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 课件,共17页。
第三单元单元学习任务清晰地说明事理事理说明文以介绍事物,阐明特征,指出因由,解释事理为主。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区别在于,事物说明文一般只说明事物是怎样的,而事理说明文则更注重说明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也就是要说明事物的性质、原理和因果关系、发展规律等。因此,事理说明文往往按照逻辑顺序来安排文章的结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果溯因,由一般到个别。要清晰地说明事理,需注意以下几点:一、“事理”要弄清。所谓“事理”,就是与事物有关的某种道理。欲将事理向别人讲述清楚,则自己先要对事理了然于胸。弄清楚事理,首先应深入观察,掌握第一手材料,感性地认识事理,了解其一般性特征。其次应进一步调查,请教别人,查阅文献资料,从多方面搜集材料,透彻了解事理。同时要有读者意识,即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和阅读需求。二、顺序要合理。因为事理说明文是阐述事理的,用逻辑顺序便于说得清楚明白,所以事理说明文多采用逻辑顺序。常见的几种逻辑顺序包括从因到果、从主到次、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一般等。说明的顺序应当合乎逻辑,表达自然。三、方法要灵活。事理是比较抽象的,要将其解说得通俗易懂,就要尽量利用人们熟悉、明白的东西来说明。这时就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下定义,用来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高度概括,科学严密;举例子,用实例说明抽象事理,易于理解;分类别,能完整而又清晰地把握事物特点;作比较,考察异同,对比鲜明;打比方,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列数字,准确简洁;画图表,直观形象,一目了然。说明方法的运用,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而定。四、语言准确有文采。说明语言既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老老实实地说清它们各自的特点和本质,不允许虚构夸大、哗众取宠,也不允许艰深晦涩。说明文的语言应做到“平实”与“生动”的和谐统一,要求准确简练、明白易懂。准确,就是要求完全符合事物的实际情况,不夸大,不缩小,不走样,不遗漏;简练,就是要求用最少的话扼要地说明事物,不烦冗,不累赘,不堆砌,不做作,不拖泥带水;明白易懂,就是让读者易于接受,能理解。下面我们以本单元文本为例,来学习如何清晰地说明事理。例文点评 【例文】 废电池的危害张慧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废电池随处可见,可你是否想过它们的危害呢?也许你曾经不经意地把用过的电池随手扔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这一举动会给环境带来怎样的污染呢?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去想这些问题。那么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废电池的危害吧。有关资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土壤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大的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电池里含有汞、铅、镉等多种有害物质,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汞等重金属物质就会渗透到土壤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污染地下水,从而进入水生动物体和农作物中,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人体一旦吸收这些重金属,会出现哪些病症呢?据有关专家介绍,汞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对人体中枢神经的破坏力很大。20世纪5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震惊世界的水俣病就是由汞污染造成的。目前我国生产的含汞碱性干电池的汞含量在1%~5%之间,中性干电池的汞含量为0.025%,我国每年电池生产消耗的汞有几十吨之多。镉在人体内极易引起慢性中毒,导致肺气肿、骨质软化、贫血,甚至瘫痪。而铅进入人体后最难排泄,它干扰肾功能、生殖功能。专家们认为,由于电池污染具有周期长、隐蔽性大等特点,其潜在危害相当严重,处理不当还会造成二次污染。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沿海某省的一些农民在回收铅酸蓄电池中的铅时,随意倾倒含有铅和硫酸的废液,不仅造成了当地居民铅中毒,而且使当地农作物无法生长。小小的电池已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并且它的使用量正在迅速增加:手机、照相机等都离不开它。目前,我国每年的电池消费量在80亿只左右。这么庞大数量的旧电池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它将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废电池的危害不容忽视。(有改动)点评这篇说明文紧紧围绕废电池的危害这一事理展开说明。文章开篇先由人们的一个不好的习惯写起,这样引出了本文的写作目的,也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具体说明废电池的危害时,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举例子等。本文的说明语言准确、严密,如“据有关专家介绍”“80亿只左右”等,增强了相关说明的权威性和准确性。综观这篇说明文,先由现象谈起,再具体说明废电池的危害,行文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