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福建省莆田市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福建省莆田市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 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8mlCl2, 实验室配制250mL0, 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福建省莆田市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54.0分)
1. 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内容的是( )
A. SO2 B. CO2 C. PM2.5 D. NO2
2. 光束通过下列液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亮通路(丁达尔效应)的是( )
A. 碘酒 B. 蒸馏水 C. 氢氧化铁胶体 D. 硫酸钠溶液
3. 下列互为同位素的是( )
A. 2H与 3H B. O2与O3 C. 乙烯与乙炔 D. 正丁烷与异丁烷
4. 贮存氢氧化钠固体的容器应贴的标识是( )
A. A B. B C. C D. D
5. 碳元素的一种核素 614C可用于考古断代。 614C的中子数为( )
A. 6 B. 8 C. 14 D. 20
6. 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
A. 0.8molCl2
B. 标准状况下11.2LH2
C. 0.1NA个CO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D. 3.6gH2O(H2O的摩尔质量是18g⋅mol−1)
7. 实验室配制250mL0.5mo1⋅L−1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 A B. B C. C D. D
8. 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2H2O2− MnO2 2H2O+O2↑
B. CaO+H2O=Ca(OH)
C. Mg(OH)2+2HNO3=Mg(NO3)2+2H2O
D. CuCl2+2NaOH=Cu(OH)2↓+2NaCl
9. 某溶液中存在大量H+、Ba2+、Cl−,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 )
A. Ag+ B. SO42− C. NO3− D. OH−
10.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铁与硫酸铁溶液反应:Fe+Fe3+=2Fe2+
B. 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Cl−+AgNO3=AgCl↓+NO−
C.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D. 稀硝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OH−=H2O
11. 宇航员翟志刚成功完成的中国历史上首次太空行走,使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宇航员出舱时,呼吸所需的氧气主要来自太空服中的呼吸面具.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产生氧气,其中最适宜用于呼吸面具中供氧剂的是( )
A. KMnO4 B. H2O2 C. KClO3 D. Na2O2
12. 下列叙述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能使硫酸铜晶体失去结晶水,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B. 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腐蚀是浓硫酸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的综合体现
C. 浓硫酸具有氧化性,稀硫酸无氧化性
D. 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布拭去,再涂上稀NaOH溶液
13.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16gCH4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B. 0.5mol/LAlCl3溶液中Cl−的数目为1.5NA
C. 5.6gFe与足量氯气反应失去电子数为0.2NA
D. 标准状况下,11.2LCCl4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14. 某溶液中仅含有H+、Al3+、Cl−、SO42−四种离子,其中H+的浓度为0.5mol/L,Al3+的浓度为0.1mol/L,Cl−的浓度为0.2mol/L,则SO42−的浓度是( )
A. 0.15 mol/L B. 0.25 mol/L C. 0.3 mol/L D. 0.4 mol/L
15. A是一种金属单质,B是一种淡黄色固体。相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A也能与水反应生成C
B. 图中B为碱性氧化物
C. 图中D溶液可以杀菌消毒
D. 图中D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先变红后褪色
16. 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
A. 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漂白剂
B.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
C. 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是因为其中的CaCl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
D. 《神农本草经》中提到:“白青[Cu2(OH)2CO3]得铁化为铜”,其中白青属于盐
17. 为了除去粗盐中Mg2+、Ca2+、SO42−及泥沙,先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操作:①加过量NaOH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Na2CO3溶液;④加过量BaCl2溶液;⑤加适量盐酸。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④②⑤③ B. ④①③②⑤ C. ②⑤④①③ D. ①③④②⑤
18. 复印机工作时易产生臭氧,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使润湿的KI−淀粉试纸变蓝。反应为O3+2KI+H2O=2KOH+I2+O2,关于此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1molO3得到4mol电子
B. O3是氧化剂,H2O与KI是还原剂
C. 氧化性强弱顺序:O3>I2
D. 氧化产物I2与还原产物KOH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6.0分)
19. 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实验室模拟从海水中提取溴,设计实验流程如下:
(1)海水中的溴元素存在形式是 ______(填“游离态”或“化合态”)。
(2)步骤(Ⅰ)中分离粗盐和母液的操作名称是 ______,该操作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______。
(3)写出步骤(Ⅱ)中Br−和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可推断氧化性:Cl2______Br2(填“>”或“I2,故C正确;
D.反应时1molO3中有1molO原子得电子,即被还原的O为1mol,则还原产物KOH为1mol,所以氧化产物I2与还原产物KOH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故D错误;
故选:C。
由O3+2KI+H2O=2KOH+I2+O2,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该反应中转移2e−,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侧重基本概念、氧化性的比较及转移电子数的考查,明确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9.【答案】化合态 过滤 漏斗 Cl2+2Br−=Br2+2Cl− > 5:1
【解析】解:(1)海水中的溴元素以离子存在,则存在形式是化合态,
故答案为:化合态;
(2)步骤(Ⅰ)中分离粗盐和母液的操作名称是过滤,该操作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故答案为:过滤;漏斗;
(3)步骤(Ⅱ)中Br−和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则可推断氧化性:Cl2>Br2,
故答案为:Cl2+2Br−=Br2+2Cl−;>;
(4)步骤(Ⅳ)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Br−+BrO3−+6H+=3Br2+3H2O,Br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Br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结合反应可知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1,
故答案为:5:1。
由流程可知,海水浓缩后过滤分离出粗盐、母液,母液酸化通入氯气发生Cl2+2Br−=Br2+2Cl−,得到含溴的溶液,热空气吹出溴,用热碳酸钠溶液吸收发生3Br2+3Na2CO3=5NaBr+NaBrO3+3CO2↑,最后加硫酸酸化发生5NaBr+NaBrO3+3H2SO4=3Br2+3Na2SO4+3H2O,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海水提溴,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混合物的分离提纯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20.【答案】⑪ ⑫ ② ③ Na2CO3 2H++CO32−=H2O+CO2↑ Zn+2H+=Zn2++H2↑ NaHCO3=Na++HCO3−、HCO3−⇌H++CO32−
【解析】解:(1)利用图示的物质对相关的与盐酸不能反应的物质作出判断即可,由于盐酸不能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不活泼金属铜和银、氯化钠、硫酸反应,
故答案为:⑪、⑫;
(2)①Zn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Na2CO3是电解质;
③CO2是非电解质;
④NaCl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所以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②,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③,
故答案为:②;③;
(3)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2H++CO32−=H2O+CO2↑,
故答案为:Na2CO3;2H++CO32−=H2O+CO2↑;
(4)盐酸与锌反应置换得到氢气和氯化锌,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
故答案为:Zn+2H+=Zn2++H2↑;
(5)碳酸氢钠为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碳酸氢根离子为弱酸的酸式根离子,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CO3−⇌H++CO32−,
故答案为:NaHCO3=Na++HCO3−、HCO3−⇌H++CO32−。
(1)解决该题应该找出一条不能和盐酸发生反应的物质构成的路;酸的化学性质有:能够和酸碱指示剂变色,能够和活泼金属反应、能够和金属氧化物反应、能够和碱反应、能够和某些盐反应、活泼金属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的金属,酸和金属氧化物、碱、盐发生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因此必须有水、沉淀或气体生成;
(2)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二氧化碳;
(4)盐酸与锌反应置换得到氢气和氯化锌;
(5)碳酸氢钠为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
本题主要考查了电解质判断、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21.【答案】分液漏斗 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 除去氯气中混有的HCl 无色溶液变蓝色 ④ 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Cl2+2OH−=Cl−+ClO−+H2O
【解析】解:(1)由仪器X的结构特征,可知X名称是分液漏斗,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
(3)装置Ⅱ中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混有的HCl,
故答案为:除去氯气中混有的HCl;
(4)氯气具有氧化性,能够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碘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I=I2+2KCl,所以装置Ⅳ中通入氯气后,无色溶液变蓝色,
故答案为:无色溶液变蓝色;
(5)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进入Ⅲ中的氯气含有水蒸气,a处干燥的品红试纸也会褪色,需要在Ⅱ和Ⅲ之间添加盛放浓硫酸的洗气瓶,作用为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故答案为:④;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6)装置Ⅴ的目的是防止尾气污染空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OH−=Cl−+ClO−+H2O,
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
装置I制备氯气,装置Ⅱ除去氯气中混有的HCl,装置Ⅲ检验湿润的氯气的漂白性,而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但进入Ⅲ中的氯气含有水蒸气,需要在Ⅱ、Ⅲ之间添加一个盛放浓硫酸的洗气瓶,装置Ⅳ中氯气将碘离子氧化为I2单质,装置Ⅴ吸收尾气中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本题考查氯气的制备与性质实验,关键是理解实验原理,明确各装置的作用,注意对量气装置的理解,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22.【答案】品红溶液褪色 漂白 溴水褪色 还原 B A B Cu+2H2SO4(浓)− △ CuSO4+SO2↑+2H2O
【解析】解:(1)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品红褪色;足量SO2通入溴水中,发生的反应为SO2+Br2+2H2O=H2SO4+2HBr,看到的现象是溴水褪色,该反应的SO2中S元素失电子生成+6价,所以SO2体现还原性,
故答案为:品红溶液褪色;漂白;溴水褪色;还原;
(2)A.浓硫酸具有氧化性,但不氧化SO2,所以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A错误;
B.碱石灰具有碱性,能和SO2反应,所以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故B正确;
C.P2O5固体属于酸性氧化物,和SO2不反应,,所以可以干燥SO2,故C错误;
故答案为:B;
(3)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由钠离子和硫代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所以硫代硫酸钠属于盐,
故答案为:A;
(4)Na2S2O3中S元素平均化合价为+2价,可以用含有硫元素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则含有S元素的物质中S元素的化合价应该有高于+2价和低于+2价的,
A.Na2S、S中S元素化合价分别是−2、0价,都小于+2价,不符合条件,故A错误;
B.Na2SO3、S中S元素化合价分别是+4、0价,符合条件,故B正确;
C.Na2SO3、Na2SO4中S元素化合价分别是+4、+6价,都大于+2,不符合条件,故C错误;
D.SO2、Na2SO4中S元素化合价分别是+4、+6价,都大于+2,不符合条件,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加热条件下,Cu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SO4、SO2、H2O,反应方程式为Cu+2H2SO4(浓)− △ CuSO4+SO2↑+2H2O,
故答案为:Cu+2H2SO4(浓)− △ CuSO4+SO2↑+2H2O;
(6)将A的溶液与B混合,可生成淡黄色固体,该反应方程式为2H2S+SO2=3S↓+2H2O,转移电子数为4,用双线桥表示该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故答案为:。
根据图知,A为H2S、B为SO2、C为亚硫酸盐、D为H2SO4;
(1)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足量SO2通入溴水中,发生的反应为SO2+Br2+2H2O=H2SO4+2HBr;
(2)SO2具有还原性,属于酸性氧化物,能和碱、碱性氧化物反应;
(3)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由钠离子和硫代硫酸根离子构成的;
(4)Na2S2O3中S元素平均化合价为+2价,可以用含有硫元素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则含有S元素的物质中S元素的化合价应该有高于+2价和低于+2价的;
(5)加热条件下,Cu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SO4、SO2、H2O;
(6)将A的溶液与B混合,可生成淡黄色固体,该反应方程式为2H2S+SO2=3S↓+2H2O。
本题考查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明确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双线桥表示方法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莆田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莆田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莆田市高一下册期末化学专项提升模拟题(AB卷)含解析,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