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一章机械运动章末及答案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二章声现象章末及答案 试卷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三章物态变化章末及答案 试卷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章末及答案 试卷 试卷 2 次下载
-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章末及答案 试卷 试卷 1 次下载
第四章光现象章末及答案 试卷
展开第四章光现象章末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小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m,若她远离平面镜,则镜中像的大小将 。
2.一只燕子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6m时,它的“倒影”距水面 m,它在湖面的“倒影”是 (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3.晚唐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诗句“绿树浓萌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描写了酷夏特有的情趣,并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从物理学的角度,诗句中“浓萌”的形成说明了 ;而“楼台倒影”则是 现象,所成的像是 立的 像.
4.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又看到硬币,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___现象,此时小明看到的是硬币的 (选填“虚”或“实”)像.
5.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黑板________,光线照射在上面发生________;而黑板某一小部分“反光”是由于光线射到这一小部分时发生了________.
二、选择题
5.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论述,正确的是( )
A.青蛙“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B.在“猴子捞月亮”的故事中,井水中的“月亮”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刚下过雨的夜晚,人们在坑注的路面迎着月亮行走,看到发暗的地方是水
D.小明看到平静的湖面上”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都是光的反射现象
6.下列有关光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雨后出现的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C.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D.人能通过平静的湖水看到自己的脸是光的反射现象
7.下列光学元件中,成像原理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放大镜 B.自制照相机 C.昆虫观察箱 D.投影仪
三、实验题
8.(1)图中反射角是________度.
(2)将纸板BB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在B板上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这说明 .
(3)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
A.沿ON前后转动板B
B.沿ON前后转动板A
C.改变光线OF与ON之间的夹角
D.改变光线EO与ON之间的夹角
(4)进行多次实验,测量并且记录数据.同组的小东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小聪认为是: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________的结论正确,理由是________.
(5)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________.
11题图 12题图
9.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装置。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1)实验时,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某同学无论怎样调节蜡烛B,发现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3)实验中把蜡烛A远离玻璃板看到的像会远离,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若要确认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进一步操作是________。
第四章光现象
1.2;不变
2.6;虚;反射
3.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反射;正;虚
4.折射;虚
5.不光滑;漫反射;镜面反射
5.A
6.B
7.C
8.(1)40(2)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D(4)小聪;在光路中,先有入射光线,后有反射光线(5)光路可逆
9..(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水平桌面放置(3)不变(4)在像的位置放个光屏,光屏上如果能成像就是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