、在b过程中表现为钠离子大量内流,逐渐形成动作电位状态,此时膜外钠离子浓度仍然大于膜内,C错误;
    D、适当提高膜外钠离子浓度,则当接受刺激后,膜内钠离子大量内流,此时钠离子内流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其扩散速率会受到浓度差的变化,因而当膜外钠离子浓度上升,则钠离子内流的量会增加,进而导致动作电位的峰值上升,即c点上升,D正确。
    故选C
    13. 下列关于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细胞产生兴奋时,突触前膜能释放神经递质
    B. 神经递质地释放,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C. 突触后膜上的每种受体均可以和多种神经递质结合
    D.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神经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详解】A、神经细胞产生兴奋时,突触前膜能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膜电位发生变化,A正确;
    B、神经递质的释放为胞吐,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B错误;
    C、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突触后膜上的每种受体只能和一种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C错误;
    D、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能够作用于神经细胞以及效应器中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等,D错误。
    故选A。
    14. 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刺激d处不会引起a处所在的骨骼肌收缩 B. 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C. 牵拉骨骼肌时,c处检测不到神经递质 D. 若d连接肌肉,刺激d处也能引起反射
    【答案】A
    【解析】
    【分析】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其中,感受器为接受刺激的器官;传入神经为感觉神经元,是将感受器与中枢联系起来的通路;中间神经即神经中枢,包括脑和脊髓;传出神经为运动神经元,是将中枢与效应器联系起来的通路:效应器是产生效应的器官,如肌肉或腺体。只有在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反射才能完成。任何部分发生病变都会使反射减弱或消失。
    【详解】A、c是突触前膜,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刺激d不会使c兴奋,因此刺激d处不会引起a处所在的骨骼肌收缩,A正确;
    B、由于缺少效应器,从a到d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错误;
    C、牵拉骨骼肌时,骨骼肌兴奋,兴奋从骨骼肌传向c处,能检测到神经递质,C错误;
    D、若d连接肌肉,刺激d处肌肉收缩,但是由于没有完整的反射弧,不能称为反射,D错误。
    故选A。
    15. 下列关于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可以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
    B. 除头面部外,大脑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C. 用电刺激中央前回某一区域时,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D. 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大脑皮层中央后回躯体感觉中枢
    【答案】C
    【解析】
    【分析】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
    【详解】AB、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皮层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而且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即下肢的代表区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顶部,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底部,上肢的代表区则在两者之间,所以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可以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除头面部外,大脑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AB正确;
    C、用电刺激中央前回某一区域时,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C错误;

    D、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所以手指传入神经上神经冲动,可传到大脑皮层中央后回躯体感觉中枢,D正确。
    故选C。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冠肺炎病毒为具有包膜的单链RNA病毒。目前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病毒通过S蛋白(刺突蛋白)可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吸附于人体细胞,再进入人体细胞。如图是新冠肺炎病毒侵染人体细胞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康复者血清可作为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因为该血清中含有相应抗体,其基本单位是( )
    A. 甘油 B. 氨基酸 C. 胆固醇 D. 果糖
    (2)关于新冠病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病毒有多种变异株,与遗传物质为单链RNA有关
    B. 新冠病毒的变异毒株能在空气中进行传播和增殖
    C. 受体ACE2在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细胞的过程中充当了载体的作用
    D. 新冠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中
    (3)感染新冠病毒以后会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首先识别到新冠抗原的淋巴细胞为吞噬细胞
    B. 浆细胞不能识别该抗原,并且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
    C. 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受到刺激后都不断进行分裂
    D. 康复者产生的抗体可以与新型冠状病毒的RNA结合
    (4)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措施是注射疫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注射疫苗后人体会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B. 接种的疫苗可以预防所有的传染病
    C. 接种疫苗属于被动免疫,其免疫效果比注射抗体的免疫效果更短暂
    D. 某人多次注射同种灭活新冠疫苗主要增强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5)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含有更多的刺突蛋白,传播能力更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奥密克戎毒株进入机体只会引起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
    B. 奥密克戎毒株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各种刺突蛋白
    C. 奥密克戎变异株可能具有更强的与ACE2结合的能力
    D. 奥密克戎毒株出现前制作的新冠疫苗对奥密克戎毒株没有任何作用
    【答案】(1)B (2)A (3)B (4)A (5)C
    【解析】
    【分析】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构成,依赖活的宿主细胞才能完成生命活动。病毒的复制方式属于繁殖,自身只提供核酸作为模板,合成核酸和蛋白质的原料及酶等均有宿主细胞提供。
    【小问1详解】
    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因单位是氨基酸。
    故选B。
    【小问2详解】
    A、新冠病毒是RNA病毒,RNA只有一条链,容易发生变异,该病毒有多种变异株,A正确;
    B、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只有依赖活的宿主细胞才能增殖,B错误;
    C、新冠肺炎病毒的S蛋白(刺突蛋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ACE2结合是其侵入细胞的基础,这说明体ACE2在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细胞的过程中充当了受体的作用,C错误;
    D、新冠病毒是RNA病毒,遗传信息储存在核糖核苷酸序列中,D错误。
    故选A。
    【小问3详解】
    A、吞噬细胞不是淋巴细胞,A错误;
    B、浆细胞不能识别该抗原,且浆细胞分泌抗体有特异性,不同浆细胞分泌不同的抗体,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B正确;
    C、B细胞和T细胞受刺激后,会进行增殖分化,但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C错误;
    D、新型冠状病毒是带有包膜的RNA病毒,RNA位于包膜内,康复者产生的抗体与包膜上的抗原结合,使其失去侵染能力,并不能与新型冠状病毒的RNA结合,D错误。
    故选B。
    【小问4详解】
    A、接种疫苗后,会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抗体,A正确;
    B、一种疫苗只能预防一种传染病,而很多传染病并没有合适的疫苗,例如艾滋病,所以人体接种疫苗后不能预防所有的传染病,A错误;
    C、接种疫苗属于人工主动免疫,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而注射抗体的量是有限的,且抗体具有时效性,因此接种疫苗其免疫效果比注射抗体的免疫效果更长久,C错误;
    D、某人多次注射同种灭活新冠疫苗主要增强了机体的特异性免疫,D错误。
    故选A。
    【小问5详解】
    A、新型冠状病毒进入机体会引起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A错误;
    B、病毒自身只提供核酸作为模板,核糖体和蛋白质的原料及酶等均有宿主细胞提供,B错误;
    C、新冠肺炎病毒通过刺突蛋白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奥密克戎变异株含有更多的刺突蛋白,故具有更强的与ACE2结合的能力,C正确;
    D、新冠肺炎病毒通过刺突蛋白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吸附于人体细胞,变异前后其表达的刺突蛋白是相同的,故变异前制作的疫苗具有相应的作用,D错误。
    故选C。
    17. 研究发现,水稻(雌雄同花)中存在一定“自私基因”R,它编码的毒蛋白对雌配子没有影响,但会使不含R基因的雄配子50%致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型为Rr的植株自交后代中基因型比例为RR:Rr:rr=2:3:1
    B. 基因型比例为Rr:rr=1:1的群体产生雌配子的基因型比例为R:r=1:3
    C. 基因型比例为Rr:rr=1:1的群体产生雄配子的基因型比例为R:r=2:3
    D. 若让该水稻种群随机交配,子代R基因频率会越来越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开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
    【详解】A、分析题意,水稻(雌雄同花)中存在一定“自私基因”R,它编码的毒蛋白对雌配子没有影响,但会使不含R基因的雄配子50%致死,由此可知基因型为Rr的植株自交,产生的雌配子为R:r=1:1,产生的雄配子为R:r=2:1,则后代中基因型比例为RR:Rr:rr=2:3:1,A正确;
    B、分析题意可知,基因型Rr的群体产生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1:1,基因型rr的群体产生雌配子全为r,则基因型比例为Rr:rr=1:1的群体产生雌配子的基因型比例为R:r=1:3,B正确;
    C、考虑致死,基因型Rr的群体产生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1:1,其中不含R基因的雄配子50%致死;基因型rr的群体不受影响,产生r的比例为1/2,基因型比例为Rr:rr=1:1的群体致死配子所占比例为1/2×1/2×1/2=1/8,产生R雄配子的比例为1/2×1/2=1/4,产生r雄配子的比例为1-1/8-1/4=5/8,R:r=2:5,C错误;
    D、分析题意,水稻(雌雄同花)中存在一定“自私基因”R,它编码的毒蛋白对雌配子没有影响,但会使不含R基因的雄配子50%致死,由此可知,若让该水稻种群随机交配,子代R基因的频率会越来越高,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8. 为研究光照强度和水分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将长势相同的水稻幼苗随机均分为三组,给予不同的处理。甲组:正常光照、正常供水:乙组:15%的正常光照、正常供水:丙组:15%的正常光照、50%的正常供水,在其他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在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分布在_____上,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叶绿素吸收_____光。长期缺镁会导致作物叶片变黄,原因是_____。
    (2)净光合速率可通过测定_____表示。与甲组相比,乙组叶肉细胞的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主要的原因是_____。
    (3)与乙组相比,丙组净光合速率较高,主要原因是_____含量较多,导致光合速率较高。
    (4)在初春水稻育秧时节,光照较弱,则应该_____(填“适当增加”或“适当减少”)供水,以保证幼苗快速成长。
    【答案】(1) ①. 光强度、供水量 ②. 类囊体膜/光合膜/基粒 ③. 红光、蓝紫光 ④.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镁导致叶绿素减少,使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呈现出来
    (2) ①. 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CO2吸收量O2释放量/有机物积累量 ②. 光照不足,导致光反应减弱,从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3)叶绿素a和叶绿素b
    (4)适当减少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但蓝藻、光合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2、物质变化:(1)原料:二氧化碳和水;(2)产物:有机物和氧气。3、能量变化:(1)来源:光能;(2)去向:储存能量到有机物。
    【小问1详解】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光强度、供水量,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光合膜/基粒上,光合色素主要分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镁导致叶绿素合成减少,因此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呈现出来,使叶片呈现黄色。
    【小问2详解】
    净光合速率可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CO2吸收量/O2释放量/有机物积累量表示;甲组提供正常光照、正常供水:乙组提供15%的正常光照、正常供水,与甲组相比,乙组光照不足,则光合色素吸收和转化的光能减少,引起光合速率下降。。
    【小问3详解】
    与乙组相比,丙组供水量减少而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增多,吸收的光能增多使光反应增强,导致光合速率较高。
    【小问4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减少供水后幼苗叶绿素含量增多,导致光合速率增大,有利于幼苗生长。
    19. 果蝇(2N=8)的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果蝇的灰身(A)、黑身(a)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称为_____基因。基因型为AaBb的雌果蝇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填“减I”、“减II”或“减1和减II”)一定发生A和a的分离,果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和原因是_____。
    (2)某研究小组欲通过测交实验确定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位置上的关系。
    【实验步骤】第一步:选用基因型为AaBb的雄果蝇(不发生交叉互换)与基因型为aabb的雌果蝇进行测交: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结果与结论】
    ①若后代存在四种表现型,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如图甲,请在图甲中标出亲代雄果蝇基因B和基因b的位置。_____
    ②若后代存在两种表现型,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如图乙或丙,请在图乙和图丙中标出亲代雄果蝇基因B和基因b的位置。_____

    上图中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是图_____,原因是_____。
    【答案】(1) ①. 等位 ②. 减I ③.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
    (2) ①. ②. ③. 甲 ④. 两对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小问1详解】
    该果蝇的灰身(A)、黑身(a)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称为等位基因。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中若不考虑交叉互换,A与a在减I分开,如果考虑交叉互换,在减I和减Ⅱ中都存在A和a的分开,综上,减数分裂过程中减I一定发生A和a的分开。果蝇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相互分离,形成两条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
    【小问2详解】
    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前提下,若后代中出现四种表现型,说明亲代产生四种配子,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如图甲);若后代中出现两种表现型,说明亲代产生两种配子,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能是A和B位丁同一条染色体上(如乙),也可能是A和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如丙)。

    上图甲中,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存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因此图甲中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0.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分别标记为甲、乙、丙),结合图1、图2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产生寒冷感觉的部位是_____,人体的体温调节的中枢是_____。图1中激素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2)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引起_____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_____模式(填“甲”或“乙”或“丙”)调节分泌量,此时胰岛β细胞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_____。空腹时,血糖降低,此时血糖的重要来源是_____。
    (3)若甲模式中,靶腺为卵巢,则女性排卵前性激素的含量逐渐升高,进而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中某些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
    (4)抗利尿激素是由_____合成的,通过图2中_____模式(填“甲”或“乙”或“丙”)调节,当人体内_____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导致_____。
    【答案】(1) ①. 大脑皮层 ②. 下丘脑 ③. B、C
    (2) ①. 胰岛素 ②. 丙 ③. 效应器 ④. 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3)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
    (4) ①. 下丘脑 ②. 乙 ③. 细胞外液渗透压/内环境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④. 排尿减少/尿量减少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A为促甲状腺激素,B为甲状腺激素,C为肾上腺素,D为胰岛素;图2中甲为激素的分级调节机制,如果靶腺分泌的激素含量高,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则为反馈调节;乙表示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释放;丙为神经调节,其中内分泌腺和支配它的神经末梢组成效应器。
    【小问1详解】
    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产生寒冷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体温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都可以增加产热,且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存在分级调节,故寒冷条件下,图1中的B甲状腺激素和C肾上腺素都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
    【小问2详解】
    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神经调节)模式调节分泌量;此时胰岛β 细胞属于效应器,是反射弧结构中的一部分;空腹时,未进食,血糖来源为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小问3详解】
    图2甲模式为激素的分级调节,若靶腺为卵巢,其产生的雌性激素含量升高后,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小问4详解】
    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在下丘脑,由垂体释放,因此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 2 乙模式调节的;当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21. 图1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图甲中字母指细胞数字①—⑨指过程途径),图2为细胞e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1中所示的是_____免疫过程,图1中e细胞可以由_____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2)在图1所示的免疫过程中,细胞b可分泌_____促进c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3)在图1所示的免疫过程中有识别功能细胞是_____(用图1中字母表示)。
    (4)预防接种后,当相同病原体再次侵入时,机体产生抗体的特点_____,此免疫过程的主要途径是_____(用图1中数字表示)。
    (5)图2中与物质X合成、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_____(用图2中数字表示)。
    (6)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_____细胞(用图1中字母表示),该细胞在_____内分化成熟,c细胞在_____内分化成熟。
    (7)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则该免疫过程产生的物质可攻击心脏瓣膜,使人患上类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病。
    【答案】(1) ①. 体液 ②. B细胞和记忆B细胞/c和d
    (2)淋巴因子 (3)abed
    (4) ①. 速度更快、抗体浓度更高 ②. ⑥⑧⑨
    (5)II、V、IV (6) ①. b ②. 胸腺 ③. 骨髓
    (7)自身免疫病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 a是吞噬细胞、b是T细胞、c是B淋巴细胞、d是记忆细胞、e为浆细胞。①过程是吞噬细胞吞噬抗原,②过程是吞噬细胞将处理后的抗原呈递给T细胞,③过程是T细胞浆抗原呈递给B细胞,④过程是B细胞增殖分化为相应的记忆细胞,⑤过程是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⑥过程是指相同抗原再一次直接刺激记忆细胞,⑦过程是指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⑧过程是记忆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⑨过程是浆细胞分泌抗体。
    【小问1详解】
    图1中有抗体参与免疫,故属于体液免疫过程,图1中e细胞是分泌抗体的浆细胞,可以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小问2详解】
    b是T细胞,c是B细胞,体液免疫中,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小问3详解】
    在图1所示的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都有识别功能,浆细胞没有识别作用,故图中所示的免疫过程中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a (吞噬细胞)、b (T细胞)、c (B细胞)、d (记忆细胞)。
    【小问4详解】
    预防接种后,当相同病原体再次侵入时,由于记忆细胞能识别抗原,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故机体产生抗体的速度更快、抗体浓度更高,此免疫过程的主途径是⑥⑧⑨。
    【小问5详解】
    物质 X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与其合成、加工和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Ⅱ(高尔基体)、Ⅴ(内质网)、Ⅳ(线粒体)。
    【小问6详解】
    若该抗原为 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图甲中b所示的T细胞,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c细胞是B细胞,B细胞在骨髓内分化成熟。
    【小问7详解】
    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则该免疫过程产生的物质可攻击心脏瓣膜,使人患上类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自身免疫病。
    22. 科研人员在转入荧光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牌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该小鼠CRH神经元细胞膜相关结构示意图。

    (1)图1中,兴奋由下丘脑CRH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_____,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完成的信号转变是_____,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膜上有_____。
    (2)据图2写出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光刺激_____导致_____,使钠离子内流产生兴奋。
    (3)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请完善如下实验步骤进行结果预测。
    【实验材料及用具】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
    【实验步骤】
    ①取_____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甲组小鼠_____作为实验组,乙组小鼠_____作为对照组。③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_____。
    ④一段时间后,检测_____。
    【预测结果】_____。
    【答案】(1) ①. 突触 ②.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③. 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受体
    (2) ①. 光敏蛋白 ②. 钠离子通道开放
    (3) ①. 生理状态相同 ②. 切断脾神经 ③. 不作任何处理(或者作假手术处理) ④. 等量的N抗原 ⑤. 两组小鼠抗N抗体的产生量 ⑥. 实验组小鼠的抗N抗体产生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
    【解析】
    【分析】1、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完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上有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轴突末端的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2、动作电位: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即钠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产生动作电位。
    【小问1详解】
    一般情况下,两个相邻神经元之间并不是直接解触的,而是通过突触传递信息,兴奋在突触处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化,把兴奋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去甲肾上腺素能于T细胞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相接触,发挥作用。
    【小问2详解】
    分析图2,光刺激光敏蛋白导致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从而使CHR神经元产生兴奋。
    【小问3详解】
    本实验目的是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因此实验中的自变量为脑-脾神经通路是否被破坏。设计实验时要围绕单一自变量,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最终体液免疫能力的高低可通过产生抗体的量来进行检测。
    实验步骤:
    ①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将其中甲组小鼠的脾神经切断作为实验组,乙组小鼠不作任何处理(或者作假手术处理)作为对照组。
    ③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相同剂量的N抗原。
    ④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抗N抗体的产生量。

    相关试卷

    浙江省杭州市S9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S9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下图为神经元结构示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杭州市s9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s9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12g尿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浙江省S9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浙江省S9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