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 下册6* 哈姆莱特(节选)课文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6* 哈姆莱特(节选)课文内容课件ppt,共28页。
莎
士
比
亚
学习任务一:知人论世 探寻背景
莎士比亚(1564—1616),生于英国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少年时代在当地的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法学校学习,后因父亲破产,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20岁后到伦敦,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成为剧院股东。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即开始独立创作。1616年4月23日不幸去世。
他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590—1600年,这时的莎士比亚对生活充满着乐观情绪,相信人文主义理想可以实现。他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快、乐观的风格。这一时期的作品包括十部喜剧(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九部历史剧(如《理查三世》等)、三部悲剧(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第二个时期是1601—1607年,这时的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越来越激烈,其创作风格也从明快、乐观变得阴郁、悲愤,他所写的悲剧重点也不是歌颂人文主义理想,而是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这一时期的作品包括七部悲剧(如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和一些十四行诗。
第三个时期是1608—1612年,这时的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于是退居故乡写浪漫主义传奇剧,其创作风格也随之表现得浪漫空幻。这一时期的作品包括三部喜剧(主要是传奇剧)和一部历史剧。
莎士比亚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莎士比亚是“英国戏剧之父”,被称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历史剧:《亨利四世》。十四行诗:《爱人的怨诉》。
哈姆莱特的故事,最早见于12世纪末丹麦历史学家萨克索所著的《丹麦史》,讲述的是发生在8世纪末丹麦的历史故事。16世纪末英国作家把它改编成戏剧,以复仇为主题,广为流行,但现在已失传。莎士比亚的作品一般被认为是根据那部失传的悲剧改编的,但莎士比亚采用借古讽今的方法,把这个中世纪的复仇故事写成一个具有新时代特点和深刻意义的社会悲剧。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王子,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末年的英国现实中来。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活动3: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要求的反封建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思想体系是人文主义思想。这种思想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反对神权、神性,宣扬人权、人性。其思想基础为人性论——肯定人的价值,赞美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推崇知识,主张平等。这场运动中代表人物有但丁、彼特拉克、乔万尼·薄伽丘、莎士比亚等。
学习任务二:整体感知,梳理关系
活动1:阅读《哈姆莱特》第三幕第一场,勾画剧中出现的人物,梳理出主要人物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明确:哈姆莱特——丹麦王子克劳狄斯——丹麦现在的国王,哈姆莱特的叔父乔特鲁德——丹麦王后,哈姆莱特的母亲罗森格兰兹与吉尔登斯吞——哈姆莱特的同学波洛涅斯——克劳狄斯的御前大臣,奥菲利娅的父亲奥菲利娅——波洛涅斯的女儿,哈姆莱特的恋人
活动2:深入阅读文本,结合人物对话的特点,把“第三幕第一场”剧本分成三部分并概括主要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开头到“国王及波洛涅斯下”)国王听取罗森格兰兹与吉尔登斯吞的“汇报”,指使奥菲利娅进一步试探哈姆莱特。第二部分(从“哈姆莱特上”到“变作今朝的泥土”)哈姆莱特看似疯狂的言行让奥菲利娅痛苦万分。第三部分(从“国王及波洛涅斯重上”到结束)国王疑虑进一步加深,波洛涅斯提出让王后再次试探哈姆莱特。
活动3:反复诵读人物对白和独白,概括出这一场的主要戏剧冲突。
明确:①哈姆莱特和国王的冲突:国王步步紧逼,哈姆莱特孤立无援,只能用疯言疯语伪装自己。②哈姆莱特和奥菲利娅的冲突:哈姆莱特不得已的伪装让奥菲利娅很痛苦。奥菲利娅被人利用,他们两人之间的矛盾本质上仍然是哈姆莱特和国王的冲突。
学习任务三:解读人物 挖掘主旨
活动1:诵读文本,品味语言。人们通常用“通俗的语言中表现出诗意”评价这部诗体剧的语言。
(原文)哈姆莱特:要是你一定要嫁人,我就把这一个诅咒送给你做嫁奁:尽管你像冰一样坚贞,像雪一样纯洁,你还是逃不过馋人的诽谤。出家去吧,去;再会!或者要是你必须嫁人的话,就嫁给一个傻瓜吧;因为聪明人都明白你们会叫他们变成怎样的怪物。出家去吧,去,越快越好。再会!
明确:①“做嫁奁”“嫁给一个傻瓜”“出家”等词语是纯粹的口语,通俗易懂,但是“冰一样坚贞”“雪一样纯洁”等句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奥菲利娅的冰清玉洁,通俗中洋溢着诗意。②哈姆莱特让相恋的女孩出家,表现了他特殊情形下不得不装疯卖傻,想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激发奥菲利娅看清真相,逃离这个非人的现实,其实是表达了对奥菲利娅的深沉的爱。
(原文)奥菲利娅:……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啊!我好苦,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
明确:①“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用通俗的语言直接表达出自己此时的伤心。“音乐一般的盟誓”“芬芳的甘蜜”“美妙的银铃”等句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描绘了过去恋爱的甜蜜,诗句通俗中透露着诗意。②过去越美好,现实越残酷,奥菲利娅用直白而又诗意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极度痛苦,也表现出她的幼稚简单。
活动2:阅读七则内心独白,简要说明每则独白关联的人物行动和行为改变的原因。
痛斥母亲的改嫁 震惊于母亲失贞明确为父复仇的决心鬼魂告知真相试图验证鬼魂的说法因伶人表演反省自我生与死的困惑 安排上演“捕鼠剧”决定行动 验明谋害真相放弃行动 不想奸王上天堂重新振作 受人激励,反省怯懦
活动3:阅读本文中的独白和对白,你会发现一组组矛盾,而人物的性格就在这些语言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同样是评价奥菲利娅,语意却截然相反,请比较文中有这样特点的句子,结合例句分析哈姆莱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原文)哈姆莱特:且慢!美丽的奥菲利娅!——女神,在你的祈祷之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哈姆莱特:你当初就不应该相信我,因为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我没有爱过你。
明确: 哈姆莱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他气质忧郁,反对王权、神权。在复仇之路上,他虽说犹豫、迟疑,但是很有智慧。在节选的第三幕第一场中,他为了找出杀害父亲的凶手,不得不对昔日的恋人说违心的话,他的表演骗过了几乎所有的人,也反映出他对奥菲利娅深沉的爱。父亲给他的责任是复仇,现实要求他行动,哈姆莱特意识到他的责任不是单纯复仇,杀死一个克劳狄斯,而是要重整乾坤,消灭一切罪恶,按照人文主义的理想来改造现实。
活动3:剧中的哈姆莱特究竟是不是延宕的王子?班级决定为此举行辩论会,请拓展阅读整个剧本,围绕自己的观点,从三个方面写出自己的辩词。要求:观点明确,以第三幕第一场中哈姆莱特的表现为其中的一条论据。
明确: (示例一)我认为哈姆莱特是延宕的王子。理由如下:①他性格优柔寡断。他由于敏感而犹豫不定,由于思索而拖延,精力全花在做决定上了,反而失却了行动的力量。课文所选这一幕,他装疯卖傻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一开始他的叔父根本没有怀疑他。②他错失良机就是延宕。当他通过“戏中戏”得知叔父就是仇人时,就应该寻找一切机会复仇。但是当叔父祈祷时,他本有机会实现复仇计划,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这与他人文主义者的性格局限有关。③责任大,个人力量弱小,他才始终犹豫,延宕。哈姆莱特也把重整乾坤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在这个责任面前,他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始终在探索中延宕,在延宕中探索,想要行动而不知如何行动。这正是哈姆莱特延宕的主要原因。诚如黑格尔所说“他所犹疑的不是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怎样去做”。
(示例二)我认为哈姆莱特不是延宕的王子。理由如下:
①一方面,他是在周密部署。哈姆莱特没有立即举剑为父复仇,而是经历了各种曲折、变故、反省、质变,最后报得大仇,与敌人同归于尽。故事充满了波澜,却也精彩了许多。这样曲折的构思让我们认识到他不过是一个势单力孤的王子,他清醒地看到了黑暗势力的异常强大,从而很自然地将复仇视为一个长期的计划,没有想过一朝成功。课本所选的这一幕,他装作恋爱失意而胡言乱语,正是想迷惑国王,实现自己的计划。②一方面,他的多思多虑,否定的是自己的“错误行动”,不是“拖延行动”。他不过是一个不成熟、易冲动、行事鲁莽的年轻人。他不是延宕,而是有点轻率。本来他的叔父没有怀疑他,可是他自作聪明装疯卖傻,导演“戏中戏”。这无疑是打草惊蛇,引起了叔叔的警觉。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鲁莽行动使事态并没有向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时,这引发了他对自己的否定和气恼。③一方面,他的确有几次主观上的拖延,特别是叔父祈祷时暴露了真相时,但他的理想是拯救乾坤,替天行道,不仅仅是报一己之仇,所以不能立刻杀掉。可以说在神圣的使命面前,他只是用心良苦,从没有退缩,算不上主观上延宕。
活动4:讨论探究:造成哈姆莱特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一曰主观原因。 首先,哈姆莱特是人文主义者,也是个人主义者,他的斗争是孤军奋战,失败也就是必然的。这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其次,性格决定命运。哈姆莱特的悲剧性格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在这种性格之下,他被复仇的意念苦苦煎熬,复仇成了他的全部。而这一切,导致他对懦弱的母亲冷语相向,对心爱女子视而不见,导致他亲手杀死爱人的父亲,导致他最终落入仇人的布下的圈套。复仇的愿望虽然实现了,可是一切美好的东西也都破碎了。 二曰客观原因。 首先,他所处的时代还没有提供先进分子必然胜利的条件,敌我力量的对比还过于悬殊,这就造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因此,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其次,《哈姆莱特》并非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因为,从戏剧结局的角度,正义得到了捍卫,邪恶得到了惩戒。
活动5:你从哈姆莱特身上看到了什么?你喜欢哈姆莱特吗?为什么?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名家的观点 德国诗人海涅说:“我们认识这个哈姆莱特,好像我们认识我们自己的面孔,我们经常在镜子里看到他……我们看到的正是我们自己的相貌”。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说:“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在哈姆莱特身上找到他自己的缺点。” 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说“(哈姆莱特)是伟大的,深刻的……他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每一个人”。 雨果认为:“哈姆莱特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他是一个巨人,却又是一个真实的人。因为哈姆莱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们大家。哈姆莱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人。”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6* 哈姆莱特(节选)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英国谚语,《哈姆莱特》剧情梗概,全剧简介,全剧情节梗概,是叔侄又是仇人,快乐的王子,奉为典范的父亲惨死,挚爱的母亲迅速改嫁,发小给敌人做了卧底,恋人成为试探的工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6* 哈姆莱特(节选)背景图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艺复兴,作品简介,时代背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6* 哈姆莱特(节选)说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有关戏剧,矛盾冲突,身份地位,经历遭遇,文艺复兴,出色的戏剧语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