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维护秩序第4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维护秩序第4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环节,反馈练习,课后延伸,结束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年级
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课题
第4课时 《维护秩序》
指导教师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遵守社会秩序,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树立秩序意识和规则意识;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秩序。
2.能力目标:
能够从不同主体利益关系及其正当性、合理性的角度,分析社会秩序、社会规则问题;理解社会秩序靠规则,增强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从不同层面体会社会秩序的作用。
3.知识目标:
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及意义;掌握社会规则的内容、形成及其作用和意义;认识到社会生活必须要有秩序,社会秩序需要靠规则来明确其内容,保障其实现。
教学
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社会秩序的意义和作用,明确维护秩序靠规则。
2.教学难点:理解社会规则是如何维系社会秩序的。
学情
分析
八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期,独立意识增强,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角逐渐开阔。同时他们的学习、生活范围由家庭、校园逐步向社会扩展,开始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懂道德、守法律,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是尤为重要的。尽管学生们平时在学校也会进行规则意识教育,但能够认识到规则的社会作用并能自觉自愿地按社会规则办事,还需要教师的课堂教引领达到知行合一。
教学
方法
讲授法、案例法、对比法、感悟升华法、启发法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对比中国和某些西方国家在面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过程的社会秩序。有良好的社会秩序,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形成要靠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感悟思考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继而导入新课。
二、教学环节
环节一:社会生活有秩序
教师抛出问题:请大家观看视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了解
什么是秩序?
教师总结:阐述秩序的概念。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秩”指条理,“序”指次序,社会秩序就是指有条理、有次序地安排社会各组成部分,以达到正常运转的状态。
结合图片分别从社会管理秩序、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和生产秩序四个方面展示了不同方面的社会秩序。
教师继续抛出问题: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呢?
课件展示:放学时,混乱不堪的校门口。
教师总结: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出现一种无序化状态,社会将会混乱不堪,社会生产和生活将无法正常进行。并且举例说明。
由此情境抛出问题:社会生活为什么一定要有秩序?(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教师总结:(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环节二:维护秩序靠规则
导入:通过疫情期间发布相关通告、谦让的视频以及老李的感触的案例分析,引出结论:维护秩序靠规则。
教师讲述了社会规则的形成。即: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课件通过“发生重大灾难时撤离顺序、劳动者在找工作时签订的合同和企业在竞争中遵守《反不正当竞争法》”三个案例方面阐述维护秩序重要性。
教师从家庭、学校、社会不同的角度、从道德、纪律、法律三个不同层面阐社会规则的类型。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说明社会规则是如何维护社会秩序的。
教师总结: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环节三: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从两个方面讲述维护秩序,在社会生活有秩序一目中,我们学习了社会秩序的含义、内容及作用;在维护秩序靠规则一目里我们学习了规则的形成、类型、以及社会规则是如何维护社会秩序的。
最后课件展示出本节课的逻辑线索:美好的生活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而良好的秩序又需要规则来维护。
观看视频,体会什么是秩序。
观看图片,根据提示,总结秩序的种类。
分析材料,思考问题。
根据提示,思考问题。
通过案列导入秩序和规则之间的关系。继而引出社会规则的形成。
分析案例,分类总结。
课件展示,培养思辨能力。
视屏的呈现,让学生对“秩序”的概念逐渐清晰。
图片让学生对社会秩序的不同方面有了深入的了解。
通过图片及教师的讲解,感悟工作、学习、生活中没有了秩序将混乱不堪。
教师对问题的及时总结,让学生对秩序的作用有了准确的理解。
利用疫情期间发布通告当下热点话题等案例分析,对规则的形成过程有了直观感悟。
通过图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社会秩序的讲解,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认知,降低学习难度。加深对社会规则种类的识记和迁移。
总体把握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网络和板块结构。用知识导图标注,条理清晰,落实知识目标,便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三、反馈练习
(2020•怀化)“一米线”是文明线,也是健康线。近期,一些地方和学校增设“一米线”标识、引导人们在学校食堂、车站等公共场所按照一米安全距离排队,加强人员疏导,避免聚集,防范传染。划定和守住“一米线”意在( )
①有效防止感染,完全阻断疫病传播
②遵守公共秩序,培养良好规则意识
③倡导社会公德,提升公民文明素养
④保持社交距离,保障人们健康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是社会成员都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下列属于社会规则的是( )
①某工厂里的规章制度
②学校里的校规校纪
③国家颁布的法律制度
④公园里的游客须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有规则存在并发挥作用,保证我们所处社会的秩序能够正常、健康、良性地运转,让公民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③有了规则就会有良好的社会秩序
④社会规则使人们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在很多中小学校,一到放学时间,接孩子的车辆在学校周边随意停放,严重影响道路交通;部分车辆甚至停放在公交站牌前,致使公交车难以入站停靠,造成交通秩序混乱,拥挤的车辆、人群将学校门口堵得水泄不通。不少群众呼吁对这一状况进行整治。
(1)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违反规则的行为?
在很多中小学校,一到放学时间,接孩子的车辆在学校周边随意停放,严重影响道路交通;部分车辆甚至停放在公交站牌前,致使公交车难以入站停靠,造成交通秩序混乱,拥挤的车辆、人群将学校门口堵得水泄不通。不少群众呼吁对这一状况进行整治。
(2)请运用社会秩序的相关知识分析,群众呼吁对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进行整治的原因是什么?(两个方面即可)
根据本节所学内容,分析问题。
引用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共鸣。认识到社会生活必须要有秩序,社会秩序要靠规则来明确其内容,保障其实现。夯实本节所学知识。
四、课后延伸
假期快到了,有很多同学想出去旅游,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出发前,老师要求大家搜集相关旅游地点的资料,尤其是要了解不同旅游景点应该遵守的规则。
请选择一个你想去的旅游景点,查阅资料,了解在该景点旅游要遵守哪些规则,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根据提示,思考总结。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拓宽思路,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切实发挥道德与法制课作为学校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当中。
五、结束语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维护秩序守规则正是自由的体现,是有序的体现,是文明的体现。守规则让我们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让我们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规则,积极改进规则,与规则同行,创造美好生活!
体验和感悟
引发共鸣,升华主题。
板书设计
《维护秩序》
一、社会生活有秩序
1、社会秩序的含义和内容
2、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作用)
二、维护秩序靠规则
1、社会规则的形成
2、社会规则的类别
3、社会规则如何维护社会秩序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维护秩序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维护秩序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维护秩序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